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例文.docx
初二物理教案初二物理教案1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试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宛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嘹亮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肯定在20Hz-20000Hz之间。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2、声音的传播须要 ,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 振动,再经过“耳桥”传到 ,最终传到听神经,人就听到声音了。声音可以转换成电信号,再用示波器显示出来。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空气、液体 、固体能够传声。月球上能够进行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月球上无空气,振动的传播主要靠空气进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状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物质粒子排列越紧密,传声效果越好。所以固体的传声效果最好。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下列试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视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耀,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洪亮,缘由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应用:应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动身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 是乐音三要素。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凹凸。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觉: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觉: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试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有关系, 越高音调越高; 越低音调越低。 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越高。频率单位 又记作Hz 。音乐中“1-7”的音调渐渐 。医生“叩诊”和检漏工人“检漏”都是利用音调推断。详见课本P31。练习:说明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觉,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3、响度(又叫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 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 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如听诊器)和增大振幅。男低音歌手放声歌颂,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依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4、音色(又叫 ):由物体本身确定(即发声体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因素)。人们依据 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听见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颂家?指音调。6、次声是指 超声是指 。人耳听不见它们。但在相同条件下他们传播速度相同。地震、海啸、原子弹爆炸简单产生次声波。7、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设计符合声学要求的建筑,医学上B超诊断,海洋声纳探测等。(2)传递能量:超声碎石、超声清洗等。P38课本三、噪音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爱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目前人们限制、削减噪声主要在哪三方面实行措施 、 、 。详细方法有 、 、 。4、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爱护听力应限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50dB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初二物理教案2第一节 力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1)相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阅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说明有关现象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在视察体验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看法。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相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相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试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改变?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探讨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变更物体的形态) (2)力可以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视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视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视察钢尺的形态变更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试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视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说明。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肯定干脆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三)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书本第43页第2、3其次节 弹力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运用过程,进一步驾驭运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对四周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深厚的爱好,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运用的探究,培育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育学生探究新器件的实力。(3)在试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运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复原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复原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复原原来形态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复原原状的形变。(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复原原来形态的特性。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复原原状。(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试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匀称的? (五)运用测力计时应留意的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2)认清分度值;(3)运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五布置作业:思索和体验:课本P54 2、3、4 六教学后记:第三节 重力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缘由。(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试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验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依据已有阅历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试验数据、依据图像探讨试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深厚的学习爱好,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实力和应用学问的愿望。 (3)培育学生乐于参加科学实践的情感,在试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看法。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科学家探讨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旁边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试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依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试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试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匀称,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本:P59 1、2初二物理教案3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四周的磁场。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相识到电流及其四周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行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试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自做试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旁边,通过视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改变,帮助学生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初步相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空间想象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推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学生已探讨了简洁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四周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相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洁的推断方法。1学问和技能(1)相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知道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像。(3)会推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和方法(1)视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奥斯特的图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擅长发觉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界奇妙的习惯。教具打算: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器、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带电池座)、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多媒体、铁屑、纸杯(内装 9 V 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学具打算:铁钉、铅笔(或木筷)、铁屑一小包、小磁针四个、长直导线一段、干电池三节(带电池座)、塑料圆筒一个、导线若干。(分12个学习小组)魔术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试验介绍奥斯特试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化由现象设疑,如何增加通电导体的磁场学生探究活动:缠绕螺线管学生探究活动:检验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学生探究活动: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学生探究活动:探究变更螺线管磁场的方法师生探讨得出安培定则学生课堂练习学问回顾布置作业。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试验爱好和求知欲)老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纸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老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老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二、探究新课,释疑解惑(经验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相关学问和主动的情感体验)1探究奥斯特试验通电导体四周有磁场老师提问:我们怎样推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呢?学生回答:看他能否吸引铁屑。利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来检验。老师:一个电池能吸引铁屑吗?我们怎样做才有可能产生磁呢?学生回答:要有电流要形成一个电路,电路闭合才有电流。老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试验来检验你的猜想?小组探讨后沟通。老师:依据学生所述对该试验进行演示。学生试验,并将视察到的现象向全班沟通。过渡:其实我们今日探讨的问题早在1820年丹麦宏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试验中就发觉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他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2播放奥斯特试验的操作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化老师提问:看了这个试验后,大家觉得与我们刚才做的试验相比,有哪些不同吗?视频中的小磁针偏转的角度那么大,而我们试验的时候却那么小,可能是什么缘由形成的?学生思索后回答。老师:在试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在一般状况下是不允许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增加通电导体的磁场呢?设置问题过渡: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态,发觉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怎样做呢?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探究1:制作螺线管老师:针对教材内容演示螺线管的缠绕方法。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两个螺线管,为了缠绕便利,请大家一个缠绕在铅笔上,一个缠绕在铁钉上,比一比,看谁绕得即快又好。老师: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绕的方法?学生制作螺线管老师巡查,学生展示。(对展示的予以确定和激励)老师: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绕的方法?探究2:通电螺线管吸引铁屑老师:很好,大部分同学都特别胜利地绕好了螺线管,下面请每个小组给螺线管通电,然后去吸引铁屑,看哪一个螺线管吸引的铁屑最多。学生试验。老师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组探讨解决,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让学生内心明白用铁钉的实际意义)。探究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状况老师设问:刚才同学们的探究已经证明了通电螺线管能产生磁场,它的磁场以前探讨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像?说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学生回答。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探讨它的磁场分布状况呢?(老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判定方法。)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图示进行试验并在圆圈中画出小磁针,把小磁针的N级涂黑。老师:演示用铁屑探讨螺线管磁场分布的试验。老师将用铁屑做的演示螺线管磁场的分布投影到银幕上并播放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态。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像。探究4: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老师提问:如何变更螺线管的极性?引导学生思索:在电路不变的状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学生:试验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老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我们能否受到某种启示呢?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看蚂蚁和猴子说的话,小组探讨。老师赐予适当提示:假如我们自己沿着电流方向走,北极在哪一边?你能用右手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规律吗?老师:宏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觉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并教会学生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出示投影,让学生熟记安培定则歌。学生练习:将长直铝导线缠绕在黑色的胶管上,假设电流从螺线管的左流入右流出,应当怎样推断?假如电流从螺线管的右边流入左边流出呢?再变更螺线管的缠绕方向试试看?老师投影,检验学生驾驭状况。三、沟通小结、随堂练习、总结评估(帮助巩固学问,让物理走向应用、走向社会)1今日你学到了哪些学问?你有哪些新的体会。2布置作业:(1)反馈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2)学问拓展:探讨你家或旁边住宅楼的电动门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限制门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在生活中的应用。(3)走进生活:探讨牵牛花、菜豆的茎缠绕的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视察葡萄、丝瓜的卷须的缠绕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看看与我们探讨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第三节电生磁一、电流的磁效应1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像。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变更。3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 N 极端。初二物理教案4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实力目标1.视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试验现象,了解试验是探讨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学问,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德育目标1.视察、试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敬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相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说明简洁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试验法、视察法.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课时支配:1.5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 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新课教学(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接着老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运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妙.(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视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替代试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视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替代试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师刚才在演示试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生共同活动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匀称、透亮介质中(板书).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光线(板书) (留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说明简洁的光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I 、原理; 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四)光速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板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6.30721015 m=6.30721012 km)牛郎和织女能每年会面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会面一次.)四、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初二物理教案5教学目的、任务要求:1、理解人声音的特性。2、体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响度、音品。3、了解声音的特性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方法:试验、探究、探讨、归纳、练习学习过程:(课前已让同学们打算好教学案、课本和器材)一、引入: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爱的奉献”问学生能否辨别出来,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明白了,(激起学生气氛“大声回答想不想知道”)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阳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由于调过高拔不上去,欧了,还有俗话讲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对调”这里的“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特性之一-音调(板书:一、音调)1、 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这里指的凹凸不是我们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是从音乐学中讲的音阶的凹凸,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浑厚低沉,有的清楚尖细。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用画眉哨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凹凸改变)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调低而女生的音调高,那么音调的凹凸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来探究一下: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长度拨一下听听声音的音调凹凸你发觉了什么?(学生可能有许多回答,留意引导到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上去)再拿钢锯条做试验: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锯条拨听听声音的音调凹凸你又发觉了什么?(学生可能有许多回答,留意引导到锯条振动的快慢上去)学生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2、3小题并归纳老师总结:2、 物体振动得越快, ,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 ,音调就越低。物理学中为了表达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3、 频率确定声音的音调(介绍频率的概念)赫兹 Hz大家知道我们人类沟通也好歌颂也好,发声是有肯定频率范围的(比如调高了唱不上去,过低了说不出来),实质上我们的听觉也有肯定的频率范围,大家快速阅读课本20页,你发觉了哪些重要学问点,小组沟通共享并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4小题。全班沟通老师总结评价超声波、可闻波、次声波等学问点。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声音的其次个特性,好不好?学生回答老师要求大声点再大点声回答问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特别好,三次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不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声音的又一特性-响度板书并定义(二、响度)1、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有些词语“响彻云霄”、“窃窃私语”)那么响度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探究一下:几次敲响音叉且使这几次响度不同,视察叉股弹开乒乓球或钥匙幅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2、 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完成教学案(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填空部分并思索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两个小嬉戏:大家都闭上眼我拍到谁谁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大家仅凭听说出他的名字大家都闭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老师演奏学生来猜同学们之所以能辨别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声音的第三特性-音色板书:三、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人或乐器小结一下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础训练(比比谁最快)填空一人回答 另一人回答选择作业细致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假如有时间做中考链接可在课上完成(比比谁最棒)初二物理教案6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二、重难点: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电压的初步概念、电压的符号、单位名称及换算关系、几个常见的电压值、电压表的构造、电压表的运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三、自学内容与指导:(一)、电压1、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形成 ,此时电路两端必需有 。所以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缘由2、电压是加在导体两端的, 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供应电压。3、电压的字母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4、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V= V 1V= mV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平安电压为 。(二)、怎样运用电压表1、记住电压表的电路符号:2、说出电压表的构造:标有 、 、 的三个接线柱。3、电压表的两个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015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4、请画出电压表的表头,练习读数训练。5、比照电流表的运用说出电压表的运用有哪些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四、自学检测:1、用学校试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1.52.0V的电压时,选用其中 量程,可以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些,要用它测量三个蓄电池串联成的电源电压,应选用 量程。2、运用电压表时,必需把电压表 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且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 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运用时要留意选择 。3、两盏相同的电灯,每盏电灯在2.5V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5V的电源上,两灯的发光状况将 ,这是因 为 。4、家庭照明电路的用电器都要 联,因为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 V。五、训练提升: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人体的平安电压是36VB、无论在任何状况下,蓄电池的电压每个都是2V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 发生定向移动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缘由2、用电压表测得L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是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当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灯不亮,V示数为零B、L1L2两灯都不亮,V示数为3VC、L1不亮L2亮,V示数为3VD、L1亮L2不亮,V示数为3V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两端的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的电压为零C、电源两端的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运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需与被测电路串联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需与被测电路串联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需从正接线柱流入D、电压表的量程变更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6、某同学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它测出的值为10V,缘由是 ,正确电压值为 V。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L1L2都不亮,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七、学生反思:反思本节的收获和不足八、作业内容:资源与评价对应的习题初二物理教案7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2、过程和方法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学问。3、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敬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相识。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提高探究的主动性。重、难点: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 分析说明有关现象。3、 知道颜色、颜料之迷。教学器材: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前面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望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进行新课: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如:学生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2、探究:光的传播演示试验:图片阳光穿过树林演示试验:激光在水中穿过演示试验:激光在烟雾中穿过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可以让学生先探讨,部分现象要说明)3、光的速度:探讨:光有没有速度?(有,特别大)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5、颜色:(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2)、颜色之迷: 不透亮物体:透亮物体:(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2、 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纳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在须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开出现学生的滞后状况。初二物理教案8一.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照相机的构造,知道它的成像原理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望见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