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开发初探 -酒店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doc
红色旅游开发初探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酒店与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旅游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2015 年 04月 21日红色旅游开发初探摘 要摘要 我国红色旅游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要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走开发与保护同步的路子,着重进行制度创新。文章在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软”、“硬”障碍,提出了加大投资、改进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搞好与区域绿色旅游、扶贫旅游的多产品结合,做好区域整体营销策划,打造好红色旅游品牌的建议措施。认为可采取以下方面的具体措施:政府主导,综合协调;规划先行,科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加大对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红色旅游消费和社会投资;宣传造势,尽快扩大市场和培育品牌;加强对红色旅游区(点)的服务管理和人员培训;红绿蓝结合,培育大产业、大市场;进行红色产品的延伸和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避免大规模无序开发。将红色旅游和传统旅游紧密结合,将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化、系列化,为最终实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可靠的途径。关键词:红色旅游;革命老区建设;思路创新;协调发展Red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AbstractRed tourism of our country presen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tendency.If we want to maintains the red touris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have to protect the red tourism resource when the development in view of current existence problem. System innova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After discussing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red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soft”and“hard”barriers for developing red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hamonically, and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s to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dowell in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roducts, such as regional green tourism, poverty-supporting tourism.We should carefully make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the region as awhole and successfully operate the brand of red tourism.The paper point out the following Concrete measure can be used: The government leads, synthesis coordination; plans advance, thescience makes the red traveling high-quality goods; enlarges to thered traveling base foundation necessary construction; The formulationpreferential policy, the guidance red traveling expense and thesociety invest; The propaganda drums up support, expands the marketand the cultivation brand as soon as possible; Strengthens to the redtraveling area (point) the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he personnel train; redgreenish blue union, cultivation easy childbirth industry, big market;carries on the red product extending with the red cultural excavation;Protects the red resources, avoids the large-scal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Red will travel and traditional traveling in close integration with,the red traveling resources whole, the seri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eveloping red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y har-monically.Key Words:red tourism ; construction of revolutionary areas; mentality innovation;harmonic developmentII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目 录I1 绪 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11.3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22 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42.1 红色旅游的概念42.2 红色旅游的特征42.3 红色旅游地区发展现状52.4 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发展的特殊作用63 红色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关系93.1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3.1.1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步93.1.2 红色旅游发展迅猛,但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93.2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103.2.1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硬”障碍103.2.2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软”障碍103.2.3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114 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144.1 资金匿乏,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144.2 产品化和产业化水平低144.3 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营销整合和统一品牌的打造144.4 观念和机制落后,缺乏整体改革意识144.5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商品化和异质化体现不够154.6 缺乏对资源的整合,产品开发深度不够154.7 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154.8 管理体制不完善165 红色旅游开发对策175.1 都市地区红色旅游的开发对策175.1.1 整修精度开发175.1.2 纵向深度开发175.1.3 横向广度开发175.1.4 综合适度开发185.2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开发对策185.2.1 政府主导,综合协调185.2.2 规划先行,科学打造185.2.3 加大对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配套建设195.2.4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红色旅游消费和社会投资195.2.5 宣传造势,尽快扩大市场和培育品牌195.2.6 加强对旅游区(点)的服务管理和人员培训205.2.7 红绿蓝结合,培育大产业205.2.8 进行红色产品的延伸和红色文化的挖掘205.2.9 保护好红色资源,科学合理开发21结 论22参考文献23附录 一24附录 二261 绪 论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迅速在神州大地兴起。特别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做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后,红色旅游成为当前中国旅游的最大热点。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认真研究红色旅游,谋划红色旅游,宣传红色旅游,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在此背景下,众多专家学者红色旅游的各个方面的进行了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革命老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的红色旅游景区都处于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艰苦。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快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老区经济整体全面的发展。红色旅游使关注老区的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对革命老区关注度的提高,老区的资源也逐渐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有机会得到深入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将推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使老区的经济走上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因此,如何发展好红色旅游,如何处理好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了当前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1.1 研究背景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随之增高。人们旅游不再只是放松、消遣,而是希望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发展红色旅游便成为了新的热点,红色旅游即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又可以让人们获取知识,还可以带动相关区域的发展。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发展好红色旅游,了解红色旅游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协调好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成为当今重要课题。1.2 研究的目的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划分了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推出了三十条“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成为了我国旅游市场增势强劲的主题旅游产品。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的红色旅游景区都处于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艰苦。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快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老区经济整体全面的发展。红色旅游使关注老区的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对革命老区关注度的提高,老区的资源也逐渐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有机会得到深入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将推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使老区的经济走上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1.3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其次,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再次,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带动绿色、古色旅游开发,更好地整合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后,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的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2 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2.1 红色旅游的概念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拉动老区经济、打破传统旅游的季节性、整合区域资源的经济工程,更是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因此,政治性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平时主要靠市场调节,在一年之中接待高潮主要集中在两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及双休日。在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如每10年、50年和100年的纪念活动都会迎来红色旅游的大高潮。可见,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结合,以红色为主题,以旅游为落脚点。它伴随着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且不断加速发展。红色旅游能很好地体现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2.2 红色旅游的特征各种形式的旅游一般都具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但红色旅游还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红色旅游是游览与学习相结合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它完全可以归类于修学大类,定位于朝觑“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第二,红色旅游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这些革命圣地和纪念地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事迹,是可以深入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由于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初期可以享受政府专门的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新闻媒体的义务宣传报道,有助于塑造较好的旅游整体形象。这是一般文物景点所不具有的。这些地区通过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既弘扬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致富百姓,造福一方,反过来也可以说明体现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红色旅游具有时效性。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到革命教育基地参观旅游的人数明显增长。因此,旅游客源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运动,有平平状态,也有高潮时段,整体状态有一定的规律性,也是可以预见的。一般5年一个小高潮,10年一个中高潮,50和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大高潮。表1 红色旅游与传统旅游对比红色旅游传统旅游游览与学习相结合的旅游活动主要以游览和放松为目的的旅游活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时效性起主导作用受时效性影响较小2.3 红色旅游地区发展现状第一,自然环境恶劣。革命老区大都地处偏僻的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山高路远坑深”,完全真实地反映了老区的交通地理条件,天然形成的屏障使人们出行受到很大限制,生产、生活极不方便。第二,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地形复杂,大多数人民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条件差,交通建设不平衡,有的地区至今没有通上公路,常常是“晴天扑面灰,雨天泥腿子”。同时,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信息闭塞。第三,经济水平较低。革命老区遍布中国的 28 个省(区、市)的 1389 个县,占全国总县数 65.6%,其中有 460 多个县是需要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对于仍然徘徊在贫困中的老区来说,普遍存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如1949 年刚解放时,井冈山农民人均收入才19 元,1998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 4 086.5万元,是1960 年的 449 倍,是 1977 年的56.8 倍,全市人均财政收入699 元,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同期相比,差距还比较大。第四,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教育是立国之本,对于老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几十年来老区的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地区文盲率较解放前大幅度降低,九年义务教育得到相当的普及,有的老区还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但是,目前老区的教育事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如教育人才严重缺乏、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等。1990年,在业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重,全国为37.27%,东部地带为43.45%,中部地带为39.74%,西部地带为28.61%,中、西部地带分别低于东部地带3.71 个百分点和14.84个百分点。这说明老区人民接受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程度较发达地区仍比较低,青壮年文盲率较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革命老区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第五,思想观念陈旧。由于落后闭塞,与外界联系少,且人们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生活贫乏,老区人们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思想意识跟不上改革开放的形势,很多人的思想仍停留在“人民公社”时代,缺乏竞争年代的主动性和拼搏精神。同时,人们还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一些人常年享受救济粮款而心安理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由此也衍生出对政府的强烈依赖性和懒惰性。第六,专业人才匮乏。由于经济滞后,社会封闭,没有相对宽松的用人环境和发挥潜能的用人机制,所需的农业、教育、会计、管理、科技等专业人才纷纷东流,人才严重匮乏。2.4 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发展的特殊作用第一,能加速革命老区人们观念的更新。老区的发展,首先要改变观念。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各种阶层、职业、年龄的旅游者比比皆是,既可以使游客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也可以使老区人民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形成思想文化上的双向交流,从而改变落后守旧的思想,增强自信,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为老区的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口。第二,能有效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的增长。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点)地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较艰苦。红色旅游为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快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老区与发达地区产生良性互动,为老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三,能增加革命老区人民的就业机会。革命老区由于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提供的就业机会很有限,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发展红色旅游则可改变这一现状。旅游业是一项就业成本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所需就业人数相对其它产业要高得多,且就业层多面广;同时,发展旅游业也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提供就业机会。如红色旅游会促进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农特产品生产、工艺美术品、纪念品制造等的发展,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拓广了就业的渠道,能缓解老区的就业压力。第四,能增强革命老区自身的“造血”功能。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是靠国家支援和救济维持发展。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 200 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推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利用红色旅游“点石成金”,将“输血”变“造血”,增强革命老区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可使老区人民短期内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第五,能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老区原先几乎被遗忘的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不可多得的生态环境重获重视,当地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得到开发和恢复,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又得到维护和管理,这不仅增强了旅游吸引力,也使老区人民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高其保护资源的自觉性,并促使政府有关部门更加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增加必要的投入,使后代也能享受到这些珍贵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第六,能提高革命老区的综合效益。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对于发展中的革命老区来说,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老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老区安定和谐局面的政治工程。因此,红色旅游是能为老区创造极高综合效益的专项旅游活动,是革命老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有效途径。红 色 旅 游 对 革 命 老 区 的 特 殊 作 用能提高革命老综合效 益能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能增强革命老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能增加革命老区人民的就业机会能有效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的增长加速革命老区人们观念的更新图2-1 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的特殊作用3 红色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关系3.1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1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步(1)红色旅游开发一拥而上。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区域经济基础、旅游基础设施、可进入性、管理体制及景区知名度等多重因素制约,这些因素的差异导致各地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为了配合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红色旅游规划,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加大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和宣传的力度,不分重点,全面开花,存在一哄而上的局面,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存在行政区划壁垒。当初的中央苏区、鄂豫皖、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然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行政区划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垒对区域经济形成了刚性约束,产生了一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行政区经济”现象,这对处于行政区交界的红色景区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各景区所在地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往往忽视景区间的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域流动,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纲要规划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大别山旅游区,地跨三省,纵横千里。受行政区划限制,大别山周边地区缺乏有效沟通,没有整体规划,仅从本地出发,将大别山丰富的自然景点、人文景观和革命遗址孤立开发,资源整合不够,包装、宣传促销“各自为政”,并导致了安徽金寨县与湖北英山县、罗田县对边界地带的共有旅游资源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严重的竞争与争夺,使大别山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其他旅游区。(3)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基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且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区位条件欠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有限的资金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客源市场的拓展,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不完善的景区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问题凸显出来,影响了旅游业的投资环境、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同时,经济的落后导致居民收入不高,旅游意识不强,外出旅游活动少,周边客源市场难以培育,严重制约了来自经济发达省份游客数量的增加。3.1.2 红色旅游发展迅猛,但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一是游览形式单一,红色旅游发展后劲不足。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展示形式是以革命活动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传统平面的、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为主,再配以图片文字解说。开发方式粗糙,表现手段落后,枯燥乏味,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早已厌倦了“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红色景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二是红色旅游产品综合功能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目前,红色景区的旅游功能主要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兼具观光游览和疗养的功能。开发旅游资源时,通过整理宣传革命前辈的斗争故事和生活故事,挖掘收集革命遗迹遗物,丰富游览内容,强化旅游的革命教育功能,忽视了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资源相结合,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风光游览、疗养避暑、科学考察与探险等旅游项目。功能的单一化使得游客大部分是国内游客且是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国游客和成年游客所占比重低。青少年游客多为组团或团体游客,平均每个人的支出能力和实际支出有限,因此,旅游经济效益不高。三是景点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结合不紧。红色旅游景区多数同时隶属于民政、文化等部门,好景区存在多头管理,且各自为政,导致在旅游市场上不能采取一致的态度,对宣传和开发很不利。3.2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3.2.1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硬”障碍红色旅游地绝大部分位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其旅游业发展的“硬”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域的偏僻性。红色旅游地一般都位于我国内陆省份的边远山区,远离大都市,距离口岸遥远。在现代旅游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旅游资源的价值认知问题、“可进入性”问题、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中决策风险问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序列问题、战略决策重点问题,等等,这是由现代旅游的“空间”要素所决定的。第二,社会经济基础的薄弱性。红色旅游地区大部分是以自然经济方式为主的农业区域,并且农业资源也不丰裕。而旅游业是与现代文明紧密联系的产业,红色旅游地要与区域协调发展,能脱贫致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尽快实现小康,就必须完成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迈进的过程。红色旅游发展为这些红色旅游目的地提供了由农业文明直接向现代文明过渡的可能。但是,工业文明的缺失、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先天不足决定了这些地区旅游发展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而必须由中央、省及来自于区域外的资本来推动。3.2.2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软”障碍一是工业文明缺失。老区一般都没有经历大机器生产对劳动者文化和纪律的训练,缺乏现代文明所需要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而家族、血缘关系等小生产的非经济性的强制关系根深蒂固。二是市场意识缺失。长期以来,地方党政领导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放在政治的高度来考虑,观念陈旧,处事谨慎。各红色旅游地大多是观光游览型,旅游产品单一,系列配套的旅游产品尚未根据红色旅游地的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配置和开发,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三是合作意识缺失。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垒对区域经济形成了刚性约束,产生了一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但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红色旅游资源以其特殊性和跨区域性,决定了红色旅游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之路。比较而言,“硬”障碍比“软”障碍更容易跨越。因此,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现区域经济飞跃,是革命老区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石。3.2.3 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第一、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拓宽旅游开发的筹资渠道。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大都处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因此,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做好交通、通讯、住宿等设施的建设与改善,使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同时,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物质基础,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为此,各地政府应依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价值品位、交通区位等因素,制订可行性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发展次序,分步推进,合理布局,防止无序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红色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此外,规划要充分体现发展的需要,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统筹考虑旅游要素,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和档次,造成资源破坏和资金浪费,影响红色旅游业的永续发展。第二、树立“大旅游”观念 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是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区域合作首先要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区封锁,防止条块分割。我国固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行政区划调整的难度较大,在难以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情况下,“复合行政”为实现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新思路。“复合行政”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跨行政公共服务、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不同政府之间,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经交叠、嵌套而形成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既可避免政府的条块分割,对旅游景区管得太死,又可避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使生产要素得以跨行政区划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第三、加强市场意识,提高红色旅游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强“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借红色旅游的辐射能力,带动沿线或相关景区的开发,尤其是与生态环境较好的自然旅游景区的结合,不但可以避免产品的单调,还可以作为一大创新点吸引游客。在经营理念上摈弃传统的“完全红色”,向“以红为主、红绿结合”的阶段转变。事实上,很多“红色”景点本身就是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只是没有系统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强调“以红色为基调”,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其中,体现出人文精神与时代背景。同时,要结合自然环境形成“绿色生态为补充”的特色,使当地旅游资源整体联动,促进当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另外,还要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第四、树立品牌意识,做好营销策划资源的优势不等于市场的优势。由于红色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市场促销意识不强,故必须按照市场规律,通过舆论导向促使人们逐步认识这一新兴的旅游产品。首先,要对红色产品进行精心包装和策划,克服过去开展红色旅游就是观看展览、凭吊先烈等简单做法,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通过宣传品、节庆活动、传媒等,将红色旅游品牌推出去,扩大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运用国家开展红色旅游的有关政策和红色旅游的“政治品牌”优势,利用国外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好奇心,开拓海外市场,广泛吸引不同层面的游客。第五、优化景区管理机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红色旅游景区往往有旅游、文物、民政等多个部门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资源整合困难,管理秩序混乱,旅游部门对景区开发的行业职能得不到有效体现。目前,除了井冈山、延安等几个起步较早的红色景区外,多数景区近年才发展起来,仍停留在接待型的老路上,旅游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陈旧落后,管理经验匮乏,市场化程度低,缺乏活力和竞争力,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要借鉴黄山和井冈山等著名风景区的管理经验,将景区经营推向市场,创新管理体制,分离经营权与管理权,吸引民营资本参与红色旅游开发,这既有利于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又有利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即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4 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4.1 资金匿乏,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红色旅游资源多处于边远落后地区,与外部联系的水陆空交通不便,景点之间互通性差,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能力低,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革命老区自行投资建设的能力有限,对民间资本及外资的吸引力不强。很多景区还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而且服务设施配套不完整,尤其缺乏符合行业规范的接待服务设施,服务项目设计不合理,管理水准不到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从长远来看,将会阻碍旅游区的正常发展。4.2 产品化和产业化水平低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点多线长,以分散的参观点为主,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配套的完整、成熟的旅游产品。由于缺乏精心设计和系统建设,绝大部分红色旅游产品的陈列、展示、宣传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缺少具有震撼力、影响力的项目。由于存在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不足、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许多景点过于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大都是博物馆式的陈列,很难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画像+文物+文字”、“纪念碑+纪念馆”的模式很难吸引游客。同时,整个开发缺乏体验性和参与性,产品非常单调僵硬,产业化水平不高。4.3 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营销整合和统一品牌的打造红色旅游的策划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影响深刻的集中连续宣传,许多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目前,中央电视台也很少有红色旅游产品的广告。尽管国家已经划定红色旅游区,但主要还是按行政区域进行旅游产品营销,旅游产品单调,没有形成产品系列和整体形象,旅游线路时空跨度小,没有根据本地特色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红色品牌产品,各地特色不鲜明,优势不明显。4.4 观念和机制落后,缺乏整体改革意识目前,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活动还是以党政机关对口接待为主的操作方式,未与当前的旅游市场紧密结合,旅游产品单一,影响力有限,没有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没有实现由接待型向市场型、产业化运作的转变。这种机制直接制约了红色文化事业旅游的发展,使得红色旅游接待量越大,接待单位负担越重,这与发展红色旅游的初衷相违背。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向市场,政企不分,企事不分,经营思维、行为方式落后,不能与市场经济很好地接轨,无法满足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4.5 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商品化和异质化体现不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社会环境相协调。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和商潮的巨大冲击,一些老区的旅游开发常常忽视其资源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对其特有的人文资源和革命遗址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原有的文化价值被商业价值所取代。旅游者面对这样的旅游产品感受不到有益的教育和熏陶。同时,旅游发展使当地居民认识到地方文化和旅游者带来的外来文化存在着差异,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老区的一些优良传统习俗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一些旅游者不良行为的冲击,思想受到世俗、落后、颓废的影响。如何有效保护老区的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