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滤光片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docx
泓域咨询/荆州滤光片项目商业计划书荆州滤光片项目商业计划书xx公司目录第一章 绪论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9五、 建设背景、规模10六、 项目建设进度10七、 环境影响11八、 建设投资估算11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4第二章 市场分析15一、 红外截止滤光片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15二、 生物识别滤光片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26第三章 选址方案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33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35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5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5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5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38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8二、 建设方案38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2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44一、 优势分析(S)44二、 劣势分析(W)46三、 机会分析(O)46四、 威胁分析(T)47第七章 运营模式51一、 公司经营宗旨5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1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2四、 财务会计制度55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59一、 公司发展规划59二、 保障措施63第九章 环保方案分析66一、 编制依据66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7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9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9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0六、 环境管理分析70七、 结论73八、 建议73第十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7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6三、 质量管理77四、 设备选型方案7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9第十一章 进度实施计划81一、 项目进度安排8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2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83一、 人力资源配置83劳动定员一览表83二、 员工技能培训83第十三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85一、 编制依据85二、 防范措施88三、 预期效果评价92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93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93二、 建设投资估算93建设投资估算表95三、 建设期利息9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6四、 流动资金97流动资金估算表97五、 项目总投资9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0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02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2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6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8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9五、 偿债能力分析11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1六、 经济评价结论111第十六章 招标、投标113一、 项目招标依据113二、 项目招标范围113三、 招标要求114四、 招标组织方式114五、 招标信息发布118第十七章 总结评价说明119第十八章 附表121建设投资估算表12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2流动资金估算表12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0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荆州滤光片项目项目单位:xx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9.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二)技术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除了ADAS系统,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将给车载摄像头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6000.00(折合约39.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9511.15。其中:生产工程23563.80,仓储工程7884.24,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313.65,公共工程3749.46。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件滤光片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本项目将严格按照“三同时”即三废治理与生产装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使用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积极采用先进而成熟的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尽可能将三废消除在工艺内部,项目单位及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噪音、废水、固体废弃物等都要经过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确保该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过程完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范标准。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537.3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089.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92%;建设期利息294.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8%;流动资金2153.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9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089.4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306.5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41.92万元,预备费240.96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3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9604.49万元,纳税总额2044.50万元,净利润2987.3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57%,财务净现值1298.7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6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6000.00约39.00亩1.1总建筑面积39511.151.2基底面积1482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68.132总投资万元13537.322.1建设投资万元11089.442.1.1工程费用万元9306.562.1.2其他费用万元1541.922.1.3预备费万元240.962.2建设期利息万元294.842.3流动资金万元2153.043资金筹措万元13537.323.1自筹资金万元7520.263.2银行贷款万元6017.064营业收入万元23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9604.49""6利润总额万元3983.15""7净利润万元2987.36""8所得税万元995.79""9增值税万元936.35""10税金及附加万元112.36""11纳税总额万元2044.50""12工业增加值万元7232.19""13盈亏平衡点万元10440.09产值14回收期年6.5615内部收益率15.5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298.72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红外截止滤光片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红外截止滤光片(IRCF)利用光学薄膜技术,将高折射率材料与低折射率材料以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相互堆叠,通过光学干涉的物理原理,将红外光滤除以达到提高成像质量的效果。IRCF除在传统光学里继续占据重要位置外,凭借其突出的高精度、高性能的特质,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产业、消费电子等领域,主要应用于摄像头模组中,是智能手机摄像头、视频监控镜头、数码产品镜头等高精度光学镜头的必备组件。摄像头模组被广泛应用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车载摄像头以及视频监控摄像头中,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拉动对摄像头模组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摄像头模组中重要元件红外截止滤光片的销量增长,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根据旭日大数据的预测,2021年全球摄像头的出货量约75亿颗。1、智能手机领域(1)全球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整体出货量保持较高水平智能手机以自身的方便性、快捷性、实用性、个性化功能和不断大众化的价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功能性手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1年起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渗透率持续上升。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4.73亿部,创历史新高。由于近年来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完备,5G手机推出的预期,消费者换机需求有所减弱,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整体进入平稳态势,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71亿部,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是智能手机制造和消费大国,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总体出货量3.89亿部2,约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28%。中长期新兴地区智能手机仍有替换功能机的需求,并且随着2020年5G手机快速普及,将刺激大规模的换机热潮,同时,在5G万物互联时代,智能手机仍将作为物联网中各类智能硬件的控制中枢,因此,长期来看,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呈现曲折上升的状态。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给智能手机行业带来较大挑战。疫情防控导致智能手机供应链厂商开工率不足,线下销售的开展也受到限制。此外,疫情带来的短期内可支配收入的不确定性削弱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从而导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下降。受其影响,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亿部,同比下降5.76%。从短期来看,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导致智能手机供应链厂商开工率不足,线下销售的开展也受到限制。但从长期来看,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商务办公等多种场景中必不可少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兼具影音娱乐、拍照摄影、移动办公、游戏消遣、移动支付以及通讯网络等功能,其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疫情期间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的兴起亦刺激了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的需求。随着疫情不断得到控制,全球逐步复工复产,经济逐渐复苏,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将逐渐恢复。同时,在全球多国相继加速部署5G基站建设的背景下,5G智能手机将迎来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021年全球疫情趋缓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在5G换机拉动下恢复,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6亿部,较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5.5%;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3亿部,较2020年同期同比增长13.2%;IDC预计2021年出货量13.8亿部,同比增长7.4%。(2)智能手机市场集中度提高,国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在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市场也呈现出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品牌依次为三星、苹果、华为、小米和vivo,前五品牌出货量总和高达9.21亿部,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71.30%,与2019年的70.2%和2018年的67.00%相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包括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前五品牌出货量总计2.51亿部,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达72.80%。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品牌依次为三星、小米、苹果、OPPO、vivo,前五品牌出货量总计2.21亿部,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比70.40%,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品牌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前五品牌出货量总计4.72亿部,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达76.08%。从竞争格局来看,三星出货量多年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其市场占有率保持在20%以上。近年来,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厂商技术实力不断提高,新产品、新功能持续涌现,国产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扩大。2018至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的品牌中,中国品牌的数量稳定维持在三个。其中,华为和小米品牌的手机出货量一直保持在全球前五,vivo则在2020年超越OPPO,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五的品牌。2020年,华为、小米与vivo的份额分别为14.6%、11.4%、8.6%。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全球手机出货量严重下滑,但是国产手机品牌依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小米、vivo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占率之和达38.80%,其中vivo得益于Y系列和S1系列在印度市场的高销量,其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7.00%,超过OPPO排名全球第五。2020年第二季度,受全球疫情进一步影响,在全球手机市场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9.50%;全球出货量虽有所下降,但整体市场份额高达20.00%,首次超越三星,位列全球第一。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相较第二季度增长75.00%,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13.00%,这也是小米首次出货量超过苹果而位居全球第三。国产品牌Realme(真我)依靠5G技术及高性价比优势,第三季度出货量相比上季度增长132.00%,同时也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快达到5,000.00万的品牌。2020年第四季度,受美国制裁打击的影响,华为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42.40%,降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五名。小米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占比较2019年同期增幅达32.00%,为第四季度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增幅最大的手机品牌,出货量升至全球第三名。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受美国制裁持续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继续下滑,OPPO、vivo的出货量分别为0.38、0.35亿部,分别位居全球第四、五位。2021年第二季度,得益于海外业务的迅速扩张,小米手机出货量为0.53亿部,升至全球第二位,较2020年同期同比增长86.60%,市占率高达16.9%;OPPO、vivo品牌2021年二季度出货量分别为0.33亿部、0.32亿部,市占率均在11%左右,分别排在第四、五位。2、车载摄像头车载摄像头是一种能够识别行车环境中的车辆、行人、车道线、路标等信息的装备,最初摄像头在汽车上的功能主要是记录,例如行车记录仪和倒车影像。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进步,摄像头开始和算法结合,摄像头将采集的图片信息转换为数据,通过算法进行图像的识别和匹配,并获取距离信息,从而实现感知车辆周边的路况情况。ADAS全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其利用车载摄像头在内的多种传感器,及时收集汽车内外的环境数据,并且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向驾驶者提供安全的行车保障。车载摄像头是ADAS系统的主要视觉传感器,是最为成熟的车载传感器之一,主要包括内视摄像头、后视摄像头、前视摄像头、侧视摄像头、环视摄像头等,其主要应用在360度全景影像、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移报警和行人检测等ADAS功能中,车载摄像头在中高端车型上基本成为标配。随着汽车驾驶智能化的发展、各国法律的完善、消费者行车安全意识的提高及ADAS技术的不断成熟,车载摄像头的需求保持强劲。2020年全球车载镜头行业出货量为1.6亿颗、单车搭载量为1.8颗。随着智能驾驶市场蓬勃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车载镜头市场需求。目前主流自动驾驶平均级别在L2/L3阶段,L4/L5级别自动驾驶ADAS系统尚在研发阶段。L1/2级汽车大概3-5颗摄像头;L3摄像头总数量调高到8-11颗;L4/5基本囊括各种类型的摄像头,数量会达到15-20颗。未来35年间,单车平均搭载的摄像头数量达8颗。预计2025年,车载镜头市场规模达336亿元、远超手机镜头市场规模。在我国,广阔的汽车市场与ADAS渗透率使车载摄像头同样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快。2011年至2017年间,我国汽车销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由1,850.51万台增长至2,887.89万台。近两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所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功能性与安全性正在不断提升,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随之增加,2021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21年1-6月,我国汽车销售量为1,287.90万辆,同比增长25.7%。未来伴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增长,我国汽车市场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有多款车型配备了ADAS产品,包括360度全景影像、自适应性远近光灯、疲劳驾驶提示、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道路交通标志识别、倒车车侧预警系统、定速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系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入位等。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安全需求不断提升,ADAS产品将得到更多推广,车企也把ADAS功能作为新车型亮点,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而且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ADAS产品成本有望降低。多种因素作用下,我国ADAS的渗透率还将不断提升,有利于促进我国车载摄像头的发展。根据调研机构MordorIntelligence预测,2020年至2025年中国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增速将在全球范围内排在前列。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车载摄像头需求量仅约1,600万颗,对应约16亿元市场规模,而2020年和2025年,需求将分别增长至约4,000万颗和1亿颗,对应约54亿元和100亿元的市场规模,车载摄像头的高速增长将拉动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市场需求。除了ADAS系统,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将给车载摄像头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2020年2月,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未来人们的出行习惯不断变化,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汽车将具有广阔的市场,车载摄像头作为智能汽车的一种重要的传感器,对于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同时,车载摄像头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智能汽车的发展将极大带动车载摄像头的市场需求。未来,我国智能汽车将迎来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巨大,国内对于车载摄像头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高速增长,从而有利于拉动红外截止滤光片的销量增长。3、安防行业(1)全球安防行业发展快速,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猛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增加以及互联网通讯等相关技术的升级,全球的安防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凭借直观、准确、及时、丰富的信息内容,视频监控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公共场合,逐渐成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监控需要配置众多类型的光学镜头,尤其是高清镜头,因此给监控镜头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TSR数据显示,全球监控摄像机镜头销售收入预计将从2018年的8.8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1.42亿美元,全球监控镜头的快速增长给红外截止滤光片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在我国,安防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安防行业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2,8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5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87%。安防产业“十三五规划”在产业发展目标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安防企业总收入约达8,000亿元,年增长率达10%左右。未来,在物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助推下,我国安防行业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的稳步提升将极大带动我国视频监控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利于拉动视频监控摄像头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2)政策与技术的升级推动了我国视频监控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的运用。2015年4月,党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务院联合颁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同年,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指出建设平安乡村,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多个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视频监控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视频监控系统具备了更佳的联网设备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视频监控的使用效率和大数据价值的利用率随之不断增强,从而让视频监控不仅应用于安防领域,也能够拓展到智能交通、智慧商业、智能家居等领域。实用性的不断提升和适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极大促进了我国视频监控的发展。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增长迅猛。相较2019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长了6.4%,而全球市场增速仅为2.2%。我国市场目前占全球市场近50%的份额。尽管2020年是雪亮工程的收官之年,但政府对于公共安全投入的大方向保持不变,在十四五期间仍会坚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除此之外,中国的万亿级规模的新基建计划和数字中国战略,有望进一步推动智能视频监控需求。(3)我国视频监控产业前景较为广阔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9.95%增长至2019年的60.60%。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但与西方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还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随着人口在城市的不断聚集、新的大都市和城市群相继形成,人口流动活动增加,对城市的安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新的智慧城市、智慧小镇将不断涌现,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楼宇等领域的视频监控摄像头的新增数量十分庞大。而且随着视频监控的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智能摄像机将取代高清摄像机,由此将给已有视频监控设备带来大量的升级改造需求,有助于拉动视频监控的销售。除了城镇化,技术的发展也将给视频监控带来发展的动力。目前,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视频监控的智能化水平,拓展了视频监控的市场空间。伴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展到更多的领域,诸如客流分析、环境污染监测、保险定损等。此外,近年来,随着民众安全意识的提高,视频监控系统成本的降低,视频监控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视频监控产品的民用规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相关技术的升级,产品的各方面性能还将进一步完善优化,从而带来较大的市场需求。综上所述,我国视频监控在安防行业已经具有较好的应用基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民用安防的推广将持续拉动视频监控设备需求,由此推动监控镜头的规模增长,进而扩大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市场需求。二、 生物识别滤光片发展概况及市场前景生物识别滤光片主要包括屏下指纹识别滤光片、窄带滤光片等产品。屏下指纹滤光片是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案的主要元器件之一;窄带滤光片主要是将干扰红外成像的可见光及其它红外光过滤,使成像需要的850nm或940nm波段光线通过,降低成像信噪比,提高识别精度。生物识别滤光片是生物识别类产品的核心部件,下游客户将生物识别滤光片应用于摄像头模组,以实现人脸、虹膜、屏下指纹识别及3D建模、追踪等功能。目前,包含生物识别滤光片在内的摄像头模组应用领域较为丰富,通过生物识别滤光片,智能手机具备了人脸、虹膜、屏下指纹等生物识别功能,在可穿戴设备和自动驾驶系统中,生物识别摄像头模组使设备实现了3D建模、追踪、手势识别等功能。第三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3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3个功能区。全市有13个街道办事处、102个乡镇、2619个村居委员会。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第二批“中德生态示范城”,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区、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重要港口城市。荆州久负盛名,有三张靓丽的名片:第一张名片:“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在此建都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此后又有14位帝王定都于此,并走出了130多位宰相,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都”“宰相之城”。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成为华人崇拜的“武圣”“财神”。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造就了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特别是九八抗洪所体现出来的大智大勇,以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中所体现出来的大义大爱,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张名片:“鱼米之乡、中国粮仓”。荆州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淡水产品、油菜籽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市州之首,被誉为“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全市形成了优质粮棉油、瓜果菜、畜禽、水产、林纸等七大加工产业体系,拥有福娃、洪湖浪、白云边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是荆州最大的产业,也是首个千亿产业。荆州高新区是全国第三家、湖北首家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承载着农业朝阳产业的无限希望。荆州湖泊湿地众多,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一半,“城在湿地中,湿地在城中”,境内还分布有洈水生态湿地保护区、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等一批国家级保护区。第三张名片:“滨江重镇、活力新城”。荆州为长江而生、因长江而美、依长江而兴,483公里的黄金水道贯通荆州全境,中心城区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框架正在拉开。11个产业集群列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建材、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城三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布局更加科学。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荆州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了包括恒隆、法雷奥、高田汽配等近200家关联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具备了良好的汽车产业发展基础。荆州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铁路、公路路网密布,国家一类口岸盐卡港是长江中上游第三大综合性开放港口,荆州沙市机场力争2021年春节前通航。伴随着“北煤南运”大通道蒙华铁路的全面开工建设和荆江河段航道的综合整治,荆州正在加快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通道。当前,荆州正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荆州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湖北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科研院所300多家,高等院校9所,院士专家工作站50个。荆州政务服务高效,在全省率先推出“33证合一”,“双随机一公开”全面覆盖,成功创建全国百佳国税地税合作示范区。从全球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国际贸易仍然不畅。从国内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全省看,省委提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布局,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我们加快复兴提供了重大机遇。从荆州自身看,“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荆州区位、人口红利等综合优势更加显现。当前的荆州,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政策红利汇聚期、发展格局构建期、积蓄势能迸发期、市域治理提升期。我们要准确标定荆州所处历史方位,在变局中把握新机遇,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勇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一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打响了长江生态保卫战,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腾退岸线55公里。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61家。洪湖、长湖拆除围网22.7万亩,退垸还湖还湿20万亩。10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投入运行。植树造林230万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连续六年全省第一。荆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二是产业质量明显提升。荆州开发区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荆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纪南文旅区基本建成。培育工业细分领域国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34家。新增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52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上市公司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家。方特园、园博园等一批新景区景点建成运营,荆州的游客更多了、人气更旺了。三是区位优势明显凸显。浩吉铁路荆州段开通运营,铁路通车里程增至219公里。建成荆州长江公铁大桥、石首长江大桥、洪湖嘉鱼长江大桥。洪监、沙公、潜石、江北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增至714公里。建成一、二级公路94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543公里。盐卡、松滋车阳河、江陵郝穴港多式联运体系逐步完善。荆州沙市机场即将通航。铁路“十字交叉”、高速“五纵三横”、“一江五桥”、“一港九区”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四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市新区扩容提质,中心城区100多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完成棚户区改造15.42万套,新改建给排水管网609公里,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2.8公里。中心城区7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绿化覆盖率达到37%。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公安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松滋市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市。六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监利撤县设市。五是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深入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9%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1日办结。政府机构改革、公车改革顺利完成。外贸出口总额是“十二五”末的近3倍。湖北自贸区荆州协同区正式获批。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连续十一年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市(州)称号,贷存比由47.9%提高至58.6%。三、 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优化软环境、提升开放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集成改革提质增效。继续压减审批事项,重构“六多合一”审批流程,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全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实施十大环境提升行动和企业“五心”工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继续推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其中工业项目350个。加快荆州综保区申报和建设,积极推进湖北自贸区荆州协同区建设。加强引导扶持,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支持荆州区申报国家级石油装备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基地。积极谋划跨境电商产业园。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6000.00(折合约39.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9511.15。(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件滤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