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考试知识点归纳.doc
-
资源ID:29909500
资源大小:196.50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考试知识点归纳.doc
班级管理2.3.1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能开展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2.3.2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2.3.3 了解人际沟通的方法,能主动与同事、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交流。班级管理概述班级概念: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文艺复兴时的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班级”。特点: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社会性。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这是班级的一个重点特点。功能:1,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2,个体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班集体概念: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里共同体。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展阶段:1,组建阶段。是班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2,形核阶段。即形成核心的阶段。3,发展阶段。4,成熟阶段。班级管理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知自理-重要功能。目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班级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管理者围绕班级建设和发展目标,遵循学校管理原则,运用管理职能和方法推动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也是班级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制定计划、落实目标、检查和总结工作的过程。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即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制定程序:研究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了解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意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明确目标和任务。初步创建文本、讨论研究。修订、通过文本。宣传班级管理计划。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3,班级管理的总结。要注意:所选择的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要尊重客观事实,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要注重已有的经验,善于筛选,由敢于大胆创新。即是班级管理的起点,又是评价班级管理绩效的依据和标准。班级管理的目标分类:1,根据主次程度,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2,根据预期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3,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的限制,分为必达目标和争取目标。4,根据目标性质,分为任务目标和班级建设目标。5,根据目标内容,分为一般管理、具体管理和领导工作的目标。6,根据目标主体指向,分为组织系统目标和组织成员目标。7,根据目标范围,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8,根据目标形式,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此外,还有常规管理目标和非常规管理目标,学生质量目标,学生个人目标,学生群体目标,班级集体目标。内容:包括目标方针、目标项目和目标值。目标方针是班级管理目标贯穿始终的中心和主题。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定依据1,基本依据。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的总体要求。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2,理论依据。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3,实践依据。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又要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设立目标。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定原则1,发展性原则。指班级管理目标应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2,针对性原则。指班级管理目标应符合班级管理对象的实际。3,层次性原则。指班级管理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步骤:1,分析现状。2,研究信息。3,把握理论。4,体察民心。5,确立目标。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的任务主要有:1,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并保证顺利实施。2,建设良好班集体。3,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日常管理。3,班级活动管理。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班级管理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2,全面管理原则。它要实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学生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从整体着眼。3,自主参与原则。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贯彻该原则时主要注意:管理者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必须及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等组织的权限。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4,教管结合原则。是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统一起来。要注意:管理者要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其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及时总结,进行评比。5,全员激励原则。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应注意:要求班级管理者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每个学生。要善于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要经常运用各种激励的教育方法。6,平行管理原则。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堆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应注意:要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要加强个别教育。7,班级管理还要坚持民主性原则和高效性原则。班级管理的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说理法。要求:利用威信,教育学生。说理既要入题、入理,又要入情、入心。因材说理。3,目标管理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注意: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规,从而使班规得到更好的认同。注意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规范软化现象。适当运用奖惩手段,优化规范的运用效果。教师要起榜样作用。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9,心理暗示法。具体类型和运用方法:环境暗示。班风暗示。言语暗示。形体语言暗示(表情、目光和动作)。10,自我管理法。需做到: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决策。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班级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有美国德鲁克提出。当前/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日常管理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班级组织建设。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包括环境管理、教育性管理和学生评价。小学班级环境管理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1,教学秩序管理。2,作息制度考勤。3,课堂秩序管理。4,自习管理。5,考试管理。6,偶发事件管理。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1,教室环境布置。2,教室座位的编排。课堂秩序管理须规范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内师生之间的交往礼仪规范。教师的环境安全。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考试管理,班主任要做到重视思想教育,强调考试的目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考风。科学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开发自己的潜力。偶发事件管理特点:突发性、紧迫性、多样性。处理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冷处理原则。处理办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教室环境布置的指导方针1,教教室的布置应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特点协调一致,布置教室既要体现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受教育,又要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2,教室的布置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自主的进行。3,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4,整体设计教室的环境,体现时效性。教室座位的编排应考虑1,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考虑。生理方面、个性因素、智力因素。2,从有利于不同类型上课需要的角度考虑。秧田式排列法是最常见的方法。小组式排列法。圆形排列和U型排列法。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一,生活指导。1,品德指导。2,学习指导。3,安全与法规指导。4,健康指导。二,个别教育。1,品德指导班主任的品德指导是学校德育的要求。品德指导的任务:第一,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第二,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第三,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道德习惯。要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品德课和其他学科课程中获得的道德认识,班主任要做到:第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言论,要能够支持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第二,班主任在与小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引导小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第三,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情境。2,学习指导学习指导的任务: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学习动机。第二,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三,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第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第五,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一,班主任要帮助小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自我规划,正确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第二,指导小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思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第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记笔记。第七,指导学生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3,安全与法规指导任务以自己的安全与法规意识影响学生。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安全与法规教育。4,健康指导应从两方面进行:帮助小学生逐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环境、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使小学生能逐步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心理健康。创造班级的健康心理氛围。个别教育准备工作:1,要把握学生的问题所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2,明确个别教育的目的。3,围绕个别教育准备相关的资料、数据、事例。个别教育的方式:直接式、接近式、提问式、启发式、鼓励式、参照式、商谈式、触动式。先进生工作1,心理特征:自尊心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和竞争意识。2,班主任要注意: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后进生工作。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1,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2,班主任要注意: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进行个别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1,深入了解,解除心理防线。2,摸清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3,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4,教师的个别教育要讲究时间、地点、场合。5,态度要诚恳和有启发性。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一,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奖惩。二,班级日常管理中的操行评定。一,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奖惩类型:奖励可分为赞许、表扬、奖赏、代币管制法。惩罚有批评和处分。作用:1,奖励可以强化学生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也可以激发学生采取正确行为的动机。可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自信心、上进心等,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2,通过惩罚,学生可以分清是非、善恶,对受惩罚的行为作出回避、退缩、改变的行为反应,同时削弱受惩罚的行为动机,以达到克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实施奖励应注意的问题:1,奖励要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合理。2,奖励要有教育性。3,奖励要有群众基础,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4,奖励要着眼于未来。实施惩罚应注意的问题:1,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2,惩罚要公正合理。3,惩罚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4,惩罚要讲究艺术。操行评定概念: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意义:1,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2,有利于学生家长了解子女的综合表现。3,有利于科任教师了解学生。内容: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评定原则:1,体现素质教育思想。2,公平、客观。3,促进学生发展。一般步骤: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学生操行评语的基本写法:1,谈心式。2,描述性。3,过程性。4,情感性。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概念: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最基本原则。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计划性原则。6,生活化原则。7,可行性原则。8,创造性原则。班队活动设计的要求1,,活动形式与主题相符合。2,班队活动的内容与活动主题相吻合。3,学生活动与家长活动、社区活动相结合。4,活动量要适当。5,学生的主持与教师的总结要结合起来。班队活动的组织实施的具体内容1,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这是保证班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2,对活动任务进行分工。3,对活动过程进行全面准备,这是班队活动成功的关键。班级活动的类型一,晨会活动。1,特点:简短性、及时性、教育性。2,内容:升国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时事政策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3,组织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晨会活动。按照学校规定的晨会活动栏目,班级自行组织的晨会活动。完全自主安排的班级晨会活动。4,实施步骤:学期初制定学期计划。精心设计具体活动。积极参与实施过程。认真反思晨会效果。5,实施注意事项:不把晨会当成一堂正式的课。不把晨会据为班主任的“一言堂”。不把晨会视为学生的“自留田”。不把晨会当做一堂机械重复的课。二,班会活动。1,分类: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2,班级例会特点:常规性、事务性、民主性。3,班级例会管理注意: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安排班级例会的内容。根据班级例会内容确定活动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做好班会活动的相关工作。民主、高效地组织活动。4,主题班会特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5,确定主题班会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根据突发实践、时事热点确定班会主题。通过主题班会缓解同学们的误解。6,主题班会的要求:教育性。核心所在。针对性。主体性。多样性。时代性。7,主题班会的形式:各种知识性的竞赛活动形式。各种文体性的表演活动形式。主体漫谈、讨论和展示形式。各种假想性活动形式。校外活动形式。即时性活动形式。班级活动的意义1,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2,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3,是落实学校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1,教育性。2,时代性。3,多样性。4,整体性。5,易操作性。班级活动的途径1,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4,要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5,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相结合。班级活动的方法1,班级活动主题的选择。2,制订班级活动计划。应注意:活动的名称要响亮、新鲜,能够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要考虑各个同学担任的角色,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根据活动的主题或目的,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3,班级活动的实施。是中心环节,是活动全过程的关键。4,班级活动的总结。可开小范围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形成书面总结。主题教育活动概念:指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的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需做好的工作1,确定鲜明的主题。2,制订周密的计划。3,做好充足的准备。4,举行主题教育活动。5,总结巩固成果。少先队活动少先队的特点:革命性、教育性、儿童性、群众性、自主性。概念:少先队活动作为少先队组织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工作及教育方式,就起表现形式和功能来说,它一般是指少先队根据组织目标及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少年儿童特点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它是少先队组织领导的,以队员为主体的群众性活动。少先队活动的特点1,教育性。第一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2,自主性。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提出注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做少先队组织的主人。3,组织性。根本特性。4,趣味性。5,实践性。6,创造性。少先队活动作用1,是对队员进行基础的道德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2,是促进队员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3,是队员开阔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和知识的实践舞台。4,是培养队员独立工作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途径之一。少先队活动类型主体性活动、系列性活动、公益性活动、自治性活动、季节性活动、传统性活动、阵地性活动、小组和团队性活动、创造性活动、随意性活动等。少先队活动主题的选择1,结合节庆活动确定活动主题。2,根据队员的身心特点,引导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中捕捉活动主题。3,注意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顺应学校教学工作的规律,确定活动主题。4,从少先队员日常生活和思想中发现活动主题。5,从提高能力、强健体魄、丰富知识入手,从时代前进的步伐里捕捉活动主题。6,从少先队基础工作、日常工作中寻找主题。少先队活动方案的设计新、活、深、实、小、美。少先队活动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含义: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学科活动是主体部分。意义:1,有利于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4,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5,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阵地,强身健体,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特点: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2,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3,个别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3,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4,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5,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6,因地、因校制宜。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有一定的特长和兴趣爱好。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3,教师要建立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4,教师要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5,教师要开展相关的研究,熟悉课外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一,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具体做法有:利用领导者的权威发动。师生之间有效的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二,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和指导工作。三,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工作。班级教育力量管理教育力量协调一致含义:指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班主任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做好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一,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1,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指导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对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提供支持。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途径:建立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会的制度。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课堂管理进行个别指导等。指导方式有:管理思想的指导、课堂管理方法的指导。二,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1,成功的班级管理必须向家庭延伸。2,班级管理需要家长的协助。3,家长应该称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有:参与家长学校工作。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和接待家长来访。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有:班主任对家长的一般教育。班主任根据本班管理实际对家长进行教育。三,整合社会教育资源。1,依托社区教育委员会。2,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家庭教育的特点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解答疑难、指导读书、树立榜样、游戏)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1,环境和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2,方法科学-家长教育子女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3,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4,爱严相济-家长要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5,要求一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统一,前后一贯。6,全面关心-要对孩子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全面关心,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校外教育组织的任务1,相互交换情况,研究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表现。2,宣传好人好事。3,制订转变后进生的计划和具体措施。4,共同协商一些主要问题,如学生勤工俭学、校外文体活动所需要的器材、指导教师和场地等问题。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的地位1,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看,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3,班主任工作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进行的,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班主任具体落实实施的,他们处在育人的最前线,是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中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班主任领导方式的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具体内容如下: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的评定学生的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5,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一,了解和研究学生。1,了解和研究班级群体的主要内容:班级成员的基本构成。班级群体的学业状况。班级群体的发展状况。班级日常行为表现。2,了解和研究班级个体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社会关系。学生的学业和品德状况。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状况。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二,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班主任身先士卒。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环境熏陶。制度约束。加强正面教育,树立良好榜样。提倡民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充分利用班级舆论阵地。要常抓不懈。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1,学习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2,学习活动管理包括上课、课外作业、考试、学生的集体自修等。3,生活指导。对学生进行利益常规教育。指导学生的日常交往。指导学生搞好生理卫生。指导学生遵纪守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4,生活管理包括考勤、日常作息安排、维持各种活动纪律、清洁卫生、执行守则、维持学生正常秩序等。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1,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包括三大部分:基本情况。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本学期中的主要活动与安排。2,班主任工作总结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做好总结应注意: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小结。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1,反思。2,学习:交流合作与阅读。3,研究与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