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资源ID:28503650
资源大小:184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四十九中肖怀贞审题人:四十九中何胜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B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C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现象和思想。D精神崇高、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C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D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而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却遭遇了尴尬。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它从诞生起就存在着阻碍发展的严重弊端。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荆轲之死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的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B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C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了波澜,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D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杜甫传(节选)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相关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B. 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C. 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D. 杜甫建造草堂时,中原还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暂时得到一处栖身之所。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因此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B.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对花草树木的认识都是从实用出发, 缺乏真正的审美情趣。C. 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D. 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E. 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生活在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与农民关系日益密切,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这就是他放弃回京做官的根本原因。9. 结合文本内容分条概括杜甫在定居草堂时期所过的风雅闲适生活。 (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注释: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是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舞阳”是其封地。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迁”在古代表示官职的变动,一般为晋升,也可以表示平级转调;“左迁”是指贬官降职。C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以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2)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直接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这对一个文人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C“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两诗都写出了作者房屋破旧遭逢大雨时窘迫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D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E这首诗语言风格是诙谐风趣,读来令人欢欣鼓舞,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1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们起来反抗的选择关系的复句是: ,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写宾客在慷慨羽声的氛围中,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春节期间,在中央十套黄金时间连续播出10天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了炙手可热的节目,从主持人、选手到嘉宾,甚至节目设计、舞美都广受称赞。B. 虽然他一再伪装以掩人耳目,然而在确凿证据面前,他贩毒的行径终于图穷匕见。 C. 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D.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1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A. 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B. 自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C.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D.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19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敬词和谦词是古诗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 。 , ; 。 , 。“足下”意指“脚下”,按说应该是谦词,但这个词却是敬词含“高”(高堂)、“贵”(贵庚)、“令”(令郎)等美好字义的词语常常都是敬词,而含有“卑”(卑职)、“鄙”(鄙人)、“家”(家父)等卑微卑下之意的词语都是谦词有两个词比较特殊,一个是“足下”,一个是“陛下”这两个词虽然貌似敬谦词中的异类,其实依然符合敬谦词“尊彼谦此”的规律一般来说,敬谦是有章可循的“尊彼谦此”“陛”是台阶的意思,在台阶之下应该是臣子的谦称,但这个词却是对皇上的敬称其实,这两个词之所以能表达出敬意,是出于共同的原因,即尊敬到不能直视对方的眼睛,只能将目光停留在对方的脚下(“足下”),对方尊贵无比,自己只能仰视到台阶之下(“陛下”)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_ _,运动频率最好是每周45次,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二是在运动前后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三是_ _,过于轻松的运动,不能达到锻炼心肺能的效果,_ _ ,又容易诱发心脏不适。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首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如果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其次还要看它是否适合人本身具有的主观条件,如果适合,志向就会实现;此外,还要看人的志向是否坚定,如果志向坚定,又愿意付出,那么志向也会实现。不是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 。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我们都会有很多阅读活动。比如在班上开展读书竞赛,自己去图书馆阅读,在家里和爸妈同读一本书,在公园独自捧书默念。有的同学喜欢网上阅读,有的喜欢纸质阅读;有的爱读小说、散文、诗歌,有的好读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著作,有的读新闻、时评等。在阅读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请以“生活因阅读而精彩”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 ( A项不是新诗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是说新诗过分强调形式。)2D(可从文中找到论述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相关语段,由第段可知,D项描述的只是一个客观背景,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个客观背景下诗人们的自闭。)3D (由第段内容可以看出,“只要就一定能够改变”说法太绝对。)4B (说赵团长“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不正确,赵团长并不是缺乏文化素养,也不是有责任感,而是追逐名利,为了奖牌,为了奖金。)5 金科的性格特点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1点2分2点4分,3点共5分。)6从情节上看,“金科已死”既是指舞台上的荆轲已死,也暗示了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 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从主题上看,篇末点题,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每点2分,共6分)7. C(C项作者引用蜀相“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8. CD (A项“因此无暇写诗”强加因果;B项从第3段“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看出说杜甫“缺乏审美情趣”错误;E项“这就是他放弃回京做官的根本原因”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对1个2分,2个5分) 9. 欣赏寻常美景,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游览成都古迹。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 与江村农家关系很密切。 (1点1分,共4分)10 B(“起丰沛,定天下”是对称的句式,由此可排除A、C。“顾乎”是反问句式,翻译为“难道吗”,由此可排除D)11D (谥号有表彰的,也有批评的;谥号有朝廷授予的,也有亲友门生给有名望的学者所加的,叫私谥。)12B (“面对项羽的威胁”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个意思。)13(1)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道歉说没有把守(关闭)函谷关一事。(“从”“因”“谢”各1分,大意2分)(2)项羽死了以后(或项羽已经死了),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既”“以”“益”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开始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道歉说没有把守(关闭)函谷关一事。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于是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诽谤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是武侯。14CE(C项说“两诗都写出了作者房屋破旧遭逢大雨时窘迫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错,这首诗 “不愁屋漏床床湿”,是不在乎屋漏床湿,表达了诗人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E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轻巧明快。)(选对1个2分,2个5分)15“润”浸润、滋润。久晴干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热全消;(3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身体上的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喜悦感。(3分)。16(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1空1分,共6分,每句错一字0分)17B(B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此处符合语境;A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此处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用词不当;C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该词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人工产品,这里形容大自然错;D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该句中是表示对未来的期许与希冀,适用错。)18C( A项,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B项缺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置于句首。D项,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19D(是观点性的总说句,应放在开头,所以排除了A、C,紧跟在的后面进一步解释“足下” “陛下”的特殊之处,所以答案选D。)20要持之以恒 运动的强度要合适 过于剧烈的运动(6分,每空2分,大意对即可)21(4分, 对一句2分) 不是适合自身的主观条件,志向就会实现不是志向坚定,又愿意付出,志向就会实现22作文一、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把自己曾经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阅读效果写出来,并以此激发学生更广泛的阅读兴趣。二、审题参考:生活因阅读而精彩,关键词在“阅读”和“精彩”上,写作重点应该是阅读内容以及阅读的作用,必须突出阅读怎样使生活变得精彩。如果没有突出“精彩”,而只是谈自己的阅读经历或阅读内容,就属于审题不够准确。三、根据必修一表达交流要求,高一学生应该能够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但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实际,本次作文没有对文体做限制,学生文章只要文体明确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