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法在口腔病理学中的运用.docx
模块教学法在口腔病理学中的运用1.实验对象与方法1.1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宋晓陵主编。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由口腔基础教研室统一制定,并由同一位教师任课,每周四学时,且均安排于上午一、二节学。对照组班级根据教材既定的顺序口腔胚胎学、口腔组织学、口腔病理学进行讲授,实验组分四个模块进行讲述:第一模块即牙齿相关模块:根据牙的发育、牙发育异常、牙体组织、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源性肿瘤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第二模块即涎腺相关模块;根据涎腺的发育、涎腺、涎腺的非肿瘤性疾病、涎腺肿瘤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第三模块即颌面部相关模块:根据口腔颌面部发育、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及关节疾病、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第四模块即其他组织模块:根据牙周组织、牙周组织病、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病、口腔组织的修复性再生的顺序进行讲述。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安排在病理学实验室,学习观察相关组织切片。期末进行统一结业考试,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包括切片的识别及实验课绘图占30%,课上回答问题及出勤率占10%。1.2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软件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统计两组综合成绩后,选择两两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统计结果见表口腔组织病理学综合成绩。应用EXCEL软件及SPSS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以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学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综合成绩x由表看出,两组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实验=0.000,进行模块教学的班级的同学的成绩较高,平均成绩为88.7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形式还是带有浓重的传统普高教育的烙印,传统普高教育形式已经不合适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成了高职院校办学的迫切需要。(口腔组织病理学)作为一个形态学课程,内容比拟抽象,粗涩难懂。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也是势在必行,自此本教研室成员对模块教学法进行实践,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校(口腔组织病理学)模块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经过中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1采用模块教学在根本上改变了胚胎、组织、病理三段教学形式,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使其前后贯穿和早期融合成为可能。让学生在学习病理时已有了比拟扎实而且记忆犹新的此部分的基础知识,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水平,使模块的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高。2模块教学法对老师及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科书已经不是模块教学的最合适教材。老师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大范围调整,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和讲稿的内容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使模块教学内容成为有一条明确主线的一体化教学内容。3模块教学对老师来讲随意性大,,规范性较差,要想彻底规范,还需在教学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整改。4现执行的模块教学主要针对对象为统招口腔医学三年制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内涵要区别于职业培训,否则与社会上的各类短训班没有区别,进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及全面发展不利。总而言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这种模块调整只是改革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抽象难懂的课程,还是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