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
-
资源ID:28494167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打印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oc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盐城师范学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术论文写作期末考查学院:经济法政 班级:08(2) 姓名:仲娟 学号:12浅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等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以学校教育为主,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为辅,通过准确把握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该项工作真正成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主阵地。【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社会;家庭;体制和机制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道德修养和价值取向的正确确立,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逐渐侵蚀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冲击着校园,未成年人中部分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格格不入,这迫切要求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未成年人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校、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相脱节问题尚存,不能达到齐抓共管的教育效果。2、学校对问题学生教育引导力度还不大,普遍教育开展的较好,重点教育力度不够。3、教师职业道德还应进一步提高,学校全方位管理应进一步加强。4、在家庭教育当中,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侧重点把握不准,协调不好“身”与“心”的关系,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较大问题。5、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还需不断创新。社会不良环境对未成年人有一定不良影响。形成的主要原因:1、社会方面:一是网络影响,由于可供学生业余休闲的文化、体育场所极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网吧的涌现,使一部分学生喜好上网,难免会受到网上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二是不健康的文学、文艺作品影响,一些非法经营者非法宣传销售黄色口袋本、暴力读物等;三是不适合青少年的影视作品、录像带影响,一些违规的录像厅、音像制品商店非法播放、销售黄色录像带、光碟等。2、学校方面:第一,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应试教育”观念依然在领导、教师头脑中有较牢固的根基。第二,少数教师职业道德不高,言行举止不规范,教育方法不得当。第三,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好。3、家庭方面:首先,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是“重智力轻德育”,存在着教育维度上的偏颇。其次,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失误,存在着因婚姻家庭变故致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恶果。第三,家庭与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有时甚至是家长说一套,学校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教育效果不好。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重要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这是因为: 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国内外情况的深刻变化,使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更加复杂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们学习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腐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对未成年人进行渗透,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低估。尤其是资本主义文化垃圾和腐朽生活方式与一些先进的文化成果掺杂在一起,好坏难辨。其传播又以高科技手段为媒介,影响面广,渗透力强。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涉世不深,缺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识别能力,很容易受到腐蚀。 第二,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在,“主旋律”与“多样化”并存,是当今的文化现状。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丰富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而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也乘隙传播。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育过程中,思想活动变化快,精神需求旺盛,求新猎奇心理强烈,自制力差,模仿性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这些特点使他们既容易接受高尚文化作品的熏陶,也容易成为落后、腐朽文化作品的俘虏。 第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上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凸显,就业问题严重,未成年人过早地感受到未来竞争的压力,有些人对前途感到茫然和困惑。未成年人没有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不善于区分主流和支流,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黑暗面。久而久之,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和扭曲。 从主观工作上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风气尚未形成。特别是有些地方思想道德教育缺少时代特点,内容陈旧、形式落后、方法简单,未成年人不仅难以接受,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也感到两代人之间差距很大,难以沟通,工作难做。这说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真正得到加强,就必须切实加以改进。 从工作对象看,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主流;另一方面,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面对既使人高兴又让人担忧的现状,必须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我们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因为人是最宝贵的,未成年人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如果说生态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那么对未成年人思想的腐蚀和心灵的伤害则更为可怕,搞得不好有可能造成无法治愈的后果。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这项关系国家兴衰和民族福祉的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加强”,更要“改进”,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未成年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习惯于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和强迫方式,缺乏对未成年人应有的尊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设想和措施(一)以学校为支撑点,充分发挥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系统教育,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场所,校园的政治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的学校德育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上。首先,品德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知识,其教育方法与考察方法也应该与普通学科有所区别。学校应当将智育、体育、美育作为德育的载体,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领域,使之普遍具有德育教化的功能,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通过上思想品德课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主义做法。再进一步说,有没有思想品德这门课程,或者学生这门课考了多少分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并使其思想观念产生良性的变化。其次,由于学校教育对象的年龄跨越度很大,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他们对德育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也大不一样。过去那种不分年龄,统统的按照一种模式进行德育教育的做法,其实是无的放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分别对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最后,德育教育要注意与新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结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这个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开放性,许多过去我们从没有见过的新概念、新事物、新思想都冒了出来,其中良莠不齐,这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加了很大压力。如果我们对新时代、新变化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依旧针对过去的情况,使用过去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不但不会产生效果,反而会使德育工作越来越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进而被学生视为老古董抛弃掉。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应该永远将自己放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之上,与时俱进,进而引导其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道德。 (二)以社会为前沿阵地,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每个人都与社会发生着联系,并受到社会的影响,未成年人当然也不能例外。“社会是个大课堂”,而这个“课堂”与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教育效果上联系密切。社会教育搞得好,它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搞得不好,它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反动力,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首先,我们应该把社会教育当成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虽然表现在未成年人身上,但根源在成人社会。我们应该把德育视为全社会的普遍责任,在全社会呼唤道德意识,要求每一个成人都严格按照道德标准陶冶自己的情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给未成年人做好表率。只有当我们每个成人都行动起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真正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才能建立起来。其次,我们应该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近些年,由于商品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娱乐场所大量出现在学校的周围,歌舞厅、游戏厅、台球厅、网吧都把未成年人当作营业对象来极力吸引,只顾赚钱根本就不考虑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孩子容易陷入不良社会影响的包围之中,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依靠国家强制力量,加大对社会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洁净的校园周边环境。最后,要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与课外活动专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未成年人的过剩精力总是要找到挥洒的地方,否则容易被那些低级庸俗的不良场所吸引走。所以,政府要下大力气建设一些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社区活动场所,如篮球场、游泳馆等;同时,那些已有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校外基地等,应该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电视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等,要精心选择适合未成年人成长需要的精神食粮,积极的介绍给未成年人。(三)以家庭为大后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积极配合学校与社会的德育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未成年人除了在校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里度过的。相对于学校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授这一点,家庭教育则应侧重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高尚的思想品德、文明的行为举止,而这些对于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更加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当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与子女进行平等的沟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长们只有不断的学习,认识新现象,接受新观念,了解新时期未成年人教育的规律,才能对子女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其次,家长们应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子女们模仿的楷模。不允许子女做的事情,家长就首先应该不做,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才能有效的配合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我们不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教育孩子不能赌博,回到家父母整夜打麻将,那样,学校教育的效果将会被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冲淡。(四)要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要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要求,建立新型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保障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抓好组织建设。中小学校要建立校领导牵头,思想品德教师密切参与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委员会,担负起组织、协调、监督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责。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工会、团组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民道德意识,引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师生员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同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与解决当前师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既发挥经济物质基础的作用,又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要善于探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思想道德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努力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同时要赋予传统教育以时代内容。总之,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不是学校、家庭、社会某一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它需要我们在坚持学校教育为主的前提下,把德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以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本着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自觉的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在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上下功夫,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主阵地。参考文献:1周之良德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版2王北生赵传江德育艺术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版3曹艳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J.黑龙江教育,2002,(11).4肖川.教师的课改意识J.宁夏教育,2006,(01).【精品文档】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