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
-
资源ID:2882985
资源大小:161.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元素2.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C 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D 原子核不显电性3.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隙D 分子是可以分的4.学习知识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疏而不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识后,请你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6.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B 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 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7.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原子中的电子数;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的质量A B C D 8.下列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B 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族C 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D 属于同种元素的同种粒子9.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BCD10.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 原子B 分子C 离子D 电子11.水结成冰是由于()A 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B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 水分子变小了D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12.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 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 该粒子最外层上有两个电子D 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14.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 分子体积变大B 分子间隔变大C 分子数量增多D 分子碰撞频率减小15.将用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 质量增大B 个数增多C 间隔增大D 体积增大二、填空题 16.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图中x_,该原子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2)如下图所示的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填序号)。17.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属于阳离子的是_;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填序号)18.下图中的 A、B、C、D 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以上四种粒子中,A 和 C 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A、B、C、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填序号);(3)B 在化学反应中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4)B 和 C 形成的化合物是_(填化学式)。19.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m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20.庄子中有个成语:相濡以沫,说明再少的水也能解渴,甚至只剩1个水分子了,也还具备水的化学性质。如果将1个水分子(H2O)拆开成2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则化学性质完全变化了,根本就不是水了;氧气(O2)能供我们呼吸,我们需要的是氧分子(O2);但是如果将氧分子(O2)都拆开变成一个一个的氧原子(O),不但不能供人呼吸了,甚至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我们说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个“”微粒。22.掌握一定量的化学用语,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钾原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3.完成下列表格内容:24.下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由该数字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25.据2014年6月9日“中国之声”报道,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本国用于核电事业的放射性原料时,漏报了640公斤钚(元素符号Pu,原子序数94,相对原子质量244),据悉,这些钚足可以制造80枚核弹头。请回答:构成金属钚的粒子是,其原子核外共有个电子。26.某元素R的结构示意图为:(1)当x=10+y时,该粒子为_(填“原子”、“阳粒子”或“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_。(2)若R是原子,当y=2时,x=_。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x= _,y=_。三、实验与探究 27.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2)实验现象: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AB烧杯中的现象_。(3)你的猜想:_。(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28.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比。(填正或反)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元素,故选D2.【答案】A【解析】所有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都能保持相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则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的说法不正确;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则原子核带正电。所以答案应选A。3.【答案】B【解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B。4.【答案】C【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答案应选C。5.【答案】B【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A错误;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B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错误;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不是由氧原子构成,而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故选D。7.【答案】D【解析】已知: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主要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因两者中子数不同,则原子的质量不同。故答案应选D。8.【答案】A【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所以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周期,A说法正确;在元素周期表中,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虽然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属于稳定结构,它和其它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处在同一族,与镁原子不属于同一族,B说法错误;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都是稳定结构,但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表示的是离子,而不是原子,C说法错误;的质子数都为12,属于同种元素,但一个是原子,一个是离子,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9.【答案】B【解析】在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C.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D.质子数7=核外电子数7,为原子。故答案选B。10.【答案】D【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故选D11.【答案】D【解析】水结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D。12.【答案】D【解析】观察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且最外层上有两个电子。该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一种原子,不带电荷,D选项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原子序数为24,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所以应选A项。14.【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后变为气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故选B。15.【答案】C【解析】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由于外界的气压变小,袋内的气体中的分子没有增多,本身也没有变化,变大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所以应选C项。16.【答案】(1)7非金属(2)C【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5,推出x7,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属于非金属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电子的粒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是2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选C。17.【答案】A BD ABD【解析】A为氦原子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而BD两种粒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C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或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认为是稳定结构,达到稳定结构的是ABD。18.【答案】(1)非金属 (2)BD (3)失去 (4)K2S【解析】以上四种粒子中 A 和 C 都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A、B、C、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 B表示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B 和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化合物是K2S。19.【答案】12m/n【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从题中可以得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m/n。20.【答案】分子【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21.【答案】2【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但是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此可知答案为2个。22.【答案】(1)2K (2)O【解析】(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钾原子可表示为:2K;(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其元素符号为:O。23.【答案】【解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可表示:硫酸根离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水分子可表示为:5H2O;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可表示3个铁原子。24.【答案】6 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解析】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为6大于4小于8,故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25.【答案】钚原子 94【解析】因为钚属于金属,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其原子核外共有94个电子。26.【答案】(1)原子 阴离子 (2)12 Mg2+(3)17 8【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原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阴离子。若R是原子,则x=10+y,当y=2时,x=12,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Mg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17,y=8。27.【答案】(2)液体变为红色 ;无明显变化,烧杯中酚酞变红;(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28.【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