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强化:第6练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docx
第6练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古罗马法学阶梯引述塞维尔皇帝和安多宁皇帝的批复写道:“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在其序言中还宣称:“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说明在当时的罗马()A皇权高于一切 B崇尚法治精神C社会矛盾尖锐 D维护公平正义2.在罗马法中,除了在买卖契约之中,合同双方都有义务告知对方必要的信息以供其作出是否缔结合同以及以何种方式缔结合同的判断,租赁合同中以及银行服务合同中也存在着相关告知义务。这说明古代罗马法()A强调保护贵族利益B体现了诚信公平的原则C具有形式主义特征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3.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第九表第二条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限制权力滥用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强调公正至上D.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4.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罗马法()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注重保护公共资源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5.罗马公民法中的婚姻概括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A.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B.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C.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D.标志着西方离婚法的诞生6.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C热衷于立法工作的理论研究D乐于从事罗马法的普及工作7.古代罗马重视公民的令名(名誉),社会根据个人道德水平赋予公民适当的地位。法律规定令名的好坏影响公民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资格,以及是否享有全部的公权和私权。这一举措()A.体现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B.遵循了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C.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D.推动了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8.“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B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施D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9.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还要承担诚实、善意的义务。检查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诚实信用原则是司法人员的一项主要任务,而审判员则通过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原则,来裁决案件的胜与败。这反映出()A.司法审判具有较强随意性B.公民个人权利不受重视C.诚信成为审判的重要标准D.诚信社会体系得以建立10.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选项第一步第二步A甲观点:“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证据:伯利克里的言论B乙观点:“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证据:当时投票用过的陶片残片C丙出示图片:十二铜表法模拟图结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诞生D丁出示史料:比较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异同结论:罗马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1.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内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维护了私有财产B.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C.实现了社会平等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12.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债务人,“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该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注重维护贵族利益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C具有人文关怀色彩 D倾向照顾弱势群体13.公元前91年,罗马共和国统治下的意大利人为争取公民权而发动起义。罗马统治者被迫颁布法律,规定凡效忠罗马的意大利人都授予罗马公民权,或在60天内放下武器的意大利人都可获得公民权。这反映了()A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过渡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C共和政体向帝制的转变D公民民主权利不断扩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商君书赏刑材料二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立法理念并简析其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答案:B 从材料中的“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和“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罗马最高统治者崇尚法律,强调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依靠法律来维护统治,故答案为B项2.答案:B合同中双方存在告知对方的义务,体现了诚信公平原则,所以正确选项为B3.答案:A根据材料“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可知十二铜表法将死刑等司法权收归百人团大会,这是为了防止个人对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故选A项4.答案:D材料表明共用物由全体共同享有,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利用;但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私有财产方面规范了人们的行为,D正确5.答案:A根据材料“罗马公民法中的婚姻概括为夫权婚姻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婚姻责任的变化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平等,故选A项6.答案:A由“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可知,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选A项7.答案:C题干材料反映了道德影响公民的政治权利,这有利于净化社会风尚,故C项正确8.答案:B依据材料可知,有钱人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可以定罪,但他可能不会被叛有罪,这体现了罗马法具有不平等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法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说明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故B项正确9.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要承担诚实、善意的义务,审判员“通过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原则,来裁决案件的胜败”,这反映出诚信成为审判的重要标准,故选C项。10.答案:D“伯利克里的言论”不能证明“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一定正确,所以不严谨,故A项错误;“当时投票用过的陶片残片”无法得知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民主,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不是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故C项错误;“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罗马法发展的两个阶段,体现其发展的轨迹,故D项正确。11.答案:D材料“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平等”“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表明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项正确12.答案:C根据“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可知,十二铜表法对于债务人具有人文关怀,故选C项13.答案:A意大利人争取罗马公民权的斗争,反映的是罗马公民权范围的扩大,体现的是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过渡,故选A项14.(1)理念:君主专制下的平等观、赏罚分明(功善不抵过)、严刑峻法。价值:对当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的统一;对后世,为当今依法治国提供借鉴。(2)差异: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唐律疏议侧重公法,物权法简洁;而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原因:思想:唐律疏议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礼入法);法学总论受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影响。经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中国是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罗马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