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doc

    • 资源ID:28473500       资源大小:157.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调查报告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姓名:李志刚指导教师:罗云平完成时间:2022年7月26日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于卓尼县纳浪学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究-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于卓尼县纳浪学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本文主要以卓尼县纳浪学区的留守儿童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侵害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发现该学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生活问题、安全问题、道德问题、心理问题、教育学习问题等。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构想与对策,从而更新社会与家长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及广大家长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监护类型、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产生了一个特殊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他们被称为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日子微乎其微,大部分孩子都是隔代抚养或亲戚抚养,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这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 甘肃省卓尼县纳浪学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和教育情况 (一)留守儿童数量多,比例大甘南州卓尼县纳浪乡共辖7 个村委会,13 个自然村,30 个村民小组,7137 人,藏族2448 人,占总人口的34.3 %,外出务工人数1000多人。村村有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儿童400多人,占学区学生的57%以上,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部分,学龄前留守儿童占比例较小。纳浪村、温旗村、若龙村和小板子村留守儿童占学区留守儿童的75%以上,羊化村、朝勿村和西尼沟村留守儿童占学区留守儿童的25%左右。 (二)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但留守儿童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调查数据显示,80%留守儿童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洗衣、做饭、扫地等家务活,参加一些田里、地里的农活,有些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反过来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普遍较低,65%的留守儿童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30%的儿童月生活费在100元至200元之间,少数孩子月生活费较高,其中每月200元至300元的占5%,每月300元以上的极少。纳浪中心学校是寄宿制的,学生温饱基本可以解决,但是营养上则有所欠缺;其他几个三年制和六年中学校的情况也比较差,学生离家较远,需要来回奔走。(三) 留守儿童监护弱化 。 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分为三种种:一种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在家占30%;第二种是父亲留守在家,母亲外出打工占12%;第三种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占57%。父母外出,留守儿童托付给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以隔代监护为主,全学区400多名留守儿童中6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监护,20%由父或母其中一方照顾,13%寄养在亲戚家里,其中85%在学校住宿。(四)留守儿童的心理不够健全。 有89%的孩子非常希望或比较希望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渴望感受父母的爱抚,90%的孩子存在心理不安全感。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的焦点也只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逢年过节回家也只是尽量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很少也没机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甚至缺乏责任感,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甚至是包袱,对于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能满足,是孩子严重缺乏关爱,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感,导致行为偏差,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五) 留守儿童的学习存在困难。有近70%的孩子认为学习有困难,只有30%的孩子认为没有困难。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没有家庭学习辅导,三分之一的孩子对家庭学习辅导不满意。(六)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滑坡。父母不在身边,使得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七)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不够规范。有些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脾气变得暴躁、任性,打架斗殴、侮骂老师和同学,甚至长辈。(八)留守儿童有中途辍学现象。不能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受教育程度不高,部分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二、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类型(一)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抚养的方式,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抚养。父母均外出,且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家庭,大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家庭教育形式,由于祖辈家长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且祖辈的管教孩子的方式多数采用溺爱,给予过多的放纵和宽容,较少的给予精神、道德和思想方面的管束和引导。再加上家务的繁重和田间劳作任务的繁重,他们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生活一日三餐日常起居而忽视对孩子进行教育,尤其是祖辈的爷爷奶奶与孩子的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事物的看法往往差异很大,“代沟”很明显,难以沟通,一般祖辈们往往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教育要求孙子辈,教育方法简单,思想保守。而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思想新潮,老人的教育方式很难适合孙子辈的孩子们接受。另外祖辈们的年龄较大,身体和精力都有限,很难承担教育和监护儿童的责任。(二)上代监护型,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这种监护的特点是:首先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便向孩子的父母交代;其次是吃饱穿暖,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很少关注;再者亲戚朋友通常也有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这样在各方面的待遇上,留守儿童通常会从心理上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且易与寄养家的孩子发生矛盾。(三)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既没有隔代教养, 又没有寄托亲戚朋友照看, 独自把孩子留在家中。大多数情况是几个孩子在家,孩子里至少有一个是上初中了,哥哥姐姐照看弟弟妹妹。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儿”。这种类型的家庭,父母觉得对于孩子的亏欠就从金钱方面给予弥补,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关心很少,所以使留守儿童普遍在情感上的缺失。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缺少了父母的爱和关心容易让他们产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没有了父母的思想的引导和帮助,这些儿童不善于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往往比较自闭孤独。对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十分不利的。这样的家庭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四)父亲或母亲单独监护,这种监护方式使得监护人的压力很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动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这类抚养的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由父亲独自抚养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冲动、不细心、不善良等性格特性,由母亲抚养的孩子容易性格懦弱、胆小、孤僻。由亲戚代替抚养的孩子容易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性格日渐趋向孤僻、内向。三、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主要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忌子女,平时对子女很少沟通又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重要的地方,在于人从这里走向生活。”人一出生首先进入家庭生活,儿童的健康发育、智力的发展和言语的交流,对周围事物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行为习惯的培养、生活能力的获得等等,无一不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成为他们生活中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首位指导者和走向社会的最初引路人。还有就是纳浪学区属于藏区,这里的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听之任之。(二)学校教育缺少措施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而且农村学校只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教师很难有精力去管教与关心“留守儿童”,学校对“留守学生”由指定老师管理或实行“托管”,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教育缺失一种针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的教育措施,为儿童提供针对化、个性化的教育。(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管理缺一不可,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常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社会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 (四)农村的贫困情况留守儿童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大量外出务工而产生的,但导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深层次、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即贫困是这一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脱贫,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带来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七年级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模糊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的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与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 部分孩子花钱无节制, 部分孩子营养不良, 部分孩子身体健康指数低,经常生病, 有时甚至面临生命的威胁和吞噬。由于留守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精心呵护, 极易引起安全隐患。例如:一些留守女童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留守儿童自控力差、行为失范,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自杀。部分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二) 道德品行问题纳浪学区留守儿童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三) 心理健康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留守儿童对关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根据纳浪学区的400多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的问卷测验,发现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这些都充分证明留守儿童存在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四) 教育学习问题 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根据纳浪学区1012年的调查结果,纳浪乡几个自然村中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95%,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70%,成绩优良的只有10%左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初一年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5%左右,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15%以上。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五)犯罪与越轨问题儿童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不良的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成年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须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才能健康成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看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多是儿童的爷爷奶奶,他们能够照顾到孩子的生活起居,却往往照顾不到儿童心灵世界的培养,和学校教育也无法协调。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在社会不良因素的作用下,他们的行为就容易超越常规,产生一些极端的结果。五、 留守儿童教育监管的措施及建议 (一)家庭层面 第一、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不仅要关注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更要加强的是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与关心,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第二、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第五、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二)学校层面第一、搭建平台,促进沟通。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回乡的春节期间,在校或进村入户组织家长,邀请专家就“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等方面问题对家长进行培训。并鼓励他们多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的思想,走进孩子的内心。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第二、完善教育监管机制,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学校应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第三、重视心理咨询,开展健康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第四、开展丰富活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学校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第五、明确职责,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最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惯,也最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获得他们的信任。所以老师应该明确自身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把留守儿童视为己出,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的能力,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第六、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条件,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能和教育功能,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贫困留守儿童寄宿优先和优待制度,减少或减免贫困留守儿童寄宿费。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弥补、疏导和改善留守儿童因缺失父母关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七、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妇联等部门配合,加大对校园周围的文化娱乐与商业经营活动的整治和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为学校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第八、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做到班主任老师每月与外出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三)社会层面第一、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中,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通过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政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完善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库,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村级组织要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及留守子女监护等情况,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履行教育和监护子女的法律义务;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卫生保健、人身安全及摸底调查等工作。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留守儿童的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党员“三卡”管理和干部工作考核中,每一位党员干部联系一户留守儿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第二、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整体合力。文明办要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总结交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妇联要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家长接受文化教育,更好地承担起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共青团要组织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各级关工委要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济困助学服务,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同时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第三、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自强班”、“留守儿童家庭服务站”、“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动员和组织乡村党团员、学校教师、妇代会主任、“五老”志愿者等,担任“代理家长”、校外辅导员,建立健全老教师校外辅导网络,定期与学校、家长沟通联系,做好社会关爱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手拉手”、“幸福快车”等关爱帮扶活动,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进一步加大“希望工程”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力度,通过少先队“手拉手”行动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服务留守儿童。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地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命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对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严防犯罪关口前移,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采用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进行警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引凤回巢”工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的本土就业岗位,既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又从源头上破解了留守儿童难题,做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 第五、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需要社会各界齐牵手。作为教育部门,可以从营造氛围入手。通过办宣传栏,刊登未成年人有关法律、管护知识或以案说法的案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引导家庭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共同关注。通过发放有关家教知识的宣传材料,让监护人通过阅读,了解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成长环境等因素,增加管护知识。同时要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社会监护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第六、 从国家的体制与制度角度看。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相继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借读费。但还有很多城市,在学校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依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了大量儿童留守,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如可以考虑设立协商机制和代偿机制等,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 (四)留守儿童自身层面第一、一定要自立、自信、自强,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读一些书,多读书可以提高修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知识去保护自己,陶冶情操、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然后遇事一定要冷静,切不可冲动,对危害自己的坏人坏事一定要及时报告监护人、学校、公安机关,切不可私自处理。对不法分子一定要坚决打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第二、最后要充分理解父母在外务工的辛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父母也并非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但是迫于生计,爸爸妈妈外出务工的辛苦,与迫不得已的离开要懂得体谅,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开心的事情。 “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因素的总和”。留守儿童有相当的亲情饥饿感,这种表现在节假日尤为突出,而留守儿童亲情饥饿感的最不良表现就是犯罪。所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远离父母,他们成了中国当下最容易受伤害的人,被称为时代的孤儿,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这两千多万孩子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J 教育评论,2005(2) 3高雪莲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J 校长周刊,2004(10) 4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5.5。5中国留守网6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7常青.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8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