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专业教学探微.docx
建筑材料专业教学探微1中职学生的特点(1)文化基础较薄弱。目前,中职学生的成分较为复杂,既有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又有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具有初中学历的社会青年等。由于招生政策等原因,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2)自控能力较差。中职学生平均年龄偏小,思想尚不成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3)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的首要愿望是让教师看护好孩子,不生事,不闹事,不出事就行,学习知识和技能则置于次要位置,加上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差,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理论联络实践能力较差。建筑材料课内容多,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由于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弱,学生学完建筑材料后,不知道怎么应用,不能把各种建筑材料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工程工作实践。2教学探索(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师的课堂上讲、写、留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主动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和“讨论环节。例如:在讲了材料的基本性质后,设置问题,卫生间等多水房间墙体用什么性质的建材,建筑中有保温要求的材料宜用什么性质的建材等等。最后老师将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总结,使学生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建筑工程的实际联络,把握施工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建筑材料。启发式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知识来主动学习新概念和新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2)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筑材料课叙述内容多,理论教学内容冗杂,学生不爱听,而且也不易理解。老师要擅长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学,例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加强理解和记忆。如:烧结普通砖的泛霜是指可溶性的盐在砖外表的盐析现象,一般呈白色粉末、絮团或絮片状,又称为起霜。单纯的文字解释,学生也能理解,假如能够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实物图片,则学生对墙面泛霜后是什么样子,墙面泛霜后对清水砖墙形象及构造有什么影响,不仅一目了然,而且理解记忆深入。另外,老师也有必要带一些真实的建筑材料到课堂上,让学生去先看后讨论,学生会很兴奋,表现出强烈学习兴趣,会主动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能够向学生展示实际样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倾听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敲打时发出的声音,就能很快把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印象也会非常深入。(3)加强动手实践。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活泼、爱动。利用这一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如:在介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评定时,能够先让学生看一段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评定的录像,把握了实验步骤及实验要领后,再让学生本人动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混凝土,按实验步骤去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直观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进而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学生把握实际工程中评定混凝土和易性的方法。(4)采用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时多结合实际工程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可以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生石灰的构成时,若锻烧温度把握不好,就会产生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过火石灰对墙面的影响就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工程实例来讲明。生石灰与水反响(也就是淋灰)构成熟石灰,熟石灰抹墙面时,墙面易出现隆起、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就这个问题,能够请学生们先讨论出现隆起、开裂的原因,老师帮助分析,搞清这一现象是由过火石灰造成的。进而讲解解决这一问题能够通过石灰陈伏来解决,进而使学生把握陈伏的概念和陈伏的必要性。(5)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不必局限于试卷考试。老师能够采用考试与答辩、作业、实验、工程案例解析等多种考核方式,辅以考勤、平常学习表现等综合评定学习成绩。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6)开发合适中职学生学习的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的劳动人才。随着科技进步,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专业老师根据人才培养目的,结合实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乃至教材体例格式。教材理论知识应少而精,加大实验、操作比重,培养学生正确合理选用材料、鉴定材料质量和检测材料性能的能力。新型教材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把握常见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性能、检测方法,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以便于零距离就业。教育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工程、一门学问。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的,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良、教材的开发、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就会收到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