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决定性作用----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doc
-
资源ID:29910407
资源大小:3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实践的决定性作用----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doc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核论文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论文题目: 实践的决定性作用-阅读<<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 月 日一,摘要: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关键词: 实践,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三,正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作品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是最值得学习和拜读的文章之一。提纲的重要性可总结为以下3点:(一)提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纲为系统地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提纲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雏形,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学习掌握提纲的基本原理。 (二)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贯穿整个提纲的一条主线。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的,从而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三)提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纲中的实践观点,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它要求我们在一切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全文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1)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等重要问题,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提纲指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在马克思看来,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2)、“能动”(3)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人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思辨哲学上,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他不像费尔巴哈那样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决不是象黑格尔那样,把主体感性束缚在思想和观念所决定的范围,而是把主体的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物质活动,即对象性的活动。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这个广义的实践与“社会性”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经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但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因为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因此,当我们谈到任何一个客观对象时,它的所谓“客观性”,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的”意识而言,即它是独立于“这一次”的意识,先于“这一次”的认识而存在的;但它仍然是在实践域内。而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实践是革命的。而最后一条纲要引起了我最大的共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虽然我们依然还有相对孤立的生活。作为单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来说是比较局促狭小的,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着意去拓宽就会变得僵化,人身处于社会当中,活动却局限于社会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显然人只是这沧海一粟,晦朔相比于春秋。 为此,我们需要以高远的视野把宇宙浓缩,把活动放到更广阔的现实中去,这个活动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媒介获取海量的信息,直接的方式指亲身实践,尝尝梨子的滋味,前者主要是“读万卷书”,当然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止是是读书了,后者主要是“行万里路”,自然也不仅指行路一途,通过两种方式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可以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全面、灵活、精深,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合乎科学,更具革命性。 自此,全提纲读完,深感其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它的中心思想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让人深刻理解到实践的重要性。四,注释:(1)旧唯物主义:中介了的现实。“绝对优先地位”和“我们的世界”辩证。(2)主体性:不能仅仅理解为“主观性”,理性/精神性,自由意志/目的性/主体性展开的历史性(与复归的关系)(3)能动性,对能动性的主观理解和实践理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