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学科(学科专业代码)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2918536
资源大小:28.9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艺学学科(学科专业代码)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文艺学学科(05010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系统学习、扎实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对于本学科的学术史有系统了解,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包括资料搜集、论题选择、论文写作等等)。遵守学术规范,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具有公共关怀,坚持独立思考。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知识2、掌握中国古代文论基本知识3、掌握西方文论基本知识4、熟悉中国现当代文艺学基本问题和思潮 5、在上述基础上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本人从事的学术研究方向的特点,以博士论文写作为核心,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研读相关文献,写出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二、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之一: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本方向导师:陶东风,邱运华,汪民安本方向特色与优势:致力于西方(含俄苏)前沿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积极介入当下中国文化与文艺思潮、重大问题的讨论,探索文学研究的新路径。(2)研究方向之二:文艺美学导师:王德胜,邹华本方向特色与优势:本方向充分结合本学科在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的学术优势,以深入探讨当代文艺美学前沿性问题为出发点,着力强化文艺美学学科建构意识,突出文艺美学研究对当代审美现实和文艺实践的具体切入,在文艺美学的当代理论形态研究、当代审美思潮与文化发展关系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及其现代转型研究、西方现当代美学思潮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稳定而有内在关联性的研究内容体系。(3)研究方向之三:中国古代文论导师:陶礼天,夏静本方向特色与优势: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涵盖从先秦至近代诗文、戏曲、小说等理论批评之研究,注重学习文史哲等国学基础和文论经典,探究中国文论与儒道释思想及书画乐论之关系,努力接续传统,面向世界,力图创新,并由此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研究境域。(4)研究方向之四: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导师:王光明本方向特色与优势:提出了“现代汉诗”文类理论概念,得到国内外诗歌研究界广泛认同。现代汉诗研究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博士生基准学制为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16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5年(课程学习兼顾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前期工作),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四、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四年基准学制安排。其中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位外语)学分为7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研究方向课3学分,选修课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文艺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立足于国家社会文化发展对文艺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趋势,注重前沿性、交叉性,重在培养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中注意博士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基础性课程与前沿性探索性课程的衔接和区别。提倡学生多上选修课,鼓励研究生跨学科、专业选课。第一类:公共学位课(全校统一,略)第二类:专业学位课,包括:1、汪民安:后现代理论 48课时,学分3 第一学期2、陶礼天: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传统研究 48课时,学分3 第一学期第三类: 研究方向课1、陶东风 当代文学与政治文化 48课时,3学分 第一学期2、王光明现代汉诗理论研究 48课时,3学分 第一学期3、王德胜现代中国美学与中国文化 48课时,3学分 第一学期4、邹 华中国美学的现代性问题 48课时,3学分 第一学期5、陶礼天中国古代诗书画乐论研究 48课时,3学分 第二学期6、夏 静 中国文学思想史专题研究 48课时,3学分 第一学期7、汪民安 本雅明与阿甘本 48课时,3学分 第一学期8、邱运华 外国文论名著与思潮导读 48课时,3学分,第一学期第四类:选修课:1、王光明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 32课时,2学分 第二学期2、邹 华 中国美学原点解析 32课时,2学分 第二学期3、王德胜 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32课时,2学分 第二学期4、陶礼天 儒道玄释思想与古代文论研究 32课时,2学分 第一学期5、夏 静 中国文学批评史料学 32课时,2学分 第二学期6、邱运华 巴赫金研究 32课时,2学分 第二学期7、陶东风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专题 32课时,2学分 第二学期第五类:必修环节: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2、参加学术活动1学分(二)外国留学生1. 港澳台研究生必修公共外语课,免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外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五、实践环节博士研究生不要求进行教学实践。六、中期考核博士生导师因地制宜,以笔试或口试形式明确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试方式由导师制定执行,考核博士生是否已经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和前沿知识的理解情况,是否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七、科学研究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需要参加2次以上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田野调查等。博士生在校期间需要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并填写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讲座情况登记表。参加学术活动计1学分,由导师负责考查。八、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准备开题报告,开题的具体要求按照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制度,预答辩最晚要在正式答辩的一个月之前进行。预答辩小组要有57人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要有1名以上的校外专家。预答辩要对论文整体的学术水平进行认真评估,检查其是否具有学术创新,是否有抄袭剽窃现象,同时还要对论文的材料使用、注释规则等学术规范进行认真检查,不能出现常识和技术性的错误,要经得起上级主管部门的抽查。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一步程序。需要进一步修改者预答辩组应认真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如果出现以上错误或答辩时未按照预答辩组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指导教师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按照首都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执行。九、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教研室(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并根据本专业和研究生个体特点制定具体培养计划,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课的教学,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组织开题报告,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指导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十、必读文献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必读或选读)1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必读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必读3文化研究导论阿雷恩.鲍尔德温等选读4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选读5文化与社会威廉姆斯 选读6文学批评的诸种概念韦勒克选读7批评的剖析托多罗夫选读8七缀集钱钟书选读9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必读10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托多洛夫选读11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塔塔尔科维奇必读12美学史鲍桑葵选读13中国美学史李泽厚 刘刚纪选读14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参考中华影印本)。选读15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选读16楚辞补注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选读17文选(梁)萧统选编,(唐)李善注,中华书局影印清胡克家刻本1981年版。必读18玉台新咏(梁)徐陵选编,中华书局校点本1986年版。选读19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中华校点本1979年版。选读20全唐文选读21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版(参阅全唐诗补编等)。选读22全宋文曾枣庄、刘琳等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选读23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2000年版。选读24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选读25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繁体竖排本)选读26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 中华书局1969年版(校点本)。必读27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校点本)。必读28消费文化研究读本罗钢等选读2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必读30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约翰斯道雷选读31媒体文化道格拉斯凯尔纳选读32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霍尔编选读33第二媒介时代马克波斯特选读34消费社会博德利亚选读35后现代理论凯尔纳、贝斯特选读36重构美学韦尔施选读说明:这个数目是顾及不同方向而作,具体的阅读数目请导师指导学生制定。文艺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任课教师学位课810500007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322李松林81050000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61王洪波810500001第一外国语644刘善红810010133后现代理论483汪民安810010134文心雕龙与中国文化传统研究483陶礼天研究方向课810010131当代文学与政治文化483陶东风810010126现代汉诗理论研究483王光明810010129现代中国美学与中国文化483王德胜810010130中国美学的现代性问题483邹华810010128中国古代诗书画乐论研究483陶礼天810010135中国文学思想史专题研究483夏静810010132本雅明与阿甘本483汪民安810010127外国文论名著与思潮导读483邱运华选修课810010136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322王光明810010070中国美学原点解析322邹华810010137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专题322陶东风810010047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322王德胜810010041儒、道、玄、释思想与古代文论研究322陶礼天810010139中国文学批评史料学322夏静810010008巴赫金研究322邱运华必修环节010000886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010000887参加学术活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