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毕业论文.doc
陕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 学 院: 陕西科技学院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班 级: 201310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4.09.30 本科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本科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和自动化。它的产品在家用电器和其他行业中得到了应用,其功能是通过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产品IIIAbstract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due to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penetration to the machinery industry formed by mechanical industry, the technical structure, product mechanism, function and composition, production method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ndustrial production by the "electric machinery" into a "development order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d the cross and penetr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which makes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technology, its development trend is intelligent and automation. Its products have been applied in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other industries, its function is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to achieve together.Key Word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intelligent; automation; product 目 录第1章 引 言1第2章 机电一体化基本情况介绍 22.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22.2机电一体化的概念22.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2第3章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43.1机电一体化的现状43.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43.3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的发展趋势63.3.1 数控机床63.3.2 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63.4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7第4章 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84.1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84.2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8第5章 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95.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95.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95.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95.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10第6章 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第1章 引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传统工业渗透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空间。这一概念最是在日本企业界1970年提出来的,当时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给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Mechantronics(机电一体化) 一词是取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电子工业)的后半部拼合而成的,起源于日本,表示机械学与电子学两种学科的综合。这一技术的提出预示着未来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空间越来广阔;这正预示着向这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其能涉及更大的领域和更多种类的产品,而且还会持续增长。它主要应用于机械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子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方面及它们的综合运用。根据传统的理论为出发点,又以智力、动力、运动等组成作为发展基础,对各组成部分及其间的信息的处理,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有机的结合和综合运用,并在系统程序和电子技术方面可以有序的进行信息控制和高效率的处理,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控制。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第2章 机电一体化基本情况介绍2.1 机电一体化的来源机电一体化是日本企业界在20世纪末被提出的一种新的技术概念,它的主要组成板块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这两大板块。它们的有机结合得到了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高度赞扬和承认,在现在的工程技术领域中,我们习惯了把它叫着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它涵盖了技术和产品这两个大的方面。它的概念提出预示着现代机械技术的新的设计思想和创新方法。2.2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它最早出现在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领域十分宽广,主要是在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向我们现在很需要发展的机械工业领域中的渗透和高速发展。它是想在机构的主要功能和动力功能等技术上引进电子技术,实现机械电子技术的深度结合运用。 它发展的主要领域是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两大方面,它是基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有机的融合和处理后的一种综合型的技术。主要截取那些技术的优点将其综合在一个技术上,形成的一种高端技术,同时还被赋予了很多心的功能。这意味著将来在机械方面的发展将会成为最有价值的工程技术。2.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机”这一名词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最先创用的。当时,人们一直把它看着是机械和电子的结合体。根据它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作简单的介绍其发展。 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一阶段也称为初级阶段,由于当时电子技术发展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达到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这一时期主要的产品还是数控机床,由于技术和价格的原因,供给使用的领域也很狭窄,仅限于航天领域。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70到80年代。这个时期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以及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将来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目前,日本和美国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都将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具有触觉和人机对话功能的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列为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发展相关技术。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得到极大发展,各国都已经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有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开始就有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变得呈现深入发展。一方面,光学的、通信技术的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这一方面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出现了光电一体化和微电一体化等新的大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机能的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巨大进步,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基础和逐步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道路显得更加广阔了。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研究数控机床,于1966年研制成功晶体管数控系统,并生产出了数控切割机、数控铣床等产品,但是受当时国内条件的限制,机电一体化在国内并没有发展起来。 直到20世纪80 年代初我国才开始系统的从事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 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第3章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深层次的革新与发展,它现在已经到达了跨学科的技术水平上了,它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方面技术的有机整理和融合、相互渗透的效果,就其发展形式而言,已经是很迅猛了。3.1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当今世界工业国家数控机床拥有量就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目前我国而言,我们是拥有机床最多的国家,大约有300万台,但是我国的机床数控化的占有率就只有1.9%左右,然而西方工业国家一般的都能达到20%,这就可以知道我们国家和别个国家在智能化上的差距是多么的巨大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现有的问题,希望能够重点支持数控系统、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使其能够有更多种类产品出现的繁荣景象。但是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上,我国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两种极端的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不是很高,离开了工业基础谈这种问题只能是空中楼阁,信息化这种新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的事。由于我国工业化的完成率很低,所以我们必须坚守传统产业,把注意力放在工业化上。 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放弃夕阳工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这种朝阳产业。这种观点是“放弃跨越论”,即放弃传统产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跨越。3.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发达国家开始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这方面迈进。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行业,微细加工技术也在其中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现在来看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 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目前, 专家系统、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 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 实现智能化的4种主要技术,它们各自独立发展又彼此相互渗透。随着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将会出现智能制造系统控制器来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制造活动, 并会对制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 。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集成模块化:集成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 也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简单的来说就是将各种接口或单元标准化,有点像机械咀的标准件,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都比较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避免利益的冲突,并能使之标准化、系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样更利于制定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微型化:微型化是指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它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面临许多课题,涉及许多关键技术。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微型机械加工技术作为微型机械的最关键技术,也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硅加工、LIGA加工和准LIGA加工正向着更复杂、更高深度适合各种要求的材料特性和表面特性的微结构以及制作不同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微结构,更易于与电路集成的方向发展,多种加工技术结合也是其重要方向。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系统化: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 它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 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及模仿生物机理等方面的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自源化:自源化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环保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3.3 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的发展趋势3.3.1 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复杂曲面的高效、精密、自动化加工,是发电、船舶、航天航空、模具、高精密仪器等民用工业和军工部门迫切需要的关键加工设备。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20万台),但数控机床只占约5且大多数是普通数控(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10)。近些年来数控机床为适应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 1、高速化。由于高速加工技术的普及,机床普遍提高了各方面的速度。例如,车床主轴现在采用的是电主轴,主轴的转速最高可达200 000r/min;进给速度是指快速移动速度高速化和切削进给速度的高速化;微处理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控系统的运算速度;最后就是换刀速度得到很到提升,高达0.5s。 2、高精度化。精密加工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以前的0.02mm提高到现在的0.008mm;亚微米级机床达到0.0005mm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0.0050.01um;最小分辨率为1nm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已问世。这样的发展很明显体现了高精度的发展迅猛。 3、使用各种高效特殊功能的刀具。如内冷转头由于使高压冷却液直接冷却转头切削刃和排除切屑,在转深孔时大大提高效率。加工刚件切削速度能达1000m/min,加工铝件能达5000m/min。4、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已是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提高数控机床开动率、生产率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企业合理化、最佳化利用这些制造手段的方法。3.3.2 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例如:200080000瓶/h的啤酒自动生产线;18000120000瓶/h的易拉罐灌装生产线;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各种印刷包装生产线;邮政信函自动分捡处理生产线;易拉罐自动生产线;FEBOPP型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等等,这些自动机或生产线中广泛应用了现在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与光电控制系统等。我国的自动机与生产线产品的水平,比10多年前跃升了一大步,其技术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上一世纪80年代后期的水平。使用这些自动机和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对维护和管理这些设备的相关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3.4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个性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专家预测,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光机电一体化方向:一般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引进光学技术,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特点,就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2、柔性化方向: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这系统中,各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做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有“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能力,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3、仿生物系统化方向: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就目前情况看,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仿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还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要走。第4章 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4.1.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4.2.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第5章 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5.1 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以后会发展顺利和正确的发展机电一体化。5.2 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展。 5.3 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搞好绿色化发展,促使人们提供更好的发展。 5.4 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发展,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抓紧开发生产gto、gtr、vdmos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装置交流变频调速器、逆变焊机、高频电子镇流器等,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的节能、节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抓紧推广应用经济型数控系统,改造机床设备;开发生产低、中档数控系统;抓紧开发、生产中小型plc,用plc进行生产过程控制;抓紧组织生产多色胶印机、中英文打字机、电子出版系统、中高调频x射线疹疗设备、心脑病人监护设备、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模糊控制器、汽车电子高压开关、高频电子点火器等产品。同时要注意用变频调速技术、电力拖动技术、模糊技术、plc等改造供暖、供水设备,进行高层建设的现代化管理,解决交通难、出行难问题。 第6章 结束语本篇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由来、发展。文中阐明了这一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它是多项科学技术的结晶,这使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光明。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会让它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更加广阔。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机电一体化在讲科学、争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中飞快的发展,推动了机电自身的发展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是传统的机械行业与现在电子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体系,是现代机械技术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机电一体化在很多高校中很受欢迎,学术种类繁多。根据我国国情,机电一体化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才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需要采用边引进、边消化,进而改进、创新的方针,利用我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引进、消化国外发展多年、比较成熟的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合资经营和独立经营,在较短时间内使一些产品达到国际水平。独立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做到引进利用、消化、改进、开发、创新,充实基础,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积极稳妥地前进。参考文献1 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运华. 机电控制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 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 5 立新.钢铁工业CIMS特点和体系结构的研究冶金. 6 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 8 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杨自厚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冶金自动化,1994(5) 2 唐立新.钢铁工业CIMS特点和体系结构的研究冶金自动化,1996(4) 3 唐怀斌 工业控制的进展与趋势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4) 4 王俊普 智能控制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5 林行辛 钢铁工业自动化的进展与展望河北冶金,1998(1)6 殷际英 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 13 - 致 谢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一晃本科的学习生涯就要结束了!在这我要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们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们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丰富了知识;是您们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您们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们给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您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在这里,首先感谢指导老师施老师。本论文是在施老师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施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毕业设计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归纳、深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统筹编辑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等。这期间同组成员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与支持,在这里表示感谢。当然由于时间和知识水平所限,论文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恳请各位审阅老师悉心指正,在此不胜感激。 2014 年 9 月 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