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同步测试.docx
-
资源ID:2848039
资源大小:167.3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同步测试.docx
12.2 滑轮1如图所示,小朋友借助滑轮轻轻一拉就能把“骨头”提高来引诱可爱的小狗,图中顶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A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B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C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2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3A、B两种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体积相等的A、B物体挂在滑轮组下,若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则图乙的虚线框内悬挂B物体的个数是(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A甲乙V/cm3m/g0102010203040ABA1个 B2个 C3个 D4个4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A、FB、F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FAFBFC = 321 BFAFBFC = 123CFAFBFC = 632 DFAFBFC = 2365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2的功率为0.6W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6如图所示,绳与滑轮的重量及滑轮转动时的摩擦均不计向上拉绳的速度是1.2m/s,拉绳的力F是9N由此可知FGA物重是27N,物体的速度是0.4m/sB物重是18N,物体的速度是0.6m/s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7N,物体的速度是0.4m/s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8N,物体的速度是0.6m/s7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AA上升BA下降CA、B均静止D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 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 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 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 m,则泥桶上升_m,手拉绳子的力为_N.9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如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N。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了cm。(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10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0N的物体,动滑轮重2N,物体被提升了0.5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m,绳端的拉力F是N,其中定滑轮的作用是。11如图所示,物体重为20N,某人在5s内用4N的拉力匀速地将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了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m/s,拉力做功为J,此物休受到的摩擦力为N(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12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_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g取10 N/kg)13如图所示,用滑轮拉着一重为400 N的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滑轮为_(填“动”或“定”)滑轮,如果不计滑轮重及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是_N.14如图所示,站在小车上的男孩在绳子末端施加50 N的水平拉力F,物体M和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相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M速度为0.2 m/s,小车速度为0.3 m/s,则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为_N,2 s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m(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15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来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法16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重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1.00.721.51.032.01.3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除上述原因之外,还应满足什么条件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参考答案1.C2.C3. B4. B5.D6.C7.B82809.10000 1510.1 6 改变力的方向11.0.4 8 812.22513.动20014.1500.615.16.(1)动滑轮受到重力,绳与动滑轮间存在摩擦(2)竖直匀速向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