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docx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960页 例5、例6。教学目的:1、让学生驾驭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2、使学生体验由算术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维转化过程。3、形成解题多样化技能。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在详细情境中区分用何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始终在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的学问。下面,请看复习题。(出示题目)1、a×bc(a、b、c均不等于0)当a肯定时,b和c成什么比例?当b肯定时,a和c成什么比例?当c肯定时,a和b成什么比例?2、速度×()路程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数量总价总本数÷( )每包本数每袋重量×( )总重量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解决问题。二、 新授1、出示例5 学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结,这是用的我们以前学的归一的方法。 老师引导由加油站汽车加油付款比较,找出单价不变,建立关系式。水费:吨数=单价 学生述说,老师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出示书上其次问,学生回答列式。巩固练习:(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2)、我国放射的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须要10.6小时,运行14周须要用多少小时?(3)、师徒合作加工600个零件,8天加工了1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零件还须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小结:首先找相关联的量,推断成什么比例;接着列方程;最终解方程并检验。2、出示例6(学生自己解答) 抓住不变的东西-总的本数推断成反比例关系 建立关系式:每包本数×包数总数 学生述说,老师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出示书上其次问,学生回答列式。巩固练习:(1)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假如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2)车队向灾区运输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动身地点?(3)生产一批水泥,原安排每天生产150吨,可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增产3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安排完成生产任务须要多少天?3、深化练习: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安排每小时行60km,9小时到达。但事实上2.5小时只行了125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三、全课小结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例11是知道3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求每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给学生分析题意时造成肯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引起重视。重点集中在解题方法的探讨上,教材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提示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独立思索,主动解决问题。并且实行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参加完成。“做一做”也是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和例11不同的是,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学问的综合性更强。和例11一样,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纳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的方式进行。假如学生独立思索有肯定困难,可以赐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假如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驾驭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例题和“做一做”的教学中,重点都要落到解题方法的分析上。教学目标:1、使学生驾驭有特别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洁实际问题。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相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教学关键:相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解决问题方法: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打算: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0.18÷95.2÷0.26.9÷0.31÷0。57.2÷0。728。25÷0.50。35÷0。57.4÷0.1二、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三、自主探究(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索,尝试分析数量关系。、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终结果吗?、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方法一: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方法二: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方法三:220.5÷(3×7)=10.5(千克)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视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四、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做一做。(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依据小明的提示列式计算。(因为付钱时,一种状况付到角,另一种状况付到分,由于本题的单价是250元,所以依据实际状况,本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3)提问:每一步在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当怎样计算?(4)探究一题多解。依据小红的提示,也可以先算出平均每人用了多少吨?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2、一只蜻蜓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5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须要多少天才能收完?4、小结:一般状况下,遇到除不尽的状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解决问题时要依据实际状况以及实际须要取商的近似值。五、教学总结:1、今日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问题跟老师或同学沟通?2、出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考考同桌。六、作业设计:练习六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驾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育学生仔细视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3、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酷爱数学的良好情感。4、通过合作沟通,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欢乐,学习的愉悦。教学打算:实物投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过程:(一)、学前打算老师听算,学生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3×54 5×71 4×986×85 8×36 9×99指名订正答案,生自己改正。设计意图:通过打算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1)谈话引人: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游乐园里看木偶戏的人数和孩子们买面包后,面包师傅还剩多少个面包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到跷跷板乐园去看看,好吗?引导生视察理解图意和提出问题。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有3组小挚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2)小组沟通探讨a、应当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b、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d、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殊让学生思索还可以怎样算)a. 4+4+4+7=19(人)4×3=12(人) 12+7=19(人)4×3+7=19(人)b.2+2+2+2+2+27=19(人)6×212(人) 12719(人)6×2+7=19(人)c. 4+4+4+4+3=19(人)4×4+3=19(人)d4+4+4+7=19(人)(3)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小结:用乘加和加法两个分步算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合写成一个乘加的综合算式,这样算式更加简洁。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视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2、做一做。(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图)。师先引导生细致视察主题图,获得已知信息。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先让生独立思索后在小组内沟通,然后指名汇报)(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10-4+3=9(只) 10+3-4=9(只)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题(投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练习二的第2题(投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化。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四)、课堂作业设计(视状况,投影出示)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打算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1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指名答后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视察、思索,从而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板书: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a. 4+4+4+7=19(人)4×3=12(人) 12+7=19(人)4×3+7=19(人)b. 2+2+2+2+2+27=19(人)6×212(人) 12719(人)6×2+7=19(人)c. 4+4+4+4+3=19(人)4×4=16 (人) 16+3 =19(人)4×4+3=19(人)d4+4+4+7=19(人)教学反思:乘加的学问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所接触,而且计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在实际问题之中时,有的孩子就不肯定会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有个别的孩子习惯了用连加的方法。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日,孩子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学习是一步一步深化的,学生也不行能始终停留在用加法计算。所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我重点引导孩子们用简洁的乘加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强化,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能依据实际状况敏捷的选择“好”、“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教材第页例,练习二十三第、题。教学目标:学会用两步计算乘法解决问题,培育自主探究的学习实力。经验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从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阅历与方法。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学会观赏自己和同伴。教学重点:探究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教学难点: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敏捷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一预习作业:1自学教材第99页,例1的主题图,想一想:(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2)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3)怎样解决每个方正有多少人?(4)怎样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6)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尝试作业:P99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二预习反馈:出示画面:个班同学做操,每班排,每排个同学。学生依据画面内容,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独立解答。指名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解决新问题。(板书:解决问题)4出示情境图: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一个方阵与例相同,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5请同学们自己视察画面,你看懂了什么?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可以与同桌沟通看法。(组织学生沟通。)()你收集了哪些有用的信息?()怎样列式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完善解答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对吗?二关键点拨:1自主解决问题。课本第页“做一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解决问题。2组织沟通,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 ()×××()×× ()×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赐予确定和激励。3看到这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视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师:以后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页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索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样了。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练习二十三第、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三()班个小队去植树,每小队人,每人种棵柳树和棵桃树,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桃树?(训练学生收集有用数学信息的实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留意视察、发觉,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学问去解决这些问题。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须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五、布置作业作业本第页。其次课时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页,练习二十三第、题。教学目标: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培育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的实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等学习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学会观赏自己、观赏同学,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减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对实际问题详细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教学设计:一预习作业:1看一看:P1012想一想:(1)画面上他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2)怎样解决?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每步表示什么意思?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二预习反馈:想一想,算一算:盒子里有若干捆铅笔,每捆枝。小明先拿出捆,接着又拿出捆,他一共拿出多少枝铅笔?(探讨算法)2练习二十三第题。3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可能也会用到加、减法。(板书课题)二、关键点拨、合作沟通,解读探究练习二十三第题。()看题,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组织沟通。()你做对了吗?()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依据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确定的。练习二十三第题。()自己看题,收集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列式计算。()组织探讨。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比较哪一种算法好?哪一种简便?× ×练习二十三第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强调对“一年”的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组织探讨,订正。()环保教化: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存放处理。练习二十三第题。()独立解决问题。()组织探讨、订正。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学问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打算:电子课件、实物投影预习作业:预习课本第71-72页例1及练习十四的1-4题,在书上完成自己会做的题目。本节课是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就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一些问题,教学过程:预习效果检测分别出示两组图片出示第一组: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老师提问(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其次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你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学生相互沟通合作探究学生得出:第一个图形:上面半圆向下平移5格。其次个图形:下半部分凸出的两个半圆分割出来,以直径的上面端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老师在电子白板上将图形平移、旋转、拼合,图形的改变过程快速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清楚直观地感受到了,从而化解了理解上的障碍。师:你知道你刚才比较时运用了什么策略吗?老师板书转化,将课题补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就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一些问题,回忆一下。 同桌沟通。学生充分列举,老师媒体协作演示并板书。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把新问题转化成熟识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我们就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题目。空间与图形的领域1、检查课本练习十四其次题。你是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的?2、检查课本练一练,指名学生口答转化成什么图形可以使计算简便?怎样转化?3、检查练习十四第三题4、试一试:1/2+1/4+1/8+1/16这道题你是怎样求和的?小组沟通。5、练一练4(课本练习十四1)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与竞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竞赛。淘汰制是指每场竞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假如64个球队呢?100个呢?有更简洁的计算方法吗?(师板书:产生冠军,就是要淘汰多少支队伍?)为什么16-1就是求的竞赛的场数?三、当堂达标:完成补充习题对应的练习并沟通反馈。四、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数学家爱迪生求灯泡的容积的故事(幻灯片)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顿高校数学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端详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焦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正算到一半。”阿普顿慌张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才算到一半?”爱迪生非常惊诧,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何必这么困难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我们所须要的容积。”“哦!”阿普顿茅塞顿开。他飞速地跑进试验室,不到1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精确地求出来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五、课堂总结:多位数学家说过:“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今日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擅长运用转化,用好转化策略,才能正确解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使学生经验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3逐步培育学生“说”操作的意识和实力,提高操作的思维含量和自主探究实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经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视察填空。指名学生回答,并讲一讲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个5等于10(只)的思索过程。2摆小棒。老师在投影仪上摆5根小棒,然后问:老师摆了几根小棒?(5根)提问:谁情愿到上面来摆小棒?请一名小挚友到投影仪上来摆小棒,其他小挚友在桌面上摆小棒。假如小挚友们摆的小棒是老师的3倍,应怎样摆?(学生接着操作。)提问:你是怎样摆的?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学生摆的根数是老师的3倍,就是摆5的3倍,5根5根的摆,摆3个5根,一共是15根。板书:3个5根是15根5的3倍是(15)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学问,今日我们接着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学问和操作技能,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学问和探究方法的打算。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摆小飞机,相识“倍”。师:(用5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小挚友们想不想摆小飞机呀?(请一名小挚友到投影仪上摆小飞机,其他小挚友在桌面上摆小飞机,老师指导。)组织汇报沟通,用多少根小棒摆了小飞机几架。学生(可能)的摆法: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用1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3架;用2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4架(老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信念。)老师在投影上用15根小棒摆小飞机3架,也就是说15根小棒是5根小棒的3倍。接着提问:谁能说一说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就是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用20根小棒摆呢?让学生多说一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小棒摆小飞机再说一说的活动,激发了学习爱好。学生在摆小飞机的活动中,经验了动手操作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想的过程,渐渐抽象出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相识了“倍”概念,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2再摆一摆,把对“几倍”的理解转化成“除法”问题。老师用投影出示下图:师:老师用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1架,小挚友们打算用多少根小棒来摆小飞机?(15根)小挚友摆小飞机用的小棒数是老师用的小棒数的几倍?(3倍)(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因为5根小棒摆1架小飞机,所以15根小棒可以摆小飞机3架,15根是5根的3倍。)师:谁能把这15根小棒快速地摆一摆(不用摆成小飞机样子),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看出15是5的3倍来呢?板书:15是5的(3)倍请小挚友在投影仪上摆出下图,并说一说。学生:把15根小棒,每5根小棒分一份,15根里面有3个5根,所以15是5的3倍。板书:15根里有3个5根师:假如你们用20根小棒来摆小飞机,所用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20根是4个5根,所以20是5的4倍。)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像上面摆小飞机就是求15是5的几倍。想: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算15÷5=3,所以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计量单位,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板书:15÷5=3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来思索问题,提高了思维质量。3想一想,说一说。(1)苹果3个,梨6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算6÷3=2。)(2)萝卜6个,茄子2个,萝卜的个数是茄子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算6÷2=3。)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实物联想到倍数关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3)摆圆片。(动手操作,再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a.第一行摆4个,其次行摆8个。b.第一行摆9个,其次行摆3个。(4)8里面有( )个4,8是4的( )倍12里面有( )个3,12是3的( )倍24里面有( )个6,24是6的( )倍42里面有( )个7,42是7的( )倍三、运用学问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本第54页至55页的内容。2学习例3(思索回答问题)。(1)细致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人数的几倍”。(3)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集体订正。(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依据学生的问题、思路引导分析解决。)3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4归纳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参加,独立思索。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探究。四、巩固训练1练习十二第1题。要求学生仔细看图。(1)图中有些什么动物?(2)分别是多少只?(3)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4)为什么这样列式?(5)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2独立完成第2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71. 相识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理解它们表示的详细意义。2. 驾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3. 感受百分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驾驭求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方法。课件(或挂图)。一、复习打算出示信息:西大街小学六(1)班有40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问题: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解答,沟通解题思路,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二、学习新课1. 把复习打算的问题改成: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1)学生尝试解决。(2)让学生沟通解决思路,比较改动后的问题与复习中的问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由相同之处再次深化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明确还是分别用男生人数÷总人数和女生人数÷总人数来解答,由不同之处可得知结果要化成百分数。从而共同揭示出: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2. 学习例1。出示课件: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测试的情景。出示两条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熬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1)师:对于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可以简洁介绍国家体育熬炼标准的有关内容,重点说明: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可依据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实行生与生、生与师的对话方式)(2)学生独立解答, 再在小组内沟通解题思路,让学生总结求达标率的计算公式。(3)全班沟通达标率的计算公式,阅读课本第85页,看看书上的公式与自己总结的有什么不同。探讨:书上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乘100%?对此,你有何看法?3. 学习例2。(1)先让学生视察统计表,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发芽率的含义)(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统计表。(3)分组沟通探讨,概括求发芽率的计算公式。(4)让学生视察填写完整的统计表,说明绿豆的发芽率是975%、花生的发芽率是92%、大蒜的发芽率是95%的详细意义。依据这三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里的同学们所做的种子发芽试验有了怎样的相识?(5)简洁介绍发芽率的应用价值。4. 相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1)让学生在相识例1和例2中的达标率和发芽率的基础上,探讨:“率”指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即百分比或百分率。(2)师指诞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许多,师生共同补充常见的一些百分率的例子。(3)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一题小组探讨: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说一说它们的含义和列出相关计算公式。(实行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列举的公式多而且合理)(4)全班反馈沟通。5深化理解百分率的意义。(1)课件出示例1的信息: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用1个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让学生思索如何在图上表示达标率是75%。课件显示这个圆的75%的部分涂上红色。“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2)这个圆的红色部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那么剩下的部分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发觉剩下的部分表示未达标率是25%。(3)达标率和未达标率这一组百分率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觉达标率+未达标率=1,理解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一个百分率,就能依据它们的关系求出另一个百分率。(4)你们还能列举出象这样的一组百分率吗?(5)依据以上的学习,探讨“百分率肯定小于100%”这句话对吗?可让学生依据百分率的意义及一些实例来进行辩论。(6)探讨:结合详细实例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行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说明白什么?三、巩固练习1. 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2. 练习二十的第1题。四、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的第2、3、4题。课外作业:调查一些常见的百分率(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弄清它们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五、课堂总结及反思1.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呢?2. 能谈谈学习后的收获或者是感受吗?“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8一、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用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列表整理信息时,本课例题呈现的信息更困难,而且在列表时所求的问题也没有表示出来,须要学生先依据要求的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列表,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学生驾驭了简洁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动身、从问题动身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解决实际问题阅历的基础上,教学两积之和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动身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三、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洁实际问题所供应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等学习活动,学生经验提取信息,发觉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学问获得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实力。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带着问题去找寻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四、教学方法:教学中要知道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和反思,不断增加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在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结果的合理性。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谈话:首先,我们来玩个小竞赛。这边两组叫红队,这边两组叫蓝队。拿出老师给你们打算的课程表。竞赛规则很简洁,请你找到老师所描述的科目,然后圈起来,圈好的同学立即起立,咱们看看,哪队同学反应最快,留意,老师喊停以后,你就不能再动笔,也不能再站。明白了吗?红蓝两队的队员你们打算好了吗?师:你觉得这个竞赛公允吗,为什么?师小结:小小课程表用不同方法进行整理获得的效果就不一样,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选择好的方法讲究策略,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师:这两种整理的方法,你喜爱哪一种?谈话:同学们都认为用列表的策略来整理课程让我们看得更清晰、一目了然,那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表的策略。(板书:列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