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20120808最终稿.doc
-
资源ID:29608547
资源大小:3.31MB
全文页数:9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20120808最终稿.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2011年11月前 言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满足线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本规则在总结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养护维修技术基础上编制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南昌、武汉铁路局的大力支持。本规则共分九章和十二个附录,阐述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主要设备技术标准和维修要求,规定了线路设备检查内容和周期、维修标准、维修作业要求、线路质量评定及精测网应用与维护要求等。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 本规则编制单位: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 本规则由铁道部运输局工务部负责解释。1目 录第一章总 则1第二章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3第一节工 作 分 类3第二节工 作 内 容3第三节管 理 组 织5第四节工 作 计 划5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6第一节线路平面6第二节线路纵断面7第三节道 床8第四节轨 枕9第五节钢 轨10第六节扣 件14第七节道岔及调节器17第八节无缝线路20第九节标志标识24第四章线路设备检查25第一节一般要求25第二节线路动态检查25第三节线路静态检查26第四节钢轨检查28第五节量具检查31第五章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32第一节一般要求32第二节钢轨修理32第三节扣件维修及轨道几何尺寸调整作业38第四节轨枕修理作业40第五节道岔及调节器作业40第六节大型养路机械作业42第七节无缝线路作业43第六章线路设备维修标准47第一节线路设备维修周期47第二节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标准47第三节轨道动态不平顺管理值51第四节车辆动力学指标管理值53第五节作业验收办法54第七章线路质量评定62第一节线路设备状态评定62第二节线路设备保养质量评定62第八章精密测量控制网69第一节一般要求69第二节精测网构成及主要技术标准69第三节精测网维护和应用72第九章维修工机具、常备材料与作业车辆停留线75附录一 道岔检查方法和工具76附录二 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80附录三 钢轨伸缩调节器检查记录81附录四 无缝线路、道岔及调节器钢轨位移观测记录82附录五 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记录85附录六 伤损钢轨月报86附录七 轨距调整配置表87附录八 无缝线路胀轨跑道情况登记表89附录九 线路设备状态评定统计报告90附录十 有砟轨道线路维修工机具91附录十一 有砟轨道常备材料94附录十二 本规则用词说明96II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 为适应高速铁路运营要求,做好有砟轨道线路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满足线路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则。第1.0.2条 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状态完好,保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舒适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1.0.3条 线路维修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检慎修”的原则,根据线路状态的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养护与维修,做到精确检测、全面分析、精细修理,以有效预防和整治病害。第1.0.4条 线路维修应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业化和属地化管理。应本着“资源综合、专业强化、集中管理”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高速铁路线路维修管理机构。第1.0.5条 应严格实行天窗修制度。天窗时间应固定,一般不得少于240min。第1.0.6条 应做好精密测量控制网(以下简称精测网)的管理,保证运营维护测量有稳定可靠的测量基准,并利用精测资料指导线路维修。第1.0.7条 应加强曲线(含竖曲线)、道岔(含调节器)、焊缝、过渡段的检查和养护维修,加强轨道长波不平顺的检查和管理,保证线路质量均衡、稳定。第1.0.8条 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作业组织,提高线路检修质量。第1.0.9条 线路上使用的工务产品应符合产品准入的相关规定。为解决线路维修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铁路局可组织科研攻关,对工务零配件进行改进,但应制定相应的产品技术条件,经铁路局组织专家审查后方可上道试用。第1.0.10条 积极推行信息化技术,建立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第1.0.11条 应按规定为线路维修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设施和设备。第1.0.12条 应设置作业车辆停留线,以满足线路修理作业要求。第1.0.13条 按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建成的有砟轨道线路,其相关技术参数可按原设计标准保留。第1.0.14条 本规则适用于允许速度200300km/h有砟轨道线路维修(既有线提速线路除外)。胶济客运专线比照本规则执行。采用新型线路设备时,其维修办法应经铁道部批准。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第二章 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内容及计划第一节 工 作 分 类第2.1.1条 线路维修工作分为周期检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一、周期检修指根据线路及其各部件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对钢轨、道岔、扣件、道床、无缝线路及轨道几何形位等按相应周期进行的全面检查和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铁路局可根据线路设备状态、线路条件、运输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调整维修周期,并报铁道部核备。二、经常保养指根据动、静态检测结果及线路状态变化情况,对线路设备进行的经常性修理,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三、临时补修指对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或轨道设备伤损状态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处所进行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第二节 工 作 内 容第2.2.1条 周期检修基本内容。一、 线路设备质量动态检查。二、 轨道几何尺寸静态检查三、 扣件、轨枕、道床状态检查。四、 钢轨探伤。五、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伸缩量的周期观测和分析。六、 沉降地段轨道状态观测和分析。七、 精测网检查、复测。八、 根据线路、道岔、调节器状态,对线路平面、纵断面进行测设和优化,全面起道、拨道、改道、捣固、稳定,调整几何形位,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改善轨道弹性。九、 采用打磨列车对钢轨进行预打磨、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十、 联结零件成段涂油、复拧。十一、其他周期性检修的工作。第2.2.2条 经常保养基本内容。一、 对轨道质量指数(TQI)超过管理值的区段或成段轨道几何尺寸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的处所进行整修。二、 无缝线路应力调整或放散。三、 根据钢轨表面伤损、光带及线路动态检测情况,对钢轨进行修理。四、 整修焊缝。五、 整修伤损的扣件、道岔及调节器等轨道部件。六、 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七、 整治道床翻浆冒泥,补充道砟,整理道床。八、 疏通排水,清除道床杂草。九、 整治冻害。十、 精测网维护。十一、 修理、补充和刷新线路标志、标识。十二、 根据季节特点对线路进行重点检查。十三、 其他需要经常保养的工作。第2.2.3条 临时补修主要内容。一、 及时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的处所。二、 处理伤损钢轨(含焊缝)和失效胶接绝缘接头。三、 更换伤损失效的扣件、道岔及调节器等轨道部件。四、 更换伤损的道岔护轨螺栓、可动心轨咽喉和叉后间隔铁螺栓、长心轨与短心轨联结螺栓等。五、 处理线路故障。六、 其他需要临时补修的工作。第三节 管 理 组 织第2.3.1条 依据铁道部相关规定和铁路公司与铁路局签订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铁路局负责受委托范围内高速铁路线路设备的安全、维护和管理,保持线路设备状态良好,使之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第2.3.2条 线路车间管辖线路长度以营业里程100km左右为宜,线路车间下设线路工区,工区应在车站设置,线路工区管辖线路长度以营业里程30km左右为宜。站间距较小的城际铁路、山区、高原和严寒地区车间和工区管辖线路长度可适当缩短。动车段(所)应单独设置线路车间或工区。第2.3.3条 铁道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铁路局工务检测所和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受委托承担利用综合检测列车(含轨道检查车,下同)、钢轨探伤车对线路进行周期性检测和钢轨周期性探伤。第2.3.4条 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或工务机械段等受委托承担利用大型养路机械对线路的修理。第2.3.5条 工务段(含桥工段,下同)应建立考核机制,确保线路设备质量均衡、稳定。第四节 工 作 计 划第2.4.1条 铁道部基础设施检测中心应编制线路年度分月动态检查计划,报铁道部运输局。第2.4.2条 铁路局应编制年度周期检修计划。第2.4.3条 工务段应根据铁路局下达的年度计划编制年度分月维修计划。第2.4.4条 线路车间应根据工务段下达的年度分月维修计划和各项技术指标,编制月度维修计划。检查监控车间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月度检查计划。第三章 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第一节 线路平面第3.1.1条 曲线超高应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按线路允许速度进行计算并设置。一、超高最大值不得超过150mm。二、未被平衡超高的一般要求:1 欠超高一般不应大于40mm,困难条件下不大于60mm。2 过超高不应大于70mm。初期兼顾货运的客运专线,货物列车按80km/h速度检算时,最大过超高不得大于90mm。三、车站两端曲线超高设置应满足以下检算要求(v为旅客列车进出站通过曲线时的速度):1当v160km/h时,过超高一般不大于90mm,困难条件下不大于110mm。2当160km/hv200km/h时,过超高困难条件下不大于90mm。3当200km/hv250km/h时,过超高困难条件下不大于80mm。4线路起终点车站或以进出站旅客列车为主的车站两端曲线,超高设置应满足本条第二款要求。5在使用困难条件时,原则上应先用足进出站列车的过超高困难条件,再使用通过列车的欠超高困难条件;若仍不满足要求,应适当降低线路允许速度,直至超高设置符合规定。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式中 H实设超高(mm);Hc未被平衡欠超高(mm);Hg未被平衡过超高(mm);vmax线路允许(预留)速度(km/h);vh兼顾货运的线路为货物列车最高行车速度(km/h),只运行客车的线路为低速客车行车速度(km/h)。第3.1.2条 曲线超高顺坡率一般条件下不应大于1/(10vmax),困难条件下不得大于1/(9 vmax)。第3.1.3条 正线不应设置复曲线。第3.1.4条 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3.1.4的规定,曲线地段可不加宽。正线与既有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 表3.1.4设计行车速度(km/h)300250200最小线间距(m)4.84.64.4第3.1.5条 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第3.1.6条 相邻两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最小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0.8 vmax,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0.6 vmax。第3.1.7条 正线曲线与道岔间夹直线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0.6 vmax,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0.5 vmax。第3.1.8条 正线道岔对向设置,有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时,道岔间直线段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5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33m;无列车同时通过两侧线或道岔顺向布置时,道岔间直线段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25m。第3.1.9条 欠超高和超高顺坡率不得同时采用困难条件下的限值。欠超高或超高顺坡率需采用困难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欠超高困难条件。第3.1.10条 曲线直缓(缓直)点、缓圆(圆缓)点处应设标识,现场曲线始终点、缓和曲线长度、曲线全长、曲线半径均应与设计文件保持一致。第二节 线路纵断面第3.2.1条 设计行车速度200250km/h(不含)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应大于20。设计行车速度250300km/h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0。第3.2.2条 正线最小坡段长度应符合表3.2.2规定。一般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宜连续采用,困难条件下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得连续采用。 最小坡段长度 表3.2.2 设计行车速度(km/h)300250200一般条件(m)12001200800困难条件(m)900900600第3.2.3条 坡段间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正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或等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最小竖曲线半径按表3.2.31选用,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应大于30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5m。 最小竖曲线半径 表3.2.31设计行车速度(km/h)300250200最小竖曲线半径(m)250002000015000二、 竖曲线(或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道岔及调节器均不得重叠设置。三、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应符合表3.2.32规定。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重叠设置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表3.2.32设计行车速度(km/h)300250200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m)50003500最小竖曲线半径(m)2500020000四、 正线两线并行时,两线轨面高程宜按等高(曲线地段为内轨面等高)设置。第三节 道 床第3.3.1条 有砟道床应采用特级碎石道砟,其材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应经水洗。第3.3.2条 正线有砟道床尺寸应符合表3.3.2要求。道床断面尺寸 表3.3.2速度等级砟肩宽度(m)厚度(mm)边坡砟肩堆高(mm)道床顶面位置(mm)Km/h轨枕中部轨底处道岔区200250(不含)km/h不小于0.53501:1.75150与轨枕顶面平齐轨枕承轨面以下3040岔枕顶面以下3040250300km/h轨枕承轨面以下4050岔枕顶面以下4050第3.3.3条 碎石道砟粒径级配应符合表3.3.3的要求。 道砟粒径级配要求 表3.3.3粒径筛分机底筛孔边长(mm) 31.550级配方孔筛孔边长(mm)22.431.5405063过筛质量百分率(%)0312530657099100颗粒分布方孔筛*孔边长(mm)31.550颗粒质量百分率(%)50注:*指金属丝编织的标准方孔筛。第3.3.4条 道床应保持饱满、密实,道床阻力等状态参数应符合表3.3.4的要求。道床主要状态参数指标 表3.3.4速度(km/h)纵向阻力(kN/枕)横向阻力(kN/枕)支承刚度(kN/mm)道床密实度(g/cm3)20025012101101.75250(不含)30014121201.75第3.3.5条 应根据道床脏污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清筛,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防止轨枕空吊和道床翻浆。第3.3.6条 应采取措施防止道砟飞溅。第四节 轨 枕第3.4.1条 应根据设计采用相应型混凝土枕,轨枕配置标准为每公里1667根,均匀布置。第3.4.2条 应及时更换失效、修理伤损的混凝土枕。混凝土枕失效及严重伤损判定标准见表3.4.2。 混凝土枕失效及严重伤损判定标准 表3.4.2伤损等级伤损判定失 效(1)明显折断。(2)轨枕纵向通裂:挡肩顶角处裂缝宽大于1.5mm;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大于0.5mm)。(3)轨枕横裂或斜裂接近环状裂缝(残余裂缝宽度超过0.5 mm或长度超过2/3枕高)。(4)挡肩缺损,接近失去支承能力(缺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1/2)。(5)严重掉块。(6)预埋铁座损坏。(7)预埋件周围的混凝土裂纹宽度大于1.5mm。严重伤损(1)轨枕横裂或斜裂的裂缝长度为枕高1/22/3。(2)轨枕纵裂:两螺栓孔间纵裂;挡肩顶角处裂缝宽不大于1.5 mm;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裂缝宽不大于0.5 mm)。(3)挡肩缺损长度为总长度的1/31/2。(4)严重网状龟裂和掉块。(5)承轨槽压溃,深度超过2 mm。(6)钢筋(或钢丝)外露(长度超过100 mm)。第五节 钢 轨第3.5.1条 正线应采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60kg/m、100m定尺、强度等级为880MPa热轧钢轨,兼顾货运的应采用强度等级为980MPa热轧钢轨。第3.5.2条 钢轨应符合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规定。钢轨几何尺寸、平直度和扭曲、表面质量缺陷深度允许偏差分别见表3.5.21、表3.5.22和表3.5.23。钢轨几何尺寸允许偏差 表3.5.21项 目允 许 偏 差(mm)钢轨高度±0.6轨头宽度±0.5轨冠饱满度+0.6,0.3轨底宽度±1.0轨腰厚度+1.0,0.5轨底边缘厚度+0.75,0.5接头夹板安装面斜度±0.50接头夹板安装面高度+0.6,0.5轨底凹陷0.3端面斜度(垂直、水平方向)0.6断面不对称±1.2长度(环境温度20ºC时)100m ±30螺栓孔直径±0.7螺栓孔位置±0.7钢轨平直度和扭曲允许偏差 表3.5.22部 位项 目允 许 偏 差轨端02m部位垂直(向上)01m:0.3 mm /1m02m:0.4 mm /2m垂直(向下)0.2 mm /2m水平(左右)01m:0.4 mm /1m02m:0.6 mm /2m距轨端13m部位垂 直0.3 mm /2m水 平0.6 mm /2m轨 身垂 直0.3 mm /3m和0.2 mm /1m水 平0.5 mm /2m钢轨全长上弯曲和下弯曲10 mm侧弯曲弯曲半径R>1500m扭 曲轨端1m内0.45 mm钢轨表面缺陷深度允许偏差 表3.5.23表面缺陷类别允 许 偏 差热轧状态下刮伤、轧痕、纵向线纹、折叠、氧化皮压入轧痕深度(mm)轨头踏面0.35mm;其它部位0.50mm。冷态下形成的纵、横向划痕、碰伤深度(mm)轨头踏面和轨底下表面0.30mm;其它部位0.50mm。表面缺陷修磨(最大允许修磨深度和修磨处数)踏面 0.35mm;其它部位0.5mm。每10m可修磨一处。第3.5.3条 道岔、调节器和胶接绝缘接头用轨技术标准。一、 道岔、调节器和胶接绝缘接头用60kg/m钢轨应符合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规定。二、 60D40、60AT钢轨应符合客运专线60AT钢轨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三、 轧制特种断面翼轨应符合轧制特种断面翼轨暂行技术条件规定。四、 道岔护轨应符合33kg/m护轨用槽型钢(TB/T 3110)规定。五、 道岔、调节器用钢轨应采用与区间钢轨同材质的热轧钢轨或符合相应技术条件要求的热处理钢轨。六、 胶接绝缘接头用钢轨的轨型、钢种应与相邻钢轨相同。第3.5.4条 钢轨(含道岔、调节器和胶接绝缘接头用轨)伤损形式、分类与评判标准。一、 钢轨伤损形式主要有轨头磨耗、轨头剥离裂纹及掉块、轨顶面擦伤、波形磨耗、表面裂纹、内部裂纹和锈蚀等。二、 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1. 钢轨轻伤和重伤评判标准见表3.5.41、表3.5.42和表3.5.43。钢轨轻伤和重伤评判标准 表3.5.41伤 损 项 目伤 损 程 度备 注轻 伤重 伤钢轨头部磨耗磨耗量超过表3.5.42所列限度之一者磨耗量超过表3.5.43所列限度之一者轨顶面擦伤200250km/h:深度大于0.5mm200250km/h:深度大于1mm250(不含)300km/h:深度大于0.35mm250(不含)300km/h:深度大于0.5mm剥离掉块有波形磨耗谷深 0.2mm焊接接头低塌0.2mm < 低塌 < 0.4 mm低塌 0.4mm1m直尺测量钢轨表面裂纹出现轨头下颚水平裂纹(透锈)、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不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裂纹超声波探伤缺陷焊接及材质缺陷焊接缺陷或钢轨内部材质缺陷未达到判废标准,但与判废标准差值小于6dB焊接缺陷或钢轨内部材质缺陷达到判废标准内部裂纹横向、纵向、斜向及其他裂纹和内部裂纹造成的踏面凹陷(隐伤)钢轨锈蚀经除锈后,轨底厚度不足8mm或轨腰厚度不足12mm注:谷深为相邻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 表3.5.42名称总 磨 耗(mm)垂 直 磨 耗(mm)侧 面 磨 耗(mm)区间钢轨、导轨9810基本轨、翼轨768尖轨、心轨、叉跟尖轨646注: 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对于导轨、翼轨及尖轨、心轨、叉跟尖轨全断面区段,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对于尖轨、心轨、叉跟尖轨机加工区段,垂直磨耗自轨头最高点测量。 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mm处测量。 磨耗影响转换设备安装时,按重伤处理。基本轨、翼轨、尖轨、心轨磨耗会影响密贴及轨件高差,磨耗的轻重伤标准应较区间钢轨严格。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 表3.5.43名称垂 直 磨 耗(mm)侧 面 磨 耗(mm)区间钢轨、导轨1012基本轨、翼轨810尖轨、心轨、叉跟尖轨682. 钢轨折断标准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1) 钢轨全截面断裂;(2) 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 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 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mm且深度大于5mm的掉块。第3.5.5条 线路上临时插入的短轨,不得短于6 m,不得连续插入,且必须尽快焊复。临时插入短轨的线路允许速度不得大于160km/h。第六节 扣 件第3.6.1条 有砟轨道主要采用弹条IV型、弹条V型和FC型三种类型扣件,按轨下基础形式分为有挡肩和无挡肩扣件,见表3.6.1。 有砟轨道扣件类型 表3.6.1扣件类型配套轨枕弹条IV型扣件无挡肩轨枕弹条V型扣件有挡肩轨枕FC型扣件无挡肩轨枕第3.6.2条 弹条IV型扣件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要求一、 扣件组成1. 弹条IV型扣件系统由弹条、绝缘轨距块、橡胶垫板和预埋铁座等组成。2. 弹条分为两种,即:一般地段安装的弹条(直径为20 mm)和夹板处安装的弹条(直径为18 mm)。3. 绝缘轨距块分为两种,即:一般地段使用的绝缘轨距块和夹板处使用绝缘轨距块,每种绝缘轨距块各有7号13号七个规格。二、 主要技术要求1. 钢轨与绝缘轨距块、绝缘轨距块与预埋铁座间缝隙之和不应大于1mm。2. 扣压力不应小于9kN(夹板位置弹条除外)。3. 轨距调整量:84mm,通过更换不同号码的绝缘轨距块实现轨距和轨向的调整。4. 高低调整:扣件不能进行高低调整,不得垫入调高垫板。第3.6.3条 弹条V型扣件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要求一、 扣件组成1. 弹条V型扣件系统由螺旋道钉、平垫圈、弹条、轨距挡板、轨下垫板和预埋套管等组成,此外,为高低调整需要,还包括调高垫板。2. 弹条分为两种,即:一般地段使用的W2型弹条(直径为14 mm)和桥上可能使用的X3型弹条(直径为13 mm)两种。3. 轨下垫板分为两种,即:橡胶垫板和桥上可能使用的复合垫板。桥上需要降低线路阻力时,采用X3型弹条并配用复合垫板。4. 轨距挡板分2号8号七种规格,标准轨距时,采用4号和6号。5. 调高垫板按厚度分为1mm、2mm、5mm和8mm四种规格,放置于轨下垫板与轨枕承轨面之间。6. 在夹板处,当在小号码轨距挡板上安装W2型弹条和X3型弹条有困难时,应安装弹条型扣件A型弹条。二、 主要技术要求1. 弹条安装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钢轨不宜接触,两者间隙不得大于0.5 mm,或使用扭矩扳手检测螺旋道钉扭矩时,W2型弹条为130170N·m,X3型弹条为80110 N·m。2. 弹条养护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钢轨不宜接触,两者间隙不得大于1 mm,或使用扭矩扳手检测螺旋道钉扭矩时,W2型弹条为130170 N·m,X3型弹条为80110 N·m。3. 钢轨与轨距挡板间隙不得大于1mm。轨距挡板应与承轨槽挡肩密贴,间隙不得大于1mm。4. 轨距调整量:8+4mm,通过更换不同号码的轨距挡板实现轨距和轨向调整。5. 高低调整量为10mm,通过在轨下垫板和轨枕之间放入调高垫板进行调整,调高垫板不得放在轨下垫板上,放入调高垫板的总厚度不得大于10 mm,数量不得超过2块。6. 预埋套管中应保证有一定的防护油脂,油脂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第3.6.4条 FC型扣件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要求一、 扣件组成1. FC型扣件系统由弹条、绝缘帽、预埋底座、绝缘轨距块和橡胶垫板等组成。2. 弹条分FC1504型、FC1502型和FC1306型三种。一般地段安装FC1504型弹条(直径为15mm、配用8494型绝缘帽),夹板处安装FC1502型弹条(直径为15mm、不安装绝缘帽),小阻力地段安装FC1306型弹条(直径为13mm、配用12133型绝缘帽)。3. 绝缘轨距块共有十种规格,分别为615mm厚度。二、 主要技术要求1. 钢轨与绝缘轨距块、绝缘轨距块与预埋铁座间缝隙之和不应大于1mm。2. 扣压力不应小于9kN(小阻力弹条不应小于3kN)。3. 轨距调整量:88mm,通过更换不同号码的绝缘轨距块进行轨距和轨向调整。4. 高低调整:扣件不能进行高低调整,不得垫入调高垫板。第3.6.5条 扣件出现以下不良状态或伤损,应进行修理或更换:一、 零部件损坏。二、 预埋套管损坏。三、 有螺栓弹条(弹条型)紧固状态弹条中肢前端离缝超过1mm。四、 无螺栓弹条(弹条型、FC型)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五、 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10 mm的橡胶垫板超过20 mm)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六、 轨距挡板严重磨损,钢轨与轨距挡板、轨距挡板与承轨槽挡肩离缝超过2mm。第七节 道岔及调节器第3.7.1条 应根据线路允许速度等运营条件采用相应的可动心轨无缝道岔,道岔各部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第3.7.2条 查照间隔(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 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第3.7.3条 护轨轮缘槽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为1+3mm,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不小于63mm。第3.7.4条 岔后到发线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超高不应大于15 mm,顺坡率不应大于2。第3.7.5条 尖轨、心轨、叉跟尖轨出现以下不良状态或伤损,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一、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间隙大于1mm,短心轨与叉跟尖轨尖端间隙大于1.5mm。二、 尖轨、可动心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要求,或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间隙超过2mm。三、 尖轨、可动心轨拱腰,造成与滑床台间隙超过2 mm。四、 尖轨相对于基本轨降低值、心轨相对于翼轨降低值偏差超过1mm,且对行车平稳性有影响。五、 尖轨与心轨因扭转或磨耗等原因造成光带异常,且对行车平稳性有影响。六、 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第3.7.6条 基本轨、翼轨、导轨和护轨出现以下不良状态或伤损,应进行修理或更换:一、 弯折点位置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二、 高锰钢摇篮出现裂纹。三、 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第3.7.7条 防跳限位装置与斥离尖轨(标准开口)间隙应为35mm,尖轨防跳顶铁与密贴尖轨间隙应为24mm,心轨防跳顶铁、卡铁、间隔铁与心轨间隙应为24mm。第3.7.8条 道岔扣件系统及其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 道岔扣件系统安装与调整应符合铺设图要求,各零部件应保持齐全,作用良好。二、 应使用铁路专用防腐油脂定期对螺栓涂油,螺栓保持润滑状态。三、 扣件有以下伤损情况,应及时更换:1. 岔枕螺栓、T型螺栓折断或严重锈蚀。2. 调高垫板损坏。3. 弹性铁垫板或弹性基板的橡胶与铁件严重开裂。4. 弹条、弹性夹、拉簧、弹片等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弹性夹离缝、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 mm。5. 轨距块、挡板、缓冲调距块、偏心锥等严重磨损。6. 套管失去固定螺栓的能力。7. 垫板、滑床板、护轨垫板的焊缝开裂。8. 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3mm。9. 橡胶垫板、弹性铁垫板或弹性基板压溃、变形或作用不良。四、 不得对转辙器滑床台涂油,辙叉滑床台可涂固体润滑剂。各部位螺栓涂油时不得污染橡胶垫板、弹性铁垫板和弹性基板。第3.7.9条 辊轮系统及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 辊轮安装与调整应符合铺设图要求,各零部件应保持齐全,作用良好。二、 闭合状态下,辊轮与尖轨轨底边缘间的空隙应为12mm;辊轮顶面应高于滑床台上表面13mm。三、 辊轮槽排水孔应保持畅通。四、 辊轮上、下部分连接螺栓松动、折断、缺失或辊轮转动不灵活、破损时应立即修理或更换。第3.7.10条 其他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 其他零部件安装应符合铺设图要求,缺少时应及时补充。二、 应使用铁路专用防腐油脂定期对螺栓涂油,螺栓保持润滑状态。三、 间隔铁、限位器的联结螺栓、护轨螺栓、长短心轨联结螺栓、接头铁螺栓必须齐全,作用良好,折断时必须立即更换。同一部位同时有两条螺栓或接头铁螺栓有一条缺少或折损时,道岔应停止使用。四、 顶铁、心轨防跳铁、尖轨防跳限位装置等各部件的联接和固定螺栓变形、损坏或作用不良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五、 尖轨防跳限位装置、心轨防跳顶铁和心轨防跳卡铁损坏或作用不良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第3.7.11条 无缝道岔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一、 道岔应铺设在无缝线路固定区,正线道岔除胶接绝缘接头外,其他接头应全部焊接。二、 无缝道岔的设计锁定轨温应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一致,且应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要求,道岔各联结件应牢固可靠。三、 无缝道岔尖轨尖端伸缩位移、可动心轨尖轨伸缩位移应满足表3.7.10要求,超过允许值应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尖轨相对于基本轨、可动心轨相对于翼轨允许伸缩位移(单位:mm) 表3.7.10道岔类型尖轨允许伸缩位移心轨允许伸缩位移备注锁闭机构尖轨跟端结构客专线系列±40±20多机多点钩型外锁限位器、间隔铁或无传力部件CZ系列+45±30第一牵引点拐肘外锁无传力部件CN系列±40±20多机多点自调式外锁限位器四、 应加强桥上及隧道口附近无缝道岔检查和锁定,防止碎弯和爬行。五、 应按规定利用钢轨位移观测桩进行位移观测,及时分析锁定轨温变化及钢轨位移情况。应加强尖轨和心轨位移观测,防止转换卡阻。第3.7.12条 调节器性能和配置、尖轨相对于基本轨降低值应符合设计要求。第3.7.13条 调节器用钢轨、扣件及其他零部件制造、组装、吊装、运输、储存、铺设及养护维修技术要求应符合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兼顾货运)有砟轨道60kg/m钢轨伸缩调节器暂行技术条件规定。第3.7.14条 调节器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一、 平面曲线和竖曲线地段不得设置调节器。二、 在桥梁中部设置双向调节器时,温度跨度不宜超过200m,宜将双向尖轨的对称中心设置在连续梁中部固定支座上方。三、 调节器基本轨始端和尖轨跟端焊接接头位置距梁缝不应小于2m。四、 接续线钻孔位置应避开基本轨伸缩范围。五、 单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及其后100150m范围内钢轨锁定,双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范围锁定。六、 调节器及其前后线路扣件类型和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第八节 无缝线路第3.8.1条 正线应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到发线应采用无缝线路。无缝线路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第3.8.2条 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一、 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按下式计算: 式中 设计锁定轨温; Td 允许温降;Tu 允许温升;设计锁定轨温修正值,一般为05; 最高轨温,取历年最高气温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