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doc
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雪的密度大于1.0l03kg/m3B2014-2015学年八年级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5kg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德州市外环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120m/sD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nm2(2分)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A海岸B海面上的军舰C海面D日本军机3(2分)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4(2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5(2分)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6(2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A倒映在水中的山B水中的筷子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D镜中的花朵7(2分)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的成因是光的色散的原理B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紫外线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来源:学。科。网D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8(2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9(2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0(2分)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11(2分)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2(2分)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13(2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和20000Hz之间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14(1分)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15(2分)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16(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17(3分)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形成水雾18(2分)将红、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如图乙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三、作图与实验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29分)19-20题在答案卷上19(5分)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20(3分)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中a、b所示(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1(6分)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22(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是15.00cm(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位置(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23(5分)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最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kg/m3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g四、计算题(6分)24(6分)有一个质量为540g,体积为360cm3的铝球,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其总质量为多少千克?(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雪的密度大于1.0l03kg/m3B2014-2015学年八年级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5kg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德州市外环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120m/sD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nm考点:质量的估测;密度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 来源:Z_xx_k.Com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水的密度是1.0l03kg/m3,冰的密度是0.9l03kg/m3,雪是固态的水,密度小于水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初二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平均质量在55kg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城市内环的设计速度不会超过120km/h=120m/s33m/s不符合实际;D、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m=750nm左右,试题纸的厚度比2nm大得多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2分)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对峙时我军飞行员是静止的()A海岸B海面上的军舰C海面D日本军机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以日军军机为参照物,我军飞行员与日军军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故选D点评: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2分)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社会热点综合题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她声带振动的振幅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就不能发出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太空授课”考查相关的声学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是2015届中考的热点4(2分)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解答:解: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路程s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路程时间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5(2分)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A、用力敲击鼓面时,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错误;B、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错误;C、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听众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声音的发生、传播6(2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A倒映在水中的山B水中的筷子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D镜中的花朵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景物水中形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属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D、镜中的花朵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光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生活中的光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属于基础题,要会区分光现象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中的哪种7(2分)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的成因是光的色散的原理B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紫外线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红外线;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显微镜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C、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海市蜃楼的成因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红外线,故B错误;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8(2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3)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二:降低温度,压缩体积;(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A、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此选项错误;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C、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此选项错误;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态变化条件、特点、种类的掌握和应用,是热现象考查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本规律9(2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物距u=30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点评:(1)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的定义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学生要熟记规律并能灵活应用规律分析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总结规律10(2分)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仅与物质的种类和存在的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由图得出,当体积为2cm3时,a、b、c的质量利用=求出各自的密度,进行判断解答:解:由上图可以看出,当体积为2cm3时,a的质量为3.5g,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是1g,由=得a=1.75g/cm3,b=1g/cm3,c=0.5g/cm3,可见:A、a的密度最大,故A错;B、a的密度是c的密度的3.5倍,故B错;C、b=1g/cm3=1.0103kg/m3,故C正确;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与质量无关,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11(2分)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则入射角为9015=75,所以反射角也为75,所以A说法错误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B说法错误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C说法正确来源:Z*xx*k.Com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2分)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BCD来源:学,科,网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这样算出的质量便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从而避免因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而使盐水的体积偏小解答:解: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故选A点评:液体密度的测量需考虑可能的误差,如烧杯中盐水倒不干净;故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采用此法减小误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13(2分)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和20000Hz之间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专题:声现象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利用超声波和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利用B超检查身体,B超是超声波;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4(1分)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填声音的特性)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越近,响度越大解答:解: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故答案为:响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知道响度与音调的区别,能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判断是关键,比较简单15(2分)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2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因为小明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不变点评:人的视觉感觉总是近大远小,即离像近感觉大,离像远感觉小,像的真实大小总与物相同16(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掌握晶体在不同阶段的状态: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后处于液态解答:解:由图象知,乙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为48;从第4min到第8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固液共存;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17(3分)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对光的反射,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形成水雾考点:光的反射;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简答题分析:平面镜属于反射镜,能对光线进行反射成像;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若遇到温度低的平面镜,水蒸气就会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镜面就变得模糊不清烤一烤,升高了镜子的温度,也就防止了水蒸气液化解答:解:口腔科医生用平面镜成像方便地观察不容易直接看到的部位,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烤一烤,是为了使平面镜的温度升高,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形成水雾故答案为:对光的反射,液化点评:本题根据空格的前后语句分析,找出相关的知识18(2分)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如图乙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所成的像是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解答:解: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因此将红、绿、蓝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小孔所成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蓝;实像来源:学,科,网Z,X,X,K点评:本题考查了色光的三原色和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三、作图与实验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29分)19-20题在答案卷上19(5分)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故答案为:(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20(3分)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中a、b所示(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秒表(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98,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柱的位置读数示数;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解答: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外,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2)由图c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即水的沸点是98,小于100,说明此实验室的大气低于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1)秒表;(2)98;低于点评:本题考查了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中器材的作用、沸点与气压间关系的判断,要学会观察图象,分析实验,总结规律21(6分)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选填“虚”或“实”)(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平面镜成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像(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不能;虚;(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22(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00cm(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凸透镜(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c位置(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远离(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凹(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