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语系汉语教学中读写训练途径初探.doc
民语系汉语教学中读写训练途径初探【内容提要】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行已经六年,目前,双语班学生在交往中大部分能用汉语表达意思,能听懂基本的汉话。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不会正确地使用学过的词语;不能根据要求表达意图;汉语表达不清楚,不能完整地说明意思。因此,探索一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 民语系 读写结合训练 途径【作者简介】李燕,乌市第三十九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室主任。1995年从事语文教学,2008年服从学校安排,从事民语系汉语学科教学,所带班级2011年参加市教研中心汉语统考毕业成绩突出,平均成绩80.3分。期间,不断探索民语系汉语教学,开展课题研究,所撰写的小学民语系汉语教学中合作方式的探究获市级小课题研究三等奖,相关论文获自治区一等奖。撰写的小学六年级民语系汉语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途径的研究获区级小课题研究二等奖。 一 现状与趋势 全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在教学中,正确贯彻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教学。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实行民汉合校,推进双语教学是自治区、乌鲁木齐两级党委政府发展民族教育,实现民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战略性部署,双语教学反映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行已经六年,目前,双语班学生在交往中大部分能用汉语表达意思,能听懂基本的汉话。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汉语书籍阅读量偏少,理解能力不够,不会正确地使用学过的词语;不能根据要求表达意图;汉语表达不清楚,不能完整地说明意思。这些问题直接造成民语系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因理解偏差又表达不到位,时而产生纠纷,又因沟通的困难,产生民族情绪。经过近几年的“双语”教学的推进,民语系汉语教学除在识字上与汉语系基本同步,开始向语言的理解与使用上过渡,也就是说在理解课文、语言表达上向汉语系学生靠拢。在同等教学环境,同等生源的情况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当前双语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探索一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而语文的工具性恰恰能为汉语教学中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施展的舞台。二.意义1.为提高民语系学生汉语运用能力提供实践舞台民语系学生学习汉语不仅仅停留在被动接受上,应把学到的汉语知识在学习中、生活中有效的、主动地运用,这才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2.为探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手段提供理论支撑我校民语系学生学习质量虽然近几年有所提高,但离党和社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语言交流与对接问题、教师的汉语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新疆发展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现今,我校民语系双语授课实验已经开展六年,在我校党组织、行政支持下,依靠教师积极学习探索,已取得一定成绩,相关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但是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政策支持与家长认同之间的冲突;教师素养与教学目标达成度问题;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问题;语言转换与思维转换的不同步问题等。对民语系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探讨影响小学双语教学的相关因素,可以为我校及至全市、全疆双语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撑。三 .训练方法读写结合是指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针对民语系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的困难和现实条件(缺乏家庭语言学习的环境、家庭力量支持薄弱等),在读写上的训练要相应地降低难度,贴合学生实际,减少语言学习畏惧心理。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读写训练方法:(一)仿写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仿写要切合材料的语境。要做到句意的连贯和统一,切合语境是仿写的重要原则。从题型看,仿写主要有嵌入式、续写式和提供范例式三种,前两种形式的仿写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要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甚至也包括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这是仿写时最容易被忽略也最难以把握的地方。相比于前两种形式,提供范例的仿写就要自由得多,但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仿写内容不再受到语言材料的制约,而在行文特点等方面仍须与提供的范例力求相似。选材料是仿写的重要步骤。仿写时,既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还要善于运用选材的技巧。针对民语系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以下仿写方法:1.照内容仿写案例(一):结合燕子一课第一自然段对燕子外形的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仿写你熟悉的一个动物:一身( )。一对(一双)( ),加上( ),凑成了( )。 课文中这段文字简洁精练,寥寥几笔写出了动物的外形特征,避免了学生语言罗嗦,抓不住要点的弊病,有较高的仿写价值。2.按句式仿写案例(二):荷花一课第2自然段对荷花姿态的描写:“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裂开似的。”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由易到难训练:设计一定的场景,如:鸟笼里的鸟外形各不相同、公园里热闹的景象等,然后放开手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场景写一个画面。这种写作练习是让学生在发挥想象的基础上用固定句式练习写话,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达到语言训练的浅层次的提高。3.凭想象仿写案例(三):可贵的沉默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称赞“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他祝我生日快乐!”想象如果你是其中的家长,你会怎样称赞你的孩子?这种练习是让学生深入到情境当中去模拟现场,也就是常说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语言训练。4.变结构仿写有些课文可以作为写作的引子,但课文结构较复杂,仿写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课文结构,减轻难度,便于学生写话。案例(四):幸福是什么一文讲了三个小孩寻找幸福,十年后三个人讲述了自己寻找到的幸福。课文结束后的拓展练习:你认为幸福是什么?为便于学生写作,我把课文三个青年的话改成诗歌形式:幸福是医生为病人治病,是工人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是农民种庄稼养活许多人。幸福是 ,是 ,是 。(二)续写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一般说来,续写课文的基本要求是:(1)必须透彻地理解原文,把握原文的中心、体裁、结构、基本内容、语言特点、人物性格、人称、时代背景等。(2)续写必须忠实于原文的中心,内容与形式等,必须是原文情节的自然延伸,与原文成为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不能脱离原文无根据地任意发挥,更不能抛开原文另起炉灶。(3)要紧扣原文,拓宽思路,合理发挥想象,使原文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4)续写要与原文风格一致,文气一贯,做到情节首尾圆合,无懈可击。由于民语系学生学习汉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续写设计上可降低难度,写一段话甚至几句话均可。1.按故事情节续写故事案例(五):依据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内容,续写小村庄的人经过了这次灾难,他们会怎们做,小村庄又变成了什么样。2.补充内容案例(六):荷花一课作者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把省略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想象还有谁会告诉我什么。 3.根据资料续写案例(七):月球之谜第6自然段是省略号,告诉我们月球还有许多人类未解之谜,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者教师提供的资料),写写人类对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总之,续文可以联系现实,可以借古喻今,变的是故事情节人物言行,不变的是文章主旨人物本性。只要把握住以上几点,多动脑筋多练笔,相信你也必定能写出新奇优美的续文来。(三)补白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举不胜举,作者在创作时,对于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都会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其间,也会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这样的填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而且由于简短、易写、教师指导及时,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1.标点符号补白标点符号是文章表情达意所不可缺少的,它是文章有机组成部分。一篇完整的文章,始终少不了标点的运用。有的课文往往留下省略号,这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省略号“补白”,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练笔。这既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体会。2.课文插图补白课文中有许多紧扣课文重点内容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精美,而且生动有趣。可见这些插图是编者有意的安排,集中反映了课文的中心。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言语训练,让学生笔尖流露出文章的内容。3.心理活动补白文章在描写人物时,有时只写出人物的语言、行动,而略去了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话训练。案例(八):检阅一课,队员们让拄拐的博莱特参加国庆检阅,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结合插图,仔细观察博莱特的表情动作,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写话设计:博莱特走在队伍的前排,他心想:( )。当他听到观众称赞时,心里想:( )。又如七颗砖石一课,小女孩把水罐递给陌生人,教师在此处可做个练笔:小女孩把水罐递给陌生人时,心里想:( )。4.词语补白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定,每一句话都渗透了作者的情,那有许多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文本情感的聚焦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扩充词语的形象内涵,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语与意境的沟通运用中,获得语言滋养,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案例(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章一开始写村庄的美用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一至两个词把村庄的美写具体。当然,在课堂教学上写作训练的艺术手法远远不只以上这几种,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语言的积累为出发点,否则会弄巧成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巧用设计写话训练,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我对语文读写结合的再思考 作者:夏海荣 学术期刊2010年第8期2.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作者:沈寿鸿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初探作者:彭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