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0生命科学二模选择题分类汇编:信息的传递和调节.docx
-
资源ID:2972280
资源大小:769.6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沪科版2020生命科学二模选择题分类汇编:信息的传递和调节.docx
(2020宝山二模)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浆细胞中,明显比巨噬细胞中多的细胞器是A溶酶体B内质网C线粒体D中心体表1:(2020宝山二模)某同学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他绘制了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4。可得出的结论是表1中( )选项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理胚芽鞘的弯曲部位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伸长C促进细胞分裂D促进细胞伸长图4抑制(-)传出神经分泌传入神经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褪黑素(+)(+)(+)光暗信号(2020宝山二模)褪黑素是由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图5表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图5A激素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D免疫调节(2020宝山二模)将牛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9曲线、表示,在曲线d处状态下,该神经纤维( )A膜外为正,膜内为正B膜外为负,膜内为负C膜外为负,膜内为正图9D膜外为正,膜内为负图5萘乙酸浓度(ppm)24841601216平均生根数(个)681214100(2020崇明二模)图5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浓度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中记录到的数据。其中虚线上方的点和下方的点分别说明了萘乙酸的作用为A促进;两重性B促进;抑制C抑制;促进D两重性;抑制 (2020虹口二模)有些人乘车时会感到眩晕和恶心。人耳中与此现象相关的身体平衡感受器是A耳蜗B前庭器 C鼓膜 D听小骨(2020奉贤二模)图8表示一横放盆栽植物由于受到重力影响的生长状况及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若测得 d生长素浓度为2m,则远地测c处生长素浓度X 范围是A0<X<m BXiCm<X<2mDX>i(2020虹口二模)在燕麦胚芽鞘顶端不同位置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如图4。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出现的情况是A甲向光弯曲生长 B甲直立生长C乙直立生长 图4D乙向光弯曲生长图7(2020黄浦二模)图7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2020黄浦二模)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表2,若某tRNA分子上与mRNA配对的碱基序列为CGU,则其所携带的氨基酸是表2GCACGTACGTGC赖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2020嘉定二模)人体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是A眼 B小脑 C耳蜗 D前庭器(2020嘉定二模)图4为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的方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 是轴突,是突触前膜 B. 是突触小泡释放的Na+离子 C. 图中信号传递的方向是由下到上图4D. 突触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2020嘉定二模)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2020嘉定二模)某同学做了如图5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并都给予单侧光照,从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富含生长素琼脂块不含生长素琼脂块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乙甲图5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2020金山二模)免疫是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如图6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图6 体液免疫 获得性免疫 细胞免疫 先天免疫A B C D (2020金山二模)表2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部分数据,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表2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促甲状腺激素5.9mU/mL1.44.4A. 该男子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B. 该男子可能胰岛功能亢进C. 该男子可能甲状腺功能减退D. 该男子可能垂体功能减退(2020金山二模)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3。根据表3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表3A. 不同类型的刺激可引发不同的感觉强度B. 相同类型的刺激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C. 相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D. 相同强度不同类型的刺激可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2020静安二模)导盲犬能够根据主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此时“口令”属于A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非条件刺激D条件刺激(2020静安区二模)褪黑素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调节睡眠的激素,其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9所示,其中数字表示过程,、分别表示促进、抑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9黑暗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褪黑素分泌A过程通过神经传递信息B过程通过体液传递信息C光照会使褪黑素分泌增加D褪黑素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图5(2020闵行二模)图5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刺激时,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B.若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发生反射C.若是皮肤感受器,被针刺后在处产生痛觉D.刺激,可在处检测到电信号、在处检测到化学信号(2020闵行二模)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进行-步骤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腹部 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A.步骤可观察到牛蛙发生曲腿反射B.步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C.步骤、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D.步骤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是其对照实验图10(2020闵行二模)图10中甲、乙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下列甲-乙匹配中,符合该模型且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B.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垂体细胞C.神经递质-神经元D.垂体细胞-生殖腺细胞图11(2020闵行二模)用浓度为a、b、c和0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1-4组的植物插条,结果如图11所示。其中作用效果与植物表现顶端优势时顶芽类似的组是A.1、2B.3、4C.1、4D.2、3(2020长宁二模)图3表示两个神经元及它们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图3 Aa点兴奋时,该处Na+从膜内流向膜外 B. a、b、d可表示神经细胞的树突 C. c结构内存在神经递质分子和特异性受体 D. 刺激d点,b点能测得动作电位图3+ + + + + +-Na+Na+-+-+-+-_(2020浦东二模)图3表示信息在神经系统传递过程中,神经元中发生的物质运输,其中 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被动运输 胞吐 B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C主动运输 胞吐 D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图4甲(2020浦东二模)图4表示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图中甲部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声波感受器 B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C甲部位能产生听觉 D甲部位含神经中枢(2020浦东二模)人乳头瘤病毒(HPV)能引起宫颈癌,可注射HPV疫苗进行预防,一般半年内需注射3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PV疫苗为抗原B该过程未发生非特异性免疫C初次接种会产生记忆细胞D三次接种会让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图6乙生长素浓度mol/L(2020浦东二模)图6中甲为一株接受均匀光照射的幼苗,若II处生长素浓度对应乙中的B点,则I处生长素浓度X( )A等于ABAXBC等于BDBXC(2020普陀二模)味细胞能感受酸甜苦咸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味细胞是物理感受器B味细胞将化学刺激转换为电信号C味细胞能产生味觉 D味细胞是传出神经末梢(2020普陀二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 植物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能感受单侧光刺激C.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D.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引起的图2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细胞核核仁细胞膜(2020青浦二模)图2是电镜下的细胞模式图,该细胞最可能是( )A大肠杆菌 B神经细胞 C浆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2020青浦二模)某同学设计了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并取植物弯曲部分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6。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b侧产生的生长素多于a侧图6B生长素影响细胞的伸长生长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生长素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图7(2020青浦二模)下列与图8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1代表感受器B图中包含三个神经元图8CA处存在神经递质D直接刺激C处,效应器无反应(2020青浦二模)图9为某些激素的调节模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激素中符合该调节模式的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图9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2020松江二模)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四个现象,能够体现生长素调节作用两重性的是A BC无籽番茄D(2020松江二模)如图8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图8B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C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2020松江二模)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会立即反射性的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的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都是条件反射B两种反射都是非条件反射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2020徐汇二模)嗅细胞能感受气味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嗅细胞是物理感受器 B嗅细胞将气味刺激转换为电信号 C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D嗅细胞是传出神经末梢图1(2020徐汇二模)图1表示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该过程中的细胞膜具有 胞吞功能 信息交流功能 一定的流动性() A. 仅B. 仅C. 仅 D. 仅(2020徐汇二模)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图3甲中1、2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依次处于乙图中的 () 图3AA点 、B点 BA点、C点 CC 点、D点 DB点、D点(2020杨浦二模) 在人的脑细胞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称为“沉默突触”。这类突触不能传递信息,合理的解释是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缺乏神经递质受体 突触前膜缺乏神经递质受体 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A. 和 B. 和 C. 和 D. 和甲侧(2020杨浦二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的舌上分布着味蕾,味蕾(乙侧)由几十个味细胞组成,如图2所示。据图判断能刺激味细胞产生兴奋的化学分子位于(丁侧)A. 甲侧 B. 乙侧(丙侧)图2C. 丙侧 D. 丁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