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自评报告.doc

    • 资源ID:2906542       资源大小:194.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自评报告.doc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自评报告前 言广州东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由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物业管理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等五个专业组成专业群,瞄准广州及珠三角后房地产时代的综合房地产服务业岗位群需求,培养系列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群是我校 “十三五规划”特色专业群,“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群。其中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承担广东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任务。已建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两个专业的名匠工作室,建有100个工位的BIM实训室,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896人。经过近年学校高投入建设与发展,本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从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教学的专任教师有16人,兼职教师有14人,教师结构合理,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6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2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8人,13人来自施工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双师结构占到75%。现已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现建有施福福设计工作室、乐庭房产经纪工作室,建有BIM实训室、房地产经纪(销售)实训室、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室内设计综合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砼养护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设备总值355万元。先后与广州市政工程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南方公司、广州经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乐庭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广东交通置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保证学生各项实践教学项目的正常进行。在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学院保证重点专业建设,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教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在理论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强化训练过程,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引入了职业技能标准,实现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接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本专业所在的建筑工程学院与广东省城乡建设培训中心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合作,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造价员、室内设计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广州建筑企业员工培训100余人次,与贝壳公司合作,每年为贝壳公司新员工培训近1000人。先后为广州乐庭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了10余项咨询服务,包括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项目建筑质量控制等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00多万元。自2013年创建至今,本专业群已为区域经济社会输送了近2000名建筑与房地产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珠三角地区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毕业生平均取得两项以上技能证书。近三年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6.7;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对口率保持在85%以上。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专业毕业生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受到企业普遍欢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均在85%以上。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有的已走上企业的领导岗位。目前,专业群毕业生供不应求。第一部分: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1建设目标与思路自评得分:5分111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深入贯彻学院“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为依据,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 “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专业教师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经常开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掌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高职教育研讨会和进修培训,积极探讨高职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探索高职教育特点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创造性的进行课程建设,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运用项目导向、现场情境教学、问题牵引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112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专业发展总目标:立足广州,服务珠三角,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要求,融入广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并实施“双主体育人、三阶段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建设,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把本专业群建设成为校企结合紧密、教学设备先进、就业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品牌专业群,达到省内同类专业群先进水平。专业改革的思路:(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和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从事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指导与管理工作的紧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企业,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报建员、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员等。(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按照“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课堂进工地和实训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充分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操作性实验应用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2)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和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施工员等的执业资格标准,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重组项目课程体系。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核心课程要有一半内容在现场或者模拟现场进行教学。改革各类课程和实习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成集教学、执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要求,突出真实现场环境或模拟环境建设,改造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新增4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推行合作教师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之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4)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起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管理团队”。 聘请企业的技术大师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完善兼职教师动态人才库。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锻炼,形成良性循环。坚持项目课程教师“跟工程”的制度,做到所有项目课程教师每三年累计有半年时间到施工企业一线进行“跟工程”实践锻炼。三年内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8名,兼职教师10名。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5)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区域内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加大教育培训服务的力度,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加强技能考证工作;加强技术服务的力度,为社会提供建设工程管理、造价、建筑室内设计等服务。113专业特色突出(1)实现立体化教学建设管理专业群以职业技能为标准,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教师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构建理论知识平台;实践教学通过虚拟实验、现场教学、真题实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网络教学提供了大量配套的教学资源,扩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本专业推行了考试方式改革,在笔试、实做、答辩基础上,开发了网络测试平台,可实现理论知识上机考试。立体化教学开拓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改革,满足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培养了学生主动、灵活的学习特点。(2)加强工程实践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实践教学以工程实践项目为依托,实现学生与实际工程“零距离”接触。教学计划中制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建筑施工实训和毕业实习等主要以实践教学基地在建工程为平台开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采用真题实做的形式,结合在建工程的真实课题,使学生得到系统、真实的实践技能训练, 达到“未出学校门,已是准岗人”。为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学院以房地产项目为依托,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另外,每年暑假安排学生到广州市政工程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南方公司、广州经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乐庭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广东交通置业有限公司等等企业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参加生产管理实践,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全面锻炼,学习主动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3)注重创新培养我院积极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新型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学院和系部积极营造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成立创新协会、CAD等专业技能协会、BIM社区,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发明专利,举办数学建模、建筑设计、建筑模型等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项目,使所学知识得到实践检验,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4)面向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建筑与房地产业市场,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进行工学结合,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本专业所在的建筑工程学院面与向社会开展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造价员、室内设计员等职业技能培训,为广州建筑企业员工培训100余人次,与贝壳公司合作,每年为贝壳公司新员工培训近1000人。先后为广州乐庭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了10余项咨询服务,包括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项目建筑质量控制等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00多万元。12 人才培养方案自评得分:10分121本专业群培养目标:本专业群是培养掌握建筑和房地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中小型房屋装饰设计能力和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学生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造价咨询企业、招标代理企业等企业就业,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物业管理员 、房地产经纪等为就业岗位群。122人才培养规格: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为:(1)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文化基础知识。2)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建筑识图、测量学 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3)具有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4)具有建筑工程的施工、维修专业知识。5)具有建筑软件应用的专业知识。6)具有建筑设备、建筑企业管理等相邻学科知识。7)具有国内外建筑行业技术动态与信息的专业知识。(2)能力结构基本能力:1)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专业能力:1)具有一般小型建筑装饰设计的能力。2)具有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能力。3)具有一般建筑工程的工程预算与组织管理的能力。4)具有对一般中小型房屋维修、大修的工作能力。5)具有建筑施工监理的能力。(3)素质结构1)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敏锐力较强。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竞争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3)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开拓创新。5)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123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群创新“双主体育人、三阶段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育人”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作为育人双主体,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按照建筑施工工作流程,共同设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三阶段提升”是指学生三年培养期内,依据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通过三次工学交替轮换,实现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的渐进式提升,达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建立以诚实、守信、敬业、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先进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中建四局南方公司、广州经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交通置业有限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资源,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双主体育人、三阶段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1所示)。通过校企融合,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良好合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素质教育新体系。积极开展健康、丰富、活泼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使职业道德教育、团队协作教育、挫折教育贯穿于实验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努力培养“敬业精神好、专业技能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124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改革:本专业始终坚持服务于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考虑广东省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地方性和适用性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以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为途径,培养房地产开发建设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群是在对专业充分调研基础上设置的,广泛征询了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等相关企业的建议,详尽分析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合理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根据行业最新发展及人才需求变化,及时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积极探索高职高专教学模式改革。第一、注重特长培养。如结合工程实际选择特长生课题,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专业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第二、强化工程实践。针对土建行业工地流动性大,容纳实习学生规模小等特点,进行有组织的建筑施工实训和暑期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取得较好成效。第三、实行行业认证。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与要求引入教学之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从最初学生只能考取“中级土建施工员”证书,发展到可以取得“中级土建预算员”、“中级测量工”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第四、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路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服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考虑了广东省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准确、培养方案合理、教学管理严格、教学水平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超过96%,并涌现出一批业务精练、刻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从已毕业的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企业调查反馈分析,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定位准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和我省土建行业发展需要。第二部分:师资队伍21 队伍结构自评得分:10分近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设一支业务精干、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引进、外聘和自身提高等措施,培养出较多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和专业带头人。211专业带头人佘立中,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调入华南建设学院西院(现广州大学)工作。长期在高校从事工程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教材)6部。在土木工程学报等有关学术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并出色完成多项省、部、市、区等各级科研项目。主编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与工程合同管理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2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具有稳定的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梯队,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结构合理,保证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人,兼职教师14人,高级职称比例占50%。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占到50%,其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75%。现任教师中有注册造价师2人,一级建造师2人,二级建造师1人, 13人来自工程现场,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双师结构占到75%。兼职教师由来自普通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及大型施工企业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骨干组成,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22 任课教师情况自评得分:10分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生满意率高,测评均在优良以上。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所有任课教师注重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工程现场教学,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高。现主讲本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教学的高级职称教师为68.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训加强了外聘教师的力度,目前兼职教师6人,他们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21.4%。近几年本专业教师主编与参编的高职高专教材2部,并建设了建筑工程测量省级精品课程,和建筑力学、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法规等院级精品课程,从而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首先,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在职学习、进修培训,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加大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硕士研究生以及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2)继续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之尽快具备“双师”素质。制定计划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予企业科研课题研究,边实践,边学习,鼓励教师参加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其次,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到学院任教,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第三,聘请社会上专家、企业家、高技能人才担任客座教授,聘请实习、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授课或进行现场教学,传授行业或专业前沿科学技术知识。(3)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建立年轻教师导师制度。近几年,引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为使他们能尽快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为每一位年轻教师配备了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老教师带教、新教师见习与听课等措施的实施使得教师能尽快转型,更快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上课之前都要制定教学质量目标、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方案以及育人计划,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课程结束后有教学总结和提出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措施。(4)拓展专业教师的专业领域,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岗位群特点,通过岗位练兵与教师所教的专业课程每2年左右进行轮换等措施使教师对于相关岗位的实践教学与指导均能胜任,使他们成为指导学生实践的多面手,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专业教师过于“专业”的矛盾。 为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通过与生产实践单位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专业带头人,使他们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流程以及用人市场等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指导专业建设。为适合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极探索适应于项目教学的教学团队的建设。第三部分:教学条件31 专项经费投入增加情况自评得分:4.8分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专业建设经费,在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经费每年有较大提高。近三年内学院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投入情况如下:学院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的投入情况建 设 内 容年 份合计(万元)2016201720182019实训条件校 内284565120258校 外358622师资人才引进2237行业拔尖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培养0.60.81.93.16.4兼职教师聘任0.80.61.32.85.5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精品课程建设1.221.4教材建设1,51.5合计(万元)32.453.479.4138.4303.6.8近年来投入本专业的设备购置费用分别为:2016年32.4万元;2017年53.4万元;2018年79.4万元,2019年138.4万元。未来3年学院的计划投入见下表:学院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的未来投入计划表序号建设内容经费预算(万元)311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3222.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2223.教学体系构建111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3222.教学资源库建设5323教材与教法改革1.教材建设2222.教学网站建设1113.教学方法改革222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1122.骨干教师培养2223.双师型教师培养2224.外聘教师培养和聘请1115实践教学基地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6520602.学生实习实训555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3336技术技能平台1.技术平台5552.技能平台5557社会服务1咨询服务2222培训和技能鉴定3333.对口支援服务8国际交流与合作1.国际交流5552.国际合作9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专业群持续建设3332.专业群保障机制222合计1237411431132 实践教学条件自评得分:10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非常重要,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也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成败。为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不断根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完善实训项目,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按照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和建筑室内设计三个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以未来职业岗位规划实训设施建设目标,确定校内外实训场所、设备和实训内容。扩大实验室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工地化、仿真化,形成集实验、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使实验实训项目贴近实际,真正做到真实、综合、可动、可测。321校内实训设施现有建筑施工工艺技能实训基地一个,实训设备齐全;有功能齐全、电脑配置高档的BIM实训室、测量试验室、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房地产销售(经纪)实训室,CAD实训室和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有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并设有学习网站和在线测试系统。各实训室均能很好满足专业技能培训、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训项目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技术性、仿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1)建材试验室:建材试验室相关仪器配备齐全,具备混凝土振动台、混凝土强制搅拌机、恒温养护箱、水泥细度仪、砂浆搅拌机、各种标准筛、摇筛机、沥青延度仪、水泥净浆搅拌机、胶砂搅拌机、砂浆沉入度仪、沸煮箱、等主要仪器。可进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建筑砂浆试验、普通粘土砖试验、石油沥青试验、钢筋拉伸试验等多种试验。(2)BIM实训室100个工位,可供专业群各专业共用的BIM实训室,可开闸建筑识图与BIM建模实训,Revit建筑应用实训,BIM项目管理综合实训,BIM招投标综合实训。(3)建筑室内设计综合实训室能容纳100人的建筑室内设计工程投标、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功能的综合实训室,能满足仿真环境教学、实训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要求,并可为企业开展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效果图制作技术培训。(4)测量试验室:测量实训室具有先进测绘设备,主要的测绘设备有:全站仪4台、经纬仪40台、水准仪40台,计算机、绘图仪、CASS测绘软件等,设备齐全,可完全满足教学和实训和社会技术服务的要求。(5)建筑施工工艺技能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对砌筑工、抹灰工、模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的认识和施工质量检验要求。(6)CAD实训室:现有4个CAD实训室,配置200台P4计算机,安装了天正建筑、PKPM、广厦结构CAD、广联达预算等软件,可满足建筑CAD、结构CAD、工程预算、工程管理等实训。(7)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有建筑各部位装饰的构造展示,包括各种材料地面构造、墙面构造、幕墙构造、隔墙构造、吊顶构造、门窗套口及特殊构件的装饰构造,可满足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等方面的现场教学。322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根据不同岗位的顶岗实习要求,先后与广州市政工程公司、美的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五局广州公司、广州经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乐庭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广东交通置业有限公司等等11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同时,还接收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单位承担的教学任务性质广州市政工程公司认识实习 ,建筑施工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认识实习 ,建筑施工综合实训 ,跟岗实习,毕业实习 实践教学基地中建四局南方公司认识实习 建筑施工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基地广州经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认识实习, 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实训 ,建筑室内设计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广东交通置业有限公司认识实习, 跟岗实训,建筑施工实训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广州乐庭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房地产营销综合实训,房地产经纪综合实训,跟岗实习现代学徒制教学基地广州贝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房地产营销综合实训,房地产经纪综合实训,跟岗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广东中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天玑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房地产营销综合实训,房地产经纪综合实训,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广州上水尚道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室内设计综合实训,工程造价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主要实践实训教学均由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和具有实践经验或经历的专业教师或聘请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兼职教师担任指导。通过实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先进的工程技术。各种校内外实训场所较好地满足了专业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和综合能力锻炼,实践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41,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达到了实训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鲜明。第四部分:改革、建设与管理4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自评得分:10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保证毕业生质量,本专业注重跟踪行业发展趋势。自2000年专业招生至现在,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活动、专业社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本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对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构建由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组成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411理论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在理论教学体系中,以核心能力为目标,建设合理的课程群,着重讲授土建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以取舍,采用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的结构,整个课程体系条理清晰,涵盖了职业岗位的必备知识与技能。近三年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改革:一是设置“一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能力通用部分构筑专业基本能力平台,用灵活的专业模块满足不同学习者需要。根据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专业方向,每个方向以一定的专业限选课程支撑;二是加强建筑行业新技术的学习,如建筑工程CAD、Revit建筑案例、BIM建模与应用等课程;三是加大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建筑设备、建筑装饰等部分课程;四是为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建筑工程监理等选修课程;五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要突出时效性,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实际和市场的需求,在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中,及时将当今建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重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较好地适应了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412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以强化实践,突出实训、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本专业注重适应工程环境、培养工程意识、工程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近三年来实训项目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一是在传统的实训项目基础上,突出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绘图,广联达造价软件,工程管理软件等,适应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二是施工技术实训中尝试以校内模拟实训和现场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三是原有的专业认识实习改为结合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课程认识实习,更能体现实效性,改变了原有认识实习目的性不强,认识不深的缺陷;四是毕业设计课题真题实做,采用“初稿二稿定稿”三稿制,确保了学生设计质量,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五是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进一步增强制图与识图能力训练,特别是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六是建筑材料与检验、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加大现场教学的比重,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感性认识;七是大力开展假期专业实践,制定与完善学生顶岗实训的实施方案,逐渐实现现场分散顶岗实训。本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将课堂向工程施工现场延伸,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以项目施工过程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按技能项目进行构建课程体系,分解从“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以“学”指导“做”,以“做”促进“学”,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413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突破点,创建优质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带动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目前已建成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和建筑法规5门校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了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了专业的知名度。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步骤更加明确,对专业师资的引进、培养,实验实训设施的配套建设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教师将备课教案、电子课件共享,取长补短,建立和完善了习题库和试题库,录制教学录像和实训录像,并应用于教学之中。总结了课程建设的成果,认识到不足,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加强了与行业及工程现场的联系,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指南、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各章习题等资源上网,学生可以进行预习和复习。网上在线测试系统,利用试题库,实现理论知识的上机考试和学生自测,形成理论知识卷面考试、上机考试和实作技能考核相结合,推动了考核方式的深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群自评报告.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