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志刚目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即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其目标是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高中生语文阅读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应积极介入高中生课外阅读这个领域,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有效的启发诱导。一、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使自己渊博富有,就要认真读书,旁学杂收,广取博览。屈原的天问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所不涉,显示了作者的丰富学识。华罗庚曾说:“天才在于勤奋,读书在于积累”。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读书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2、有利于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一种意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4、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思路开阔,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有远见卓识,写文章就能格调高,不至于出现陆游笔下的“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的情况。而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能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这诸多能力的培养与读书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二、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习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70%以上的学生则明确表示自己喜欢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用的课外书籍。但是,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很少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他们总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午休或晚上睡觉前)至少阅读半个小时以上,而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看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闲的时候就阅读,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同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阅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中学生认为阅读课外书籍没有时间,能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就不错了。2、有阅读要求而无阅读方法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中学生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其余的学生面对着阅读文本,只习惯于略读或精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有的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总要停下阅读,非查它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往往造成阅读效率不高;有的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深奥的文言难句、冷僻难解的典故时,更是长时间地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因此不能读完全文,半途而废。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计划,课外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加之又没有教师的指导,因此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3、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现在,我们的高中生有阅读的需求,亦有阅读的实际行为,但是涉及为什么喜欢所阅读过的这本书时,他们就基本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至于通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收获,除了情节的引人入胜还是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时间久了之后,情节也会渐渐地淡忘。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由此发现,高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4、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甚至少数高一的学生就基本上阅读过了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课外必读书目中的一半,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走进学生课堂,我们仍能发现他们的课桌上赫然摆着卡通漫画绘图小册子、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电脑游戏高手、“搞笑”作品或写当代影视歌星、媒体主持、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甚至新生代的“另类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诸如此类的书籍,但我们不能不相信这个数据: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没有真正读过一本完整的中国或外国名著,大多是通过道听途说能知道有这个书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就谈不上阅读的感受了,而每一次写读后感之类作文时,只有去“拿来”了。但是一提及电脑游戏、武打招式、明星逸闻趣事,他们往往就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了。这些都是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盲目追随“流行”,造成阅读资源浪费,阅读品位不高。三、积极发挥教师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1.营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学生的从众心理较强,如果有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他们就容易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而氛围又是培养人性格、习惯的关键所在,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的根本目的也正是希望为孟子创造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中指出:“使我们的青年们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闻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的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可见,“耳闻目染”正是入门的前提。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班级的图书角。让书籍走进教室,从而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可以发动学生将自己家束之高阁的藏书带到班上,如经典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辛酸的活着、动人的穆斯林的葬礼、励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隽永的读者、睿智的伊索寓言、亲切的花季雨季、畅销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等,提高书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进行阅读提供便利,定会对学生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有很大的作用。协助建立家庭图书角。所谓“书香门第”,如果家庭中有浓郁的书香气息,长辈尊重书,那么,孩子爱书往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这方面,犹太民族的做法就相当值得我们借鉴。据传,犹太民族有一个古老而富有传奇的规矩: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在圣经上蘸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尝,渐渐地,孩子们的幼小的心灵便烙下了一个难忘的信念书是甜的。反观我们的许多家庭(特别是条件一般的家庭)书籍少之又少,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造成很大的障碍。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家庭还是具备添置书籍的能力的,问题是许多家长没有这种意识和习惯,或者不清楚该添置哪些书。所以,教师应建议并协助家长定期为孩子适当购买一些合适的课外书。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过:“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主观因素方面入手,着重作以下方面的指导。 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课外阅读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规范阅读要求,使学生有章可循。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至少完成一定数量规范的读书文摘卡片。并且规定由专人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同学完成情况,同时做好记录及反馈工作。这样做,有效地促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吸取有益营养的任务,又避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3.解除学生的阅读困难 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经常性向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书目,并作一些调查。在此基础上,专门请有经验的教师为学校阅览室订阅的报刊杂志精选书目,在阅读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指导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如集体订阅中华活页文选(中华书局出版)和咬文嚼字(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向学生推荐适于中学生阅读的时代感强的哲理性精美短文,有益于青年提高知人识世水平的有深度的学者短文,有益于跨世纪人才自我形象塑造的指导性文章,优秀中外人物传记片断等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独立阅读,学了有用的材料等。如介绍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及辛树林编译的一个伟大的女性等。 介绍名家谈读书、学习的文章,以“对症下药”。如当学生不知道看小说有何作用时,就介绍老舍的指导文章怎样读小说。如针对高一新生刚入学,不知高中语文该如何学习时,就介绍郭秀楷老师的学语文要牢记五句话与高中生谈学习语文一文。 有选择地介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轶事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如读鲁迅的文章,就有必要介绍相关的背景材料。4.清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指导学生要善于从上下文去揣摩字、词的语境义。有的暂时未能解决,不妨跳过。一旦阅读达到相应的量以后,有的就会豁然开朗,触类而旁通,原先成为疑难的问题,也会自然化解。 介绍二十分钟快速读报法。陆志韦先生当年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每天看二十分钟的报,要在二十分钟里头把报纸的全部内容都看进去;在二十分钟里把一天的主要新闻乃至重要广告都看到。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性。5.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卡片检查和竞赛法。除每周安排专人检查同学的读书卡片数量和质量外,还可以不定期地举行优秀读书卡片评比等活动,评选出一批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树立勤读书、读好书的榜样。专题阅读促进法。比如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制定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而后交流。这样内容丰富、故事生动的专题阅读,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而且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演讲活动提高法。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吕叔湘先生早就强调“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刘国正先生在试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中则明确指出“在语文训练的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作为对阅读效果的综合检查和促进,可以尝试每周专设一节小演讲课,让学生上讲台,轮值主持自拟话题,提前公布;班内其余同学做好精心准备,届时抽签决定上台讲话次序;讲话课结束后,主持人收齐讲话稿,并附上简短的主持人心得一同上交。学期结束后,也要通过评比展示,激励先进。以写促读结合法。在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人生,进行自由写作,每周写一两篇随笔或评论文章,来抒写自己,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境界。在学生不再视写作为畏途的同时,阅读品位也不断提高,不知不觉间阅读质量已和刚进高中时大相径庭。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一生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