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恢复放松与调整反思.pdf
第六部分恢复放松与调整反思恢复放松的设计一、 恢复放松活动概念:体育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主要是使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及一些智力活动。一个完整的体育课时计划不仅要有导入部分的引人入胜, 展开部分的高潮迭起, 还需要结束部分的回味无穷, 导入、展开、结束三大部分缺一不可。 课的结构不仅要遵循人的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规律, 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规律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三个阶段, 它反映了人体器官、 功能工作变化的总趋势, 要想使整堂课更加完整,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运动状态”,促进体力和精力积极性恢复放松, 在体育课结束部分加强恢复放松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恢复放松活动是指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状态后的各种缓和运动。但现实教学中,大家似乎已习惯将恢复放松活动放在课的结束部分(最后 5 分钟),体育教师大都非常重视导入和展开部分的教学,对课程内容、 教法、学法的开发与研究,但鲜有对恢复放松活动重视。常常使体育课形成“草率收兵”、“虎头蛇尾”之态,这样做会造成三个不利的后果:一是不利于学生养成运动后恢复放松的好习惯; 二是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增加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机率。 三是学生在身体和精神还处于亢奋期,就进入了紧张的课堂学习,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二、恢复放松活动组织策略:1)因势利导,激励学生自主参与低年级的学生体育教师应根据所上课程的内容设计新颖、有趣、运动量适中,简单、易学的恢复放松活动,以教师组织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发挥创造性, 编制适合学生特点的恢复放松活动,以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而且,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恢复放松练习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是几种练习同时或交叉进行的。体育教师经常采用不同的恢复放松练习和组合,可以给学生以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如开学初与学生商定恢复放松活动学生组织的形式,采用学生轮换带放松活动。2)去繁就简,减少队伍无效调动恢复放松活动一般在23 分钟左右,体育教师必须抓住有限的时间, 合理的组织安排每一内容, 避免因过多的队伍调动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如:前面的练习采用的是圆形队,那么在恢复放松练习时就可以直接选用圆形。3)灵活调整,保证队形简单实用在进行恢复放松活动时,练习的队形要尽量多一些变化,不要拘泥于四列横队,诸如圈形队、字形队、方形队,甚至是自由站位等等很多种队形都是可以的。内容的常变和队形的常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师生互动,表率示范信任配合恢复放松活动时, 教师不但要认真组织, 更要积极参与, 特别是学生自主组织放松时,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教师的感染力、 教师的言语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信任,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更好的进行放松练习。三、恢复放松活动选择分析:1)与主教材或身体练习相衔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放松内容。如:快速跑教学课,学生下肢承受的负荷相对来说要大, 在放松时应安排以下肢为主的放松活动。而对于心理放松来说,通常采用的“音乐、逗趣、蓝天、小鸟、绿草、花香, ”把学生带入一个优美轻松的意境,起到舒缓心情的作用。2)安排顺序应遵循负荷递减的规律这里所说的负荷是指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个方面。体育教师应掌握负荷规律的运用方法, 安排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由动到静、由快到慢、 由剧烈到平缓的练习。 如先快后慢的徒手放松、 节拍渐慢的音乐舞蹈放松, 动作剧烈度和心理影响力递减的活动,以促进身、心由运动状态逐步进入到非运动状态。3)做到“已知”与“新颖”相结合“已知”是学生已掌握的、较为熟悉的动作,“新颖”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新鲜动作。“已知”动作一般不需要教师的再次讲解示范,可以大大节省练习时间, 但是每堂课都重复使用, 学生会因产生厌倦心理而敷衍了事,影响效果。“新颖”的动作往往会引发学生兴趣,但却需要教师更多的示范指导时间,不宜要求过高。安排“已知”与“新颖”动作的结合,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又能提升效果。4) 根据学情选择内容放松内容要符合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发展要求,针对性要强。 边唱边做幼儿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瑜伽、太极放松操适合高年级学生等等。选择合适的放松活动内容, 不但起到放松的效果, 还让学生掌握更多放松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放松的能力。四、恢复放松活动内容方法:1游戏放松。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放松形式。是选择一些新颖的、有针对性、缓和的游戏, 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游戏内容的选择很重要。这一放松形式普遍比较受学生的欢迎。2踏步放松。即进行轻松自如的走步式踏步练习,不必拘泥于动作的形式,强调随意性, 以达到舒缓的目的。 可以在放松调节中, 加入诸如“闭目”等促进疲劳消除的措施,亦可加入相关提示性的语句等。3徒手放松。选用或自编一些放松操或其它的徒手练习。通过对相应关节的放松性活动或拉长肌肉的放松性活动,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缓慢牵位包括前臂肌的屈伸牵拉、肘关节的牵拉、 肩关节内收牵拉、 肩关节上举牵拉、 腰背肌腹肌牵位、大腿屈伸肌的牵拉。 上述几种牵拉方法, 可根据参与活动的肌肉疲劳程度做不同形式的练习。4韵律放松。指利用各种节拍、节奏、旋律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放松练习。通常采用音乐伴奏的放松练习,如节奏舒柔的舞蹈、舞步、放松韵律操等。音乐在放松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即使你不用音乐,仅用由快到慢的节拍来进行放松,学生的心率调整也比正常情况下快。5呼吸放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口令和提示进行各种呼吸的调整练习和控制呼吸节奏的练习, 以达到放松肌体的目的。 适宜的气功放松、 瑜伽调整也是可以引入课堂的。6意念放松。通过自我意识的引导和自我心理调整,使兴奋情绪安静下来,使紧张的肌体松驰下来, 达到心静身舒的目的。 一种是自我意念放松, 学生使自己全身放松。如想象大海平静的场面或夕阳西下的情景。二是接受意念放松, 如 “肩放松、臂放松、深呼吸 , ”直至全身放松。接受暗示是在教师统一指导下,按教师提示语进行练习。姿势可站、可坐,也可躺下,双眼要微闭。7按摩放松。在紧张剧烈的活动后,可以进行单人或双人的各种按摩放松,如可以采用上、下肢的摆振、抖动、敲打、扣击、相互间的按摩放松练习等。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体练习、 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相应的穴位按摩,达到清脑安神和缓解身体局部疲劳的目的。或者游戏性 3 人或 5 人手拉手按一定顺序进行波浪状抖动手臂, 两人互背抖动下肢,相互扣击捶打背部,不过教师必须交待清楚按摩的手法和部位,使练习达到应有的效果。8语言放松。这是指教师利用提示性或暗示性的语言,使学生在精神上先松驰下来,从而达到放松肌体的目的。例如:小幽默、小笑话、谜语和滑稽动作等。也可以让学生在语言上进行参与,教师可以在进行提示时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让他们跟着你的思路走。如:“你真棒”“动作真漂亮”等用这样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的思想情绪进入松驰阶段时,身体的疲劳也就得到了缓解。9放松慢跑或倒退跑。 即进行轻松自如的慢跑或倒退跑练习,不必拘泥于动作的形式,强调随意性,以达到舒缓的目的。调整与反思的构建一、调整与反思的含义:调整与反思就是指体育教师围绕教案的设计、实施和回顾总结而开展的一系列反思性活动的总称, 这种活动包含教师对教案的自我回顾、评价及进一步调整, 旨在积累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完善、提高教案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能力。“调整与反思”更多地体现在针对教案的“再”研究,即基于教案反思基础之上的再设计、再调整,以及对于教案研究经验、体验与有关理论认识的提升。可以说,调整与反思是教学反思的载体形式之一,是教学反思最直接的结果。 一个体育教师往往要从事多个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同样一个单元教材也要分几次课完成。课时教案只是老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和教师的预设一致,当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得失品味,从而对教案进行调整。 比如,这次课堂中某种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恰当,某个技能技巧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 那么在相应的教案中就要进行合适的增添删改。那么,教师在下一个班级或者本教材下一次教学时,就会相应的有所改进, 教学效果当然也会相应的提高。二、调整与反思的作用:1、调整与反思可以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确保预期的教学目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针对教案的预设,一些问题可能由于时间问题、课堂教学时机问题,而不能在课堂上实现,尽管任课教师课前比较“充分”地备课,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了解程度,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及时反思和随机调整,将备课中的空当与教案预设中的“盲目”化解在无形之中。2、调整与反思对于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凝练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十分有效。课堂情境不是封闭的,而 受制于许多因素, 教师只有对影响课堂情境的诸多因素进行及时反思和随机调控,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重建, 才能更好地完善课堂的教与学。3、调整与反思,能够补充、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学不断改进和发展。备课中,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存在遗憾和不足之处。上一次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 遗憾虽不能更正,但是却可以在下一次教学中弥补。将这些不足或遗憾记录下来, 为下一轮备课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完善教案, 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做到轻车熟路地驾驭课程内容。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 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业务能力必定能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4、调整与反思可以给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现代体育教师既要搞好教学,也要重视科研,要通过教育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整与反思饱含课堂教学实践的精髓,既为教师确定科研课题提供帮助,又为教师撰写教学叙事、 研究论文提供丰富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只要长期坚持,必将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5、调整与反思有利于克服教学的单向性,加强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为了师生之间默契关系, 密切配合。我们需要走近学生 (缩短空间的距离) ,更要走进学生(拉进心灵的距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才能使课堂生成富有情趣、 精彩纷呈的教学环节。 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学生对上课质量的客观评价, 有利于改进教学, 而且易于改善师生关系, 使学生觉得我们很重视他们的意见,他们也是教学的主人,从而对学习会更专注、更感兴趣,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三、调整与反思的内容:调整与反思重点要抓住五个点亮点、难点、疑点、盲点、热点。1、亮点:即教学中教师感到欣慰的,预料或者没有预料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地方。教师要通过调整与反思, 查找出现这样的亮点的原因,可以采用合适的手段来增强学生今后在类似方面情意表现,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2、难点: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感到棘手或者不好解决的困难,它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问题, 也可以是对技术动作的把握等。根据学情, 改变练习方式或降低难度突破。3、疑点:指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困惑,不解和疑问。如,同样的教学手段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条件下目标达成度的差别变化等等。4、盲点: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但是被忽略了的问题。教师在课后要查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盲点,然后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行修复,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尽量的避免再次出现。5、热点:指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当今关注度高的时事问题,课改的热点问题等。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注意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有没有可以体现的,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存在的分歧等等。四、调整与反思的形式根据调整与反思的各个时段, 形式大概分为三种: 课中调整与反思、 课后调整与反思和回顾性调整与反思。1、课中调整与反思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上的“五点”出现,教师边教学边把调整与反思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抓住每个出现的瞬间对教学的下一环节做出勘误,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课后即时调整与反思一个教学内容完成,教师也要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反思。这就是即时方式。旨在提升经验,凝炼智慧,形成共性规律 。3、回顾性调整与反思也称为“三秋之后”再调整与反思。对于前两个步骤之后,教学过程中的已成为“悬案”的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 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能使教学经验得以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念水平。五、调整与反思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调整与反思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小”。尽量关注自己和学生身边的“小问题”,关注细节;二是要“及时”,每个教学过程之后要立即进行,牢牢抓住教学过程中“五个点”,认真进行, 而且要学会“旁征博引”, 把日常可以运用的、 可以联系的东西都运用起来;三是要“实”,要贴近自身教育教学实际,不空想、有实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要把调整与反思后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 专业特长不断的修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