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汇编.docx
-
资源ID:28935839
资源大小:2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汇编.docx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相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2读通课文,比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老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老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老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望见很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相识生字。1借助汉语拼音,留意把句子读通顺。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诞生字和会认的字。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5抽读生字单片,实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6做识字嬉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三、图文比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4依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依次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望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终会一无所获。2能做到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望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终会一无所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点击鼠标:(3)瓜地里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3依据学生理解的状况,老师引导学生推导出:电脑出示: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它望见了什么?它是怎样做的?4电脑出示:小猴子走到_。他望见_特别兴奋,就_。老师引读,以问促读。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6师:假如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特别兴奋”就是(生:特殊兴奋)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殊兴奋的心情读一读。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比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二、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索题)(1)自己轻声读其次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2)完成填空:小猴子走到_,他望见_,特别兴奋,就_。(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2结合上述思索题小组进行探讨。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望见了桃子,就喜爱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视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特别兴奋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索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2老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小猴子_几个桃子,走到_,望见_,特别兴奋,就_。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四、学习四、五自然段。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索: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2老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4组织学生探讨: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老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望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2采纳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1)看图讲故事。(2)戴头饰表演。(3)实行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4)读编故事:小猴子其次次下山。(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3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重点:1驾驭生字的字形及字义。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教学难点:1“非”字的笔顺。2“看”和“着”的区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二、学习生字。(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留意读准字音。(2)同桌小伙伴互读。(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先出示生字:“看非着棵瓜圆回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老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再出示词语:“看着特别西瓜回头可爱一棵桃树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爱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看”:kàn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看电视“非”:fi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组词:特别是非“着”:zhe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说着“棵”:k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组词:一棵树“瓜“:gu许多学生都相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组词:西瓜瓜子“圆”:yuán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组词:圆形主义又大又圆“回”huí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组词:回家“可”:k用学生相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组词:可是(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三、书写生字词:1学生相识视察汉字的结构,看准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学生视察后,请学生说一说。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3学生在书上空白田格上独立写一个,写后想出难写的字。4学生想出难写的字,老师重点指导:“着、瓜、圆”这3个字。老师提示学生“着”字的第三笔是“撇”,这个字的横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瓜”字要留意左边的“”和右边的“”像裙摆一样撑开,长短一样。“圆”字留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5老师出示“非、可”两个字的单片,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当留意什么?“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可”字的笔顺是一可。6学生在书上书写其次个空白田格的字。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四、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在生字、词本上写作业。2完成课后练习3:用下面的字组词语。(1)先读读题目要求。(2)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3)然后全班进行沟通。3完成课后练习4: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编成课本剧演一演。五、老师小结。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2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知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课小猴子下山。二、新课:、请同学们把书翻到页,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诞生字,标出自然段。、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订正生字的读音。三、分段学习、学习第一自然段、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这一段中哪些词应当重读,画出应当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当重读?画出重读的词。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喜爱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探讨学习。、学生汇报学习结果。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望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常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常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7、表演课文内容。8、想象扩展:探讨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其次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四、板书:13、小猴子下山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往回走蹦蹦跳跳扔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途。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分“摘、扛、捧、抱、追”等动词。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解并描述故事。3.由故事得到肯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受懊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日的教训为基础,用主动的心态展望明天。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解并描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教学打算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提示留意“猴”的书写。3.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沟通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2.给生字找挚友。同桌轮番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3.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三、整体读文,明确路途1.接读全文。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挚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2.练说量词。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终望见了一()小兔子。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望见了什么,最终写它是怎么做的。2.互助学习2-4自然段。(1)在24段中选择最喜爱的一段仔细读,思索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它望见了什么?它是怎样做的?提示:小猴子走到。他望见,特别兴奋,就。(2)小组内沟通,喜爱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明确:区分“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五、积累运用,“又()又()”。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挚友们发觉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始终都是特别兴奋。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知我们啊,小猴子望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3.拓展运用(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2)我会说:又()又()。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终是不是高兴奋兴回家了?为什么呢?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假如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3.看图复述课文。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沟通互助。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望见(),特别兴奋,就()。他走到最终,()。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验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慧能干起来啊!5.练一练。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化。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其次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七、写字指导“兔”1.视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2.沟通笔顺、扩词。3.师范写,生练习。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洁明白的导入新课。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量词的运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驾驭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意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特别”练习说话。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缘由;驾驭好生字的音、形、义。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教学打算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课堂。(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行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三、图文比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终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三)为什么小猴子最终什么都没得到?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2.指名再读14小段。(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特别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详细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扔摘桃子扔摘西瓜扔追小兔不见了。)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改变?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兴奋兴的小猴子最终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绽开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懊悔,很想知道妈妈究竟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知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8.小猴子下山其次课时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三、学习生字。(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终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特别”就是特殊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分。组词。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留意第一笔的横稍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三、熟读这些词。板书设计:8.小猴子下山(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第三课时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竞赛,目的:看准字形。(二)猜字嬉戏。(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马上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二、完成课后练习。(一)填空.P20/2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3.完整地读句子。(二)完成课后练习3。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2.理解“真”、“特别”的意思。3.练习用“真”、“特别”进行说话。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板书设计与其次节课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