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本概念.doc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基本概念一.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包装包装的概念: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简言之,包装是包装物及包装操作的总称。包装的特性和功能:包装具有三大特性,即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及便利性。这三大特性具有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四大功能。 (具体内容在P73)装卸搬运装卸搬运的概念: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不等)为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成为装卸;为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共称装卸搬运。装卸搬运的特点:(1) 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2) 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的活动(3) 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4) 装卸搬运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 (具体内容在P78)运输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转移。运输的地位:(1)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的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2) 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和一般的生产活动不同,它部创造新的物质产品,而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则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3) 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因此也具有增值的作用。(4) 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流通加工流通加工的概念: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而进行的加工或者为同一机能的形态转换而进行的加工。具体包括切割、细分化、钻孔、弯曲、组装等轻微的生产过程,除此之外,还包括单位化、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备货、商品检验等为使流通顺利进行而从事的辅助作业。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而生产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所以流通加工不同于生产加工。流通加工的作用:(1) 通过流通加工,使物流系统服务功能大大增强。(2) 是物流系统可以成为“利润中心”(3) 通过流通加工,可以使物流过程减少损失、加快速度、降低操作成本,因而可能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4)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5) 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6) 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7) 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手段的最高效率(8) 改变功能提高收益所以,在物流领域中,流通加工可以成为高附加价值的活动,这种高附加价值的形成,主要是满足用户的需要、提高服务功能而取得,是贯彻物流战略思想的体现,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加工形式。配送配送的概念: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饱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配送功能的设置可采取物流中心集中库存、共同配货的形式,使用户或服务对象依靠物流中心的准是配送,而无须保持自己的库存货只需保持少量的保险储备,减少物流成本的投入。配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从物流来讲,配送疾呼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P113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如此啊: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仓储储存的概念:和运输概念相对应,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以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获得更好的效用。仓储功能包括了对进入物流系统的货物进行堆存、管理、保管、保养、维护等一系列活动。仓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好的保证货物的使用价值;二是为将货物配送给用户,在物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活动而进行的保存。根据使用目的,仓库的形式可以分为:(1) 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仓库:具有发火、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2) 存储中心型仓库:以存储为主的仓库(3) 物流中心型仓库:具有存储、发货、配送、流通加工功能的仓库。物流系统中的现代仓储功能的设置是以生产支持仓库的形式,为有关企业提供稳定的零部件和材料供给,将企业独自承担的安全储备逐步转为社会承担的公共储备,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企业逐步形成零库存的生产物资管理模式。物流系统的功能: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功能 (课本 P129)二,多式联运的概念,集箱物流,托盘物流多式联运的概念:多式联运是一种把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等传统单一的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连贯的运输系统,以便更好的实现“门到门”运输,为用户或货主提供经济、合理、迅速、 安全、简捷的运输方式。集装箱物流集装箱的功能:(1)能长期反复的使用;(2)以箱为整体进行物流,中途转运时箱中货物无需倒装、换装;(3)物流过程中以集装箱为一体进行运输的转换及运输形态和其他形态的转换;(4) 对内装货物有较强的防护、保护能力;(5) 箱内净空在1立方米以上。集装箱的优点:(1)强度高、保护防护能力强,因而货损小。(2)集装箱具有多功能性,本身还是一个小型的储存仓库。(3)集装箱可以重叠堆放,有利于提高单位地面的储存数量。(4)在集中集装方式中,尤其在散杂货集装方式中,集装箱的集装数量较大。(5)集装箱还具备标准化装备的一系列优点。集装箱的缺点:(1)自重大,因而无效运输、无效装卸的比重大。(2)箱本身造价高,在每次物流中分摊成本较高。(3)箱子返空困难,如果空箱返空有很大的浪费。集装箱物流的概念:集装箱物流,是通过集装箱将包装、装卸、储存、运输、保管连贯起来,形成贯通全程的物流活动。集装箱物流的巨大优势是通过不同运输手段的有效衔接,形成“多式联运”,以实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托盘物流托盘联运:托盘联运又称一贯托盘运输,其含义是将载货托盘货体,从发货人开始,通过装卸、运输、转运、保管、配送等物流环节,将托盘货体原封不动地送达收货人的一种“门到门”运输方法。托盘的特点:托盘和集装箱在许多方面是有缺点互补,难以利用集装箱的地方可以利用托盘,托盘难以完成的工作由集装箱完成。托盘的主要优点:自重量小返空容易装盘容易装载量虽较集装箱小,但也能集中一定数量,比一般包装的组合量大得多托盘的主要缺点:保护性比集装箱差,露天存放困难,需要有仓库等配套设施。三.运输合理化五要素(86页):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四.物流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33页)物品流动全过程即物品生产和物品流动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全过程。物流经济管理的内容 (3437页)1.物流计划管理 2.物流统计管理 3.物流费用成本管理 4.物流设施管理(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五.物流整合的概念:物流整合指物品流通过程中,有效整合商品移动、储存等物流作业,或者有效整合流通信息(含订单、货运单据、发票等),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进而提高顾客服务水准。(1)任何顾客服务均应以产生获利性交易为原则。(2)任何物流整合均须考量物流总成本观印(Total Cost Concept)。(3)任何物流整合的成功值基于整合企业间真诚的合作与公平的分担成本与分享成果。六.物流节点在物流网络中的应用物流节点是指物流系统中连线的源点和收点,包括供应商、集配商、制造商、批发商、分销商、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节点是物流网络的两大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节点的接受、处理和输出能力直接关系到物流网络中连线上产品的输出和输入能力。对于节点的能力量化与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节点功能及其处理能力。物流节点的功能一般包括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堆垛、包装、流通加工、分货、拣货、订单处理等,不同的功能节点能力要求不尽相同,其处理能力也存在差异。 (2)节点的数量。一般而言,同一源点的收点越多,其对该源点分流的能力越强;同样,同一收点的源点越多,则该收点的流通量越大。 (3)节点的分布。源点与收点的距离越近、越集中,或者说接点分布的范围越小、越密集,节点的敏捷性就越强,物流对需求的时间响应就越快。七. 供应物流、制造物流与销售配送物流供应物流概念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运输。它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和生产系统、搬运系统、财务系统等企业业务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简单地说,就是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供应物流过程供应物流过程因不同企业、不同供应环节和不同的供应链而有所区别,这个区别就使企业的供应物流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模式。但是,尽管不同的模式在某些环节具有非常复杂的特点,但是供应物流的基本流程是相同的,其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取得资源组织到厂物流组织厂内物流供应物流服务供应物流领域新的服务方式主要有下列两种。(一)准时供应方式(二)即时供应方式制造物流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贸结合的产物-制造物流。 现代物流与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贸结合以来,物流的潜能和表达方式,最近产生新品种制造物流(Manugistics)。它的最大特色是通过互联网网站内部转换,向货主及承运人提供可靠的服务及运作销售配送物流这种配送方式是指配送企业是销售性企业,或者是指销售企业作为销售战略一环所进行的促销型配送。一般来讲,这种配送的配送对象是不固定的,用户也往往是不固定的,配送对象和用户往往是根据对市场的占有情况而定。其配送的经营状况也取决于市场状况,因此,这种形式的配送随机性较强,而计划性较差。各种类型的商店配送一般多属于销售配送。八.供应物流及销售配送物流的模式供应物流模式(一)委托社会销售企业代理供应物流方式(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供应物流方式(三)企业自供物流方式销售配送物流的模式由概念可得到两种:销售企业进行附加配送和配送企业兼做销售企业九.物流一体化的概念及其发展物流一体化的概念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公司、经营公司、销售公司,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阶段。物流业的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公司将物流提高到公司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公司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十. 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特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特点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1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2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3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物流服务4.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5.第三方物流是一种交易方式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特点第四方物流主要是指由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咨询公司应物流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诊断,或提供物流系统优化和设计方案等。总之第四方物流公司以其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为资本,为物流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物流系统咨询服务。第四方物流公司要从事物流咨询服务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物流行业背景和相关经验,它并不需要从事具体的物流活动,更不用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只是对于整个供应链提供整合方案。1第四方物流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统一的技术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作,只有通过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2第四方物流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十一.了解常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1)事务处理系统(TPS):是物流业务可以运用的基础系统,它向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及管理工作提供所需要的数据。(2)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帮助管理者通过系统传输的信息,随时掌握和了解业务的进展及变化,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3)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为管理层提供的信息系统资源,它的作用是给人的决策过程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支持、方案选择支持,尤其对于非常规、非结构化问题,这个系统有很强的支持决策能力。(4)资源计划系统:包括物资资源计划(MRP)、分销资源计划(DRP)、物流资源计划(LRP)信息系统以及延伸的其他资源计划系统(CRP、ERP)。(5)条形码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中基础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大量、快速采集信息的要求,能适应物流大量化和高速化要求,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6)射频标签系统(RF):是一种重要的标识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运动的或静止的标签,进行不接触的识别,这种识别技术是射频技术,通过在物流对象上面贴置的标签,用射频技术进行电磁波射频扫描,就可以把物流对象物的相关信息,从标签上识别并进行直接读写,或者经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传输。(7)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 是指通过能够自动读取信息的设备,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和采集商品销售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通信网络或计算机系统将读取的信息传输至管理中心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使用。(8)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是对信息进行交换和处理的网络自动化系统,是将远程通信、计算机及数据库三者有机结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数据交换、数据资源共享的一种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也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9)地理信息系统(GIS):面向空间相关信息,采集、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即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10)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利用多颗通信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状况进行精确测定的系统,可以实现运行车辆的全程跟踪监视,并通过相关的数据和输入的其他系统相关数据进行交通管理。(11)交通安全信息监督及卫星搜救系统:主要构成为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这个系统随时对航运设备上的信标进行监督,一旦有危险,信标即可自动报警,经卫星转发后由全球地面站接收并计算遇险者的位置,组织快速的施救工作。(12)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针对地面运输管理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地面运输的效率。十二.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包含物流系统在内的一个新型的流通系统。供应链是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而创造价值,连接上游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供应链管理是用以分析和管理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分配渠道中所有环节的一体化的学说。它对物流、资金流、特别是信息流进行综合管理。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原因:(1)提高企业竞争力:1)要成本优势;2)要价值优势;3)要时间优势;供应链上的油水比其他地方都大:1)物流成本为总成本的40;2)物流时间为总时间的90;3)供应链是利润的新源泉;(3)供应链上的优势不容易复制,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好地方。十三.物流网络的构造物流网络的构造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线路和结点。物流线路广义上至所有可以行驶的和航行的陆上、水上、空中线路,狭义指已经开辟的,可以按规定进行物流运营的路线和航线。在物流管理领域,线路一般指后者。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的结节之处。所以又称物流结节点。十四.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库存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仅仅指的是在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广义的观点认为,库存表示用于将来目的,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对资源的平衡利用上:1 客户资源平衡。为了保护企业避免遭受无法意料的顾客需求的变化,防止短缺而遭受损失。2 生产资源平衡。库存具有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快速满足客户订货需求的作用。3 运输资源平衡。运输企业提供的规模经济鼓励企业运输大量产品,因而需有大量库存。 对存货实施科学的管理,可以降低企业平均资源的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对存货实施科学的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决策,也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十五.牛鞭效应成因、抑制对策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它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是需求信息在沿着供应链向上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曲解。企业的产品配送成为被零售商所夸大的订单的牺牲品;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夸大了对供应商的订单.“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1更新需求预测 为了安排生产进度,计划产量,控制库存和计划物料需求,供应链中的企业通常都会预测产品需求。而预测通常是基于企业直接接触的顾客的购买历史进行的。当下游企业订购时,上游企业的经理就会把这条信息作为将来产品需求的信号来处理。基于这个信号,上游经理会调整需求预测,同时上游企业也会向其供应商增加订购,使其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这种需求信号的处理是“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2批量订购 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上游企业订货,并且会对库存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由于入库的物料在耗后,企业不能马上从其供应商那里获得补给,因此,企业经常都会进行批量订购,在再次发出订购之前保持一定的存货。通常供应商难以处理频繁的订购,因为处理这些订货所消耗的时间与成本相当大。当顾客的订货周期重叠时,很多顾客会在同一时间订货,需求高度集中,从而导致“牛鞭”效应高峰的出现。 3价格波动 价格波动会促使提前购买。当制造商的价格处于低水平时(通过折扣或其它促销手法),顾客常会购买比自己实际所需要大得多的数量;当制造商的价格恢复正常水平时,顾客由于有足够库存,因此在其库存消耗完之前,他们不会再购买。结果,顾客的购买模式并不能反映他们的消耗消费模式,并且使其购买数量的波动较其消耗量波动大,从而产生“牛鞭”效应。 4限量供应和短缺博弈 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制造商常根据顾客订购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限量供应,客户会在订购时夸大实际的需求量;当供不应求的情况得到缓和时,订购量便会突然下降,同时大批客户会取消他们的订单。对潜在的限量供应进行的博弈,会使顾客产生过度反应。这种博弈的结果是供应商无法区分这些增长中有多少是由于市场真实需求而增加的,有多少是零售商害怕限量供应而虚增的,因而不能从顾客的订单中得到有关产品需求情况的真实信息如何解决“牛鞭”效应 1避免使用多种方法更新需求预测 避免重复处理供应链上的有关数据的一个方法是使上游企业可以获得其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这样,上下游企业都可以根据相同的原始资料来更新他们的预测。另一种方法是绕过下游企业来获得有关信息。 2打破批量订购 由于批量订购会产生“牛鞭”效应,因此企业应调整其订购策略,实行小批量、多次订购的采购或供应模式。使用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可使小批订购实现规模经济。企业可以通过把临近供应商的货物联合运输来实现规模经济,而无须从同一个供应商那里一次大批订购。 3稳定价格 控制由于提前购买或转换而引起的“牛鞭”效应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对批发商的折扣频率和幅度。制造商可通过制定稳定的价格策略以减少对提前购买的激励。 4消除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 面临供应不足时,供应商可以根据顾客以前的销售记录来进行限额供应,而不是根据订购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防止顾客为了获得更多的供应而夸大订购量。重点掌握一.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和联系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付诸实施。 具体地说,就是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与此同时,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用户(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可以说,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全过程。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2、 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3、 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4、 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5、 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6、 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二.物流和电子商务的联系,物流配送对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这里补充一点,商流可以包括服务(此处的“服务”不包含物流服务)所有权的转移,而服务的真实“交付”,即消费,并不是物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虚实相应”关系,把服务消费与实物位移合并在一起,与电子商务称“虚实相应”才真正恰当。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物流配送对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物流配送对电子商务的作用: 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 协调电子商务的目标 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 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 集成电子商务中的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 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促使电子商务成为下个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形式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把供应链,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达到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社会了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至优化配置,更重要是通过信息化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物流活动的集成化,一体化,规模化,共同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高技术的原则,策划,组织各种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的低成本,商效益运作,实现物流的优化.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及其特点(195页)资产型 :可以向客户提供稳定的,可靠的物流服务。管理型:买方市场条件下形成的物流形态。优化型:资产型与管理型的结合四.如何促进配送合理化?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2)推行加工配送。(通过加工和配送相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球队配送合理化。)3)推行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成本完成配送)4)推行送取结合。(往返运送,避免走空趟,是运力充分运用)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6)推行即时配送。(即时配送是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五.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概念及关系四流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互为条件,又互为基础。但有个具有其特殊性,及其本身独立存在的运行规律。其关系大体如下:商流是物流和资金流的动力,因为有了商流,就出现了物的需求,同时有了资金流的结果;而信息流则是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沟通和传递,是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共同支撑力量和联系力量;信息流再四流中起着融会贯通的作用。六.物流整合的意义及企业整合物流的方法意义:(1)首先但是通过整合形成规模,使物流的大生产方式得以实现 (2)通过整合进行简化 (3)通过整合进行集成 (4)通过整合为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平台(5)通过整合可以形成新的管理体制。 方法:内部整合:(1)物流功能整合 (2)物流管理整合 (3)物流组织整合 外部整合:(1)部分整合。通过整合形成局部的整合竞争力。(2)总体整合。进行供应链整合,是目前有代表性的总体整合方式。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把物流的水平提升到当前的极致,也是在网络经济时代,将相同行业、不同行业、物流基础业、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进行大规模集成整合的成果。七.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作业流程与传统物流的作业流程有何区别相同:电子商务的物流作业流程同传统商务的一样,其目的都是要将用户所订的货送到用户手中。基本的业务流程一般都是这样的:进货、进货检验、分拣、储存、拣选、包装、分类、组配、装车及送货等。不同:现代物流则不同于传统物流方式,表现出新的特征:(1)物流反应快速化;(2)物流功能集成化;(3)物流服务系列化;(4)物流作业规范化;(5)物流目标系统化;(6)物流手段现代化;(7)物流组织网络化;(8)物流经营市场化。在物流领域出现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传统储运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中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八.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作业与传统物流作业的区别所谓第三方物流,科学的定义是: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区别: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之间的差异 对外委托的内容不同; 设计物流系统是否以货主企业物流合理化为目的; 有无物流作业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一定要有物流作业能力,也就是说可以没有物流设施和运输工具,不直接从事运输,保管等作业活动,只是负责物流系统设计并对物流系统运营承担责任.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直接同货主企业的物流效率,物流服务水平及物流效果紧密联系在一起.九.简述新经济对物流的影响,列举其在物流领域的一些突出应用影响:1.新经济使传统物流上升为现代物流。 2.新经济带来了物流的远程化和大规模化。 3.新经济促进物流合理化和精益化。 4.新经济促成了物流的产业化。 突出作用:列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领域的推广;零库存成为可能;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使供应链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从而使物流的地位不断提高,并也对物流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物流的推广和扩大;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兴起;实物物流网的出现和蓬勃发展等。十.简述物流的价值,包括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微观价值两个方面一、对宏观经济的价值:1.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品库存沉淀的顽疾,极大地减少库存占压资金 2.大大降低高昂的物流费用 3.加快资本周转,使有限资金在流通中产生更多的无形货币。二、对微观经济的价值;1.物流降低成本的价值 2.物流的利润价值 3.物流的服务价值。十一.简述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制约作用 社会上重电子、轻商务,重商流、轻物流,重信息网、轻物流网的倾向比较严重; 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没有建立; 物流基础设施不配套; 物流管理手段落后;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滞后; 传统储运的观念、体制及方法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存在巨大阻力。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目前仍处在比较困难的成长阶段,尤其是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是电子商务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十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应用分析。鉴于国外的经验,鉴于当前我国流通领域的诸多情况,鉴于企业竞争观念的更新,近年来,顺应时代的需要,顺应市场的需要,顺应竞争的需要,生产厂商、分销商、代理商引入了供应链管理理念。1、定义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一般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形象一点,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一,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2、供应链的分类 供应链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而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可以说,内部供应链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化。如对于制造厂商,其采购部门就可看作外部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外部供应链范围大,涉及企业众多,企业间的协调更困难。 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并且企业之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4、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以客户为中心; 贸易伙伴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应用信息技术(标识ID代码、条码、POs扫描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实现管理目标。 5、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据市场需求的扩大,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 据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 据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缩短供给市场及需求市场的距离; 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性,企业要克服各种损益,从而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及物流费用水平,使物、货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下降,并且通过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人力、市场、仓储、生产设备等)运作效率的提升,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6、供应链的载体 供应链的载体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它分为二部分,其一是企业内部网Intranet,即企业内部财务、营销、库存等所有的业务环节全部由计算机管理。目的是使企业内部管理明细化。同时建立一个企业外部网Intranet,目的是建立一些应用功能,包括与生产厂家各个部门的互联,以达到快速沟通、快速解问题的能力;同时,财务结算也要通过现代的电子方式实施联网;还包括代理商与下游企业间的订单体系、管理体系的实现。外部网将执行整个一体化的指令,包括物价指令、库存查询系统、网上培训系统等。通过公共的浏览器可以浏览所有的公共信息,并建立一种整个市场的统计,满足信息逆向的流动。 其二是有严格的计算机管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制定适应供应链的配送原则和管理原则。物流配送中心分为面向内部的和面向外部的物流配送中心两部分,后者不仅仅是物流的配送流动,因为物流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多的信息流,包括需求单的确认和发送。同时,对于一个单品来讲,既要面向本地区的区域市场也要面向外部市场。所以,内外物流中心要配合,要对产品的上下线做相应的管理工作。 7、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中,厚此薄彼必然会使供应链出现薄弱环节,最终导致供应链的断裂,而批发必须依赖于完整的供应链而存在。因此,批发商与上游制造商及下游零售商的关系都要重视。批发商可以与厂商联合搞配送和代理,可以和零售商联合搞批零一体化,可以与厂商和零售商联合搞产供销一体化。总之要与上游及下游靠得更近。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控制及储运管理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将供应链看成是由采购、制造、分销、与销售等到构成的一些分离的功能块; 二是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上各个功能部门的共同目标,坚持这一点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及供应链的市场份额有重大影响; 三是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的看法,从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的工具; 四是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为了确保达成共同目标,高层管理部门采取一定办法消除供应链内各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是十分重要的。8、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流程 供应链的第一环节是制造商,制造商从原料供应商那里得到生产资料后加工成产成品。然后,其产品由供应链的第二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独家物流配送中心负责某一物定范围的销售。在独家代理商后又分流到供应链的第三环-各区域的分销商,由其负责各大区域的销售工作。在各区域的分销商下游又分布着供应链的第四环-众多的零售商,由它们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