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言文阅读答案范例.docx

    • 资源ID:29238188       资源大小:39.71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阅读答案范例.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下面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城紧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_4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终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状况?_参考答案:1“圉”通“御”,抵抗;入侵。2B3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不说。4明白告知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充分打算,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文言文阅读答案2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住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行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用,非法术乏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阴谋,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矢眷其德,若慈母乏保赤子而不恶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4下列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忽:疏忽B汉惩秦之孤立 惩:惩处C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D岂工于活人 工:擅长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九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 而卒亡秦之社稷B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 变封建而为郡县C足以制其君 尽释其兵权D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灾祸经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经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B作者认为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状况,如超出智力所达到的范围,那就是上天的支配了。C作者认为智力谋划的只能是人事方面的因素,却无法预料天道的支配。D作者认为仅凭个人的智谋来包揽天下的事务,可能会使国家陷入危亡。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3分)译文(2)盖智可以谋人,而不行以谋天。(3分)译文:(3)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阴谋,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4分)参考答案:4B惩:借鉴。5CC他们的。A.却;于是。B认为;成为。D代词,他们;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6D“可能会”理解有误,不是可能,而是肯定,留意原文中的两个“必”字。作者认为仅凭个人才智要想使国家肯定不会危亡,道理上也是肯定讲不过去的。7(1)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意艰难危急的一面,而忽视平常简单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务,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务。(2)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料天道的支配。(3)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改变,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限制的,不敢滥用阴谋阴谋,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意艰难危急的一面,而忽视平常简单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务,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务。然而,灾祸经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经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莫非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状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支配呀!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斗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靠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减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安然无恙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系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他们的君王,便收回他们的兵权,使其力气减弱,简单应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竞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才智,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料天道的支配。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莫非是擅长救助别人而不擅长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擅长谋划人事而不擅长谋利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改变,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限制的,不敢滥用阴谋阴谋,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爱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快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靠着微乎其微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肯定讲不过去的,莫非天意会如此支配吗?文言文阅读答案3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讦:攻击B枉道省母 枉:曲绕C梁武、元顺溺佛教 溺:沉溺D帝意轻之 轻:轻佻,轻浮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3分)母丧,去 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赐为人和厚。在支配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许多人活了下来。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果,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当,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C郑赐做事喜爱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胆怯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5分)译文:(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5分)译文:4D (轻视) 5B 6B7(1)母子分别数年,一旦相见难以立刻分别,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怜悯。(关键词“睽”“遽”“矜”的翻译各1分,句意通畅2分)(2)皇上说:“没有你的话,朕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当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关键词“微”“固”“短”的翻译各1分,句意通畅2分)文言译文: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燥热的时候,囚徒非常乏累。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全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许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同德,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谐,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谢。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后,改任北平参议,侍候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反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去海南。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卫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其他的道路南下,所郑赐弱劾他。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愿所厌恶的人。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探望母亲。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郑赐恳求逮捕审问康孔高,处以杖刑之罪。明成祖说:“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马上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怜悯啊。”下诏复原了他的官职。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恳求释放囚犯。皇帝说:“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惩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当年六月初,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恳求庆贺。皇帝不许。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皇帝说:“天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最终没有同意。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胆怯而死。明成祖疑心他自杀。杨士奇说:“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惊胆怯而不敢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话未说完,明成祖说:“没有你的话,我差一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郑赐的确是一个和善的人,只是才能差一些。”下令安葬祭祀。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文言文阅读答案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浮,随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说明下面句中词。(1)沿溯阻绝。 沿:_(2)良多趣味。 良:_(3)随意东西。东西:_(4)窥谷忘反。 反:_2、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澄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_参考答案:1、(1)顺流而下(2)实在(3)往东往西(4)通“返”2、(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没有一点儿风,烟雾也完全消逝,天空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B4、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憧憬之情。(意思对即可)文言文阅读答案5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本文选自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编著。成语“_”出自于此。2联系上下文说明下列词句。善( )亡( ) 将( ) 以( )3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何遽不为福乎?_(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_4本文是一则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_。参考答案:1淮南子.人间训 刘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擅长、擅长。 逃跑。带领。因为。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非常之九。(意对即可)4(1)寓言 祸与福和可相互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看法,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意对即可)文言文阅读答案6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选自吕氏春秋)中牟:地名。矢:射出的箭。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小题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苦耕稼之劳苦:(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达:_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小题4: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小题5:小故事说明白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参考答案:小题1:(2分)(1)以为苦 (2)显达小题2:(2分) (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小题3:(2分)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小题4:(2分)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勤奋刻苦(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小题5:(2分)学问变更命运,教化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略文言文阅读答案7何岳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封识(zh):封存的标记。利:贪图。俟工(s):等待。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翻译下面的句子。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5、最终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1、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说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一般人。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5、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文言文阅读答案8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时常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行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线,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实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非常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经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静。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受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立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线,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10.A11.B12.C13.(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很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许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厚光辉绚丽,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实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留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状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假如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假如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留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寒冷,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察考场的宦官常羞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除。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解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解除D项。故选A。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常留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留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依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有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来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觉问题。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立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立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其次年春天的事。故选C。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实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留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别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依据上下文补充,平常训练时留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厚;雄视,称雄;鲜,少。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与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与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每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假如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吩咐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胆怯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寒冷,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察考场的宦官常羞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除。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争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恳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恳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其次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许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许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立治病场所,慢慢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验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复原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恳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犹如行云流水,原来就没有肯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厚光辉绚丽,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文言文阅读答案9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子共食。嫌淡而无味。主子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19.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昔有愚人,适友人家( )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 )20.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22.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参考答案:19. 到 靠近 (2分,每空1分)20.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分,断对一处给1分)21.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这个故事告知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奇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2分,意思符合即可)文言文阅读答案10王冕出自于王冕传,作者为明代文学家宋濂。王冕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阅读王冕传(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侍奉)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通“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1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或牵牛来责蹊田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 或以钱币丐之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C暮归,忘其牛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录为弟子 可以为师矣。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指责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韩性像侍奉王冕一样。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一段所写王冕苦学的两件事。(1)_(2)_5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6“乡里小儿”讪笑时,王冕为什么“亦笑”?请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再现王冕当时的心理活动。_参考答案:1有人;、离开(家)2C3D4(1)学舍偷听读书;(2)寺庙借长明灯夜读5勤奋好学,孝敬母亲6王冕的“笑”除了出自他“随和、慈爱”的品性外,还有这样的心理:我小时候的顽皮不亚于你们呢,好在读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由此可见,王冕的笑是一种自我谛视和内省。(言之成理即可)文言文阅读答案11虎丘记(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原因,(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季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行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阅读答案范例.docx)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