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明礼仪哲理故事汇编.docx

    • 资源ID:29237858       资源大小:15.2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明礼仪哲理故事汇编.docx

    文明礼仪哲理故事文明礼仪哲理故事1沈从文是我国现代闻名作家,他诞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殊喜爱看木偶戏,经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搁了读书。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开眼笑,捧腹大笑。始终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其次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每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其次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敬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肯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此后,沈从文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闻名的作家。点评尊师,是一个为学生者应有的基本礼貌,沈从文旷课逃学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敬重老师的行为。所幸的是他能够刚好相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发散思维这个故事可以用来阐述做人应当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担当责任。还可以用来证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文明礼仪哲理故事2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叮嘱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觉味甜,内心非常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恳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文明礼仪哲理故事3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突然自行溶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真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文明礼仪哲理故事4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非常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旧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真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文明礼仪哲理故事5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母熊。母熊对樵夫感谢不尽。有一天椎夫迷路了,遇见母熊,母熊支配他住宿,还以丰富的晚宴款待他。其次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待我很好,但我唯一不喜爱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好了吗?”母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点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以愈合的是身体的伤口,无法忘却的是心灵的伤痛。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语言”这把刀去损害任何一个心灵,哪怕它是一个动物。发散思维这个故事还告知我们,要随时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平常留意留心,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别人。也提示我们说话要有艺术。文明礼仪哲理故事6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突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真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文明礼仪哲理故事7“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特别闻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育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谐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引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即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尊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慧,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特别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敬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都向他学习。文明礼仪哲理故事8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特别聪慧,而且还是一个注意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经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望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当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今,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文明礼仪哲理故事9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困,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逐,担忧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突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连忙跳上前,用完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终放下父亲跑掉了。文明礼仪哲理故事10贝克尔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老人,有一次,他在商场内和当时任总理的霍克为养老金问题争辩起来,双方互不相让。霍克一时冲动,骂了一句:“你这个愚蠢的老家伙!” 事后,贝克尔越想越不服气:你是总理就可以随意骂人吗?于是,一张状纸把霍克告到了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一时舆论为之哗然。霍克也相识到骂人家是“愚蠢的老家伙”是不文明之举,确定实行记者款待会,就自己的这一句粗野的语言向贝克尔致歉。他说:“那天,我特别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运用那种不文明措词的理由。假如我的确损害了这位老人家,我情愿就此向他致歉,并恳切地恳求他宽恕我的不逊。”点评虽然总理犯错在先,但是他用他完备的礼仪和敬重取得了别人的宽恕和敬重,也向别人展示了他敢于认错的志气。可见,讲究文明礼仪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反,恶语相向则是对人最大的损害。发散思维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说明,人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担当后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注意事项

    本文(文明礼仪哲理故事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