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粒子到宇宙(答案不全)-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概念复习题).docx
-
资源ID:2879574
资源大小:61.2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7从粒子到宇宙(答案不全)-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概念复习题).docx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3.扩散现象:不同物体相互接触,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5.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两种:一种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6.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7.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脱毛衣时听到噼啪声和看到闪光,闪电。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复印、静电植绒。8.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物体带何种电荷)9.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0.卢瑟福建立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1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宇宙无中心。12.光年是长度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传播的距离)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2.有下列事实:气体可以充满整个空间 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最后气体很难被压缩 给热水瓶灌水时,瓶中水也很难被压缩用万吨水压机可以使钢锭变形,但是很难缩小其体积。上述事例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A B C D3.用显微镜观察放在水中的花粉,追踪三个花粉,每隔30s记下它们的位置. 用折线分别依次连接这些,形成如图所示情况( )A这是花粉无规则运动的径迹; B这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径迹;C它说明花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它说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有这样几种现象:A潮湿的地面变干;B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慢慢散开;C地面洒了香水,整个房间充满香味,其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只有A和C B只有B和CC只有A和B DABC5.下列现象中属于固体扩散现象的是( )A小树一年比一年长得高B铁块放久后生了锈C打开醋瓶能迅速闻到醋的酸味D长期放石灰的墙角有相当厚的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6.“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使橡皮绳变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8.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是事实,是推论 B是事实,是推论C是事实,是推论 D是事实,是推论二、填空题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2.如下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说明分子;说明分子间;说明分子间。3.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4.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其原因是_。5.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根据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若实验温度分别为0,4,20,30。则在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