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测定在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研究-精品文档.docx
-
资源ID:28642082
资源大小:17.8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心肌酶测定在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研究-精品文档.docx
心肌酶测定在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讨论血清LDH、CK、CKMB、HBDH心肌酶在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心肌损害诊断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检测观察组47例疱疹性咽颊炎患儿和对照组45例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肌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7例疱疹性咽颊炎患儿中,心肌酶增高38例(8082%),正常9例(1918%);45例对照组的心肌酶增高17例(3783%),正常28例(62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疱疹性咽颊炎组心电图改变24例,对照组心电图改变8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对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重视。关键词:心肌酶;柯萨奇病毒;心肌损害柯萨奇病毒感染常引起儿童疱疹性咽颊炎,亦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为讨论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本研究对47例疱疹性咽颊炎患儿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及心肌酶测定。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6年2月10月选择住院的47例疱疹性咽颊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患儿26例,女患儿21例,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为1岁6个月。全部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83例,3917例,4021例,40以上6例。其他表现为流涎、哺乳时哭闹等。全部患儿均在舌腭弓、软腭、悬雍垂处见数个疱疹,有的已破溃构成溃疡。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45例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血液分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2组患儿均于住院次日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全部标本的检测均由同一台东芝公司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正常值:谷草转氨酶0U/L40U/L,乳酸脱氢酶(LDH)114U/L240U/L,磷酸肌酸激酶(CK)25U/L2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U/L25U/L,羟丁酸脱氢酶(HBDH)72U/L182U/L。同时心肌酶异常患儿均进行心电图检查。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绘,组间比拟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绘,组间比拟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组心肌酶谱结果比拟观察组心肌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2组的心肌酶增高情况47例疱疹性咽颊炎患儿中,心肌酶增高38例(8082%),正常9例(1918%);45例对照组心肌酶增高17例(3783%),正常28例(62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心电图改变疱疹性咽颊炎组心电图改变24例,对照组心电图改变8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房性早搏、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24症状38例心肌酶增高者中,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多汗、呼吸急促、食欲下降、第一心音低钝等表现,2例出现心脏扩大、浮肿等心力衰竭表现,经治疗后恢复正常。9例心肌酶正常者均未出现心血管症状和体征。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的心肌损害一般表现为心电图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而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的比拟少见12。本研究发现疱疹性咽颊炎患儿心肌酶指标、心电图改变均高于对照组。讲明疱疹性咽颊炎患儿存在较高发生率的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34。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busB,CVB)是病毒性心肌炎(virulmyocadidis,VM)最常见的病因5,研究表明,人群对CVB病毒易感性主要与心脏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表达有关6。CA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跨膜糖蛋白,包含365个氨基酸,由胞内外和3个跨膜构造域组成,其中膜外域包含2个免疫球蛋白样构造(Ig1和Ig2),柯萨奇病毒与CA的结合可能是通过Ig1和Ig2之间的重叠区7。CA在感染靶细胞的经过中,先借助其外表的凹槽与细胞膜上CA结合,粘附于细胞膜上,然后脱去蛋白外壳,病毒细胞进入细胞内,并逐步将其NA转入核内即所谓内在化8。心肌酶学改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成为判定有无心肌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9。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合并心肌损害1011,有的发生VM1214,其确诊不能根据一次指标,如LDH、CK、HBDH在体内分布广,特异性差,其活力增加可有非心脏因素影响,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正常血清中CK几乎全为CKMM,占94%96%,CKMB5%。CKMB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极高,在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不受标本溶血的影响,故对判定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诊断意义最大。本研究显示,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的心肌损害发生率高15,对其应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尽早做心肌酶检测,以发现心肌损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