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风电设备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_模板范文.docx
-
资源ID:29450778
资源大小:145.88KB
全文页数:1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宿迁风电设备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_模板范文.docx
泓域咨询/宿迁风电设备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宿迁风电设备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xx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8一、 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8二、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9三、 风电设备制造业概况11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7一、 公司基本信息17二、 公司简介17三、 公司竞争优势18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20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1五、 核心人员介绍21六、 经营宗旨23七、 公司发展规划23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9一、 行业竞争格局29二、 全球风电行业发展概况30三、 行业供求状况及变化原因34四、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37第四章 总论39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39二、 项目承办单位39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40四、 报告编制说明43五、 项目建设选址44六、 项目生产规模45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45八、 环境影响45九、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45十、 资金筹措方案46十一、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46十二、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4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47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49一、 项目选址原则4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9三、 聚焦区域融合高标准,着力提升协调发展水平52四、 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引领53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54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5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56二、 建设方案5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60第七章 产品方案分析62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62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6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62第八章 法人治理65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5二、 董事70三、 高级管理人员76四、 监事78第九章 SWOT分析81一、 优势分析(S)81二、 劣势分析(W)83三、 机会分析(O)83四、 威胁分析(T)84第十章 运营模式分析92一、 公司经营宗旨9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9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93四、 财务会计制度96第十一章 进度实施计划100一、 项目进度安排10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0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101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分析102一、 编制依据102二、 防范措施105三、 预期效果评价110第十三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11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11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111第十四章 节能方案112一、 项目节能概述11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113能耗分析一览表113三、 项目节能措施114四、 节能综合评价114第十五章 投资方案分析116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116二、 建设投资估算116建设投资估算表118三、 建设期利息11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9四、 流动资金120流动资金估算表120五、 项目总投资12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2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3第十六章 经济收益分析125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25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9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1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33五、 偿债能力分析13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4六、 经济评价结论135第十七章 招投标方案136一、 项目招标依据136二、 项目招标范围136三、 招标要求136四、 招标组织方式137五、 招标信息发布140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评估141一、 项目风险分析141二、 项目风险对策143第十九章 总结分析146第二十章 补充表格14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8建设投资估算表14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51流动资金估算表15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9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主要零部件国内能够自行制造。同时,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日益显现,对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的研发、生产及检测水平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研发方面,大功率风电塔筒、桩基会对所用材料进行升级,对具体焊接参数、工艺流程、精度控制均有更高要求,生产厂商需对各道生产工序进行基础研发和参数调整;生产设备方面,大功率风电塔筒、桩基通常管径较大、壁厚较厚,常规的低功率生产线无法完成卷圆工序,需要针对新的产品进行技改或设备更换;质量检测方面,中厚板、大尺寸产品为缺陷检测提升难度,除对检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外,还需要通过技术合作和检测试验来确保大功率产品的检测流程可靠、检测结果可信。海上风电塔筒、桩基除具备上述行业特点外,还需在抗腐蚀、抗台风、抗海水冲撞等方面具有更可靠的设计,且单段长度长、直径大、重量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焊接缺陷控制、防腐效果等特殊技术要求,因而生产厂商较少。因此,国内厂商需在技术储备、生产设备、管理经验各方面具备较深厚积累,方能保持自身市场竞争力。二、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1、技术工艺壁垒风电设备零部件具有产品差异大、质量要求高、供货周期紧等特征,制作流程复杂且周期较长,需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研究、经验积累方能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同时,不同客户产品标准不同、技术要求繁杂,需要根据各项目情况对设计院提供的设计蓝图进行拆解、研发、试制,确定制造时采用的具体参数及制备方案,并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测、出场检验等多方面进行全过程管控,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辅以长期积累的专业领域技术经验,方能在质量、功能、交货等各方面满足下游客户的严苛的定制化设备零部件需求。因此,对于新进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工程经验和技术储备,无法快速响应下游客户需求,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外,海上风电塔筒、桩基等需在抗腐蚀、抗台风、抗海水冲撞等方面具有更可靠的设计,且单段长度较长、直径较大、重量较重,制备过程中对焊接并行控制、机加工精度控制、涂装质量控制、缺陷检测修复等环节要求较高,仅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厂商掌握了高品质、大功率海上风电塔筒、桩基的制造技术,大量中小企业较难进入主流市场。因此,对于新进企业而言,存在技术工艺壁垒。2、市场认可壁垒风电塔筒、桩基等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要求可靠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产品质量对于保障发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下游客户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时,都需通过长期、谨慎的考核,并在选择供应商时重点关注实际产品的销售业绩及运行情况,选定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供应商进行采购。而新进入者因质量标准不明晰、生产过程管理不健全以及技术不够成熟等因素,难以获得实际订单进行测试改进、提升设计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下游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存在困难。因此,严格的市场认可标准成为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3、资金规模壁垒风电设备产品制造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初期投入的资金规模较大。风电塔筒、桩基等属于大型钢结构产品,其生产制造需要大吨位门式起重机、厚板卷板机等大型设备,根据生产流程还需进行大量场地工装及设备改型,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同时,为满足客户交期较紧、交货量大的需求,需要在前期研发、原材料采购方面垫付资金,流动资金投入较大。此外,风电行业的大功率趋势也对生产厂商提出更高要求,生产厂商需要需对生产、检测设备持续进行投入,并在吊装、储运等生产环节进行设备升级,方能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因此,对新进入者而言,存在资金规模壁垒。4、人才壁垒风电设备零部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且国内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这对企业提出较高的技术迭代要求。风电塔筒、桩基等属于大型钢结构产品,需要材料工程、机械自动化、工业设计、工程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国内大型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已组建较为完整的技术人员梯队。但总体而言,想要实现大功率、降本增效以及国产化替代等目标,仍然存在研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开发、设计、建设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因此,本行业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三、 风电设备制造业概况风电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中游的风电整机总装和大型风电场施工,以及下游的风电场投资运营、维护。上游领域由包括风电机组、风电支撑基础以及输电控制系统等,因其生产技术性较强,多由中游的风电整机厂商或风电场施工商向专业生产商定制采购。风电整机厂商、风电场施工商领域的参与者多为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等规模以上企业,因而中游领域集中度较高,国内主要风机整机企业包括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主要风电场施工商包括中国交建、华电集团、龙源振华等。下游的风电场运营商主要由大型国有发电集团投资运营,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国家电投、中国华电、华润电力、中广核、国投电力等。1、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起步较晚,1996年前我国风电设备全部从国外直接引进,而后才开始风电技术引进和规模化发展。1996年至2006年,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基本依靠引进国外成熟风电技术,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在我国风机市场占据优势地位,2006年新增装机市场份额仍超过半数。2006年以来,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陆上风电主流机型逐步向3.0MW以上级别发展,海上风电主流机型也已达4MW以上。而风电机组大功率化趋势,也带动叶片和塔筒向大型化发展,叶轮直径和塔筒高度均持续提高;同时,变桨距功率可调节型机组发展迅速,近年来在风电机组特别是大型风电机组上也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与成熟,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已成为国内风电设备市场主力,国内风电整机厂商在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中的市场份额已超过85%;同时,海上风电市场上述趋势更为显著,2019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中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超过95%,上海电气、远景能源、金风科技及明阳智能也成为全球第三至第六大海上风电制造商,发展态势良好。国内风电整机国产化程度的大幅提高,也为国内上游风电零部件厂商带来良好发展机遇,风电产业链各环节处在快速上升通道。整体来说,我国风电设备技术最近20年的发展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目前,整机制造、齿轮箱等大型组件国内已能规模化生产,并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在自主研发能力、检测认证体系、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国内仍与国外先进产能具有一定差距;且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也相对落后,例如大型叶片试验、传动系统试验、整机测试场环节,滞后于风电装机规模扩大速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将下降至0.30元-0.40元,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也将下降至0.56元;通过风力发电设备技术进步带来降低风电成本、提升发电效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已成为实现风电平价上网最为重要实现途径。2、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及方向(1)风电设备制造业潜在市场价值巨大基于世界各国对风电领域的不断投入及风电技术的进步创新,预计全球风电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仍将持续增长。据测算,2018-2027年间,全球风机供应链潜在市场价值高达5,400亿美元。其中,叶片与塔筒的市场潜力最大,分别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技术进步推动下一代风机机型将更多选择46MW的机型。(2)风电设备大功率趋势显著因平价上网、竞争性配置等需要,风电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增长,风电设备大功率化作为解决方案之一,已成为风电产业重要发展趋势,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带动风电机组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为1.8兆瓦,同比增长3.7%。2019年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为2.5MW,同比增长12.4%;其中,2.0-2.9MW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市场占比由2009年的8%增长至2019年的72%,3.0-3.9MW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市场占比由2017年的3%增长至2019年的18%,4.0MW以上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市场占比由2015年的1%增长至2019年的9%,风电机组单机容量逐年增长。海上风电机组方面,我国海上风电整机厂商积极推动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当前国内海上机组单机容量主要集中在2.5MW-4MW。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底,在我国所有吊装的海上风电机组中,单机容量为4MW的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93.0万千瓦,占海上总装机容量的41.7%;4.0-4.9MW、5.0MW及以上机组,占海上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分别为55.5%、17.0%,较2018年,新增了单机容量为4.5MW、7.0MW、7.25MW的机组。目前,我国整机厂商已积极布局8MW以上产品。上海电气已于2018年从西门子Gamesa可再生能源公司引进SG8MW-167海上风电机组,并计划与浙江大学合作对10MW量级以上机组进行攻关。金风科技也在2018年发布了GW168-8MW机型,并计划在福建三峡兴化湾二期海上风场安装两台8MW样机。此外,中国海装、湘电风能、明阳智能等诸多整机厂商也在开展大容量机组的研发。(3)风电机组、支撑基础、海底电缆及升压站已成为海上风电行业主要增长点海上风电项目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支撑基础、海底电缆等。在海上风电的总投资中,上述硬件投资占比超50%,按照目前海上风电平均开发投资造价每千瓦1.4万元计算,“十四五”期间面向整机制造商以及周边部件供应商如风电塔筒及桩基、海底光缆等的市场规模将超3,500亿元。风电机组方面,海上风电机组大多是在陆上风电机组的基础上,通过升容、加强防腐等手段升级设计而来,其关键设备的组成与陆上机组总体一致。在目前技术水平下,单机容量4MW以上的风电机组整机造价与单机容量呈正相关,单位造价区间多在5,051-7,300元/kW范围。6MW以上的风电机组由于没有大批量应用,研发成本较高,相对来讲单位造价较高。风电支撑基础方面,海上风电支撑基础包括风电塔筒、桩基等,受风电场地质情况、水深、离岸距离等因素影响,单台套海上风电支撑基础的造价(含施工)约为1,000万元-3,000万元,占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的24%-33%。以4MW风电设备为例,其单桩基础造价(含施工)约为950万元到1,350万元,导管架基础造价(含施工)约为1,000万元到1,400万元,高桩承台基础造价(含施工)约为1,200万元到1,500万元。此外,由于广东和福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单台基础的造价(含施工)在2,000万元左右。海底电缆及升压站方面,35kV的海底电缆造价在60万元每公里到150万元每公里范围内,220kV海缆造价在每公里450万元到600万元范围内;海上升压站的造价成本主要与建设规模大小呈正相关修改性,施工安装、电气设备等成本在20,000-30,000万元之间,单位造价随着规模提升显著下降。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经验的逐步积累,以及各环节设备国产化的持续推进,海上风电的开发成本持续下降;风机运行稳定也持续加强,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海上风电投资回报率逐步进入相对理想区间,未来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将呈现快速平稳增长,海上风电设备市场前景广阔。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公司2、法定代表人:何xx3、注册资本:136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5-10-147、营业期限:2015-10-14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风电设备零部件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公司竞争优势(一)自主研发优势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结合国内市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技术,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已有多项产品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二)工艺和质量控制优势公司进口大量设备和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精度、生产效率,为产品研发与确保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是行业内较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根据市场及客户需要通过了产品认证,表明公司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高端客户的要求,而且部分产品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中。在日常生产中,公司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不断完善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客户服务等流程,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三)产品种类齐全优势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生产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公司齐全的产品系列,完备的产品结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公司来说,实现了对具有多种产品需求客户的资源共享,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客户粘性。公司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强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起到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四)营销网络及服务优势根据公司产品服务的特点、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营销覆盖了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等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经销商网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在各区域配备销售人员,建立从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多维度销售网络体系。公司的服务覆盖产品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公司多名销售人员具有研发背景,可引导客户的技术需求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及时、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支持。公司与经销商互利共赢,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经销网络较为稳定,有利于深耕行业和区域市场,带动经销商共同成长。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3388.6510710.9210041.49负债总额4402.293521.833301.72股东权益合计8986.367189.096739.77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4582.2535665.8033436.69营业利润8019.846415.876014.88利润总额7009.305607.445256.98净利润5256.984100.443785.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56.984100.443785.03五、 核心人员介绍1、何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严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3、汪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4、毛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5、孟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6、史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7、许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8、杜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六、 经营宗旨加强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产品,并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具有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投资者获得满意的利益。七、 公司发展规划(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二)扩产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瓶颈日益显现。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三)技术研发计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四)技术研发计划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包括: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确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五)市场开发规划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与销售经验,制定了如下市场开发规划:首先,公司将以现有客户为基础,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以求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加现有客户订单;其次,公司将在稳定与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凭借公司成熟的业务能力及优质的产品质量逐步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挖掘新的销售市场;最后,公司将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公司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整体业务的协同及平衡发展。(六)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聘行业内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并加速成果转化,确保公司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将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人才培训的强化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公司将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潜力挖掘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行业竞争格局伴随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风电年新增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为上千家风电设备及零部件厂商提供发展空间。在平价上网等压力之下,要求业内厂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风电设备发电效率;而升级生产设备、批量化生产,也对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大帮助,这共同导致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这对风电设备零部件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尤为重要,因而风电设备零部件行业市场份额向一线企业集中趋势逾渐明显。陆上与海上风电产品因技术难度、成本构成、经济效益等因素使得两者发展水平不同,进而导致上游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竞争情况及未来前景存在差异。从陆上风电设备行业来看,中游风电整机厂商头部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得以快速发展,少数领先企业占据大额市场订单的情况持续依旧。该等厂商凭借行业地位优势,主导了与上游研发协同的过程,需要上游风电零部件厂商具备完备研发团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快速响应其定制化需求。同时,该等厂商需求的产品逐渐大型化,要求生产厂商具备大功率产品的生产经验,对产品批量交货时点也有严格要求。因此,对上游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部分技术研发能力欠缺的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间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从海上风电设备行业来看,因为发展时间较短更为谨慎,无论是新增装机还是在建项目,几家实力雄厚的国企在国内海上风机市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海上风电产品的高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他们在供应商选择时更为严格,需要对上游风电设备零部件厂商的图纸消化、工艺改进、质量控制以及供货能力进行多方位考核,导致行业准入门槛高于陆上风电。目前,从事海上风电塔筒、桩基等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企业较少,行业竞争体现在技术工艺、客户品牌、产能布局等方面。二、 全球风电行业发展概况随着国际社会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异常气候等领域的日益重视,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加快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常规能源发电的新增装机容量,标志全球电力系统的建设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目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实现化石能源体系向低碳能源体系转变,最终目标是进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时代。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而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始发展风电。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2001年至2020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3.9GW增至742.7GW,年复合增长率为19.83%。1、亚洲、欧洲、北美洲是目前全球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大陆地区风能密度较高的区域包括中亚草原、欧洲北海地区和北美大陆中东部地区等,沿海地区风能较大的区域包括欧洲大西洋沿岸及冰岛沿岸、美加东地区和东北亚沿岸等。上述区域中,欧洲与美国凭借技术优势、先发优势和政策支持等已达到较高发展水平,而以中国、印度、日本为首的亚洲地区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实现了规模上的超越,全球风电产业已形成亚洲、北美和欧洲三大风电市场。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20年,亚洲、美洲和欧洲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339.4GW、169.8GW和218.9GW,占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约98%。陆上风电领域,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20年全球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707.4GW,新增装机容量86.9GW。其中,中国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278.3GW,是世界上首个陆上风电总装机超过200GW的国家;2020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8.9GW,占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比例约56%。美国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22.3GW,是世界第二大陆上风电市场;2019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6.2GW,占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比例约19%。海上风电领域,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20年全球海上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5.4GW,新增装机容量6.1GW,新增装机排名前五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其中,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超越其他国家总和,以3.1GW的成绩位列第一,系推动海上风电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2、行业政策持续支持,助力风电市场保持平稳增长风电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具有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经济竞争力较强、环境影响微小等优势,是最有可能在未来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技术之一,各主要国家与地区都出台了鼓励风电发展的行业政策。例如,英国、德国等欧洲多国政府通过价格激励、税收优惠、投资补贴和出口信贷等手段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美国采用“投资税负减免”和“产品税赋抵免”等形式,通过对风电产业投资方、风电能耗用方的补贴鼓励行业发展;我国也通过产业规划、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方式,推动风电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未来,亚洲、北美洲及欧洲仍是推动风电市场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0-2024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5.0GW,年复合增长率约4%。其中,陆上风电仍是增长主力,亚太、欧洲、北美洲及拉美、非洲预计新增装机分别容量为157.4GW、68.3GW、66.6GW、10.8GW;海上风电总体增速较快,预计新增装机容量50.8GW,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未来几年,亚洲市场的成长性将最为强劲,特别是中国的风电需求将持续增长,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直至2023年中国在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将维持在30%以上,始终是全球第一大风电市场。3、海上风电细分市场先天优势明显,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现今全球风电开发仍以陆上风电为主,但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距负荷中心近、土地资源占用小、大规模开发难度低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发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2000年,丹麦在哥本哈根湾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意义的海上风电场,此后海上风电进入工业化研发生产阶段。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海上风电技术逐渐成熟和新型市场异军突起,全球可开发的海上风电区域在不断增加,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10-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7%。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35.3GW,同比增长约21%,占全球风电累计装机约5%;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6.1GW,占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鉴于海上风电发展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性,海上风电成为各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点战略方向,各主要国家制定了积极的长期目标。2018年以来,德国政府提高海上风电发展目标,要求到2030年德国海上风电总装机至少达到20GW;英国政府发布海上风电“产业战略”规划,并明确提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在2030年前达到30GW,为英国提供30%以上的电力。同时,各个新兴市场国家也制定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我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五年提供1,000亿元融资额度促进海上风电等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日本政府计划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