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纺织机械项目招商引资方案(范文参考).docx
-
资源ID:29493895
资源大小:118.48K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金华纺织机械项目招商引资方案(范文参考).docx
泓域咨询/金华纺织机械项目招商引资方案目录第一章 总论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6二、 编制原则6三、 编制依据6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7五、 项目建设背景8六、 结论分析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第二章 市场预测13一、 全球纺织机械行业现状13二、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3第三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7一、 非织造机械行业情况17二、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现状18三、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浙中消费中心城市21第四章 项目选址方案23一、 项目选址原则2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3三、 推动“数字名城”全业赋能,打造浙中数字经济先行区30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1第五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32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2二、 建设方案3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4第六章 发展规划36一、 公司发展规划36二、 保障措施37第七章 运营模式40一、 公司经营宗旨4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1四、 财务会计制度44第八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48一、 人力资源配置48劳动定员一览表48二、 员工技能培训48第九章 劳动安全生产50一、 编制依据50二、 防范措施51三、 预期效果评价57第十章 环境保护分析58一、 编制依据58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58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9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0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0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1七、 环境管理分析62八、 结论及建议63第十一章 项目规划进度65一、 项目进度安排6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7一、 编制说明67二、 建设投资6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6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69建设投资估算表70三、 建设期利息7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72四、 流动资金73流动资金估算表74五、 项目总投资7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5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6第十三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78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78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7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2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4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85五、 偿债能力分析8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7六、 经济评价结论87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89一、 项目风险分析89二、 项目风险对策91第十五章 总结评价说明93第十六章 补充表格9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4建设投资估算表9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7流动资金估算表9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0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0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09能耗分析一览表109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金华纺织机械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二、 编制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 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五、 项目建设背景非织造机械构造复杂,零部件种类和数量众多,精密度要求高。非织造机械设备制造商通常无法在机械部件、控制系统、整机等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全流程生产所需的投入大、管理成本高、边际效益低。非织造机械制造商一般负责产品的工艺研发、产品设计和组装,自主生产部分核心部件,常规采购部分通用标准件,定制采购部分专用件。多种采购模式的综合运用,非织造机械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提高了非织造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和性价比。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31.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套纺织机械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13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303.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7%;建设期利息141.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0%;流动资金2690.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3%。(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135.00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355.07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779.93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43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0873.4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491.0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0.9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0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2234.61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0667.00约31.00亩1.1总建筑面积32379.321.2基底面积11780.191.3投资强度万元/亩359.082总投资万元14135.002.1建设投资万元11303.092.1.1工程费用万元10035.452.1.2其他费用万元936.812.1.3预备费万元330.83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1.612.3流动资金万元2690.303资金筹措万元14135.003.1自筹资金万元8355.073.2银行贷款万元5779.934营业收入万元243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0873.46""6利润总额万元3321.34""7净利润万元2491.00""8所得税万元830.34""9增值税万元876.69""10税金及附加万元105.20""11纳税总额万元1812.23""12工业增加值万元6627.78""13盈亏平衡点万元12234.61产值14回收期年7.0515内部收益率10.9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132.28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全球纺织机械行业现状低端纺织品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原材料的易获得性以及劳动力成本是制约纺织产业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因此世界范围内纺织产业多分布在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具备低成本劳动力以及充足原料的国家。从全球范围看,高端纺织机械的研发和生产主要集中于以瑞士、意大利、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尤其是亚洲范围内产业分工的调整,中低端纺织产能开始逐渐向东南亚、中亚转移。我国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积累,不论是在产品质量方面还是产品研发创新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就。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调整和重构,“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二、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行业面临的机遇(1)国家政策及法规扶持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非织造机械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之一,调整非织造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增强非织造机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为此,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先后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和配套文件,支持和引导非织造机械行业的发展。工信部于2016年9月颁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到十三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的比例达到40:27:33。加大新型纤维材料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推广应用,提高双组份纺粘热粘合非织造技术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医疗健康养老、应急公共安全、建筑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应用。”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编写的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重点提到了非织造机械项目。非织造机械将向模块化、智能制造、节能减排、高产宽幅、多种工艺组合、适用于加工特种纤维、多种材料之间复合、仿真模拟等方向发展。以上政策规范及意见的推出,为非织造机械企业的市场拓展、资金、技术研发等多方面提供了支持,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下游市场需求前景广阔随着纺粘及针刺、水刺、热风、热轧、双组份复合等非织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下游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行业下游市场空间持续快速增长。非织造机械产业的下游市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医疗卫生、环境工程、农业、水利、交通工具等行业,非织造材料产品用途场景多样,消费者对非织造材料的耐用性、功能性、环保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发展进入了市场细分、产业升级的新阶段。随着非织造材料产品的进一步应用,其主要生产机械的市场需求、市场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3)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推动行业发展随着非织造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不断升级,主要产品非织造材料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环境工程等领域均已实现产业化,行业产能得到提升,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推动各应用领域技术水平提升,并向安全防护、国防军工等新领域延伸,从而推动本行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行业面临的挑战(1)国家政策变化对下游需求的影响较大非织造材料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环境工程、农业、交通工具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如“一带一路”战略、“美丽中国”建设、“节能减排”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如果国家相关政策发生变化,非织造材料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投资规模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而给非织造机械制造行业和非织造材料制造行业带来风险。(2)非织造材料原材料市场波动剧烈非织造材料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石化工业的产品,这些原料的供应及价格,直接受石油的供应及价格的影响,近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导致石油炼化下游的聚合物价格出现波动,影响到非织造材料生产厂家的正常经营和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从而减少对非织造材料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的需求,对行业造成一定冲击。(3)企业资本实力较弱非织造机械制造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高端非织造机械的制造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我国非织造机械制造商多集中于低端产品的制造,同质化竞争激烈,非织造机械企业资本实力较弱限制了中高端非织造机械的研发和制造。此外,非织造机械行业的发展呈现规模化和集中化的趋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扩展销售和服务网络均需较大的资本投入。目前非织造机械企业融资渠道较窄,仅靠企业自有资金和传统银行借贷难以充分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第三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非织造机械行业情况1、非织造机械的发展概况在国际上,非织造相关技术工艺及装备起步较早。1878年英国的威姆拜瓦特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针刺机。1900年美国詹姆斯亨特公司开始了对非织造材料工业化生产的开发研究。1942年美国开始了非织造材料的工业化生产,1951年研制成功熔喷非织造材料,1959年美国和欧洲研制成功纺丝成网法非织造材料。1958-1962年美国契科比公司获得水刺法生产非织造材料的专利。非织造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生产地域也迅速扩大,目前亚洲市场已成为国际非织造机械企业的主要竞争之地,这象征着世界非织造机械产品的市场格局和竞争对手的变化。中国非织造材料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1958年中国开始对非织造材料进行研究,1965年建立了上海无纺布厂,即第一家非织造材料厂,生产化学粘合法非织造材料。20世纪80年代开始步入建设发展阶段,从1982年总产量1.50万吨增长到1997年的29.30万吨。中国纺粘法非织造材料的发展起步于1986年,在广州引进莱芬公司第一条生产线。90年代初中国第一条高产的纺粘法非织造材料生产线试车投产,标志着中国纺粘法进入了正式起步阶段。90年代中期后,在进一步发展了丙纶(PP)纺粘法的同时,也引进了涤纶(PET)纺粘法以及SMS复合法的技术和设备。至2010年,各类纺粘法非织造材料产量已占非织造材料总量的48%。2、2020年非织造机械的统计数据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2020年全年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报告对重点企业的统计,2020年我国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出货量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作为口罩关键材料的熔喷布等供不应求。除了非织造机械企业自身的研发生产外,其他行业包括化纤机械、塑料机械等企业也纷纷转产扩产。2020年纺粘、熔喷、纺熔复合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出货量约590条(包含纯熔喷线500条左右),约是上年同期的10倍。作为消毒、擦试湿巾等关键原料以及口罩面层纺粘布的替代材料,水刺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和去年同期相比也有较大增幅,2020年出货量约80条,为上年同期的3倍。针刺非织造材料生产线出货量约105条(3米以上幅宽达到70%以上)。二、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现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纺织行业在繁荣市场、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纺织工业结构化的深入调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也进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期,纺织机械行业将放缓规模扩张的速度。伴随着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高端纺织装备技术,提高国产纺织装备制造水平,将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由大转强的关键一步。1、行业整体运行状况2020年,我国纺织机械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为1,052.06亿元,同比增长10.17%,规模进一步扩大。纺织机械行业受下游纺织业的影响较大,纺织业需求的变化通常会引起纺织机械行业工艺的革新以及结构调整,由于纺机行业与下游纺织行业的密切联系,纺机行业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点,宏观经济向好对纺织行业的拉动作用会传递至纺机行业,而经济下行则会对其产生一定压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纺织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在经历了2017年和2018年9.42%和8.82%的较快增长后开始下跌,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纺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0.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77%。2020年,纺织机械行业实现利润55.4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73%,行业利润增速走势与营业收入走势一致。我国通过“六稳、六保”等政策基本保证了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基础,消费和投资持续回暖。我国纺机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行业市场呈现逐步复苏态势,2020年第四季度纺织机械行业营收环比增长17.65%,疫情对于纺机行业的不利影响正逐渐好转。2、纺织机械行业进出口情况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编制的2020年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报告,2020年1至12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74.54亿美元,同比增长4.75%。其中:纺织机械进口28.86亿美元,同比下降13.42%;出口45.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75%。2011年至2016年,我国纺织机械进口金额整体呈递减趋势,2017年后有所回升;而出口金额在2017年后逐年上升。近十年,我国纺织机械出口金额于2015年首次超过进口金额,行业实现贸易顺差1.39亿元,随着本土纺织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纺织机械生产的方向正向国外高端纺织机械靠拢,本土的供给能力逐步降低了国内市场对国外纺织机械市场的依赖。纺织机械产品出口金额经过2015、2016年的小幅下滑后,在防疫纺织品生产设备出口的带动下,2020年纺织机械出口总额创历史最高水平。在出口的纺织机械类别中,非织造机械出口金额达14.24亿美元,占比31.18%,位居第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纺织机械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产品种类最多的国家。2020年1至12月海关统计纺织机械出口分大类情况如下表所示,非织造布机械(含防疫纺织品生产设备)出口额为14.24亿美元,同比增长734.85%,占比31.18%,位居第一。三、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浙中消费中心城市坚持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扩大投资空间,多渠道强化“制造+市场+全球配送”的外贸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打造浙中消费中心城市。(一)大力促进消费升级促进传统消费扩容提质。以古子城、西市街、银泰百货、第一百货等为主要消费中心,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提升发展万固广场、万泰广场等新兴消费增长点。提升近郊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积极引进专业店、专卖店、特色餐饮、品牌娱乐、金融机构、文化服务机构等,丰富和更新商贸业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更多区域大中型民营企业总部和省内大企业集团的区域性总部来婺发展,推动重点楼宇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优化特色化专业化市场的培育与建设。(二)扩大有效投资空间推动投融资主体做大做强。加快高速公路、内河航道、铁路等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工作。深化投融资改革试点建设,加快投融资平台重组整合和做大做强,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壮大婺城城投、交投两大国有集团公司,积极拓宽市场化经营渠道,增强国有企业造血能力。推动投融资平台存量资产证券化,转型构建一批专业化新型资本运作平台。鼓励与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础设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母基金,用于支持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各类子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三)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在交通、产业、平台、市场、要素、服务、生态、机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提升我区发展能级。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进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充分利用浙江师范大学资源,加强与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学习、交流和战略合作,打造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加大国际顶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主动接轨沪杭两地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持续深化双方在科技、人才、项目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对接长三角人才劳动力资源,推动企业岗位和人才共享。通过降低人才税赋,吸引高端人才。第四章 项目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界于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42平方公里。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义与遂昌交界处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560.2米,为全市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地内侧散布起伏相对和缓的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武义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间小盆地,整个大盆地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大小盆地内浅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上游东阳江自东而西流经东阳、义乌、金东区,在婺江汇合武义江而成金华江,其北流在兰溪城区汇入兰江。兰江北流至将军岩入建德市境。将军岩海拔23米,为全市最低点。金华史称“小邹鲁”,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后学得先贤之风范,世代相传而名人辈出。有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五代诗僧、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明清之际东渡扶桑传经授艺、被日本尊为“篆刻之开祖”的东皋心越禅师,清初戏剧家、人称中国莎士比亚的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铎,新闻学家、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现代思想家、文学家陈望道,文坛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潘漠华、艾青,音乐家施光南,当代摄影大师郎静山,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的功绩、成就,彪炳于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展望2035年,婺城区推动“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双城”战略不断迭代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高品质生活体系、高效能治理体系,以排头兵的姿态,奋力建成“文化名城”“创新名城”“数字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名城”,成为“重要窗口”建设“浙中崛起”的重要板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城市经济升级,成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城区。综合实力更强、创新活力更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以数字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现代化都市经济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实力和特色领域创新走在金华前列,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区。 都市能级更高,城乡发展更协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生产总值之比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服务更健全,百姓生活更幸福。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建成体育强区,“人文婺城”“优学婺城”“健康婺城”“平安婺城”“花满婺城”等幸福城品牌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更和美,文化发展更繁荣。“村村有花海、乡乡有花道、处处是花园”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化,以全域大花园建设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建立。以独特文化魅力彰显文化自信,世界级国家级金名片不断涌现,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唱响“奋进十四五 图强新婺城”的主旋律,深入对接金华“九市建设”任务,推动婺城“双城”战略迭代升级,抓深落实“五大名城”建设,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排头兵。到2025年,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各项指标全市占比逐年提高,GDP增速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总量达到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10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文化名城。把“文化赋能”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人文婺城幸福城”建设为统领,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婺文化的金名片,充分解码、保护和传承婺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婺文化发展体系;不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婺城大地新风尚,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大力发展现代化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婺城文化软实力,形成更多的世界级、国家级文化品牌,打造浙中文化新高地。数字名城。把“数字赋能”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大数字新基建力度、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县域治理、深化改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打造数字经济2.0与数字治理2.0版,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新引擎,建设智慧城市引领、智能制造示范、数字产业集聚、全域智治先行的新时代数字名城,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数字新生活等婺城数字经济优势领域,数字经济产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全区网络零售额实现翻番。创新名城。把“创新赋能”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紧紧围绕思维创新、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战略型未来产业,构建产业创新融合的发展体系,调结构、优布局,全方位推进婺城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与人才生态最优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上市企业数实现倍增。R&D投入占比、人才总量两大指标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创新指数力争进入全省前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生态名城。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擦亮“婺城水幸福城”金名片,建设“百园之城”,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域美丽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良性循环体系基本建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指数迈入全省前列。幸福名城。把共同富裕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六大幸福城”建设为抓手,建设城乡融合、公平正义、平安和美、美丽富裕,能实现梦想、人人向往的幸福城市。探索建立幸福指标体系,城乡人均收入比差距缩小到2以下、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平安指数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打造法治建设新高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3059元,均较2015年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44.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1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00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创新动能全力提速。金华科技城共建有序推进,县府里全球科创中心建成启用,建成上海、杭州两大科创飞地;科技创新指数跨入全省第二梯队,提升位次全省第二;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GDP占比达到2.1%,位于全市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增速达到51.57%;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获批。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政府职能部门“八统一”事项标准化工作全面完成,“无证明城市”改革扎实推进,高标准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金华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落户婺城,跨境网络零售额排名全省第12。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常住人口超78万人,占市区常住人口总量78%以上,完成全省规模最大的二七区块棚户区改造,老城区迈入高铁新城时代,新城区踏上“二次出发”征程,以优异成绩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和美金华花满婺城”品牌越来越响,“亲爱的婺城,亲爱的你”城市主题不断彰显,“闻着花香回故乡”的乡贤文化、“婺城一家亲”的家文化和“担当赶超、婺城图强”的图强文化成为推动婺城蝶变的磅礴力量。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婺城两夺“大禹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文体事业繁荣发展。“花满婺城幸福生活”休闲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参与超200万人次,“山水四项”“中国门球挑战赛”“全国休闲气排球交流赛”“全国钓鱼人运动会”等国家级品牌赛事落户婺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浙江省学习型城市”,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卫生健康大会,举办教育节、护士节,基础教育重点县顺利摘帽、医疗社保全面覆盖,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6%,实现困难群体医保参保率100%、困难群体医保补偿到位率100%,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平安婺城、法治婺城、清廉婺城建设全面深化。平安指数走在全省前列,夺得全省首批星级平安金鼎,婺警执法质量连续16年获评“省优”,“七五”普法深入实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不断浓厚;依法行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启动“四清单”“两档案”“两报告”工作,净化政治生态大数据平台荣获“全省基层清廉建设十大创新经验”创新奖,金茶花区乡一体不见面交易系统获市纪委点赞。三、 推动“数字名城”全业赋能,打造浙中数字经济先行区围绕“数字名城”建设,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动婺城经济、社会、政府全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城市引领、智能制造示范、数字产业集聚、全域智治先行的浙中数字经济先行区。(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号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促进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全面应用。全力助推“企业上云”,全面推动云应用软件和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汽车零部件、五金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进临江园区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样板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未来工厂”项目。支持浙师大网络经济创业园发展,重点打造网络经济技术研发、技术企业孵化、文化创意设计、咨询培训、中介服务的平台功能。(二)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推广数字生活场景应用,推进商业网点、文化场馆、旅游景点等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数字生活新服务、灵活就业、远程办公,推广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无人货架、自助售货机等“无人经济”新模式,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家政、网上市场和网上培训等新型业态,推进建设“移动支付区”,基本建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数字社会新生态。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项目选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项目选址具备良好的原料供应、供水、供电条件,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由项目建设地提供,完全可以保障供应。第五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地需条件综合考虑。2、为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竖向组合,立求缩短管线,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3、为加快建设速度并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留下发展空间,主厂房设计成轻钢结构,各层主要设备的悬挂、支撑均采用钢结构,实现轻型化,并满足防腐防爆规范及有关规定。二、 建设方案(一)混凝土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之规定,确定构筑物结构构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一类,本工程上部主体结构采用C30混凝土,上部结构构造柱、圈梁、过梁、基础采用C25混凝土,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级,基础混凝土垫层为C15级,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级。(二)钢筋及建筑构件选用标准要求1、本工程建筑用钢筋采用国家标准热轧钢筋:基础受力主筋均采用HRB400,箍筋及其它次要构件为HPB300。2、HPB300级钢筋选用E43系列焊条,HRB400级钢筋选用E50系列焊条。3、埋件钢板采用Q235钢、Q345钢,吊钩用HPB235。4、钢材连接所用焊条及方式按相应标准及规范要求。(三)隔墙、围护墙材料本工程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符合环境保护和节能要求的砌体材料(多孔砖),材料强度均应符合GB50003规范要求:多孔砖强度MU10.00,砂浆强度M10.00-M7.50。(四)水泥及混凝土保护层1、水泥选用标准:水泥品种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根据建(构)筑物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添加剂。2、混凝土保护层:结构构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规定执行。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32379.32,其中:生产工程20907.48,仓储工程3809.7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