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胡安国传》专练.doc
宋史胡安国传专练胡安国,建宁崇安人。初,廷试考官定其策第一,宰职以无诋元祐语,遂以何昌言冠,方天若次之,又欲以宰相章惇子次天若。哲宗命再读之,注听称善者数四,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党人范纯仁客,而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与已异,得簿言,大喜。命湖南提刑置狱推治,又移湖北再鞫,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原官。政和元年,张商英相,除提举成都学事。二年,丁内艰,移江东,后双亲皆亡,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筑室墓旁,耕种取给,盖将终身焉。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高宗即位,以给事中召。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是已者未得其策或教文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颐浩大喜。乃上奏。落职。叶梦得知应天府,坐为蔡京所知,落职奉祠。安国言:“京罪已正,子孙编置,家财没入,已无蔡氏矣。则向为京所引者,今皆朝廷之人,若更指为京党,则人才见弃者众,党论何时而弭!”乃除梦得小郡。令纂修所著春秋传,书成,高宗谓深得圣人之旨,除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未行,谏官陈公辅上疏诋假托程颐之学者。安国奏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不得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会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望下礼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仍诏馆阁裒其遗书,校正颁行,使邪说者不得作。”进宝文阁直学士。卒,年六十五。诏赠四官,又降诏加赙,赐田十顷恤其孤,谥曰文定,盖非常格也。(选自宋史胡安国传,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B.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C.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D.初/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欲去/异己者未得其策/或教之/指为朋党/且曰/党魁在/琐闱当先去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其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二人是宋明理学的实际创立者。B.文中“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我国古代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黔首、黎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C.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特指官员的父母死了官员回家守制。文中的“丁内艰"即丁母忧,指遭遇母丧。D.万钟是指丰厚的俸禄。“钟”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具,全套量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安国才华横溢,深得皇帝赏识。宰职认为他的策论中没有诋毁元祐之政的言语,便另定前三名。后被哲宗升选为第三名。B.胡安国刚正耿直,与权贵不合。因为违蔡京之意举荐二位布衣,招来牢狱之灾,而且被除名,后来才恢复官职。C.胡安国无意功名,但忧国忧君。双亲去世,胡安国称病不再为官,皇帝和他的儿子均被围,门客担心他的儿子,他却为国事忧虑难安。D.胡安国生得重用,死获殊荣。胡安国去世之后,皇帝下诏礼遇,不仅赐官,而且还赐钱办丧事,规格不同寻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若更指为京党,则人才见弃者众,党论何时而弭! (5 分)(2)望下礼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仍诏馆阁裒其遗书。(5分)1. C(根据句意把握。)2. D(鼎不是量器,应为“龠”。)3. B(“违蔡京之意”错,是蔡京认为他是异己,事后找这个借口想除去他。)4. (1)假如再将他们认定为蔡京的党徒,那么就会有大批的人才被抛弃,党派之争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指为:认定是。见:表被动。弭:停止,消除。各1分,句意2分。)(2)希望圣上下诏让礼官讨论旧制,为他们(程颐等理学家)封爵位,并诏令馆阁收集他们的遗著。(下:下诏。故事:旧制,旧例。裒:收集,整理。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胡安国,建宁崇安人。起初,廷试中考官裁定他的策论为第一名,而宰相认为胡安国的策论中没有诋毁元祐之政的话语,就把何昌言列为第一,把方天若列为第二,并打算把宰相章惇的儿子列为第三。哲宗命再读这份答卷,几次注意倾听,并多次称胡安国答得好,于是亲自将胡安国选为第三名。胡安国担任提举湖南学事,皇帝下诏要求选拔推荐有才而隐逸的人,胡安国便将永州布衣王绘、邓璋推荐给朝廷,以响应皇上之诏。王绘、邓璋二人年老不能赴朝,胡安国请求让他们做官,以劝勉读书人。零陵主簿说这二人是党人范纯仁的门客,又为流放的邹浩说情。蔡京一向厌恶胡安国与他作对,所以听到零陵主簿的言论后大为欢喜,他命湖南提刑把胡安国关进监狱进一步追究责任,又将胡安国移往湖北再行审讯,然而始终没找到什么证据,胡安国仍被除名。不久,零陵主簿因为犯罪而伏法,台臣追究他诬损胡安国的事,恢复了胡安国的原官职。政和元年,张商英为宰相,胡安国被任命为提举成都学事。政和二年,胡安国遭母丧,移往江东就职。后来双亲都去世了,胡安国对子弟说:“我过去是为 了奉养双亲而做官 ,现在(双亲既去,)我即使有万钟俸禄,又有何用?”于是,胡安国称病不再为官,并在双亲墓旁建造房屋居住,在周围耕田种粮,以求自给,想要终老在那里。靖康元年,朝廷任命胡安国为太常少卿,他推辞了;又任命他为起居郎,他又推辞了。朝廷多次下旨催胡安国上任,胡安国到了京师,又因病告假不到任。金兵逼近都城。他的儿子胡寅任郎官,还在城中,有门客为此感到担忧,他却忧惧不安地说:“圣上身在重围之中,号令无法下达,卿大夫遗憾没有办法效忠,我怎么敢只念及自己的儿子胡寅呢?”高宗即位后,以给事中的官职征召胡安国。起初,吕颐浩都督江上还朝后,打算除掉对自己有异心的人,还没想好计策,有人指点他将异已者说成是朋党,并说:“在官中的朋党首领,应当首先铲除。”吕颐浩听后非常高兴。他于是上奏。(胡安国因此)被罢除官职。叶梦得任应天知府,因为是蔡京提拔而获罪,被贬为奉祠。胡安国说:“蔡京已被正法,他的子孙被流放,家财被没收,现在已经没有蔡氏了。那么原来被蔡京所提拔的人,现在都是朝廷的人了,假如再将他们认定为蔡京的党徒,那么就会有大批的人才被抛弃,党派之争什么时候才能休止!”于是任命叶梦得守小郡。皇帝下令胡安国编纂修订他写的春秋传,写成后,高宗认为他深得圣人的旨意,任命胡安国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还没有出发,谏官陈公辅上疏诋毁他假称是程颐的学生,胡安国上奏说:“孔、孟的儒道不流传很久了,自从程颐兄弟开始发扬它.们,人们知道孔、孟之道是可以学习的,因此都来学习。现在要治学者师从孔、孟,而禁令又让治学者不得继承程颐的理学,好比要人进入房间内又不允许他通过门进去。正逢王安石、蔡京想方设法排斥抑制它,程颐的理学因此没有被推行。希望圣上下诏让礼官讨论旧制,为他们(程颐等理学家)封爵位,并诏令馆阁收集他们的遗著,加以修正后颁布发行,让不正的言论无法兴起。”进官宝文阁直学士。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五岁。皇帝下诏赠与四个官职,又降诏加赐财物助丧,赐给他家十顷田以抚恤遗孤,赠谥号日“文定”,其礼遇规格不同寻常。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B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C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D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御史台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这个部门里的官员常被称为“台臣”。B“告”在古代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C“经筵”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正式制度化。D“登”本义是上车,引申为“进入”,因此“登对”就是指大臣上朝回答皇帝的询问。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第三,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B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奉旨向朝廷推荐乡里的才俊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听信诬告,导致他被追究,莫名其妙地被免职。C胡安国屡被征召,但却无意仕宦。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则屡辞不就;他早年出来做官都是为了奉养双亲,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D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为国分忧;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到他到访,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分析】(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6)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5)根据句意断句。“虽”表转折,其前断句,且前面“常若痛切于其身”句意完整,排除CD;“迄”解释为“到”,到什么时候呢?不完整,不能在“迄”后就断句,应是“然自登第迄谢事”,排除B,选A项。句子翻译为:胡安国看到中原沦陷,黎民涂炭,就好像痛在自己身上。虽然多次以罪罢去,其爱君忧国之心反而更加坚定,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于不顾。从登第到去世,四十年在官,而实际在位还不足六年。(6)B“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有误,这里“在告”就是指的官员处在休假期。(7)D“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分析有误,据原文“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可知,“迎送”有误,这里是强调送别胡安国时规规矩矩、端端正正。(8)“不臣”,对皇帝不忠;“渠”,他;“向背”,偏义复词,偏“背”,背离。句子翻译为: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不出”,发不出来;“恨”,遗憾。句子翻译为: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能只惦记自己的儿子呢?”答案:(5)A(6)B(7)D(8)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能只惦记自己的儿子呢?”【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