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任务配套).docx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任务配套)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任务配套)专业三 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1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和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随着全球信息化潮流的不断高涨和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2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习惯。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已经成为信息社会背景下,决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的必要技术和职业能力。国家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特别是需要与相关岗位能力相适应的中、高级人才。因此,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任务。3孝感市是“8+1”武汉城市圈最近城市,地理优势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孝感电子信息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电信业稳步发展,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40G 比特,互联网用户23.56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7.1%;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扩张,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5家,从业人数12810人,完成工业产值58.4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有了长足进步,到2010年底,全市从事软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企业数量已由2005年的 1家发展到了现在的28家,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也由原来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销售收入达3.2亿元;电子政务全面推进,“一个中心、四大平台、五大应用”基本建成;企业信息化成效显著,“十一五”末我市企业域名网站覆盖率达到48.0%,OA系统使用覆盖率达到1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使用覆盖率达到38%,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使用覆盖率达到14%,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使用覆盖率达到5%。(二)社会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历史阶段,“十二五”期间,孝感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围绕通信业、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三大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努力谋求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三大产业的发展为计算机应用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岗位需求十分旺盛。十一五期间孝感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下岗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劳务输出126万人。人才岗位的巨大缺口,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三)专业定位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须具备相应的岗位操作能力。1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生源素质为基础,主要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面向三个方向培养人才:办公自动化人才、平面广告设计人才、企业网络建设与维护人才。办公自动化人员主要会五笔字型文字录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平面广告设计人员要熟练操作图形处理软件;企业网络建设与维护人员主要掌握局域网及组网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制作、企业网络搭建、网站建设与维护等知识。2课程体系定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企业专家、兼职老师等参与的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精减、浓缩文化基础课程、强化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课程,突出能力特色、走精品化课程道路,拓展特色课程,服务学生特长发展。3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一是办公自动化处理,二是图形图像处理,三是网络建设与维护。(四)建设基础1专业开设时间早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于1995年,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大、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兴趣浓厚、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合程度高,决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专业。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近5000计算机应用人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师资队建设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2学校硬件设备较为完善、更新较快从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以来,本专业先后建成10个教学用实训机房。计算机从早期的386、486型号到现在的奔腾双核计算机,计算机硬件一直紧跟时代的发展。3教学方式先进,课程体系合理,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操作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多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通过这种模式教学,学生操作能力能得到实质性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大胆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课程,舍去学生听不懂、基础要求高的如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而开设了例如Photoshop平面设计、Dreamweaver网页制作等实用、操作性强的课程。4教研活动丰富,教研成果显著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和快速发展的专业,从事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教师也积极适应IT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我校计算机教师参编了多本省编教材,发表的论文多次获得省人社厅评选职教研究优秀成果奖。2008年我校计算机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加了孝感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动画制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2012年我校再次在市技能大赛中获平面设计一等奖1名、动画制作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5积极开展对外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多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一直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广泛开展对外培训,多次举办退役军人培训班、待岗就业人员培训班,为孝感驻军等单位解决过诸多计算机技术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五)目前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提高,与企业用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校主要以“2+1”方式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学生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一年,这种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优势,企业和学校交流互动少,在课程设置和实训上都没有密切合作。2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配合不够,课程与岗位对接存在差距。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操作能力难以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之间、课程安排与职业岗位之间、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之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对接不够。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重点培养力度不够,专职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不够丰富。4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学生实训成效不够突出。需要引入企业机制,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形成过程共管、互惠互利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5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学校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有待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热情不够。二、建设目标(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广泛开展企业行业调研,建成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形式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参与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模块化的教学课程体系,将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分成: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基础模块和实践操作技能模块。突出技能训练,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合理安排模块教学。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办公应用文字处理、计算机平面设计、网络建设与维护等专业技能,适应当前计算机应用岗位要求,能够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提供服务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全面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理实一体、工学一体进行教学,完成专业课程规划,完成模块化课程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制定基于学习过程、基于操作能力和操作成果专业课程考核方案,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平台,收集整理计算机应用专业各门课程的教案、教学计划、课件、视频教程、试题库、学生作品等并放到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共享。完善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提高专业办学能力。(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和管理机制,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派出他们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专业教师中“双师型” 教师要达到90%以上。聘请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任教师。与企业建立联系,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本着双赢、长效原则,校企共建融教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制定教学、实训、生产相关计划方案,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和岗位培训。三、建设思路(一)通过与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协议,构建全新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内1家文印社、1家影楼、1家网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工学结合进行教学,形成完善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不断扩展人才培养覆盖面,要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岗前培训,为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能力提升培训等。(二)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工作要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模块化教学为手段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是对专业方向操作技能进行集中强化学习和训练,先在校内理实一体学习,再到校外工学一体学习训练,考核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模块学习。(三)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坚持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要方式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实训案例创新教学内容,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计划与内容的编制。(四)通过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核心、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为主旨、专业教师队伍锻炼为重点的教师培养机制,为专业建设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五)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建专业、校企资源共享,本着双赢互惠原则,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四、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统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和行业调研,摸清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用工需求,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基于工作过程、体现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2课程体系建设:与3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实施计划,按照计划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坚持理论够用为度,基于工作过程,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以模块化教学为主导,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将计算机应用课程分为三大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技能操作模块。这三个模块中,文化基础模块要求精减浓缩化,穿插到校内理实一体的教学间隙中进行,这样有利于调节实践操作学习的枯燥和无味,后两个模块要走精品化道路,精品化的教学、精品化的案例和精品化的操作实习,强化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个模块训练达到考核要求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模块学习。组织专家对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论证。3创新教学内容:由于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很多课程要进行精减浓缩化和精品化,因此很有必要编写有企业人员、兼职教师参加的适合本校教学用的模块化教材,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及模块化教学的需要。编写的模块化教材包括Office办公自动化实训案例教学、Photoshop基础与案例教学、Dreamweaver基础与案例教学AutoCAD基础与案例教学。组织专家对模块化课程和教材进行论证。4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景化教学,推行“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一体、理实一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如在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到婚纱影楼做图片修饰工作,学习文字录入和办公自动化的学生可以安排到公司当文员,也可以安排到文印公司实习,让他们有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增加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等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学校组织的技能竞赛。5改革评价模式: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传统的对学生进行考试得分的评价模式,制定基于学习过程、基于操作能力和操作成果的考核方案,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基于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大纲、教案)、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和教学成果(教学成效和教研成果)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建设,加强考评员鉴定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展示学生能力。考核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衔接统一,以证代考,双证率达到98.3%以上。6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制作、收集、整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4门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教学计划、电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视频教程、电子图书教程、实训成果作品、案例试题库等并实现它们的数字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呈现化。为专业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升级改造校园网络设施,更新校园网络平台,完善校园门户网站功能,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部放入网络平台,建立用户身份认证,提供远程教学支持教学互动。7改善教学实践环境:完善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提高专业办学能力。计划建成3个计算机实训室(120台)、计划建成网络搭建实训室1个(4套网络设备,每套包括:1个路由器、2个三层交换器、1个二层交换机、5台计算机)和建成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20台计算机与维修工具),如表六。表六 教学基础设备购置清单 单位:万元设备名称型号用途预算单价数量金额台式计算机联想 杨天T4900D(i3/2G/500G/19寸)教学实验0.414056路由器锐捷RG-RSR2004教学实验0.542三层交换机锐捷(RG-S2928G-S)教学实验0.684.8二层交换机锐捷(RG-S1824GT-E)教学实验0.2541机房布线网络设备交换机机柜、网线机房网络25套10投影仪索尼VPL-EX146教学0.552.5电脑桌机房地板定制教学3.25个机房16笔记本电脑ThinkPad E430 3254A44(i5/4G/500G)教学0.521计算机维修工具万用表、测试卡、工具盒等工具教学0.1101合计94.3(二)师资队伍建设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着力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和技能水平高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完善岗位设置,健全聘用制度,优化教师队伍。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制定专业带头人选拔和培养方案,通过参加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研讨会、校企合作等形式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提高其教研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计算机专业领域内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理念领先、专业知识深厚、操作技能精湛的教师。2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方案,在现有专业教师中培养4名骨干教师。定期选派培养对象到国内职业培训机构或重点院校学习进修,使其能在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上发挥骨干作用。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教师每年到学校实训基地、相关企业实践,在1-2年内通过技能等级考核,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4聘请兼职教师:聘请4名兼职教师参与计算机实训教学,加强教师目标考核,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及教学技能竞赛,加强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 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通过签约形式,从本地电脑公司、IT行业引进选聘4名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或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并结合其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技能培养。5成立计算机专业教师工作室:成立“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工作室”,指导探究实践,交流研究成果,展示优秀案例。(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本着双赢互惠原则,制定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基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点,在实习基地,以企业为主,学校配合,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学,能做,从而使企业生产与学生实习两不误,不断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技能的需求。制定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训方案、学生管理制度、实习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实行人才互培的校企合作模式,选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学校专业课、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3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工厂为载体,以校企合作形式,在企业的指导下,保证每年有一定的工程量或合作企业实际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有关计算机网络相关或运维)交予该教学公司(工作室)完成,培养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形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建设10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训需求,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企业参与指导实训教学的实训模式,健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各种办法。5顶岗实习: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教学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在毕业之前半年进行顶岗实习,由实习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实习,制定教师领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五、建设进度 按照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我校重点建设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将分两个年度,拟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建设。(一)建设期第一年度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市内与1家文印社、1家广告公司和1家电脑网络公司共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改革。(2)课程体系建设:合作企业参与建设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围绕社会需求,按照国家职业鉴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及专业技能实训模块。(3)创新教学内容:完成4本模块化校本教材的初稿,包括Office办公自动化实训案例教学、Photoshop基础与案例教学、Dreamweaver基础与案例教学AutoCAD基础与案例教学。(4)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多媒体教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突出任务驱动型教学。(5)改革评价模式: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以证代考,使双证率达到98%。(6)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制作、收集、整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2门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教学计划、电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视频教程、实训成果作品、案例试题库等并实现它们的数字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呈现化。(7)改善教学实践环境:建成3个标准化一体式教学机房(共120台计算机),改善教学实践环境。2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制定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训方案,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使其能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的思路,在专业建设中能发挥带头作用。带头人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学习,到企业、学校参观访问。(2)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2名骨干教师,使其能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精品化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利用暑期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通过到合作企业实践操作、通过技能等级考核,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4)聘请兼职教师:聘请2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担任本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学生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生产实践指导,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开发。(5)成立计算机专业教师工作室:成立“计算机专业教师工作室”,指导探究实践,交流研究成果,展示优秀案例。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双赢、长效、协商机制,并逐步实现“校企一体化”的合作体制机制。(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实行人才互培的校企合作模式,选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学校专业课、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3)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工厂为载体,以校企合作形式,在企业的指导下,保证每年有一定的工程量或合作企业实际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有关计算机网络相关或运维)交予该教学公司(工作室)完成,培养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5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训需求,建立企业参与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健全校外实训基地各种管理办法。(5)顶岗实习:与5家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合作,建立健全本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二)建设期第二年度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长期合作的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协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对学生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采取顶岗实习模式进行人才培养。(2)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修订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3)创新教学内容:完成4本模块化校本教材的审定工作,包括Office办公自动化实训案例教学、Photoshop基础与案例教学、Dreamweaver基础与案例教学AutoCAD基础与案例教学。(4)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多媒体教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突出任务驱动型教学。(5)改革评价模式: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6)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再制作、收集、整理2门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教学计划、电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视频教程、实训成果作品、案例试题库等并实现它们的数字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呈现化。(7)改善教学实践环境:建成1个网络实训室(4套网络设备,每套包括1台路由器、2个三层交换机、1个二层交换机、5台计算机),建成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20台计算机)2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继续对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带头人培养协议,继续派出专业带头人到专业培训机构、企业、学校进行参观学习访问。(2)骨干教师的培养:再培养2名骨干教师,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修订骨干教师培养协议。利用暑期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通过到合作企业实践操作、两年内全部通过技能等级考核,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4)聘请兼职教师:再聘请2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担任本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学生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生产实践指导,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开发。(5)成立计算机专业教师工作室:成立“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工作室”,指导探究实践,交流研究成果,展示优秀案例。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校企合作双赢长效机制,强化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作用,并逐步实现“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机制。(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实行人才互培的校企合作模式,选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学校专业课、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3)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工厂为载体,以校企合作形式,在企业的指导下,保证每年有一定的工程量或合作企业实际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有关计算机网络相关或运维)交予该教学公司(工作室)完成,培养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4)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5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训需求,建立企业参与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健全校外实训基地各种管理办法。(5)顶岗实习:与5家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合作,建立健全本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六、专业建设预算资金(一)资金来源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预计投入资金43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3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60万元,企业投入20万元,学校自筹20万元。(二)资金支出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260万,用于师资队伍建设95万,用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75万。其中,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预算资金为9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5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企业投入10万元,学校自筹10万元;用于师资培训进修的预算资金为5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1万元,地方配套8万元;企业投入10万元,学校自筹10万元。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成立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专业建设的实施工作。项目工作组成员组成如下:负责人:胡育红 张波成 员:温汉斌 陈暮霞 沈巍 陈道威 吴凡 彭琼 刘继伟 2聘请高校信息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为顾问,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监控,实行定期绩效评估,以保证项目按计划进程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二)制度保障制订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实施管理办法、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评估、考核及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行。(三)管理保障在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办公室指导下,编制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确定项目建设时间表和线路图,强化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负责人定期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果和绩效进行总结自评;建立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与责任追究制,确保建设进度与质量。实施步骤:第三阶段:项目建设阶段示范校建设期分为两个建设年度。(一)第一年度建设:1重点支持专业建设(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市内与1家文印社、1家广告公司和1家电脑网络公司共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企业参与建设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围绕社会需求,按照国家职业鉴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及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完成4本模块化校本教材的初稿,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多媒体教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突出任务驱动型教学;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以证代考,使双证率达到98%;制作、收集、整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3门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并实现它们的数字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呈现化;建成3个标准化一体式教学机房(共120台计算机),改善教学实践环境。(2)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制定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训方案,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2名骨干教师,使其能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精品化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聘请2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担任本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学生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生产实践指导,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开发;制定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建立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教师电子信息档案。(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双赢、长效、协商机制,并逐步实现“校企一体化”的合作体制机制;与1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达成订单培养协议,组建1个企业冠名订单班;与1家企业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制定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校企资源库;与1家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共建协议;增加10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需求,建立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健全校外实训基地各种管理办法。与1家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合作,建立健全本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二)第二年度建设1重点支持专业建设(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长期合作的企业如宁波奇美、武汉天马等公司签定订单培养协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对学生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采取顶岗实习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完善和修订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完成4本模块化校本教材的定稿,;改革教学方式,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多媒体教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突出任务驱动型教学;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再制作、收集、整理3门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教学计划、电子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视频教程、实训成果作品、案例试题库等并实现它们的数字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呈现化;建成1个网络实训室(4套网络设备,每套包括1台路由器、2个三层交换机、1个二层交换机、5台计算机),建成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20台计算机)(2)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新增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带头人培养协义,继续派出专业带头人到专业培训机构、企业、学校进行参观学习访问;再培养2名骨干教师,进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修订骨干教师培养协义;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再聘请2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担任本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学生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生产实践指导,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开发;制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操作训练计划;完善和修订教师评价方案和制度、完善教师数字化信息档案。(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继续完善校企合作双赢长效机制,强化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作用,并逐步实现“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再与1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定单培养协议,再组建1个企业冠名定单班,建立企业与学校齐抓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定向班学生信息资料;完善校企资源共享制度,完善校企资源库;完善实训基地共建协议和生产实训计划;再与5家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合作,建立健全本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列表:第一年第二年人培和课改市内与1家文印社、1家广告公司和1家电脑网络公司共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长期合作的企业如宁波奇美、武汉天马等公司签定订单培养协议2模块化校本教材的初稿4本完成模块化校本教材的定稿4本双证率达到98%再制作、收集、整理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3门制作、收集、整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3门建成网络实训室(4套网络设备,每套包括1台路由器、2个三层交换机、1个二层交换机、5台计算机),1个(共20台计算机)标准化一体式教学机房3个(共120台计算机)建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1个(20台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 1名新增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再培养骨干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9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90%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2名再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2名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1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达成订单培养协议, 1家再与1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定单培养协议, 1家组建1个企业冠名订单班; 1个再组建1个企业冠名定单班, 1个与1家企业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1家再与5家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合作5家与1家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共建协议,1家与1家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合作1家计算机应用专业各组织及分工:1、 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名单及资料(含高校、企业、同行、主管部门专家)2、 专业建设项目工作小组成员及分工(校内)3、 专业教材编写小组成员及分工(校内)4、 职业能力考评委员会成员及分工(含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