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友情诗赏析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920836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友情诗赏析毕业论文.doc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友情诗赏析»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身 份 证 号 工作单位 指 导 教 师 开题报告 文 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写作意图: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文人的共同风尚,“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建功报国成为文人的政治理想,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使许多文人墨客成为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孟郊等。传统的友情诗在盛唐特有的时代文化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蔚为壮观,并涌现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友情诗显透盛唐人广阔的心灵境界,不论在内容、技巧与风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开拓与创新,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一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研究。 本论文的前沿观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在一切艺术里,诗的艺术占着最高的等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歌。在诗史发展中,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诗坛以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繁荣局面享誉千古。诗人辈出,巨星丽天;作品浩瀚,内涵丰富;风格多样,形式齐备;技巧成熟,流派纷呈;名篇佳句,传颂不衰。唐诗以高度成就和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明史上足堪自豪的瑰宝。 中国现代杰出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而当你置身于唐代诗歌的海洋时,你就更知道了什么叫做陶然忘返。这是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这是一个心声奏鸣的神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东方缪斯们翩翩起舞;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远古吹来的醉人熏风 友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描写友情为主要内容的唐代友情诗,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但它却充分展示出人性的美好,人世间情谊的可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宋顾乐:“唐人多送别妙作。”(万首唐人绝句选)这些描写友情的诗中有真情,即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叮咛,身处异地时绵绵的思念,还有永远失去友人之后的酸楚。这些言愁悲别,慰人慰己的友情诗,结合友情给人带来的感情波澜和心灵震荡,以其淳朴的真情美而打动人心。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本论文的观点创新和介绍:本论文拟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根据诗的思想内容,唐代友情诗大体上可分为送别、怀远、追悼三类。诗人们在抒发心中这些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 文献综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民族。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圣人孔子,在其经典著作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这样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看做是人生十分快乐的事,这集中体现了对友道的高度重视。 中国古代诗歌史中的友情之作,从诗经的比兴托物,汉魏时的率真直抒到六朝的绘景写心。逐渐趋于成熟完美,到唐五代时达到了物我浑融,形神兼胜的境界。唐人友情诗意象的高度情思化包括三种情形:即情中景、景中情和情景的"妙合无垠"。这就使得友情诗的情感含量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明显增强,具有了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唐人送别诗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使用的个性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诗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友情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正文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唐代友情诗赏析作者: 指导老师孔子说:“诗可以群” (论语·阳货),即是说诗歌可以表现、反映、沟通、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唐代的诗歌中,友情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朱光潜先生说:“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认为友情诗是“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主题”。通读唐代友情诗,我们不难发现友情一如荒漠中的甘泉,涓涓地流淌在诗人心田,滋润着他们的生活,增加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友情和亲情、爱情一样,在他们的生活、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上,朋友之间相濡以沫,有福同享。当一方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另一方会给予无私的接济、援助;在仕途上遭遇迫害、打击、贬谪、流放时,另一方自会挺身而出,伸出热情的手。友情如同暴风骤雨中的一把伞,会给诗人遮挡一些恶风苦雨;在精神上,互相安慰,以求得孤寂灵魂的共鸣。越是感情细腻的人,越能深切地体验到孤独;越是超越流俗的人,越能深切地体验到孤独。从一定意义上说,诗人就是孤独的深切体验者。是故,陈子昂独立于幽州台上,“念天地这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李白对案难食,自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将进酒)虽时代不同,个人的遭际不同,但他们都体会到了一种深切的孤独,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旷世孤独。孤独中的人比常人更渴望理解,渴望友情“嘤其鸣矣,求其发声”(诗经),是历代诗人的共同心声。真诚的友情能够给诗人带来莫大的安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固是不争的事实,但它只是事情的一个侧面,同时亦有诸多文人相亲的美谈。李白与杜甫,韩愈与孟郊,元稹与白居易莫不共同谱写出一曲曲相亲、相逢的动人乐章。一、友情诗的分类翻检唐代友情诗,既有分别时的叮咛,亦有身处异地时绵绵的思念,还有永远失去友人之后的酸楚,根据诗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送别、怀远、追悼三类。(一)、送别诗有相逢就有离别,出现了或许是偶然或许是必然的相识,经过了或许是短促或许是漫长的相处,产生了或许是热烈或许是平淡的情感,一旦到了分手的时刻,则必然激起情感的涟漪。江文通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令无数后之来者慨叹唏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别,山川阻隔,天各一方,音讯渺茫,故古代诗人特别重视送别仪式。1、折柳送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那随风飘舞的千丝万缕的柳枝与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是何等相似。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这是一种长期文化沉淀的结果。以柳喻情,以柳代言,折柳送别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见于汉代,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歌辞写道:“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到了唐代,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折柳送别的送别诗。诸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歌)“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之涣送别)“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折杨柳)等2、饮酒饯别伤感,是历代送别诗的共同特征,诗酒联姻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征。在所有古代诗歌类型中,与酒关系最密切的一是咏怀诗,一是送别诗。饯别之时彼此饮酒赋诗遂为常规。所以,我们今天打开唐代送别诗还能闻到扑鼻的酒香。酒既是连接友谊的纽带,又是消解离愁别恨的良药。同相逢的宴会不同,虽然同样有酒,相逢时酒会的气氛多是快乐的,而离别的酒杯中所飘散的则是淡淡的忧伤。“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体现了唐代离别诗的共同基调。唐代诗人把酒与诗与送别互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饯别诗”。其中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最为著名。“斗酒诗百篇”的酒仙李白更是把他的离情别绪寄寓到酒杯中,“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诗人似乎和酒总有一种缠绵的情愫。研读其他诗人的送别诗,也无不飘散着醇厚的酒香。“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今日送君经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离恨如旨酒,古今皆饮醉”(贯休)、“醉别江楼橘柚香”(王昌龄)。3、含泪离别唐代送别诗歌中以“泪” 的相送出诗句绝不亚于“柳”与“酒”。譬如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可谓写得沉痛而情深,被后人评曰:“真可为黯然销魂。”、“真一字一泪也。”还有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等诗句也是描写了离别时刻那种不舍之情,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亲朋好友离别之时,大多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但王勃不然,与好友离别时却表现出坦然的胸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的别韦参军与此同出一辙,“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诗人淡化离愁,转换语气,格调明朗,洋溢着一种慷慨阔达的气概。(二)、怀远诗怀远诗大都是献给身处异地的知心朋友的歌。在真正的朋友之间,岁月不是冲刷记忆的滔滔江水,而是一层层涂抹记忆的浓墨重彩;空间不是阻隔友谊的高山峻岭,而是净化友谊的过滤器。李白与杜甫之间,元稹与白居易之间的怀远之作是唐代怀远诗的缩影。怀远诗意在传递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与关切,它投射出比送别诗更为深痛的情感色彩。诗人们思朋友之所思,急朋友之所急,苦朋友之所苦,地域的阻隔使友人的形象愈加明晰,使彼此的交情愈加深厚。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之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不见等诗篇是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深厚友情的见证。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李白与杜甫的交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天宝四载(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自然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我”“我”的生活,“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读来大有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觉,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当我们明白了这个主旨之后,再回过头去细味前六句,便又觉得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可以说前六句之烟云,都成了后二句之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杜甫与李白是情投意合的朋友,李杜之交不同于一般人之间的友情,由于他们是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所以他们的友谊中还含有以诗学而结契的成分。在这首诗中,首四句一气贯注,赞颂李白之诗。“诗无敌”是对李白诗歌地位的总评。“飘然思不群”是对李白诗歌艺术精神的概括。次联具体点出李白诗歌中最大的艺术特征“清新”与“俊逸”。此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后四句侧重写对李白的深切思念,“五句寓言已忆彼,六句县度彼忆已”(黄生杜诗说。结尾与开施展呼应,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总束全篇,余意不尽。(三)、悼念诗写作怀远诗时纵然双方远隔千山万水,心中尚有一丝希冀,终于有一天彼此可以重逢。而当一方去世,这丝希冀便被永远地扯断了。昔日的友谊化作遥远的回忆,永无再现之日,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追悼诗。追悼诗是带血的哭诉与呼唤,从诗题到内容无不洒有诗人的斑斑泪滴。如果说送别诗中飘浮着醉人的酒香,那么,追悼诗诗中则浸透了伤心的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追悼亡友之日,正是男儿伤心之时。可以说追悼诗是用泪水酿就的诗,它的基调是哀痛,是撕肝裂肺般的哀痛。哭刘蕡李商隐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在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刘蕡因大胆抨击宦官,指陈时弊而遭到宦官的嫉恨和打击,也正因为如此,才获得了包括李商隐在内的正直士人的同情和敬重。沁刘去世的噩耗传来之时,诗人悲愤难抑,接连写字数首诗悼念好友。刘是其中的一首。首联写友人一生含冤负屈,一片赤心未被帝王明察。次联回忆去岁生离相思,哭诉如今死别之哀痛。颈联恨自己无法用文字表达出对友人的情意,无法使友人还魂复生。尾联对刘的风度节义深表钦佩。诗人与刘的友谊,并非公公建立在个人的好恶之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使命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这样的友情是高洁的,是光明磊落的。诗人之所以哀伤,不仅仅是出于个人之间的私情,同时也是为国家失去栋梁之才而痛心。全篇感情激切,气格苍劲,字字沉郁。再如杜甫的别房太慰墓别房太慰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诗人公务在身,行色匆匆,犹不忘前往老友孤坟告别。杜公以一片赤心待生者,亦赤心一片待死者。“近泪无干土”,极写杜公之哀痛。“低空有断云”是景语亦是情语,断云孤飞,空旷而落寞,一如诗人凄惨的心境。“对棋”句以谢安比房术尉,显出房太尉之风流儒雅,宽怀大度,是国之栋梁。“把剑”句以季札自比,标明自己对老友的感情生死如一。最后两句一写见,一写闻,但见林花飘散,唯闻莺啼如泣。虽然没有直接定局表,无限情和意尽含景色中。可以说,全诗旨在表现对亡友的一往情深。情,在泪水打湿的土地上;情,在断云孤飞的低空中;情在飘零的花瓣上;情,在啼哭的莺声里。二、友情诗的艺术手法翻检唐代友情诗,其情感基调多带有哀伤的意绪,这种从送别诗开始的伤感,至怀远诗中的沉痛,再到追悼诗中的哀痛,在逐层深化,越来越浓,最终浓郁到无法化解。诗人们在抒发心中这些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1、直抒胸臆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友情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首二句点明时令、事件,烘托出萧瑟凄凉的气氛。看破似平平道来,其中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情意。后二句直接抒情:人隔两地,无法饯别、伴陪,情急之中,诗人表示恨不能寄愁心与明月,伴君同去,直到遥远的夜郎之西。2、借景抒情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二,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友情诗中,诗人们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还有一种则是写别后之景,抒离别之情的。如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但诗人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了此时诗人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心随友人去了,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无限愁思寄予白苹,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且首尾相应。再如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我们只能见到别后之景、别后之境: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谓深得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之妙。借乐景衬哀情,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是友情诗中借景抒情的一种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如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前两名点明送别后所见江上景色,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3、以喻显情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以喻显情,此喻或景、或物、或人,各有妙处。李白擅长以景喻情,所喻往往景象宏阔、别情深挚。如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将心情托负于物象,以物喻情在唐诗中也常见,如刘长卿的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末一句写友人远去,一叶孤舟顺水而去,实则上更写友人身为逐臣,飘泊无定,正如孤舟,同是逐臣,此情更堪伤怀,读来令人黯然神伤。以名人作喻在唐友情诗中亦不鲜见,读起来别有趣味。如韩愈的醉留东野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我愿化作天上的云彩,孟郊变作天上的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诗人把自己与孟郊比喻为当代的李白与杜甫,而李白与杜甫是情投意合的朋友,以示二人友情如李杜。4、意象衬情从古至今时代的更迭,人物的更换,却始终改变不了友人之间真挚的友谊。无论哽令人落泪的离别画面,还是孤寂中对远方朋友的思念,特定的季节,熟悉的时间,相似的地点,都在诗歌中以特殊的意象诗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意象可以使作者的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得代抒代言。正所谓 “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达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艺术效果。用作意象的事物很多,可以是时间、季候,也可以是物是场景。各有巧妙。在送别诗中,以意象表达离别时的伤感最为常见。如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此诗把“江头”作为离别诗的地点意象,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有一种思绪,叫做悲秋;有一种感慨,叫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秋风惹落叶,落叶点心愁。秋,这是一个惹人相思,惹人心生离别愁绪的季节。傍晚,即使霞光破云,却终究还是要隐没离去,日别西山!就像友人一样,虽然难舍,却还是要分别。傍晚和秋,在离别诗中频繁的出现。它们作为离别诗中常见的时间和季候意象,被一代代诗人所青睐,成为中国诗歌画卷中一朵鲜艳的奇葩。“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我在丹阳城头,送别你的行舟。此地一别,心隔两岸,彼此牵着离愁。黄昏,离愁更浓,站在江边相遥望。但见寒鸦消失在茫茫江际,惟余江水愁悠悠。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友情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抒情或直露或蕴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所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唐代的友情诗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深入地研究。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刘勇老师的悉心指导。刘勇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他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刘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好好学习!注:朱光潜全集第三卷,75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译:中国诗史,130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考文献:唐诗三百首清孙洙 编选 山西古籍出版社唐诗十三论吴湘洲 著 学苑出版社唐诗审美十论刘洁 著 民族出版社唐代送别诗一向营造的个性化李英 著 北方论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二试论唐代送别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05期 刘建华 唐代送别诗刍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 蔡静波 中华活页文选中华书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