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pdf
-
资源ID:29395540
资源大小:11.3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pdf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 “蝙蝠、飞蛾、蚊子、敏锐、铃铛、揭开”等12 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试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中体会科普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3、初步了解科普说明文的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 从中体会科普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1(出示蝙蝠图片 )认识它吗 ? 读蝙蝠-写蝙蝠 -说蝙蝠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 2(出示雷达图片 )和介绍雷达作用的资料 ,请快速地浏览这段文字看看雷达有那些作用? 是呀!雷达有这么多的作用 ,科学家是从谁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的呢? (蝙蝠)那一只只小小的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蝙蝠和雷达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用“-”划下来(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2、出示生字新词检查3、交流直接写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概括课文内容出示:A、 在漆黑的夜里, 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B、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1)自由读一遍(2)你能把这两个句子整理成一句通顺连贯的话吗?(3)交流并进行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删去可有可无的部分。(4)总结方法:划出的关键句子进行整理和修改,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过渡:一只小小的蝙蝠给了科学家那么多启示,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惊人的本领呢?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大屏幕上的一段话: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也能灵巧地避开。2、蝙蝠惊人的本领体现在哪些方面?预设 1:品读(夜里捕食)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引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蝙蝠惊人的本领预设 2: 品读(飞行灵巧)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也能灵巧地避开。想象它会怎么飞?会遇到什么?3、蝙蝠有这么大的本领你想到过吗?(不可思议、 敬佩、大吃一惊、无法想像)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子说说你心中的感受吗? _ 真不可思议。4、朗读指导:把蝙蝠超人的本领和你的不可思议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读指名读齐读5、渗透写法:这段文字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蝙蝠超人的本领写得那么神奇,让我们深深觉得不可思议,课文举了哪些例子来写?小结:举例子是科普说明文的一种写作方法4、 它这超人的本领跟眼睛有关系吗?读到这儿我们不禁回产生一个很大的疑问:出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有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有碰着。去掉问句读读,感受这个句子的作用。过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已经做了三次试验,接下来,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三、学习 4、5、6 自然段1、默读四、五、六自然段:读着读着哪个词或哪个句子会突然跳入你的眼帘? (一)预设 1: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从横七竖八、许多中你读出了什么?(绳子的多乱,实验环境的复杂 ) 朗读体会(二)预设 2:出示: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有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有碰着。通过朗读体会“飞了几个钟头”“一根”用词的准确(三)预设 3:出示: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体会打比方的作用2、体会详略的安排小结: 这三次实验用准确的语言和形象的打比方,把许多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作者在行文的安排上也很独特,你发现了吗?3、品读实验的结论出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理解配合什么叫配合?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4、嘴和耳朵又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下节课再学四、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 题板书蒙眼睛不响无关(举例子)塞耳朵封嘴巴响个不停有关(打比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2、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学习 7 自然段(1)自由读(2)生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找一名学生将四张卡片“嘴耳朵超声波 反射”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看着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三、学习第 8 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看着示意图讲述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完成练习四、总结拓展教学反思本次教研活动我执教了 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的教学, 这是一篇有很强科学性的科普说明文, 在选教材的时候,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都很纳闷,为什么选这科普说明文上公开课?确实, 科普说明文在公开课上已经遭到了冷落。如何去上这类文章?去上好这类文章?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再三的斟酌, 我觉得“如何把科普说明文上出语文味”应该是我上这堂课的宗旨。 上了课后总结了一些可取的做法与大家一同分享。一、初读课文渗学法本组语文的教学要求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如果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阅读中,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后, 找到既写蝙蝠又写雷达的句子, 对这些句子进行修改整理,进行合理的取舍, 正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 就让他们自由地说说,并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总结, 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的关键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阅读中也可以试试。二、依标扣本品语言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也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优美的词句,但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用词准确。我抓住了文本的这一语言特点, 引导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精炼,如:抓住“无论,即使, 也, ”体会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 紧扣 “一个也没响,一根也没碰着”感受蝙蝠飞行时的敏锐。 并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 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课文举了蝙蝠夜间捕食和不会碰上极细的电线来说明蝙蝠的本领大。同时,在品词析句之后, 很自然地通过朗读,让学生把体会到的表达出来。 既准确地把握了句意,又巧妙地进行了价值观的引导,使科普文章的学习也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三、读思议练重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以简单的教学环节贯穿起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 我在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课堂上,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需要, 引导学生用多种读书方式。 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表达思考的所得。如:“自由读第 3 段,想一想蝙蝠有什么超人的本领?”“默读 46 自然段,品读用词的准确, 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 ” “边读边勾画,填写试验报告单。读完后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每一步的教学步骤,都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以生为本,以文为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静静地思考,大胆地练说,在读思议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得以深化。值得探讨的问题是 蝙蝠和雷达 这篇课文还承载着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的功能。 因此,课前我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阅读资料,课堂上学生交流资料,激起阅读、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