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第20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一、教材分析从标准看,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独立于“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编写,共有四章。这四章内容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三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统计部分的三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来安排。我们在7年级上册和8年级上册分别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本章是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在前两章中,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常用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列表、绘图等处理工作后,数据分布的一些面貌和特征可以通过统计图表等反映出来。为了进一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还需要计算出一些代表数据一般水平(典型水平)或分布状况的特征量。对于统计数据的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平均数)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远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三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这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数据分布特征的不同侧面。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从就前两个方面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二、重难点分析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课时安排全章教学约需15课时,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201 数据的代表 约6课时202 数据的波动 约5课时203 课题学习 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20.1数据的代表20.1.1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三、学情分析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师生归纳五、教学过程活动一:练习回顾,景洪5月下旬一周的最高气温如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气温/ 0c383638363836361.你能快速计算这一周的平均最高吗?2.你还能回忆、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吗?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般地,对于n个数x1, x2, , xn,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计算某篮球队10个队员的平均年龄:年龄(岁)2728293031相应队员数13141解法一: 平均年龄解法二: 平均年龄请问,在年龄确定的时候,影响平均数的因素是什么?在年龄确定的情况下,队员人数1、3、1、4、1是不同年龄的权.权的意义:活动三:解释运用,形成概念问题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788573乙73808283提问1:如果这家公司想找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那听、说、读、写成绩按多少比确定?如何计算平均成绩,说明你的方法.提问2:如果公司要招聘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那听、说、读、写成绩按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解提问1:甲的平均成绩 乙的平均成绩 解提问2:甲的平均成绩乙的平均成绩一般地,若n个数x1, x2, , xn的权分别是w1,w2,wn ,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如上题解提问2中平均数79.5称为甲选手的加权平均数;其中2、1、3、4就是甲选手听、说、读、写各项得分的权!权的意义:活动四:指导应用,强化新知例1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演讲内容(50)演讲能力(40%)演讲效果(10)A859595B958595请确定两人的名次思考:此问题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谈谈你对权的作用的体会.反思:1)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从加权的角度看,算术平均数的权相同,为1:1:12)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例子吗?活动五:练习反馈,巩固新知1. .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表,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同学同学1同学2同学3平均分得分60801002.一次数学测验,有一个小组得分如下表,此时这个小组的数学测验平均分还是上题中的答案吗?该如何计算呢?得分6080100平均分人数351活动六:反思提炼,自我完善两种平均数的求法: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三种表现形式:(1)频数 (2)百分比 (3)比例作业布置:教材第121至122页习题20.1第1、5题. 课后反思:20.1数据的代表20.1.1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三、学情分析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师生归纳五、 教学过程活动一:开门见山,探索新知问题:国家跳水队有50名运动员,年龄结构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解法一: (岁)解法一:平均年龄 = (岁)解法二:平均年龄 活动二:交流讨论,完善认知1.两个算式结构一致;2. f和w意义不同: f表示频数,w表示权重;3.上题中13,14,15,16是表示年龄的数据,它们出现的频数分别是8,16,14,2,数据的频数越大,该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4.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而这一点正好与加权平均数的权的作用是一致的.活动三:尝试指导,探究发现载客量/人组中值频数(班次)1x<2111321x<4131541x<61512061x<81712281x<1019118101x<121111151.从统计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你知道这一天5路公共汽车大约有多少班次载客量在平均载客量以上?占全班次的百分比是多少?2.这里组中值指什么?它是如何确定的?3.频数是指什么呢?活动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20%、面试占30%、实习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2.应聘者笔试面试实习甲858390乙808592活动五:小结学生小结本节内容作业布置:教材第122页习题20.1第4、6题课后反思:20.1 数据的代表20.1.2 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三、学情分析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师生归纳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问题1: 小跳参加一次跳绳比赛,7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125个/分,小跳排在第二名.猜一猜小跳可能跳了多少个?原来如此:235,116,112,108,107,100,97.(二) 探究提问1: 为什么小跳在7名同学中排在第二名,却跳 得比平均数125还少呢?提问2: 平均数能真实反映7名学生的跳绳水平吗?提问3: 什么数据能真实反映出7名学生的跳绳水平? 35,116,112,108,107,100,97.提问4: 在这7个数据中,“108”排在最中间,叫做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吗?235,116,112,108,107,100,97.提问5: 若增加1个数据:180,则中位数如何确定?235,116,112,108,107,100,97,180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据.确定中位数的方法步骤:第一,将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二,判断数据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 则处在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 则中间两数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5,116,112,108,107,100,97.235,180 ,116,112,108,107,100,97.一群好汉闹嚷嚷,兄弟依次排成行;中位数啊中位数,不落后来不称王;胆小如鼠站中央,兄弟7个你老4;8个兄弟又咋办, 老4老5平均算概念应用:数组 2, 6, 8, 5 的中位数是_;数组 2, 6, 8, 5, 7 的中位数是_;数组 2, 6, 8, 5, 7, 99 的中位数是_.(三) 知识应用问题2(教材116页问题2改编)招 聘 启 事 本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6 000元以上,现欲招聘行政职员1名,有意者请面谈. ××科技公司 ×年×月×日小李应聘公司后,在一个月试用期内,他了解到所有职员工资都不超过3 400元,他感觉自己受骗了,于是他找到经理,经理让他看一张工资表员工经理副经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管理人员行政职员一般职员杂工月收入/元45 00018 00010 0005 5005000340030001000人数111361111请观察表格,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招聘广告说平均工资在6000元以上是否欺骗了小李?请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 (2) 你认为, 用(1)中的哪个数据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比较合理?课堂练习1.八年级二班在参加植树活动中,六个绿化小组植树的棵数分别是:10,11,9,12,14,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 2.一组数据18,22,15,13,x,7,它的中位数是16,则x的值是_. 3.数学老师布置10道选择题作业,批阅得到如下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45名学生答对题数组成的样本的中位数是_.答对题数78910人数418167(四) 、小结说说你的体会与收获(五) 布置作业教材第121页第2题(求平均数和中位数)、第122页第7题(1)(3).课后反思:20.1.2 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1、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2、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三、学情分析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师生归五、 教学过程(一) 问题引入问题1:为准备班级里的新年晚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那几种水果做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水果品种ABCDEFG爱吃人数218251088针对以上信息,你认为最终买什么水果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D(二) 探究新知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请举一些生活中运用众数的例子1)2,5,3,5,1,5,4;(2)5,2,6,7,6,3,3,4,3,7,6;(3)2,2,3,3,4;(4)2,2,3,3,4,4;(5)1,2,3,5,7.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三) 知识应用例5: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尺码/cm2222.52323.52424.525销售量/双12511731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解:观察数据可知23.5出现次数最多,即众数为23.5故建议商家多进23.5码的这种女鞋问题2: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商场服装部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 ,数据如下例6: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商场服装部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 ,数据如下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销售额是多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解:(1)分析数据:样本中,15出现的次数最多;故样本众数为15,所以月销售额在15万元人数最多;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最中间的两个数都为18,故中位数是18,所以中间的月销售额是18万元; 根据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为(17+18+16+13+24+15+28+28+16+19)÷3020. 故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约是20,所以平均的月销售额是20万元2) 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定为20万元(平均数),因为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平均数最大可以估计月销售额定为每月20万元是一个较高的目标,大约会有 的营业员获得奖励.(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月销售额可以定为18万元(中位数),因为从样本情况看,月销售额在18万元以上(含18万元)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可以估计,每月销售额定为18万元,可以估计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获得奖励(四)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第1、2题(五) 小结1.中数的定义和现实意义. 2.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用众数作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其优点是计算最小,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缺点是可靠性小,局限性大,只有在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重复出现时,才适合用众数表示1) 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2) 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值,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3)中位数只需要很少的计算,且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优点.(六)布置作业教材第121页练习1、2课后反思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二.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师生归五、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知我们已经在统计学中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量。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本课我们就将学习方差。(二) 理解概念,完善新知问题研究: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选择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甲、乙两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农科院各用10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单位:t)如表所示.甲7.657.507.627.597.657.647.507.407.417.41乙7.557.567.537.447.497.527.587.467.537.49根据这些数据估计,农科院应该选择哪种甜玉米种子呢?甲、乙两种甜玉米的平均产量相差不大,由此可以估计出这个地区种植这两种甜玉米,它们的平均产量相差不大比较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甲种甜玉米在各试验田的产量波动较大,乙种甜玉米在各试验田的产量较集中地分布在平均产量附近.从图中看出的结果能否用一个量来刻画呢?设有n个数据x1,x2,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 )2,(x2- )2,(xn- )2,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s2= (x1- )2+(x2- )2+ +(xn- )2)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分析甲、乙两种甜玉米的波动程度:s2甲= (7.65-7.54)2+(7.50-7.54)2+ +(7.41-7.54)2) 0.01,s2乙= (7.55-7.52)2+(7.56-7.52)2+ +(7.49-7.52)2) 0.002.s2甲 > s2乙.由此可知,乙种甜玉米的产量比较稳定,可以推测,这个地区比较适合种植乙种甜玉米(三) 、解决问题,应用新知问题1: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如表所示.甲163164164165165166166167乙163165165166166167168168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解:甲、乙两团的身高平均数分别是 =165 ,=166.方差分别是s2甲= (163-165)2+(164-165)2+ +(167-165)2) =1.5,s2乙= (163-166)2+(165-166)2+ +(168-166)2) =2.5.s2甲 < s2乙.由此可知,甲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四) 练习课本126页(五) 小结方差可以描述数据波动的大小, 相同条件下,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六)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0.2第13 题课后反思: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 一. 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方差的概念及统计意义,会用方差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2. 经历用方差来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的程度,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思想2. 难点: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意义。三. 学情分析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师生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甲、乙两名运动员在10次百米跑练习中的成绩(单位:秒)如下: 甲:10.8、10.9、11.0、10.7、11.2、11.1、10.8、 11.0、10.7、10.9; 乙:10.9、10.9、10.8、10.8、11.0、10.9、10.8、 11.1、10.9、10.8.分别计算出这两名运动员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谁的成绩更稳定?解:x甲=10.91;s2甲=0.0249. x乙=10.89;s2乙=0.0089.s2甲>s2乙 , 乙的成绩更稳定.(二) 解决问题,应用新知某快餐公司的香辣鸡腿很受消费者欢迎. 现有甲、乙两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到快餐公司推销鸡腿,两家鸡腿的价格相同,品质相近.快餐公司决定通过检查鸡腿的质量来确定选购哪家的鸡腿. 检查人员从两家的鸡腿中各随机抽取15个,记录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你认为快餐公司应该选购哪家加工厂的鸡腿?甲747475747673767376757877747273乙757379727671737278747778807175解析:甲、乙两家的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分别是 x甲75,x乙75.方差分别是s2甲3,s2乙8.s2甲< s2乙由此可知,快餐公司应该选购甲加工厂生产的鸡腿.(三)练习某跳远队准备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取成绩稳定的一名参加比赛.下表是这两名运动员10次测验成绩(单位:m):甲5.855.936.075.915.996.135.986.056.006.19乙6.116.085.835.925.845.816.186.175.856.21你认为应该选择哪名运动员参赛?为什么?解:甲、乙测验成绩的平均数分别是 x甲 =6.01 ,x乙= 6.方差分别是s2甲0.009 54,s2乙0.024 34.s2甲< s2乙,因此,应该选甲参加比赛.(四)小结实际问题中常采用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统计思想.(五) 布置作业课本128页3.4课后反思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与 师生互动第一步:回顾交流、系统跃进知识线索:本章思想: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定义法)且f1+f2+fk=n (加权法)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它数据差异较大时,可求出其中位数来观察集中趋势;理解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通过众数观察其集中趋势,理解另一类是反映数据波动大小(即离散趋势)的特征数方差。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1. 小刚在“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能、形象礼仪四项得分依次为9.8,9.4,9.2,9.3. 若其综合得分按演讲内容50%、语言表达20%、演讲技能20%、形象礼仪10%的比例计算,则他的综合得分是_.2.(2013江西)下列数据是2013年3月7日6点公布的中国六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情况:城市北京合肥南京哈尔滨成都南昌污染指数3421631654522716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164和163 B.105和163 C.105和164 D.163和1643.(2013重庆)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其统计数据如表:时 间 (单位:小时)43210人 数24211则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_小时4小明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表可知,小明是_组的学生;(填“甲”或“乙”) 5.甲组同学说他们组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组别平均分 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甲组6.73.4190%20%乙组7.51.69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