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一:化学与生活(解析版).doc
-
资源ID:2973240
资源大小:68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一:化学与生活(解析版).doc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一:化学与生活考点一:人体重要的营养元素1.王明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水煮大虾、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A牛奶B清炒油菜C鸡蛋羹D小米粥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下列不属于酸性食物的是A豆腐B炒芹菜C红烧肉D米饭3.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C青少年补铁的最佳方式是食用补铁的药剂D淀粉属于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4.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碳酸钠B二氧化碳C蔗糖D石墨5.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引起A贫血B佝偻病C夜盲症D甲状腺肿大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行的是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都可以作为饮料饮用由于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患有夜盲症的病人,多食用动物肝脏有利于视力恢复ABCD7.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实验探究)方案一: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_元素。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3)观察到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4)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表: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计算验证)已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现称取34.2 g蔗糖,隔绝空气加热,测得生成52.8g CO2和19.8g H2O。则34.2 g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碳为_g,氢为_g,氧为_g。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选填字母)。AC6H5NO2 BC6H12O6 CCl2H22O11考点二:化学元素与健康1.“毒胶囊”事件使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下列做法不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霉变的粮食酿酒B用工业石蜡给苹果“美容”C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D用硫酸铜溶液“扮靓”粽子叶2.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某品牌高钙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B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用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B冬天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门窗紧闭C厨房中燃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D儿童和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4.饮食健康是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需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元素摄人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B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夜盲症C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D奶茶中添加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加香醇考点三:有机合成材料1.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碳酸钠B二氧化碳C蔗糖D石墨2.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现代生活中所使用的某些化工产品,如有些装饰材料、化纤地毯、涂料等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某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氟利昂B甲醛C二氧化碳D甲烷3.使用化肥解决了人类的粮食问题,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BCD4.科普阅读热敏纸双酚A(Bisphenol A,化学式C15H16O2)白色针状晶体。双酚A (简写为BPA)可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浓度高达每克纸约20毫克。这种热敏纸可用于飞机票,ATM机、加油机和收银机的凭据以及其它类型的小票。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研究者们首次证明,消费小票(热敏纸)上喷涂的双酚A(BPA),通过接触先粘附在手上,然后经过手的皮肤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内的BPA含量显著提高。在快餐店等场所,人们经常在进食前使用手部免洗消毒液,然后点餐时又会接触到小票,免洗消毒液中含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和乙醇等成分。研究者们试图了解这一做法会对人体吸收BPA有何影响,为此做如下实验。在实验中,先让被测试者一只手擦拭免洗消毒液,在还未干透的情况下,用手掌直接握住热敏纸;另一只手未使用消毒液,用干燥的手掌握住同样大小的热敏纸。随后,对手掌表面残留的BPA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如下图。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双酚A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一个双酚A分子中含有_个氧原子。(2)“小票”能否作为重要的证据长期保存,并说明原因_。(3)分析坐标图可以看出,在使用免洗消毒液后,手掌上BPA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与未使用消毒液的对比,说明免洗消毒液能_人体对BPA的吸收。(4)虽然关于双酚A的毒理学研究已有很多,但它对于人体的毒性目前还没有权威、确切的结论。研究人员认为,应该开发更安全的材料或方法来代替热敏纸。现有条件下,你认为在快餐厅就餐前谨慎的做法是_,以防双酚A趁虚而入。5.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得到了新突破,下面是用秸秆合成新型燃料二甲醚(CH3OCH3)的流程图(1)下列与二甲醚具有相同化学式的有机化合物是_(填字母编号)。A 甲烷(CH4) B 酒精(C2H5OH) C 醋酸(CH3COOH)(2)上述实验过程中,溶解和蒸发时都要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_,其中在蒸发结晶时,该仪器的作用是_。(3)秸秆与氧气反应前,需将其粉碎,目的是_。(4)二甲醚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写出含K化合物在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考点四:综合考查1.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放入滴瓶B检查气密性C过滤天然水D二氧化碳验满2.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CO2、水蒸气和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有吸水性)、灼热的CuO、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CuO固体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 2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和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溅、放热,生成黑色固体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C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附着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蓝色D实验室用氧化铁模拟炼铁,硬质玻璃管中现象为黑色粉末变为红棕色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a加催化剂,b不加催化剂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溶液质量的变化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5.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溶质的质量减少C溶液的质量减少D溶液的pH增大6.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镁在空气中燃烧: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7.在一定条件下,将X、Y、Z、W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如表数据计算:(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生成物是_。(2)表中“X”值为_g。(3)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4)Z、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1)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_。(2)氖气_。(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4)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阳离子_。(5)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9.根据如图的实验回答问题:(1)小明同学按甲图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了,说明图中的错误是_。(2)乙图冷却热的硝酸钾溶液,试管底部有晶体析出,由此得出随着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_,原来热的而硝酸钾溶液_(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3)两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随燃烧需要_,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锥形瓶内发生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一:化学与生活参考答案考点一:人体重要的营养元素1.王明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水煮大虾、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A牛奶B清炒油菜C鸡蛋羹D小米粥【答案】B【解析】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清炖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麻辣豆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水、无机盐,其中缺少维生素;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选B。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下列不属于酸性食物的是A豆腐B炒芹菜C红烧肉D米饭【答案】B【解析】A、豆腐中含有蛋白质,属于酸性食物;故选项错误。B、少芹菜中含有纤维素,不属于酸性食物;故选项正确。C、红烧肉中含有脂肪,属于酸性食物;故选项错误。D、米饭中含有糖类,属于酸性食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3.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C青少年补铁的最佳方式是食用补铁的药剂D淀粉属于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答案】DA、苹果中含有大量的水,果胶,没有大量的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在人体中特别难消化,不可以大量摄入油脂,故不符合题意;C、青少年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消化吸收旺盛,并且需要大量的多种的营养物质,因此补铁时最好同时补充大量的其他营养,而不是单一的补铁的药剂,药剂可能会造成补铁过量,造成多种疾病,故不符合题意;D、淀粉属于糖类,是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故符合题意。4.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碳酸钠B二氧化碳C蔗糖D石墨【答案】C【解析】A、碳酸钠虽然含有碳元素,在性质上和无机化合物相似,归到无机物类,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在性质上和无机化合物相似,归到无机物类,故B不符合题意。C、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D、石墨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5.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引起A贫血B佝偻病C夜盲症D甲状腺肿大【答案】C【解析】A、人体缺铁易患贫血;B、婴幼儿缺钙易患佝偻病;C、人体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D、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6.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行的是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都可以作为饮料饮用由于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患有夜盲症的病人,多食用动物肝脏有利于视力恢复ABCD【答案】B【解析】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故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色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而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故错误,重金属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喝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后,会保护组成人体的蛋白质不受重金属的侵害,故正确,馒头需要经过消化逐渐的转化为葡萄糖再被人体吸收,而喝葡萄糖水可以直接的被吸收,故错误,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故正确。7.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实验探究)方案一:小明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_元素。方案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3)观察到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4)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表: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计算验证)已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现称取34.2 g蔗糖,隔绝空气加热,测得生成52.8g CO2和19.8g H2O。则34.2 g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碳为_g,氢为_g,氧为_g。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选填字母)。AC6H5NO2 BC6H12O6 CCl2H22O11【答案】(实验探究)碳、氢 (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2)聚拢火焰提高温度(3)烧杯内壁有水珠(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计算验证)14.4 2.2 17.6 C【解析】 实验探究方案一:实验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一定会有氧元素;方案二:(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影响实验结果;(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聚拢火焰提高温度;(3)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4)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硬纸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烧杯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计算验证已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现称取34.2g蔗糖隔绝空气加热,测得生成528gCO2和19.8gH2O则34.2g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碳元素质量为:52.8g=14.4g;氢元素质量为:19.8g=2.2g;氧元素质量为:34.2g-14.4g-2.2g=17.6g;蔗糖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 =12:22:11,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考点二:化学元素与健康1.“毒胶囊”事件使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下列做法不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霉变的粮食酿酒B用工业石蜡给苹果“美容”C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D用硫酸铜溶液“扮靓”粽子叶【答案】C【解析】A、用霉变的粮食不能用作酿酒,饮用后会损害身体健康;故选项错误;B、用工业石蜡给苹果“美容”,工业石蜡不能食用,饮食后会损害身体健康;故选项错误;C、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食醋可以使用,饮食后不会损害身体健康;故选项正确D、用硫酸铜溶液“扮靓”粽子叶,粽叶中会含有大量硫酸铜,不能食用,饮食后会损害身体健康;故选项错误;故选:C。2.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某品牌高钙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B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答案】B【解析】A、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蛋白质和糖类符合定义,故A正确;B、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故错误;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D、可溶的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饮用牛奶可防止人体蛋白质被破坏,故D正确故选B。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用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B冬天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门窗紧闭C厨房中燃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D儿童和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答案】D【解析】A、工业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故A不正确;B、冬天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门窗紧闭,会引起供氧不足,燃气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B不正确;C、厨房中燃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打开排风扇的开关时会产生电火花,燃气泄漏,遇到明火或电火花会发生爆炸,故C不正确;D、儿童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儿童和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故D正确。故选D。4.饮食健康是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需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元素摄人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B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夜盲症C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D奶茶中添加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加香醇【答案】C【解析】A碘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此项不正确。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此项不正确。C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时患缺铁性贫血。此项正确。D塑化剂不宜添加入食品中,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C项。考点三:有机合成材料1.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碳酸钠B二氧化碳C蔗糖D石墨【答案】C【解析】A、碳酸钠虽然含有碳元素,在性质上和无机化合物相似,归到无机物类,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在性质上和无机化合物相似,归到无机物类,故B不符合题意。C、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D、石墨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2.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现代生活中所使用的某些化工产品,如有些装饰材料、化纤地毯、涂料等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某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氟利昂B甲醛C二氧化碳D甲烷【答案】B【解析】A、氟得昂主要用作空调、冰箱的制冷剂,其破坏作用主要体现为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故不正确;B、有些装饰材料、化纤地毯、涂料等中添加的甲醛的不同程度地挥发,而使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故正确;C、二氧化碳为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不正确;D、甲烷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化石燃料之一,装饰材料、化纤地毯、涂料等不含有该气体;故不正确。3.使用化肥解决了人类的粮食问题,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BCD【答案】B【解析】A、KNO3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B、CO(NH2)2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C、NH4HCO3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选项错误。D、Ca(HPO4)2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4.科普阅读热敏纸双酚A(Bisphenol A,化学式C15H16O2)白色针状晶体。双酚A (简写为BPA)可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浓度高达每克纸约20毫克。这种热敏纸可用于飞机票,ATM机、加油机和收银机的凭据以及其它类型的小票。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研究者们首次证明,消费小票(热敏纸)上喷涂的双酚A(BPA),通过接触先粘附在手上,然后经过手的皮肤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内的BPA含量显著提高。在快餐店等场所,人们经常在进食前使用手部免洗消毒液,然后点餐时又会接触到小票,免洗消毒液中含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和乙醇等成分。研究者们试图了解这一做法会对人体吸收BPA有何影响,为此做如下实验。在实验中,先让被测试者一只手擦拭免洗消毒液,在还未干透的情况下,用手掌直接握住热敏纸;另一只手未使用消毒液,用干燥的手掌握住同样大小的热敏纸。随后,对手掌表面残留的BPA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如下图。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双酚A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一个双酚A分子中含有_个氧原子。(2)“小票”能否作为重要的证据长期保存,并说明原因_。(3)分析坐标图可以看出,在使用免洗消毒液后,手掌上BPA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与未使用消毒液的对比,说明免洗消毒液能_人体对BPA的吸收。(4)虽然关于双酚A的毒理学研究已有很多,但它对于人体的毒性目前还没有权威、确切的结论。研究人员认为,应该开发更安全的材料或方法来代替热敏纸。现有条件下,你认为在快餐厅就餐前谨慎的做法是_,以防双酚A趁虚而入。【答案】(1)有机物 2(2)不能,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3)随时间增加,BP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加速(增强、增加等)(4)擦拭洗手液后避免接触小票【解析】根据双酚A的化学式、性质、数据对比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碳酸盐除外)是有机物,双酚A属于有机物;一个双酚A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小票”不能否作为重要的证据长期保存,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3)分析坐标图可以看出,在使用免洗消毒液后,手掌上BPA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时间增加,BP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与未使用消毒液的对比,说明免洗消毒液能加速(增强、增加等)人体对BPA的吸收。(4)现有条件下,使用免洗消毒液后,手掌上BPA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时间增加,BP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与未使用消毒液的对比,说明免洗消毒液能加速(增强、增加等)人体对BPA的吸收。所以在快餐厅就餐前谨慎的做法是擦拭洗手液后避免接触小票,以防双酚A趁虚而入。5.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得到了新突破,下面是用秸秆合成新型燃料二甲醚(CH3OCH3)的流程图(1)下列与二甲醚具有相同化学式的有机化合物是_(填字母编号)。A 甲烷(CH4) B 酒精(C2H5OH) C 醋酸(CH3COOH)(2)上述实验过程中,溶解和蒸发时都要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_,其中在蒸发结晶时,该仪器的作用是_。(3)秸秆与氧气反应前,需将其粉碎,目的是_。(4)二甲醚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写出含K化合物在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答案】(1)B(2)玻璃棒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5)用作钾肥【解析】溶解和蒸发时都要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来搅拌、引流、转移物质。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含钾元素的化合物可以做钾肥。 (1)乙醇与二甲醚的原子个数相同,故具有相同化学式的有机化合物是酒精,故选B。(2)上述实验过程中,溶解和蒸发时都要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其中在蒸发结晶时,该仪器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3)秸秆与氧气反应前,需将其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4)二甲醚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含K化合物在农业上的一种用途是可以用作钾肥。考点四:综合考查1.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放入滴瓶B检查气密性C过滤天然水D二氧化碳验满【答案】B【解析】A、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不能清洗;故选项错误;B、烧杯中的玻璃导管有气泡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C、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故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验满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2.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CO2、水蒸气和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有吸水性)、灼热的CuO、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CuO固体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 2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和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答案】A【解析】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发现氧化铜被还原,则一定有氧化剂,即一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定有二氧化碳,但是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来自于一氧化碳还原所得来的还是原混合气体中自身含有二氧化碳。有剩余气体可能是未参与反应的氮气,也可能是未被吸收完全的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有一氧化碳、水蒸气,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氮气。故选A。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溅、放热,生成黑色固体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C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附着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蓝色D实验室用氧化铁模拟炼铁,硬质玻璃管中现象为黑色粉末变为红棕色【答案】C【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C、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表面附着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故选项正确;D、实验室用氧化铁模拟炼铁,硬质玻璃管中现象为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错误;故选:C。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a加催化剂,b不加催化剂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溶液质量的变化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答案】D【解析】A、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大,产生的氢气多;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a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快,需要的时间少;b不加催化剂,反应速率慢,需要的时间多,但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每65份锌能置换出56份铁,加入固体质量较大,析出固体质量较少,则溶液质量逐渐变大,待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在改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混合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混合固体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5.分别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发生的共同变化是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溶质的质量减少C溶液的质量减少D溶液的pH增大【答案】D【解析】A、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气体挥发,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A不正确;B、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B不正确;C、浓硫酸和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长段时间,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C不正确;D、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气体挥发,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减小,pH增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PH增大,故选项D正确。6.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镁在空气中燃烧: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答案】C【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乙醇,故用天然气做燃料的化学方程式是:,不符合题意;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产物为水和氧气,故其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符合题意;D、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候:,不符合题意。故选C。7.在一定条件下,将X、Y、Z、W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如表数据计算:(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生成物是_。(2)表中“X”值为_g。(3)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4)Z、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答案】(1)X、Y、W Z (2)4 (3)化合 (4)9:1【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没参加反应。(1)Z的质量增大,是生成物;X、Y、W质量减轻,是反应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9+4.4+8.1+1.8-2.2-16.2-0.9=4g。(3)该反应是X+Y+WZ,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4)Z、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6.2-8.1)g:(1.8-0.9)g=9:1。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1)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_。(2)氖气_。(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4)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阳离子_。(5)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答案】Hg Ne Na+ CO【解析】(1)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汞,汞的符号是Hg;(2)氖气由氖原子构成的,氖气的化学式是Ne;(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先写出氯酸钾的化学式,再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即;(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含量最高的金属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是Na+;(5)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是CO;9.根据如图的实验回答问题:(1)小明同学按甲图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了,说明图中的错误是_。(2)乙图冷却热的硝酸钾溶液,试管底部有晶体析出,由此得出随着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_,原来热的而硝酸钾溶液_(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3)两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随燃烧需要_,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锥形瓶内发生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瓶底没有预先放入水(或细沙)(2)减小 不一定是(3)氧气(或与氧气接触) 使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并隔绝空气 2H2O22H2O+O2【解析】(1)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集气瓶的底部要放水或铺沙子,甲图中的错误是瓶底没有预先放入水(或细沙);(2) 冷却热的硝酸钾溶液试管底部有晶体析出,所以随着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原来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原来热的硝酸钾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3) 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烧杯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