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pdf
-
资源ID:29395659
资源大小:99.3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二框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设计思路: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安排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本框题是上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延伸,是人民拥有民主真实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也是同学们以后参与政治生活须知的基础性知识,因而显得非常重要。本框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较零散不系统,同时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方面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初学时的接受能力的照顾,特别是本框处于政治生活的第一课,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给学生营造便于其理解知识的心理氛围,如通过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政治课学习中的情感基础。(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之间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从具体材料入手,进行理论抽象,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今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初步感知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引入实例法:认识公民的监督权、政治自由。(3)问题探究法: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四)重难点分析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重点)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难点)(五)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运用。2、教学课时:1 课时(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学导思:教 师 活 动:模拟成人仪式: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十八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身!(教师用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活动: 学生参加活动,启迪思考,感知生活设计意图: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启发性的问题, 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用其亲和力创建“共享式”师生关系。引题: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神圣的权利1、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板书)设疑探究引议释疑:教师活动:多媒体:照片问题:他么在干什么?(引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主选举知多少?】 1、选举谁? 2、你们有没有选举的权利?为什么? 3、坐牢的人是否有?为什么? 4、居住在中国的外籍国人是否有?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抢答,使学生掌握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国籍、年龄、政治、能力条件)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识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从而掌握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定义、条件、和地位教师活动:【学以致用】下列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 (1)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2)镇长的选举 (3)县人大代表的选举 (4)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5)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 (6)我们的班长选举学生活动:学生对不同的选举进行判断,哪些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些不是。设计意图: 加深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是学生能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与其他的民主形式区分开来。2、监督权(板书)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视频:网友揭发周久耕事件问题:网友揭发周久耕事件,是在行使了什么权利呢?(监督权)(1)、谁监督(2)、监督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怎样监督?延伸 : 文字资料:新华社南京3 月 21 日电(记者蔡玉高)记者21 日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20 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周久耕还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问题:周久耕的落马,说明了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后与邻近同学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学生总结监督权的定义、内容和意义设计意图:列举实时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周久耕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是学生能轻松的掌握监督权的定义、内容和意义。增加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了“成功”。3、政治自由(板书)教师活动:文字材料:周久耕被网友称为“最牛的房产局长”,现在只要搜索一下“周久耕”三个字,就有50多万条的评论,这么多评论说明我们公民拥有什么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 ) 你知道吗?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政治自由?我国宪法第3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网友对周久耕的评论,总结言论自由。延伸出其他的政治自由。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材料进行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学法渗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活动:探究生活:人肉搜索:是通过你在网上提问题然后别的网友看到你提的问题来回答你的问题。问题:我们应该如看待“人肉搜索”?能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为什么?【事例 】最典型的一例当属“很黄很暴力”,北京一名小学生指责一些网页“很黄很暴力”。没想到这短短的五个字成为攻击目标,小女孩和家人的相关资料都被公布到网上,并被恶搞,给小女孩的成长带来严重影响。怎么评价这种行为?领悟生活: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权利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政治自由是相对的,要受法律的制约,是有条件。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不能损害国家或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活动:对现在的网络热点进行思考和讨论。归纳和总结出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设计意图:选取网络生活中的事例,利用网络热点,可达到启智激趣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网络热点讨论和思考,培养了自学能力,拓展、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去行事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二、庄严的义务教师活动: 多媒体视频 2008 感动中国人物 -金晶。问题:金晶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金晶的行为有哪些是值的我们学习的?为什么?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对金晶的事迹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设计意图:通过对典型人物、具体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为中国公民必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教师活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但有些人却只想要“哥哥”权利,不想要“弟弟”义务,对此大家怎么看?材料一:某市级领导周某在人大换届选举中涉嫌贿选被依法逮捕,在法庭上,他辩护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又是市级干部,应该从轻处罚”。材料二:李某夫妻搬到一个四合院,其邻居是一个老大爷,平时养一条狗。李某妻子是护士经常上夜班,且很怕狗。李某与老大爷交涉了几次没有结果,遂放言,“如果你再不把狗拴起来,我就把它毒死”,结果老人家买了监视设备,监督着李某一进一出,使邻居矛盾进一步激化。探究 1:周某的辩护是否合理?(能否因为其所陈述的理由而从轻处罚)为什么? 问题引导 :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一律平等是否等同于相同。每位公民是否都享受相同的权利, 履行相同的义务?( 强调平等是对等, 享受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 探究 2:老大爷的做法是否可取?如果你是调解人,你准备如何调解? 问题引导 :(1) 老大爷没有履行好管理好狗的义务。除了要办理狗证以外, 要对狗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它不干扰邻居的生活。 (2)老大爷不能安装监视器,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应该撤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李某应充分体谅老大爷孤身一人的难处,不能恶语相加,使其事态进一步升级。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怎么做?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因此这一原则对我们的要求是: 一方面是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是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探究 3:两个案例主人公的思想有何共同点?问题引导:两人的行为,都是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为己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 , 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 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 公民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总结: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的对材料的对比和讨论,并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参与政治生活该如何把握基本原则呢?真正体会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考虑到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特别政治学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利用预习导读提纲,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体系、系统地把握知识内在联系过程中发现问题,由“无疑有疑”到课堂中的“析疑释疑” ,使不同的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听课,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注意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引导他们收集典型事例制作课件,这样做不仅贯彻了新课程“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理念,也锻炼培养了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所需不断转换角色,不仅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适当“退位”让学生控制课堂,满足了学生感受“成功”的心理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平等、和谐气氛中, 教师启发性的 “循循诱导” 和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成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效载体,“教学相长”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