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汇编.docx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1将书记员分到各个审判业务庭。因书记员比较娴熟电脑学问,首先要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书记员可以起到电脑老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可以帮助法官做一些案卷装订等事务性工作,肯定水平减轻法官负担。其次要对现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谛视和评判,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量化细化指标,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最终要将信息化建设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与岗位责任制一起支配、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罚。应市区法院等单位的邀请,为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经院党组探讨确定,并报州委领导同意,月日月日,率州中院名中层以上负责人前往欣赏考察市区法院、市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工作状况。考察时间虽短,但增进了友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启发了思路,增加了信念,的确受益非浅,收获颇丰。考察团通过看、听、记、思,深深感到区法院等单位有很多好的阅历值得我学习和借鉴。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区法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广阔法官恪尽职守,近年来。服务大局,严格依照“三个领先”指标领先、影响力领先、核心竞争力领先)四个一流”抓一流党建,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法院)要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培育出宋鱼水、尚秀云等一批杰出的优秀法官。透过这些成果,方方面面无不包括着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改变。确保了公正高效一)审判管理网络化、智能化。全部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办案管理实现网络化。区法院、高院运用清华紫光开发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网上立案、办案、归档、查询,增加了审判活动的公开性、有序性和规范性。案件诉讼来法院后,立案庭按要求录入立案信息,快速完成立案工作。基层人民法庭立案也是通过网上进行,便利了群众诉讼。立案后,微机自动分案,防止当事人“选法官”杜绝关系案等现象的发生。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各类案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审判流程管理,立案、分案、文书制作、统计分析等工作都在网上完成。审委会探讨案件的审理演讲”会前以电子文本形式在网上传送,实现案件网上流转。案件审结后,将办结的诉讼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书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形成电子档案,增加了档案的检索利用。、质量、效率管理实现智能化。区法院、高院院领导运用“领导决策协助分析系统”对各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设置立案、分案、排期开庭、结案以及归档五个节点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全面精确驾驭审判工作基本状况。审判监督庭依据分工每月在网上随机抽查一部分案件,进行严格的评查,评议内容从程序、事实、法律适用、诉讼收费、裁判结果和社会效果预料六大方面细化为多个小项,评议时依照评议细则逐项进行,评查结果每月在网上通报排位。司法效率方面,实行审(执)结案期限提示、警示制度规定刑事、行政、执行案件必需在法定的期限办结,将民事案件一般依次审理期限由法定的个月缩短为日、简易依次审理期限由法定的个月缩短为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依据权限对各类案件审限逐件自动提示,并由立案庭专人负责在网上对审、执案件跟踪检查,每天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日的未结案件进行提示;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日、刑事案件一般依次审理期限届满前日、刑事案件简易依次审理期限届满前日的未结案件进行警示,书面通知承办人,局域网上公布,每月通报,杜绝了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去年,该院没有出现一件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的现象。、信息查询实现公开化。区法院在一楼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审判法庭位置查询系统,便利当事人查询信息,实现信息查询电子化,当事人可以随时了解审判状况。设立电子公告系统,每天公告案件开庭审理信息,便利当事人诉讼,提升法院形象。、法庭审理实现数字化。市全部法院均建立了数字法庭。实行电脑自动刻录光盘,并运用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模块,庭审完毕,法律文书即可发送到当事人手中。数字法庭还实现了上下级法院和最高法院联网,高院的领导随时可以观看到辖区法院每个审判庭的庭审状况。、司法服务实现便民化。区法院以追求效率和便民作为审判改革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全国法院领先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着力推动审判管理改革。审判管理办公室对外设立“一站式”诉讼服务大厅,将收受证据资料、上诉文书、公示催告、诉讼保全等与审判相关的内容集中操持,解决群众找不到法官、跑不起法院的问题;对内将司法鉴定、评估拍卖、文书送达等环节集中管理,解决法官事务性工作过多,不能用心审判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共办结保全、鉴定、拍卖案件件,收取上诉案卷件,其中移转上诉案件件,收取证据资料和执行线索份,公示催告和支付令件,引导、接待查询余人次等等。通过实际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在提高审判效率和规范司法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当事人对这项机制创新表示了由衷地赞扬,认为:审判管理机构和当事人服务大厅,设置科学,便利了当事人,提高了效率,也促进了司法透亮”确保了勤政廉洁。二)队伍管理公开化、透亮化。就打破了保守的进人渠道,、法官队伍实现精英化。区法院在上个世纪年头初。由原来从部队转业干部和地方招干中进人转变为招收德才兼备的优秀政法高校生。目前,该院共有法官和司法协助人员人,其中在编干警人,聘任制人员人。队伍中具有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人,博士人,博士后人。年该院新招名审判人员,其中法学硕士名,法学博士后人。、法官管理实现民主化。法院在实现法官精英化的过程中。强化了法官自我管理的理念,设立了法官大会和法官委员会,给予其在法官评价、教化培训、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加权,通过充分敬重法官自主性的自律手段,逐步探究建立起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新型法官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资深法官制,现有资深法官名,其享受的待遇与庭长同等,每名资深法官有专用的审判法庭,配有名助理法官,专司审判之职。、岗位考核信息实现公开公允化。法院制定的工作人员岗位目标任务考核方法中。利用计算机信息每月进行考核评分,公开考评结果,奖优罚劣,接受监督,并将全年考核结果装入干警廉政档案,作为干部培育、提拔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用数字说话,调动了干警工作主动性。由于实行了阳光工资”制,干警收入较以往有较大的下降,这种状况下,法院变原来的物质嘉奖为多元化嘉奖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嘉奖出国、休假、学习、晋级等。、规范行为实现监控化。法院院领导和监督部门运用电视监控系统对院机关全部庭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修订完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后勤管理多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在局域网上公开,供干警学习查阅,政治处、办公室、监察室、审监庭等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纳入纪律作风量化考核严格奖惩。与此同时,该院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开通监督电话,每逢院长接待日全部院领导均到信访室接待群众,随时听取当事人对法院工作和案件料理状况的看法、建议,实现院长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疏通监督渠道,加强廉洁自律。、人事管理实现数字化。据考察了解。刚好输入相关信息,便利查找利用。提高了保证效能。三)司法政务管理自动化、电子化。发文仅仅局限于对外单位,、办公办案实现自动化。区法院、高院运用网络智能办公系统使各种公文的拟制、审核、签发、印制和公文收发、传阅等环节均通过网络进行。实现无纸化办公,变更了激进公文处置中效率低下的文件旅行”提高公文运转速度。裁判文书输入打印终端统一印制,当事人上诉再依据须要印制,防止过去每件案件印制大量法律文书造成的奢侈。严格执行失密工作规定,内、外网计算机严格分开,确保网络运行平安,杜绝发生失、泄密事务。、平安捍卫实现了规范化。区法院在进法院的大门处安装了安检门。隔离了审判区和办公区,干警一律走法官通道,当事人办事必需经门卫登记后在一楼接待室操持。审判庭、接待室、楼内大厅安装了数字监控系统每个监控点均可在网络上传输记录、查询,用于平安防范。、财务管理实现电算化。据区法院的领导介绍。实现会计电算化,利息核算科学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诉讼费的管理,财务人员通过微机对每件案件收费状况逐一检查,严禁多收或少收,严格财经纪律。同时,还建立了物资装备管理电子系统,固定资产、物资装备和办案文书、办公用品分门别类建立微机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随时驾驭家底,既保证工作须要,又确保厉行节约。、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通过建立档案管理子系统。录入建院以来的全部文书档案文件书目,便利检索查阅。对年以来近万件诉讼档案进行电子归档,做到诉讼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档,便利利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2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确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思议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燃眉之急。而近年来,中心把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赐予高度重视。近几年,中心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夫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呈现代农业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实行中心文件精神,加快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我们深化乡镇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一、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呈现状我区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截止,通电话的乡镇39个,行政村448个,电话覆盖率100%,已连接光纤宽带网的乡镇38个,行政村254个,宽带覆盖率57%,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养比较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凉州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我区第一个与涉农各单位及乡镇相连接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区上成立了农村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农业信息采集、发布与信息网络建设。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站正式启动。网页内容已全部添加完毕,并对涉农信息能够进行刚好地采集、发布,对网页内容定期更新。目前全区38个乡镇和13个涉农部门已基本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了信息员。网页内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争取为乡镇和涉农部门配备好设备、培训好信息员专兼职信息员、制定好规章制度、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站、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点。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要素资源不足,制约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一是人力资源不足。农村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资源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询问服务处于初始阶段,不能满意现代农业的须要。(二)组织体系不顺,影响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区农村信息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乡镇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兼职农村信息员调换频繁,农村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主动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三)部门协作不畅,限制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农村信息也不是单纯的种养业信息,须要全部涉农部门、乡镇及媒体单位的通力协作。但目前部门协作不畅,严峻限制了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是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区各涉农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受部门职能的限制,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应用也较片面。二是协作单位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四)传输渠道不完善,影响农业信息沟通的时效性虽然目前每个乡镇都有农村信息站,但在农村信息的收集、储备、传播、反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由于部分镇村干部、企业协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不会运用互联网,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不能干脆传送到农夫手中。二是农夫的信息意识薄弱。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没有条件刚好、干脆地从网上获得信息,也没有实力上网发布信息。三是区农村信息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兄弟县市、涉农机构、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沟通渠道。三、对我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相识,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乡镇、村信息服务机构。依据目前我区农村信息工作现状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支配兼职人员来负责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村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村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主动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区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肯定比例,专项扶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接着开展村级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激励农业企业和大户等在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上设立专页, 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二)优化结构,提高素养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区、乡、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养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根据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长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看法,实行统一教材、统一管理、分级培训的方法,使信息员队伍延长到村、延长到企业、延长到批发市场、延长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夫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夫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终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夫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驾驭肯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夫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养好、业务精的农夫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夫的信息学问水平。结合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夫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得应用信息的实力,使农夫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呈现代农业。(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充分行使农业部门主管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职能,整和气象、电信、科技、教化、广播、电视等部门的网络、媒体、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共同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三级平台(区、乡、村)、建设三张网络(通讯、电视、报纸)、实施“三电合一”(电话、电视、电脑)。一是加强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推动农村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三农”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实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夫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难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料、预警预报,刚好把精确、牢靠、好用的信息供应给广阔农夫,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一是主动探究和完善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加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询问、市场供求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推广“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现有网络和网站为基础,加强与电视台合作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及制作水平,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近于广阔农夫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刚好传到农夫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充分发挥电信设施便捷、易推广的特点,利用电话刚好有效地为企业和农户供应特性化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三是协作我区农村远程教化的须要,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重点产业,制作出高质量的农业科教片,为农夫供应一批直观生动的先进好用技术资料。四是进一步抓好“凉州区新农村建设网”和“一站通”推广工作。大力推广运用供求信息发布平台,促进我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3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动,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淌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实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改变加快、状况更趋困难,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支配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应,从容应对城市灾难,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精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亮,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确定了城市管理必需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长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驾驭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亮、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养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支配前三年行动安排,连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头,建设系统已起先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协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限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对社会公众的政府的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对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头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协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探讨、开发了一批面对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拓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运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起先推动,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依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需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绽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根据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2)资源共享建设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对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3、八年主要任务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阅历,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探讨制定能驾驭总体状况、分析预料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协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驾驭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四、主要保障措施(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需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动,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详细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沟通等工作;详细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加和协作、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依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改变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供应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赐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须要肯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支配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当开展。(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依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详细状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育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沟通、检查考核的方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状况定期进行通报。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4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进展及成效1994年税制改革和国税机构组建以来,_省国税系统步入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推动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取得了五个方面成效。一是带来了税收管理全方位变革。全省国税系统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实现了由保姆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由人管人向机器管人和机制管人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二是促进了税收执法不断规范。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管理系统、综合征管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等的推广应用,规范了各项业务流程和录入操作,防止了执法标准不一、执法随意性问题的发生,促进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三是促进了税收征收率的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加强税源管理供应了有力支撑。四是促进了纳税服务不断优化。建立统一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全省有11.8万户增值税纳税人通过该平台申报缴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通运行,_国税网站发挥了宣扬税法、政策询问、纳税辅导等功能。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供应了便利、快捷的纳税服务,纳税人普遍感到满足,纳税遵从度相应提高。五是促进了部门形象整体提升。信息化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国税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了“两权”监督实力,优化了部门形象。二、当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网络运行效率不高。由于现有的一些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年来分开设计、分步建设的,软件各自开发、功能各自为主、应用各自为政,不行避开地带来了系统分散的问题,各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分散,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与一体化总体目标不相适应。二是信息应用水平不高。一方面,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高,数据采集的渠道不同、标准各异,导致信息重复冗余,降低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宏观统计、分析、比对的增值利用工作做得不够,造成了信息资源奢侈,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业务与技术的协调机制不畅。有的应用系统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对一些必要的业务需求不能刚好供应技术支持,影响了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一些税收业务管理方法、操作规程与相关系统的应用不匹配、不同步,干脆影响到信息化效能的发挥。四是外部信息利用程度不高。一方面,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有待突破,税务系统的网络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与外部系统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对外部信息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较低,不能刚好精确地驾驭纳税人涉税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给推行网上报税、推广应用税控装置等增加了难度,影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五是队伍素养不高。队伍的科技素养以及专业技术素养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须要,尤其是缺乏既会信息化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技术骨干力气不足、技术队伍的活力不够等问题仍旧存在。三、推动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索一要正确把握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当前,在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五种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应仔细把握。一是高程度集中的趋势。随着金税工程三期全面启动,综合征管软件省级集中模式推广到位后,将实现相关数据向总局集中,实现数据两级处理。二是集成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对信息孤岛进行集成和整合,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数据管理将由分散存储、分别运用,向集中存储、集中共享、集中处理方向发展。三是互动式共享的趋势。随着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推动,依托公共信息网络,税务系统将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动式交换和共享,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双向流淌的信息流,更大程度地占有和利用外部涉税信息。四是高效率应用的趋势。如何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率、降低征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税收工作,如何有利于节约纳税人办税费用、降低纳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如何有利于基层便捷地运用信息、减轻基层工作负荷、更好地服务基层,始终是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身点。五是低风险运行的趋势。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风险也高度集中,如何有效应对网络风险、信息平安、灾难预案等问题,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是推动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要以先进的理念支持税收管理信息化实践。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重点是要坚固树立四种理念:一是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需将其放在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落实,强化责任感,增加事业心,扎扎实实推动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二是细微环节确定成败的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必需以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作风,仔细处理技术和业务上的问题,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三是零过错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数据维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仔细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组数据,力求每一个环节不出纰漏、数据管理逐步接近零差错。四是过程限制、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对税收管理各应用系统的运行实行全程限制,在过程中限制运行质量,促进管理层次和水平持续提升。三要科学统筹税收管理信息化各要素协调发展。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需遵循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统筹各要素协调发展,保证系统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处理好业务与技术的关系,实现二者协调发展。信息化技术服务于税收业务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变革和发展,必要的业务需求都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业务的整合、流程的规范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只有实现业务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协调发展,才能释放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巨大潜能。二是处理好人管与机控的关系,实现二者相得益彰。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注意发挥税务干部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性,运用行之有效的人工管理方法,实现人管与机控相结合,牢牢驾驭税收管理的主动权。三是处理好规范与效率的关系,实现两者统筹兼顾。在税收管理信息化实践中,规范是前提,效率是根本,两者都不行偏废,必需统筹兼顾。提高系统运行、资源利用的效率,必需建立在讲程序、讲质量、讲长远效益的基础之上,而不能简洁地从时间上追求所谓的效率,随意简化程序,违规操作。同时,要克服和削减人为影响效率的问题。四是处理好机关与基层的关系,实现两者联动推动。上级机关要建立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和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保证税收管理信息化自上而下、有条不紊地推动,特殊是要留意各应用系统、各项业务流程及操作方法之间的连接和协调性,以便于基层操作。基层单位在工作标准和要求上要坚持统一性,尤其是要保证基础数据的录入真实精确、口径一样;在工作方法上要讲究敏捷性,创建性地落实工作任务。四要确定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突破口。一是以省级数据集中为突破口,建立统一规范的省级应用集成平台。推广应用综合征管软件v2.0版,20_年1月1日全省统一上线,实现全省国税征管业务数据省局集中处理,实现税收征管主体业务的网络化和集约化运行,实现全部的工作都上机、全部的界面都统一、全部的信息都入网、全部的人员都会用,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二是以网站建设为突破,建立电子办税服务平台。根据省局集中、分级维护、规范统一、信息共享的原则,以省级集中模式建设_国税网站,实现省局网站与互联网上办税事务应用系统、12366纳税服务系统的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公开政务、宣扬税法、受理办税、政策询问等服务功能。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员应用平台、税收分析监控平台、纳税评估管理平台等,进一步提高税源监控实力,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三是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建立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强现有应用系统的整合,做好数据连接和功能连接,使不同系统之间优势互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分级实施主干网络的改造,统筹调配现有的硬件设备;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完善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管理,做好纳税申报和企业财务报表等各类信息的接收、储存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四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信息化建设,重点规范运行维护管理,探究新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建立各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和运行过程中问题的收集、登记、上报、处理、反馈的规定和方法;规范网络平安管理,完善网络日常管理规范和网络应急预案,制定网络、信息平安管理和外部联网规范。规范基础数据管理,制定全省统一的数据管理方法,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和采集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维护,提高数据质量。规范应用开发管理,避开重复开发,造成资源奢侈。五是以强化培训为突破,为信息化发展供应人才支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提升各级领导驾驭信息化实践的实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实力,提升基层业务骨干应用实力。充溢省级技术队,发挥技术队的人力资源优势,满意数据集中的须要。六是以项目推动为突破,确保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引进项目管理方法,在网络改造、软件开发、数据清理、数据迁移、技术培训等方面探究推行项目管理。对每一个项目都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建立项目责任制,对各个项目实施状况进行跟踪问效,分阶段进行检查督导,督促各个项目的落实。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5档案信息化是法院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的基层法院从去年上半年起先着手创建省特一级档案工作,通过实践发觉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详细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一、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思想相识错位。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升级,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思想相识上出现偏差,因而往往怠于协作、帮助。2、档案管理停位。现有的档案管理水平停留在原先省一级标准基础上,几年来未能不断发展、提高。现有条件,比照省特一级标准差距较大,给创建工作带来难度。3、人员配备缺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冲突日益突出,再抽调人员从事档案升级工作相当困难。而专职档案人员仅有1至2名,每天须要应付日常工作,很难抽出更多的精力搞创建。力气配备不到位,造成创建行动迟缓。4、技术指导失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许多新状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原委如何入手、怎样操作,缺少相关的业务指导,这已成为基层法院创建工作的突出难题。5、资金来源空位。档案升级在加强规范管理、加大硬件投入等方面须要一笔较大支出,而法院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费来源中没有用于档案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如调剂运用有限的办案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满意创建工作须要。二、对策与建议1、加大宣扬力度,提高创建相识。要组织广阔干警深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方法、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相识,增加为档案升级工作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2、强化档案管理,完善创建条件。要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健全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详细操作规程,推动规范化建设;要刚好引进先进档案管理设备,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为档案管理升级供应基础保证。3、挖掘内部潜力,增加创建力气。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其他综合部门抽调力气,必要时聘请提前离岗、退休的老同志,组成特地创建班子,明确专人负责,每个部门要明确一名兼职创建联络员,实行专兼结合,齐抓共管,保证创建工作稳步推动。4、开展业务指导,提高创建技术。要加强与档案主管部门联系,主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上门辅导等方式,传授档案升级方面的专业学问,普及创建技术,让创建单位刚好驾驭方法,从而少走、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