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小品文.docx
鲁迅与小品文鲁迅与小品文摘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杂文、小品文写得酣畅淋漓,像尖刀,像良药,似匕首投枪,表露了对人民的真诚爱戴和对敌人的嘻笑怒骂。关键词:鲁迅;小品文;战斗作用一、鲁迅的战斗性与小品文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它在我国出现较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最为盛行。五四以后,小品文发展非常迅猛,小品文的创作开拓了一个新时代,除了体现反封建的纳入外,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情绪和愿望。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杂文、小品文写得酣畅淋漓,像尖刀,像良药,似匕首投枪,表露了对人民的真诚爱戴和对敌人的嘻笑怒骂。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小品文创作的思想和艺术倾向是复杂的,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动态和思想潮流。其中有表现无产阶级和革命民主主义的篇章,也有只是表现小资产阶级思想与旧世界融洽和妥协作品。30年代后,围绕小品文开展两种气力的斗争。进步和落后,革命和反动这两种气力为营磊,分庭抗礼团结在左联周围的一批小讲作家,也用小品文为体栽,来反映当时血淋淋的现实生活,而日趋落伍的林语堂,则以他先后创办的(论落)、(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大肆兜售和贩卖诙谐、性灵和闲适的小品文鼓吹闲情逸致和玩世不恭,对麻木人民的斗志方面,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化阵营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抨击,鲁迅写下了(小品文的危机),他严厉地指出:小品文已成了小摆设、小玩意小雕虫的动物,锈得发绿的铜铸的三脚癞癞蛤蟆之类,虽不如士大夫们的清玩讲究,但对青年的麻醉作用,却是一样的。青年本是有作为的,小摆设的小品文,只要将他们由粗暴而变为风雅了。二、鲁迅对小品文的奉献鲁迅在从事文学活动之初,曾广泛涉猎过小讲、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但最终却只对杂文,尤其是小品文情有独钟。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决不仅仅是为了当时的文学家之所谓艺术。他忧虑的首先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权利。严酷的现实已容不得他做虚无缥缈的幻梦,而需要的是重塑灵魂、狙击黑暗的战斗。于是,鲁迅便自觉不自觉地与小品文相遇了。由于小品文的特性,使它在沟通作者与读者、生活与艺术的联络中,能够省却形象感悟经过中若干繁缛、拖沓的中介环节,以短兵相接的形式迅即对社会现实作出反响。这就从根本上适应了时代对文学的要求和鲁迅的文学选择。鲁迅的命运是特别坎坷、不幸的,还在孩提时代,他就因祖父的下狱和父亲的病故而饱尝了社会的冷眼和欺侮。在南京求学期间,他又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这样造成的心理创伤尤为深痛,一种压抑感、孤立无助经常困扰着他,使得性情本来聪颖、敏感、内向的鲁迅,越发变得坚强而沉默,执著又孤单。他从小是带着怀疑、憎恨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大量积累的能否定和对抗性情绪。其中十分值得重视的,是他作为家庭长子和败落户子弟在东奔西走寻找出路的经过中所构成的对社会问题的十分敏感和固执关注的禀性,身处愁惨苦痛之中,对下层社会的不幸、上流社会的腐败就入心入耳,对时局的动乱和趋向就感受得深切。这些,既是他成为思想家、文学家的重要前因,又对他杂文家气质的构成与发展具有酵母作用。他嘲笑和反对一切不敢正视苦难的怯懦、出世遁世的僵尸的乐观、闭着眼睛看一切都圆满的自欺;但同时,正由于一切都是有限的、不圆满的,因而他要对这一切,尤其是他强调的当下、现实以究诘、怀疑、否认、超越,用不满作向上的年轮,为了将来而永不停息地作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失望的搏斗。这种二元对峙的关系以及产生的张力是他沉重的悲剧气力的泉源,是他进击人生的最深沉的哲学基础,也是他永远不满地尽是骂这个骂那个的心理根据。在当时,与鲁迅并肩战斗拿起小品文武器的,还有瞿秋白、李大钊、郭沫若、冰心等作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五四反封建的清新的时代精神,矛头直刺封建主义,表现了人民要求个性解放,民族复兴的进步愿望。鲁迅指出了危机之所在,也点明了小品文的性质,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醉,它给人的愉快是休息和修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鲁迅批判了林语堂的诙谐,不过是将屠夫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茅盾也指出,自由意志的肥皂泡一经戳破,原来倒是几根无形的环绕的线在那里牵弄,主观超超的性灵客观上不过是清客的身份。在鲁迅的带领下,进步作家纷纷拿起小品文这轻型武器去反映生活。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如吴伯萧(天冬草)、郁达夫(政权和民权)、柯灵(猎人与鹰犬)、唐韬(新脸谱)、王统照(北国之春)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三、小品文的明天今天,小品文仍然保持了它过去的本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起着医生和助手的作用。它短小轻快,内容丰富,它及时地反映着现实,时时更新着内容,针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行为,毫不留情地进行揭露和挖苦,成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面镜子。注释:鲁迅(小品文的危机),见(南腔北调集)第168页。鲁迅(论语一年)茅盾(小品文与国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