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闸阀项目商业计划书_范文模板.docx
泓域咨询/重庆闸阀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7二、 编制原则7三、 编制依据8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9五、 项目建设背景9六、 结论分析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5一、 节水阀门下游市场需求15二、 国内阀门行业发展情况20三、 节水阀门节能环保的具体体现22第三章 选址方案26一、 项目选址原则26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6三、 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9四、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32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3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6二、 建设方案3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8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8第五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4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0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42一、 优势分析(S)42二、 劣势分析(W)44三、 机会分析(O)44四、 威胁分析(T)45第七章 发展规划53一、 公司发展规划53二、 保障措施57第八章 运营模式60一、 公司经营宗旨6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1四、 财务会计制度64第九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68一、 环境保护综述68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8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9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9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0六、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71第十章 项目进度计划72一、 项目进度安排7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3第十一章 工艺技术分析7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7三、 质量管理78四、 设备选型方案7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0第十二章 项目节能说明82一、 项目节能概述8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3能耗分析一览表84三、 项目节能措施84四、 节能综合评价86第十三章 投资方案分析87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7二、 建设投资估算87建设投资估算表89三、 建设期利息8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0四、 流动资金91流动资金估算表91五、 项目总投资9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2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4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评价9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4五、 偿债能力分析10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5六、 经济评价结论106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107一、 项目招标依据107二、 项目招标范围107三、 招标要求108四、 招标组织方式108五、 招标信息发布110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111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1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3建设投资估算表11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6流动资金估算表11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8能耗分析一览表128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重庆闸阀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投资管理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二、 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留有一定的空间。7、以经济救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项目设计模式改革要求,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8、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三、 编制依据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项目背景及市场预测分析;2、建设规模的确定;3、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4、工程设计方案;5、节能;6、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项目招标方案;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财务分析。五、 项目建设背景2019年我国工业用水量为1,217.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0.22%,同比减少44.1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0.8立方米,万元工业上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8.4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8年下降5.7%和8.7%。“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重庆赋予了战略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二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2.5万亿元大关;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方兴未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加彰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即将胜利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成效明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成渝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当前,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52.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套闸阀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983.3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976.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77%;建设期利息463.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1%;流动资金3543.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2%。(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1983.3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2518.6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464.69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2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6431.35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125.32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1.9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11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114.67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4667.00约52.00亩1.1总建筑面积74744.761.2基底面积21146.87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2.202总投资万元21983.372.1建设投资万元17976.342.1.1工程费用万元15180.742.1.2其他费用万元2333.382.1.3预备费万元462.222.2建设期利息万元463.772.3流动资金万元3543.263资金筹措万元21983.373.1自筹资金万元12518.683.2银行贷款万元9464.694营业收入万元42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6431.35""6利润总额万元5500.43""7净利润万元4125.32""8所得税万元1375.11""9增值税万元1401.8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8.22""11纳税总额万元2945.15""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311.60""13盈亏平衡点万元21114.67产值14回收期年7.1115内部收益率11.9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735.09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节水阀门下游市场需求节水阀门系阀门细分行业,主要服务于城镇给排水、水利和工业,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仍处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的发展阶段,节约用水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生产全过程,立足我国水情,紧扣国计民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水资源利用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随着下游市场的发展和对节水产品的重视,相关领域对节水阀门的需求预计将日益增长。1、城镇给排水领域城镇给排水包括城镇给水、城镇排水、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利用相关系统和设施。其中城镇给水包括取水、输水、净水、配水和建筑给水等系统和设施;城镇排水包括建筑排水,雨水和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等系统和设施;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利用包括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利用系统及局部区域、住区、建筑中水和雨水利用等设施。(1)我国水资源消耗情况我国属于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随着我国对水资源节约利用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近几年来我国用水总量有所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用水总量达到5,990.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41%。其中生活用水总量877亿立方米,占全部用水总量的14.64%,同比增长上1.99%。(2)我国城市给水和排水情况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也不断增长,我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19年我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897.80万立方米/日,同比下降1.01%,供水总量达到62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3%。2019年我国城市市政供水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60.07亿元,同比增长3.14%;城市市政排水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62.36亿元,同比增长2.12%。截至2019年,我国公共水厂达到2,939座,同比增加5座。随着我国城市供水管网长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供水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用水普及率在2019年已达到98.78%。根据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包括新建水厂规模共计0.45亿立方米,新建供水管网长度共计9.30万公里。对出厂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厂全面进行升级改造,总规模0.65亿立方米/日。对受损失修、落后管材和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共计8.08万公里。对不符合技术、卫生和安全防范要求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总规模1,282万户。在100个城市开展分区计量、漏损节水改造。因此,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城镇给排水管网的投资和建设,进一步带动节水阀门的市场发展。(3)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污水处理属于城镇排水系统的一部分,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用水量也逐步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在2019年达到554.65亿立方米。根据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新建污水管网9.5万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2.3万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2.9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927万立方米/日,污水上处理设施升级改造4,220万立方米/日。加大污水处理相关设施投资和建设是有效预防水污染和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的有效措施,在国家和行业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获得长足发展,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为803.69亿元,同比增长0.13%。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2,471座,同比增加150座;污水年处理量达到525.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7%。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投资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加,2019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6.81%。(4)城市节约用水情况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镇节水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应对城市水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为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主要从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普及节水器具、污水和雨水利用、城镇建成区工业企业节水技改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用水方式、换装节水器具和加强管理等,节水技术从着眼于“节约”转向系统性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由单一设施、单一技术使用向用水系统集成优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随着相关措施逐步落地实施,2018年我国城市节约用水量为49.99亿立方米,节约用水相关措施取得初步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例如,2019年我国城市公共供水总量为577.99亿立方米,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规定的“到2020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降低管网的漏损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管网规划、管材和阀门等配套设备选择、施工质量控制、运行压力控制、日常维护和更新、漏损探测和漏损及时修复等多方面控制管网漏损。整体而言,我国城镇节水改造将为节水阀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2、水利领域水利系统建设包括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给排水、农网改造、水土保持、水文设施、水资源保护、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近几年来,我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增长的趋势,2019年度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6,711.7亿元;其中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221.1亿元,同比增长3.1%。2019年当年施工的水利建设项目28,742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8,166.9亿元,较上年增加2.4%;其中全年在建水库及枢纽工程1,360座,截至2019年年底,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97.5亿元。截至2019年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112座;节水灌溉面积3,705.9万公顷,同比增长2.56%。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在继续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工程。2020-2022年将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智慧水利等五大类,总投资1.29万亿元。水利工程建设作为节水阀门重要下游领域,其建设投资的增长将带动节水阀门行业的发展。3、工业领域工业发展是拉动用水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火电、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发酵等行业均是高耗水工业行业。工业用水占我国全部用水量较大比例,其中冷却用水占工业用水总量约80%,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倡导节能减排,并出台包括工业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在内的相关节水政策和措施,单位工业产值耗水量有所降低。2019年我国工业用水量为1,217.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0.22%,同比减少44.1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60.8立方米,万元工业上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8.4立方米,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8年下降5.7%和8.7%。二、 国内阀门行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国的阀门生产企业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阀门生产企业整体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在生产规模、资金和技术实力方面与国外大型阀门生产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凸显及各级政府部门对节水的重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日益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制约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支撑,也对我国阀门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部分国内阀门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国外阀门生产企业先进技术和经验,并进行自主创新和改造,不断推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高效、节能、操作灵活可靠、寿命长的阀门产品不断推出市场,使得我国阀门生产制造总体水平逐步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稳步增长,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为节水阀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经济运行整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此外,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141,178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环保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水利工程建设投资,都带动了城镇给排水、水上利和工业等领域对节水阀门的需求。根据2020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年鉴的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阀门生产企业有1,80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8.9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2.26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345.21亿元。2019年度我国阀门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前五名的企业依次为纽威股份、江苏苏盐、远大阀门、江苏神通和中核科技,单家企业在阀门总体市场的占有率均较低,市场总体较为分散。三、 节水阀门节能环保的具体体现1、节水节水主要体现为降低管网漏损率、减少超压出流和降低爆管的发生,相关量化指标数据需要通过整个给排水管网的实际运行体现。(1)降低管网漏损率2019年我国城市公共供水总量为577.99亿立方米,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漏损率约为14.12%。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规定,到2020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降低管网的漏损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管网规划、管材和阀门等配套设备选择、施工质量控制、运行压力控制、日常维护和更新、漏损探测和漏损及时修复等多方面控制管网漏损。目前管网漏损的漏水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输水管材,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管材锈蚀、老化,导致管材产生裂缝或破损并形成漏水;二是阀门等管道接口配件,由于质量不可靠或老化等原因导致阀门密封和强度性能下降,造成漏水现象。例如,以给排水阀门泄漏损耗1滴/min(16滴=1ML)的极低值计算,一年阀门漏水损耗约32.85L,而实际运行中的阀门数以亿计,阀门漏水损耗总量将非常大。(2)减少超压出流水资源的损耗往往与给排水管网的系统压力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水压过高容易导致超压出流。超压出流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指给水配件前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导致出水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例如,出水口的额定流量是2L/s,因水压过高导致其出流量为2.50L/s时,即为超压出流。此时0.50L/s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该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属于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3)降低爆管的发生给排水管道在输水过程中,由于管道老化、管网材质缺陷、管道中存在气囊、因停电造成水泵骤停产生流量突变引起的水锤、市政施工引发地面不均匀沉降、施工质量差等原因,经常会发生爆管。根据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的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近期规划(2006年-2007年)的数据,根据对规划范围内184个城市的不完全统计,2000-2003年因爆管停水的事故达13.7万次。管道爆管具有单位时间漏水量大、水压大、突发性和破坏力强等显著特征,不但会造成大面积停水断水,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也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2、节能节能主要体现为防止管道泄露造成的压力损失、降低流阻减少能耗、提升输水效率降低能耗,相关量化指标数据需要通过整个给排水管网的实际运行体现。(1)防止管道泄露造成的压力损失给排水系统中水的流动压力一般是通过水泵等机电设备提供,水泵等机电设备是高能耗负载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电能,阀门的泄漏会造成管道压力的损失,降低输水效率,导致能耗增加。(2)降低流阻减少能耗管网中水的流动一般需要水泵等机电设备提供动力,需要一定的能耗。同时水在管网中与管道、阀门启闭部件会产生一定的流阻,不同阀门的流阻一般存在差异,相同类型的阀门由于结构设计不同也会存在不同流阻。当阀门的流阻越低,水通过阀门的压力损失越小,能耗也就越低。在众多阀门中,止回阀主要依靠水力开启,流阻较其他阀门大,能耗相对较高。(3)提升输水效率降低能耗在一般情况下,水中约含2VOL的溶解空气。在输水过程中,这些空气由水中不断地释放出来,聚集在管线的高点处,形成气囊使输水变得困难,系统的输水能力因此下降约515。排气阀在给排水系统中广泛使用,一般安装在泵的出口处或给排水管道中,其主要功能就是排除这些溶解空气,提高输水效率、节约能源。第三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常住人口3205.4万人、城镇化率69.46%。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重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山城、江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直辖以来重庆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重庆紧紧围绕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等国家赋予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形成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重要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高标准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力更加强劲。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00公里,建成“一枢纽十干线”铁路网,“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建设、在建和通车里程1319公里,国际航线达101条。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以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等为支撑的开放通道全面形成,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重庆为中心运营,对接“一带一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务实推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正在形成。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统筹推进,“两江四岸”国际山水都市风貌日益彰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5%。当前,重庆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增长3.9%,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12.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3.4亿元、同比增长12.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9%,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7.6%。展望二三五年,将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重庆“三个作用”发挥更加突出,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全面建成;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中西部领先;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科技强市、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重庆基本建成,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到那时,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化重庆将崛起在祖国西部大地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三、 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一)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坚持双核引领,区域联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发展格局。编制实施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带动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加快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渝东北与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渝西与川南地区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二)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内联外通水平。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科学规划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完善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强化主要城市间快速联通,推进省际待贯通路段建设。推动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加强港口协作、航道联建。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支持重点区县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推进疆电入渝和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统筹油气资源开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推进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防洪工程建设。统筹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三)协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整合优化重大产业平台,发挥两江新区旗舰作用,加快重庆经开区及其他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建设,高水平打造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数字经济,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商贸物流发展水平,共建国际货运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合力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四)强化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构建以长江、嘉陵江等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走廊。统筹建立并实施双城经济圈及周边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一环保标准,加强跨界水体环境治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及固废危废协同治理。共同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五)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全面加强教育、就业、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社会救助及执法司法、市场监管、法律服务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实施便捷生活行动,支持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全面实现川渝两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进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公共交通、社保、医保等领域“一卡通”,推进公租房保障范围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重庆英才服务卡”与四川“天府英才卡”对等互认,共同打造“智汇巴蜀”“才兴川渝”人力资源品牌。(六)完善战略合作机制编制执行好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落实重点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等。深化落实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机制,发挥好联合办公室作用。健全交通、产业、创新、市场、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专项合作机制,分领域策划和推进具体合作事项及项目。培育合作文化,健全两省市地方合作协同机制。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氛围。四、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更好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一)加快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政策创新体系,强化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做大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重庆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更好发挥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完善亚欧通道,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增大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开行频次,积极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优化畅通东向开放通道,加快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铁路建设,大力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和铁海联运。优化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深化陆上贸易规则探索,强化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对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深化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合作,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营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创新生态。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推动通道创造经济价值、提升经济效益。(二)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发挥开放平台体系在全市开放高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推动两江新区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先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增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推动建设中新金融科技、航空产业、跨境交易、多式联运等领域合作示范区。深化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推动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支持重庆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经开区及各类开发区拓展开放功能,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扩大开放。持续推进口岸高地建设,优化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布局。高水平办好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新金融峰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等重要展会。(三)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以数据开放、金融开放、运输开放、人才开放为重点,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外贸外资外经联动,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开放型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出口产业示范集群。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做强一般贸易,发展总部贸易、转口贸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发展数字贸易,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深化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壮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布局,完善外商投资体系。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有序推动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布局海外生产和营销服务网络。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