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详解发散基础字词加阅读理解+中考复习语文文言文提纲.pdf
-
资源ID:29394445
资源大小:233.03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详解发散基础字词加阅读理解+中考复习语文文言文提纲.pdf
1.七上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从。(不)知 (不)了解。 愠(y n)生气,发怒。 君子 指高尚的人。 吾我。日每天。 三省(xng )多次进 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a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 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 i)有害。诲(hu )教,教导。知 (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 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h? 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已停 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凋(di o)凋谢。行奉行。其大概。恕(sh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仁爱待人。欲想,希望。勿(w )不要,施加。(二) 1.通假字: 女同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2.古今字: 说悦的古字,愉快。(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 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 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 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二、文学常识 1.论语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三、阅读探究1.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 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3.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4.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6.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8.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以松柏比喻君子。 只有在险恶环境下, 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9.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 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10.论 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 你一定收获不小吧! 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11.学了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 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的需要。19.七下口技一、常识积累 ? 作者常识:林嗣环,字铁崖,明末请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著作有铁崖文集 湖舫存稿海渔篇等。(2)文体常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二、词的积累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重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者,的 人)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曳屋许许声(拉)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细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 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一词多义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秒: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 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 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 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 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 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三、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 ,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 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第三部分(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四、写作特色: 1.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7.八上桃花源记陶渊明一、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 -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三、语音:豁然(hu? )开朗 俨然( yn)阡陌(qi nm?)此中人语( y )云诣(y )太守邑人( y )黄发重髫(ti o)间隔(ji n)问津(j n)便要还家 (yo)四、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五、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六、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2、属: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名词、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3、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5、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6、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渔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不翻译)7、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七、重点词语解释1、缘溪行:沿着。 2、落英缤纷:落花。 /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对 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穷尽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6、土地平旷:空阔、宽阔。7、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11、并怡然自乐:都。 /喜悦的样子。 12、问所从来:处所,地方。13、咸来问讯:都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同乡人。 15、不复出焉:再。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17 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8、此中人语云:告诉(他)说。19、便扶向路:沿着。20、诣太守:晋谒,拜见。 21、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 22、无问津者:探访、访求。津:渡口。八、成语: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九、理解背诵;(1)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9)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10)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1)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2)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衣:悉如外人貌:黄发垂髻行:往来种作神: (见人)大惊情:怡然自乐。十、思考:(1)十一、课文分析:十二、开放题:1、请你联系学过的桃花源记 、 饮酒 、 归园田居,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追求理想、热爱自然不慕名利的人。2、作为中学生,该怎样认识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作者向往的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境界,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多少受到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的影响表现了一定复古思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3、面对污浊的环境,有人认为要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也有人认为要学菊花隐居避世, 独善其身。你更赞成哪一种人生态度?为什么?10.八上陋室铭(刘禹锡唐)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此,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乱。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 之有?:什么。二、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2. 三、回答下列问题:1. 3. 4、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5.、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 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8、9、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 室中往来人物不俗、 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四、开放性试题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4.八上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可爱者甚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只,仅。自李唐来:从,自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被沾染。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长枝蔓。/长枝节。香远益清:副词,更亭亭净植:树立。远观而不可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当然。二、理解背诵:周敦颐爱莲说 :咏莲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三、回答问题: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 (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2、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3、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4、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意思对即可)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6、(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莲花代表的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四、补充说明:五、中心思想:六、开放性试题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 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略(提示: 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原文地址: 2010年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2)作者:杨标记8.八上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 ,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重点字词: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略无阙处: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正午/ 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有/宣 布,传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指奔驰的快马 /不如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潭,深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飞漱其间:这里是冲刷的意思。良:的确,实在。清荣峻茂:江水清澈, 两岸山峰高峻, 山上草木茂盛。 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属引凄异:属,(zh )连续。/引:延长。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绝:久绝(消失)。绝巘(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 (在)自非 (如果)通假字:阙;同缺,3.、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引用渔歌 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4.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 (总写) (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 (分写) (第二段)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6.运用: (1)2003年 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7.探讨: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 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 -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8、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9.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 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10.开放性试题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理由 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15.八上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o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户:门念:想,思考。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至:到寝:睡相与:共同,一起空明:清澈透明。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叉错杂)。盖竹柏影:原来是但:只是,不过。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三、填空1、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 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 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 (4)漫步悠闲。 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1 念无与为乐者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四、结构:第一层: (1-3 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 (4 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 (最后 3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五、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2、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六、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 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七、中心思想八、开放型试题: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 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 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根据你对、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 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 可作者却欣然起行, 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 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 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 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 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 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 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 面对着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略)18.八下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 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2、解释重点字。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急湍:急流的水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 )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戾天:到天上;戾,至( 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21)缥碧:青白色。3、中心:.与朱元思书 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6、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 。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总领全文的句子) _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_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_ 。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写听觉感受的: _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重点句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 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8、欣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9、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11、文章景物描写非常美,写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9.八下马说韩愈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 /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 /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普通,平常; /等同,一样。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 /日行千里 1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3、执策而临之:握;/鞭子; /到(它)跟前。 14、其真无马邪:难道 15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理解性默写:1、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 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表明愚妄无知, 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四、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 (尊重、正确对待 )人才的重要性。2、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答: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答: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答:其真不知马也8、9、10、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答: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11、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