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卷: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doc
-
资源ID:2852787
资源大小:30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卷: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doc
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考点一:实验评估与拓展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2)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 (用题中字母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的高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F(>/=/<) ,杠杆的机械效率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挂在D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不考虑摩擦)实验中,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示数为F,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钩码上升高度h,测力计移动距离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1=_(用字母表示)若将三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提高时,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2,则2_1将同一物体分别悬挂在A、B两点,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的机械效率分别为A和B,则A_B(2)若将同一物体悬挂在A点,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C点和D点时,竖直向上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的机械效率分别为C和D,则C_D(以上三空均选填“”“=”或“”)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1)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用用已知或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大于/等于/小于)F1,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_(大于/等于/小于)第一次做的功,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他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h2,则第3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_(最大/最小/三次相等)(4)本实验中,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考点二:实验数据分析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1) 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F为_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 。(2)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_ ;_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O为杠杆的转轴,不计摩擦。实验时,给B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挂在杠杆A端的钩码缓缓上升。(图中杠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直棒)下表是提升物体时采集到的数据:(1)第组实验中,杠杆的机械效率为。(2)由三组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相同的杠杆,提升的物体越重效率越高。(3)该实验中杠杆的效率总小于100%的原因是杠杆有自重,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道杠杆的自重为N。参考答案考点一:实验评估与拓展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2)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3)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其移动的距离为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 (用题中字母表示)。若将钩码移动到B点,仍将它匀速提升h的高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F(>/=/<) ,杠杆的机械效率 (>/=/<)【答案】(1)不合理 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2)避免杠杆自重对标杆平衡的影响( 3) 【解析】(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只通过一次测量,数据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2)图2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3)杠杆的机械效率:;根据图示可知,将钩码移动到B点时,阻力和动力臂都不变,阻力臂增大,由F1L1=F2L2可知,动力将增大,即FF;将钩码移至B点,提升相同高度,有用功相同,弹簧测力计竖直移动的距离不同,B点时杠杆上上升的高度小些,做的额外功小些,所以机械效率变大,即。故答案为:( 1)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2)避免杠杆自重对标杆平衡的影响;( 3);。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挂在D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不考虑摩擦)实验中,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示数为F,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钩码上升高度h,测力计移动距离s,则杠杆的机械效率1=_(用字母表示)若将三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提高时,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2,则2_1将同一物体分别悬挂在A、B两点,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的机械效率分别为A和B,则A_B(2)若将同一物体悬挂在A点,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C点和D点时,竖直向上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的机械效率分别为C和D,则C_D(以上三空均选填“”“=”或“”)【答案】 =【解析】解:(1)在实验过程中,有用功是W有用=Gh,总功是W总=Fs,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将三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提高时,所做的额外功相同,有用功增加,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变大,所以此时的机械效率变大,即21将同一物体由悬挂的A点变为B点时,物体的力臂变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变大;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因此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变大,即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2)若将同一物体悬挂在A点,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C点和D点时,竖直向上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所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也相同,故总功相同,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可知,机械效率相同故答案为:(1);(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1)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用用已知或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大于/等于/小于)F1,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_(大于/等于/小于)第一次做的功,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他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h2,则第3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_(最大/最小/三次相等)(4)本实验中,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答案】匀速 大于 小于 变大 最大 杠杆的自重【解析】解:(1)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时,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动弹簧测力计,则有用功为W有=Gh2=2mgh2,总功W总=F1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2)钩码的悬挂点在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1OA=G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2OA=GOC;从图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有用功不变,但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做的功,并且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大,即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3)因为第1与第2的有用功相等,并且第2的额外功小,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1的机械效率小于第2的机械效率;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不变,物重增加,由W有=Gh2可得,有用功变大,但杠杆提升的高度与第2相同,额外功与第2相同,又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3的机械效率大于第2的机械效率综上所述,第3的机械效率最大(4)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故答案为:(1)匀速;(2)大于;小于;变大;(3)最大;(4)杠杆的自重考点二:实验数据分析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2) 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F为_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 。(2)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_ ;_ 。【答案】(1)0.5 66.7 克服杠杆与支点间摩擦及杠杆自重做的额外功;(2)不能 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 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解析】(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所以它的示数是0.5N。在实验过程中,有用功是:W有=Gh=1.0N0.1m=0.1J,总功是:W总=Fs=0.5N0.3m=0.15J,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利用杠杆提升物体时,克服摩擦以及杠杆自重做的功是额外功。(2)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采取控制变量法,研究提起的物重和机械效率的关系时,应保持钩码的位置不变;应进行多次实验,分析多组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只凭一次实验数据做出结论是不科学的。故答案是:(1)0.5; 66.7;克服杠杆与支点间摩擦及杠杆自重做的额外功;(2)不能;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O为杠杆的转轴,不计摩擦。实验时,给B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挂在杠杆A端的钩码缓缓上升。(图中杠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直棒)下表是提升物体时采集到的数据:(1)第组实验中,杠杆的机械效率为。(2)由三组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相同的杠杆,提升的物体越重效率越高。(3)该实验中杠杆的效率总小于100%的原因是杠杆有自重,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道杠杆的自重为N。【答案】(1)80% (2)(3)2【解析】( 1)W总=Fs=5N0.02m=0.1J,W有用=Gh=2N0.04m=0.08J,杠杆的机械效率:;( 2)由三组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相同的杠杆,提升的物体越重效率越高;( 3)W额=W总-W有用=0.1J-0.08J=0.02J,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0.01m;根据W额=G杆h可得。故答案为:(1)8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