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草原)优秀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28718515       资源大小:25.92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草原)优秀教案设计.docx

    (草原)优秀教案设计(草原)优秀教案设计_(草原)教学原文(草原)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喜迎远客和蒙汉联欢,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老舍的(草原)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惯用关联词语造句。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教学经过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击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遭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敏现地写下来了。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怎样根据本人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详细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如何的?2.草原人民是如何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1.老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画、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画: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2.让学生本人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老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经过?(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经过: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2.按访问的经过。课文能够分为几段?为什么? (能够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能够。)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讲讲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把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画、骏马、奇丽、优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招待。拘谨、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熟读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1段。1.默读,分层次。考虑: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考虑: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如何?作者是捉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捉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捉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由于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细读、考虑: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如何从天空到地面,捉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本人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讲讲下面三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四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默读、考虑、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受? (讲一讲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拟,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明晰,从看到的到感遭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捉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络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1.指名读第2段。 (老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怎样根据地点的转换,捉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络、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2.浏览、考虑: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特别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特别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特别洒脱。)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谨。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讲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特别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场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场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讲明了什么? (讲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由于他们忽然出如今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隆、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讲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1.背诵课文第1段。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捉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如今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如今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2.读后讨论沟通。 (1)主客是如何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弥漫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讲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蒙汉两族人民友情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如何?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友情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相互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相互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讲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友情,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构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招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四)作业。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草原)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遭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络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入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课前准备:1、草原风光图。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全文,整体感悟,感受草原的美丽。第二课时:深化品读,感受草原的热情和深情。教学经过: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讲讲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能够有个各种不同的描绘,语言表述要流畅,还能够讲讲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方: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畅,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扼要讲讲课文内容。 (3)讲讲课文都描写出了哪些地点?初见草原路上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2、沟通初读情况。三、指导品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的句子填词语:这是()的草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的朗读。2、课堂沟通,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四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草原的绿。讲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四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讲讲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感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假如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如何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四、放手深化品读,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的句子填词语:这是()的草原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的朗读。2、课堂沟通,随机指导。 (1)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十分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迫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由于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奔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讲讲假如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弥漫的热情。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讲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五、再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冲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假如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怎样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相互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讲讲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讲什么?试着写一写本人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讲的话。六、回首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而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本人喜欢的课文内容。七、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牢记生字新词。3、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草原)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2自然段。3.感悟草原的景色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一、情境导入1.出示地图,简介内蒙。师:这里是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的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景美,蒙族牧民更美2.欣赏音画,走近草原。播放多媒体音画(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讲讲草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着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生齐读)草原,作一次草原之旅。点评从地图到音画再到课文,逐步缩短草原和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并为整篇课文的浏览营造出美的气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优美的草原风光画面,为后面学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在脑海中想象草原美景提供了类似经历的支撑。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迂回、玻璃、襟飘带舞、彩虹、马蹄、羞涩2.自由沟通预习中理解的新词。重点沟通:渲染、勾画、迂回、鄂温克。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讲讲每段大意。读中正音,读后沟通每节的大意,点出五幅画面:草原景色远道欢迎相见握手盛情招待斜阳话别。4.用最简练的语言讲讲课文的大意。我们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遭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欢迎。板书:景、人。点评初读课文环节,首先重基础,一是,关注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二是,关注课文的朗读情况,做到书不读通,不开讲。其次重整体,一是,把每一个自然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读懂大意,构成画面;二是,把全文看作一个更大的整体,将五幅画面叠加,读懂全文大意,最后浓缩为两个字景、人,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留下伏笔。三、感悟景色美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的景色。师:谁愿意为我们做导游,带着我们走进草原,来欣赏草原的景色?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里?3.师生互动对话。 (1)天: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品味那么那么。 (2)地: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平地绿,小丘绿,羊群白。品味羊群白色的大花、草原无边的绿毯、小丘中国画、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板书:景色美。4.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用画出此时作者的感受,并与本人的感受联络起来体会。5.师生互动对话。 (1)为什么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 (2)从惊叹、舒适、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骏马、大牛在回味着什么?除了骏马、大牛在回味,还有谁在回味呢?(作者、读者,包括课堂中的你我他)板书:愉快惊叹。6.配乐朗读,闭目想象。师:让我们在优美的草原牧歌中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7.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背诵提示,点明写法:(天)空气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8.小结过渡: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置身在美似画卷的草原之中,沉醉在天空的清鲜明朗、大地的一碧千里之中,怎能不愉快惊叹呢?接下来,还有愈加迷人的画卷在等着我们欣赏呢。谁来往下读。9.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想象草原的景色。10.自读自悟,圈点批注:从这一部分中,你读出了草原的景色还有哪些特点?11.师生互动对话。 (1)辽阔: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特别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能够。 (2)静寂: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师:草原的辽阔与静寂,愈显出草原景色的美不胜收。1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下一页更多精彩(草原)教学原文

    注意事项

    本文((草原)优秀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