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案范例.docx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实力1、了解作者,驾驭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尝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美丽的意境。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看法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育对祖国河山的酷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尝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美丽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酷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绽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知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二、学问积累1、词牌介绍2、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肯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出名。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探望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探望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颂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仅为参考找出瑕疵)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沟通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3、再读课文(配乐)朗读指导:感情饱满,适度夸张。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丽,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调浓烈的而有气概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翻天覆地、不行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美丽,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福之辞要读的恳切。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赏析(品尝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激励学生合作沟通分析自己喜爱的语句,依据不同语句侧重某一方面分析鉴赏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才智取长补短)(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美丽,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别条件,所以“自古繁华”。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绽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绽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方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概,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移山倒海山可催的气概。城外,烟云绿树环围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际。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行少的一笔。“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绽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旺盛;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诗人笔下钱塘繁华的不得了。(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样,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芳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描写的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气。传闻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非常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虽是传闻柳永差点犯了个漂亮的错误,就是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至。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欢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美妙祝福。“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妙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四、问题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漂亮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杭州风物的惊羡、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五、方法探究擅长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殊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特别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特别详细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旺盛、漂亮、富裕。六、拓展延长: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七、再读课文: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唯恐用完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巡游那充溢魅力的人间天堂。八、观赏西湖十景图片、观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词九、布置作业(任选其一)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爱的词句2、图画描绘3、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识的胜地胜景望海潮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学问。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3.学习铺陈手法。课时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学问(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颂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许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探望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探望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颂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提倡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四.朗读本诗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五.试着背诵其次课时一.导入学生试着背诵二.学生齐读三.解题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四.详细分析词(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美丽,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别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绽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绽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绽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旺盛;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样,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芳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欢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福。五.艺术特色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六.背诵本词望海潮教案3教学目标:1.驾驭词的基本学问。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会词的意境美。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会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究竟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日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会一下这人间天堂的漂亮景色。(板书)二词的基本学问: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颂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亲密,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很多歌妓因擅长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四整体感知。1请同学听录音,留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漂亮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根据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反;也因此,我们平常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解并描述故事)(2)诗词赏析:五写作特点。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详细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终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喧闹,雄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具体描绘,是染。通过详细描述直观且显明地呈现了大都市的风彩。(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六小结。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呈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七板书。望海潮柳永1地理位置2.历史传统史惊羡环境美丽、经济旺盛、3.自然景观赞美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4.市井面貌艳羡图景5.生活图景八作业:背诵这首词。望海潮教案4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颂,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潇洒,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3、词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爱好,引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斗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白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会古都杭州的繁华与漂亮!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予。作为北宋第一个用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3、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补充介绍: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三、合作探究,诵读鉴赏(一)一轮诵读,因声求气1、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词能够吸引地方长官孙何的留意,使得柳永能够顺当和故人相见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视频朗诵,请同学们读准字音,留意断句,感受意境,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2、标出注音参差(cnc)天堑(qiàn)珠玑(j)罗绮(q)重(chóng)湖叠巘(yn)羌管(qing)钓叟(su)千骑(jì)3、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形胜:地理形势重要。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天堑:自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重湖叠巘清嘉:巘,山峰。清嘉,秀丽。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4、学生齐读,老师点拨留意节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概,抒情的要舒缓。5、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作者笔下的杭州又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情感怎样?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美丽、贸易昌盛、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等。作者面对繁华的杭州,看到漂亮的景色后深感欣慰,言语间充溢了赞美和愉悦之情。(二)二轮诵读,因景明情1、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明确:“形胜”和“繁华”。这四个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是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自古杭州皆繁华,那么作者在上片是从哪些角度来呈现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呢?明确: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美丽,故曰:“形胜”):三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会,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这一句也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别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小结: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纲,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进行铺叙。2、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在上半阕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幅画面。明确: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致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摇摆,城内凹凸错落着十万人家。思索:为什么是“烟柳”?明确: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烟”字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凹凸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给人一种什么感觉?(有气概,场面宏大)而且古代评价一个地方是否繁华、政治是否清明、人民生活是否安定,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口的多少,杭州有万千人家,侧面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人民生活的安定。小结:这三句是对“三吴都会”的绽开描写。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正所谓“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画出这幅画面。3、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江南山温水暖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优美,与北方的刚健雄浑有所不同。但钱塘虽是江南城市,但并不缺少阳刚之气,请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本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请用语言描绘一下。明确:茂密如云的大树围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自然的壕沟,一望无际。“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如同云雾一般。怒涛:汹涌的钱塘潮水,可见其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自然的壕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丽天下无”,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故描写钱塘江是必不行少的一笔。古人讲究炼字,哪两个字写的好?意境有什么不同?明确:“绕”树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动静结合,江堤蜿蜒迤逦,树木郁郁苍苍,云遮雾罩,安静美丽。“卷”有气概,涛似连天喷雪来,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移山倒海的气概。钱塘江堤,巨浪翻滚,一时间,碎玉乱琼,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小结:可见柳永也能用豪气。此句的气概不亚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下于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描写主要抓住了景物,这又体现了钱塘的什么特点?明确:形胜。作者紧扣“东南形胜”,选择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写出了江堤曲折,江涛浊浪排空,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堪比豪放词风。4、赏析:“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翻译: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漂亮的绸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豪华。商品琳琅满目,无奇不有,家里绫罗绸缎,五花八门,那种华贵,那种富足,令人憧憬。这里的人民究竟有多富庶呢?柳永是如何表现的?明确:两个意象珠玑(珠玉宝石)和罗绮(绫罗绸缎),是财宝的象征,这里并不是少数人拥有,而是市列,户盈,家家户户都有,市上到处陈设着珠宝, 家家穿戴都是绫罗绸缎,而且人们竞相夸耀奢侈豪华。柳永只抓住了两个细微环节,便把市场的旺盛和人民的殷富反映了出来。小结:上片采纳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漂亮。齐读上片。1、作者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未能写尽杭州的盛景。于是在下半阕,他又描写了哪些景物?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风貌的呢?小组探讨,展示成果。明确:“重湖”三句:写西湖别出心裁的美景,让人看了如痴如醉;“羌管”三句:谢了生活在西湖边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一派祥和温馨;“千骑”三句:写不仅一般百姓是如此欢乐,高官们也很受拥抱这样的生活;对官员的美妙祝福: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有如此一人间仙境。2、赏析西湖湖山之美西湖湖山之美作者用了两个字进行概括清嘉(清秀、秀丽的样子),西湖的“清嘉”首先表现在哪里呢?明确:“重湖”写西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所以说“清嘉”。接着写山上的桂子和水中的荷花。相传金主完颜亮看到此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南下攻宋那么它究竟美在何处?请同学分析。明确:“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 湖”,写水中荷花;“三秋”从时间上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上写荷花满湖。桂花开在秋季,芳香淡雅,荷花开在夏季,冰清玉洁。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最动人心脾、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剧烈的震撼力和联想空间。写湖山之美为什么单单选择这两种花呢?明确:这两种花是西湖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白居易忆江南中可知赏桂、观潮历来为杭州之胜景美事。关于桂花还有一个漂亮的传闻:“传闻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样,据说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孤独的嫦娥赠与人间有情人的,这漂亮的传闻更给西湖增加了神奇空灵的色调,极耐人寻味。”这桂花,仿佛是上天特别赏赐,种满西湖。这桂香,好像并非人间全部,而是天香飘落,洒满杭州。此时,明月朗照,嫦娥起舞,桂香扑鼻,在此情景中,不觉让人也衣袂飘飘,恍若世外仙人了!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杭州夏天可以观荷,秋天可以赏桂,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小结:试想,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闭目微嗅,桂香淡雅,沁人心脾;抬眼望去,荷花满湖,亭亭玉立烟,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呢?3、赏析百姓生活的开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明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形式上对仗工整,情韵悠扬,而且互文见义。“嬉嬉钓叟莲娃”,嬉嬉,开心的样子。你能联想到什么?明确:采莲少女嘹亮欢快的歌声,垂钓老者微笑时脸上伸展的皱纹。可以说白发垂钓翁,垂钓之余,尚可乘兴奏曲。红颜采莲女,弄莲之时,亦能放声歌颂。歌声和笑语是最能体现华蜜感的。一个“嬉嬉”就把市民快乐祥和、安家立业的神态,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百姓游乐图卷。4、赏析官员游乐的场景这里风景如画,人民生活富足,悠然安适,管理杭州的官员也沉醉其中,词中是如何描写的?明确:“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严,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玩赏山水,是何等乐事!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官员是在乐什么?明确:自然风光美,百姓安家立业。乘醉听箫鼓宴酣之乐吟赏烟霞山水之乐小结:眼观风景美丽,耳听百姓嬉嬉,政治清明,万物和谐,怎能不乐?这三句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无一字写乐却到处快乐。5、解析写作目的词作中有一句话与描写景物无关,但却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请找出来。明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谁图好景,回京夸谁?明确:孙何投赠之作祝他早日升官回京。好景详细指什么?凭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明确:“好景”二字将以上所写的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表面指杭州美景,实指孙何的政绩成就,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凤池”二字包含了对他的友情祝福。依据以上分析,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赞美杭州的美妙景致;拜谒孙何,称美孙何的执政实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得到提拔。(三)三轮诵读,概括总结1、作者用如椽画笔,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三重美,请大家总结出来。明确:第一重美,目之所遇,眼之所见,西湖四时,湖木花树(美在风景);其次重美,民俗风情,奢华生活,昼夜笙歌,怡然自得(美在生活);第三重美,官员风流雅致,官民同乐,政通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和谐)。2、本词在艺术表现上,擅长运用点染和铺陈的手法。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示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其中的“断肠人在天际”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游子思乡之情的伤悲。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改变,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找出词中那些地方用了点染的方法,那些地方用了铺陈手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用点的方法;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用了染的方法,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殊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特别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特别详细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旺盛、漂亮、富裕。四、延长拓展,提升实力1、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识的胜地胜景,特殊是自己的家乡的名胜。2、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写到自己的练笔笔记上。望海潮教案5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状况;了解柳永的词作。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终两句;分析望海潮所实行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酷爱之情。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实行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终两句。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探讨、分析。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基本阅读。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蝶恋花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旺盛,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绚烂的明珠。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词,原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渐渐跟音乐分别,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究竟,要么全押仄韵,一韵究竟,中途换韵不多。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改变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受,特殊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见“以诗为词”“无言不行入,无事不行言”,不愿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昂扬,取材广泛。柳永: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至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最终,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时,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而葬。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从他起先,慢词始盛,打破了小令词垄断词坛的局面,使词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词多描写羁旅行役、离愁别恨和怜悯妓女之作,反映了肯定的社会现实。艺术上,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谐婉,对宋词的发展有肯定影响。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日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