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pt课件.ppt
八下课外古诗词(二)八下课外古诗词(二)5.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6.送友人送友人7.卜算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8.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 5.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常建:开元进士常建:开元进士, ,与王昌龄同榜与王昌龄同榜. .曾任过盱眙曾任过盱眙( (xyxy地名地名, ,现江苏现江苏) )小官小官. .其诗多为五言其诗多为五言, ,常以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常建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子时照着高高的树林。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子时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曲折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 美丽山光使鸟儿们鸣啭欢腾,清澈潭影澄净了人心美丽山光使鸟儿们鸣啭欢腾,清澈潭影澄净了人心。 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然寂静,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然寂静,只能听到寺院里的钟磬声。只能听到寺院里的钟磬声。理解此诗的意境理解此诗的意境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诗人一大早就大早就“入古寺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清晨”描绘出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古寺”“”“高林高林”突出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曲径”,竹林丛中小路。,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处”幽幽静的地方。静的地方。“禅房禅房”僧侣们的住所。僧侣们的住所。“花花木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者赞赏的名句。代读者赞赏的名句。这两句诗,因景生情,含蓄隽永。表现了这两句诗,因景生情,含蓄隽永。表现了大自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既是诗人,既是诗人宁静的内宁静的内心心感感受,受,也抒发了诗人也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寄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逸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诗眼诗眼”分别是分别是“悦悦”“”“空空”。 古人评诗常用古人评诗常用“诗眼诗眼”的说法,所谓的说法,所谓“诗眼诗眼”往往是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联两句中的“诗眼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合全诗简要赏析。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俱”,都,全部。,都,全部。“寂寂”,寂静,没有,寂静,没有声音。成语声音。成语“万籁俱寂万籁俱寂”出于此句。出于此句。“磬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的宁静气氛。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动衬以动衬静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的境界。中心思想中心思想1、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2、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3、诗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全诗的主旨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5、诗中将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6、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7、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本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8、诗中写环境极美极静,体现诗人内心旨趣的两句是: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青山青山/ /横横/ /北郭,白水北郭,白水/ /绕绕/ /东城。东城。此地此地/ /一为一为/ /别,孤蓬别,孤蓬/ /万里万里/ /征。征。浮云浮云/ /游子游子/ /意,落日意,落日/ /故人故人/ /情。情。挥手挥手/ /自兹自兹/ /去,萧萧去,萧萧/ /班马班马/ /鸣。鸣。青山青山横横北郭,北郭, 白水白水绕绕东城。东城。 此地一为此地一为别别, 孤蓬孤蓬万里万里征征。 浮云浮云游子游子意,意, 落日落日故人情故人情。 挥手自挥手自兹兹去,去, 萧萧萧萧班马班马鸣。鸣。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译文译文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也为惜别声声长鸣 送友人送友人首联:写景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首联:写景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青山青山/ /横横/ /北郭,白水北郭,白水/ /绕绕/ /东城。东城。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城,送行之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城,送行之路程远路程远,暗写诗人与,暗写诗人与友人的友人的不忍遽(不忍遽( j 仓促仓促 )去,依依惜别之情)去,依依惜别之情 。 首联,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点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青山青山”对对“白白水水”,“北郭北郭”对对“东城东城”,对仗工整对仗工整,“青青”、“白白”相间,色彩明丽。相间,色彩明丽。1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横”与与“绕绕”写得极妙,试分析。写得极妙,试分析。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从城东缓缓绕过。“横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用词准确而传神。此地此地/ /一为一为/ /别,孤蓬别,孤蓬/ /万里万里/ /征。征。颔联:切题,分析表达效果。颔联:切题,分析表达效果。 颔联,颔联,写友人离去,飘忽不定,表现离别写友人离去,飘忽不定,表现离别的深情的深情。即: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即: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孤蓬,这个孤蓬,这个意象意象,借喻即将离去的友人借喻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一个“孤孤”字写出字写出离程之孤独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离程之遥远。 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切关怀。 颈联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对偶句。偶句。“浮云浮云”对对“落日落日”,“游子意游子意”对对“故人情故人情”。同时,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诗人又巧妙地用“浮浮云云”、“落日落日”作比喻,作比喻,来表明心意。来表明心意。天空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与隐喻诗人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心情。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心情。浮云浮云/ /游子游子/ /意,落日意,落日/ /故人故人/ /情。情。颈联:扣题,分析表达效果。颈联:扣题,分析表达效果。末联:化用典故,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末联:化用典故,抒发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须一别。描写描写“萧萧班马鸣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一句出自诗经诗经车攻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旌。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挥手挥手/ /自兹自兹/ /去,萧萧去,萧萧/ /班马班马/ /鸣。鸣。化用典故,以景结情,暗写了诗人与友人化用典故,以景结情,暗写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的离别。总结总结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清丽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气氛,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别之情。 1、李白在送友人中,李白在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形容友人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设喻)的诗句是:)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 3、李白在送友人中借、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化用典故,以景结情,衬托离别)衬托离情别绪(化用典故,以景结情,衬托离别)的的诗句是: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卜算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苏轼(苏轼(1037103711011101年),字年),字 ,号,号“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谥号文忠。他与他的父亲苏洵、书画家,谥号文忠。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三苏”。父子三人与唐代的父子三人与唐代的 、 和宋和宋代的代的 、 、 合称合称“唐唐宋八大家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合称为 宋四家宋四家 。苏氏。苏氏四门生四门生为:秦观、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i 。 子瞻子瞻东坡居士东坡居士韩愈韩愈柳宗元柳宗元欧阳修欧阳修王安石王安石曾巩曾巩 一、一、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元丰二年(1079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辙诀别。 苏轼于苏轼于“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怀幽居离索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幽人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境下的处境与心情。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人。 一、疏通词意一、疏通词意,体会意境。体会意境。卜算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人群开始安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沙洲甘愿受苦。 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上阕选择残缺之月上阕选择残缺之月, ,疏落孤桐疏落孤桐, ,滴漏断滴漏断尽尽, ,一系列一系列寒冷凄寒冷凄清的意象清的意象, , 营造出营造出萧疏萧疏凄冷、幽冷寂寞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的氛围, ,为幽人、孤鸿的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出场作铺垫。 “景语即情语景语即情语”, ,这一冷色调的描写这一冷色调的描写, ,其实是词人内心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孤独寂寞的反映。的反映。“谁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独往来独往来”“”“缥缈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情境? 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v 这首词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 1、苏轼在卜算子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中,通过一连串意象,营造萧疏凄冷、幽寂的通过一连串意象,营造萧疏凄冷、幽寂的氛围借以表达氛围借以表达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句子:句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在、在卜算子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中,以鸿以鸿自喻最能体现苏轼虽贬谪黄州仍高洁自许、不自喻最能体现苏轼虽贬谪黄州仍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 3、在、在卜算子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恐中,惊恐不已,心怀幽恨,无人理解的忧愤之情的诗句是的诗不已,心怀幽恨,无人理解的忧愤之情的诗句是的诗句是:句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8、卜算子、卜算子 咏梅咏梅南宋南宋 陆游陆游 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 了解时代,感知作品 陆游(陆游(1125112512101210),),字务观,号放字务观,号放翁,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背景: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v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边,v寂寞开无主。寂寞开无主。v已是黄昏独自愁,已是黄昏独自愁,v更著风和雨。更著风和雨。v无意苦争春,无意苦争春,v一任群芳妒。一任群芳妒。v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成泥碾作尘,v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v驿站外的断桥边,驿站外的断桥边,v寂寞地开放。寂寞地开放。v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v更加还有风雨摧残。更加还有风雨摧残。v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她花开在百花之先,v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v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v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陆游陆游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更著风和雨。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在课本上画出。象?在课本上画出。 思考:梅花所处的思考:梅花所处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样的感受?驿站、断桥、驿站、断桥、黄昏、风雨黄昏、风雨孤独、寂寞、萧瑟、凄凉孤独、寂寞、萧瑟、凄凉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陆游陆游无意苦争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 词的下阙体现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孤傲高洁 矢志不渝 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陆游陆游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词中的词中的“梅梅”、“群群芳芳”的形象各自隐喻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主旨主旨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壮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1、陆游的陆游的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中,中,写梅花即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借写梅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的词句是: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 2、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在的诗句,陆游在卜算子卜算子 咏梅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 4、陆游的陆游的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中,中,借梅花借梅花盛开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词句是盛开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词句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5 5、陆游的、陆游的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中,中,描绘梅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3 3、陆游在陆游在卜算子卜算子 咏梅咏梅词中词中描写梅花描写梅花悲惨遭遇的悲惨遭遇的词句是:词句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