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
资源ID:2985252
资源大小:22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本题共40分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A原始大气B现代大气C原始海洋D现代海洋2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米勒C巴斯德D奥巴林3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A地层B化石C火山D喷发岩浆4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5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中间过度类型的动物化石是()A三叶虫B恐龙C始祖鸟D始祖马6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拉玛古猿B森林古猿C南方古猿D类人猿7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C产生了语言D四肢行走转为直立行走8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A属和界B种和界C界和种D纲和界9下列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节肢动物D棘皮动物10下列生物技术中,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是()A发酵技术B克隆技术C转基因技术D扦插技术11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水分蒸发B防止细菌进入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C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增D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13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 B黄河中的鲤鱼C一个池塘 D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1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岩石圈15下列是分解者的是()A草和树B牛和羊C鱼和虾D蘑菇和蚯蚓16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A食物中的碳B有机物中的碳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土壤中的碳17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A25克B50克C100克D125克18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19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地球上现存物种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B鸟类和被子植物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20王师傅用某种杀虫剂杀灭嫜螂,开始的时候,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杀虫剂引起蟑螂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能抵抗杀虫剂B杀虫剂对蟑螂进行选择,能抵抗杀虫剂的蟑螂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C杀虫剂的质量越来越差D蟑螂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21(2分)两栖动物的少数种类终生在水中生活,如大鲵、蝾螈等。但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22(3分)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上,生命经历了由 到 ,由 到 ,由 到 的进化过程23(2分)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基因通过指导的 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 。24(6分)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 、 和生物与 之间 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 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25(2分)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里是否具有 ,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柱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 类26(2分)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五个“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 界根据植物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分为 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27(2分)常见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的技术属于 技术在无菌条件下,把非洲紫罗兰叶片的一部分组织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培育成完整的非洲紫罗兰植株的技术属于 技术28(1分)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 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 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三、识图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29(10分)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鼠类和食鼠动物的生物数量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生物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植物属于 ,鼠类属于 。除了图中表示出来的成分外,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 和非生物环境。(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 ,它们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当草原鼠类数量由A发展到B 时。植物有数量会 ,从而限制鼠群数量的继续增长;同时,食鼠动物的数量会 ,使鼠群数量由B变化到C,从而使草原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这说明,生态索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图示三类生物中,储存能量最多的是 ,储存能量最少的是 。30(10分)如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1)根据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箭头和线段将它们连成食物网(2)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写出图中包含的两种生物成分 ,例如 ,例如 (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三、分析与探究(共20分)31(10分)人类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d控制,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D控制。一对肤色表现正常的表兄妹夫妻,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这家三口的基因组成:丈夫 ,妻子 ,儿子 。(2)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这个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3)父母双亲肤色正常,儿子患白化病,这种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类,其中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 ,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近亲结婚的严重危害是 。32(10分)香蕉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引来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地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表中。回答下列问题:瓶类甲瓶乙瓶瓶号123总计123总计果蝇数量23510363537108(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糖溶液的香味和 ;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形成 。(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确保变量是 。(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 。(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1【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故选:C。【点评】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的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故选:B。【点评】掌握生命起源的知识,平时注意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米勒的实验设计以及结论。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值得注意。3【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故选:B。【点评】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概关键。4【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解答】解:A、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有强有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题意;B、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C、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非白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白色性状适于环境而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题意;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无论哪一种生物,无论其高等、低等、简单与复杂,现在能够正常地生活在地球上,就说明其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否则的话就已经被淘汰掉了。5【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B。【点评】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7【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8【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可根据动物各类群的数量解答【解答】解:动物的类群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A、原生动物是世界最低等的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大约3万多种,不符合题意。B、腔肠动物大约有1 万种,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水中,不符合题意。C、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D、棘皮动物门是动物的一个门,包括一些古老的海洋动物。这个门从寒武纪 出现,总共有20000多种类,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动物的类群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是节肢动物10【分析】此题考查了现代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发酵技术及扦插技术的应用,正确区别不同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A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但是不属于动物繁殖技术,故不符合题意B“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因此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符合题意。C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动植物在媒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动植物”,能够改变动植物的基因,不符合题意。D扦插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但属于植物的繁殖技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对生物技术中每种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11【分析】此题是关于制作泡菜的知识,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思考作答【解答】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以隔绝空气,制造无氧的环境。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真正理解制作泡菜的原理,即可解答此题12【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解答】解:ABC、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AB正确,C错误。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D正确。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13【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分析答题【解答】解:A、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黄河中的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C、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D、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理解掌握了这点就可轻松作答14【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生物圈中的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解答】解:A、草和树是植物,它们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应属于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B、牛和羊是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应属于消费者。故不符合题意。C、鱼和虾是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应属于消费者。故不符合题意。D、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应属于分解者;蚯蚓尽管是动物,但它却靠分解地面植物的落叶和土壤中的腐殖质来维持生活,所以也属于分解者。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16【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解答】解:人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如图:因此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也能促进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17【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解答】解: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50克。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但是有害物质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的。18【分析】此题重点考察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解答】解:转基因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基因组内,并使该转基因生物能稳定地将此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技术。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细胞工程: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遵循细胞的遗传和生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制造细胞产品的一门生物技术。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故符合题意;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正确理解转基因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9【分析】从生物进化的过程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解答】解:如图进化树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嫜螂 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嫜螂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嫜螂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嫜螂,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嫜螂杀死,抗药性强的嫜螂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嫜螂是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21【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解答】解: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最大,属于变态发育。故答案为:鳃;肺【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的特征。22【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解答】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答案为: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点评】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概关键23【分析】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分析作答。【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故答案为:蛋白质;性状。【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基因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4【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人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故答案为: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相对稳定平衡;自我调节;人为【点评】理解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25【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解答】解:体内有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如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故答案为:脊柱;哺乳【点评】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和分类26【分析】(1)1969年魏特克提出了五界分系统他首先根据核膜结构有无,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为一界真核生物根据细胞多少进一步划分,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某些生物归入原生生物界余下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又根据它们的营养类型分为植物界,光合自养;真菌界,腐生异养;动物界,异养(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据此答题【解答】解:(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大类群(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者都靠种子繁殖后代,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故答案为:动物;裸子【点评】关键是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结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27【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2、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减少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答】解: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肝菌中能够昌盛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该项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将非洲紫罗兰的一小片叶片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结果发育成完整的紫罗兰植株该生物技术叫做组织培养技术故答案为:转基因;组织培养【点评】转基因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可结合着其概念和意义来理解掌握28【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适者;多样【点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三、识图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29【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的食鼠动物和鼠类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此图中没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3)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鼠类取食草,而鼠被食鼠动物吃,所以影响鼠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和食鼠动物,如果大量、持续捕杀食鼠动物,短期内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所以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而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图示三类生物中,植物是食物链中的初始部分,最高营养级是食鼠动物。储存能量最多的是植物,储存能量最少的是食鼠动物。故答案为:(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食物链;食物网;(3)减少;增加;自我调节;(4)植物;食鼠动物。【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0【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