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doc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前言目前,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陆源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t石油10000t汞、25万t铜、30万t铅、390万t锌进人海洋。此外,还有不断增加的有机物质、营养盐和大量的放射性废物进入海洋。还有工业废水的热污染,以及其他固体物质对海洋的污染。虽然海洋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是海洋环境正在恶化却是事实。目前,受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在沿海、港湾和河口等陆缘区域,并且在海流、潮汐的作用下,沿海地带的污染正向大洋和深海扩散。污染环境中主要关注的化学物质是持久性有机农药、放射性核物质、油、营养盐和重金属等 。重金属因其特殊的化学、地球化学性质及毒性效应而被称为环境中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具有高度危害性和难治理性。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残毒时间长、蓄积性、难以降解、污染后不易被发现并且难于恢复、易于沿食物链转移富集等特征,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物体DNA,会引起海洋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生长缓慢,异常发展,降低胚胎、幼体及成体的存活率,通过敏感种的灭绝导致生态退化,对生态系统构成直接和间接的威胁,从而使生物物种和群落发生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的利用价值。2特点海洋污染的特点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与大气、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污染源广,不仅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终都将汇入海洋。持续性强,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进人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大,造成的危害会影响到各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3污染来源途径从污染的来源和成因看,既有陆地污染源也有海上污染源,但陆地污染源排污是近岸、近海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解释,陆地污染源简称陆源,是指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场所、设施等;陆源污染物,是指由陆地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凡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把污染物质或者能量从陆地引入海洋,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都是陆源污染行为,它包括通过河流、排污口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品人海,或者以其他方式从陆地上(包括空中)向海洋排污。我国历年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陆源污染是近岸海域的元凶,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金属。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陆源污染物占人海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2O世纪9O年代初每年排海污水为80亿吨,以年均3亿吨递增。近年来,通过直排、混排和市政下水道等途径人海污水超过100亿吨,各种有害污染物达180余万吨。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重金属污染物,使近岸海域海水超四类和四类水质占46.5。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是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以及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人海洋。海源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海源污染主要有船舶污染和海洋石油开发造成的海洋污染以及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物质随着海水的移动,影响了海水水质,造成环境污染。首先,船舶造成的污染 ,主要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 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第一,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人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人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第二,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第三,船舶倾倒污染源。另外,海洋石油开发也对海洋造成污染。我国海域石油蕴藏 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人海洋,在不同的程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洋石发过程中,生产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海洋,以及可能发生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对海洋生物的危害非常严重。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海水养殖释放到水体中的物质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即海水的环境容量时,养殖便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污染具体来说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来源于残饵、排泄物等营养物的污染,二是来源于养殖药物的使用污染,三是来源于底泥的富集污染。第一来源于营养物质的污染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残饵、粪便和排泄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氮、磷,还有悬浮颗粒物 及有机物。而且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对邻近水域营养物质的负载也在逐年增加,排出的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对养殖水体自身及邻近水体的污染都是相当大的。这些毒性不同的治疗药物、消毒剂和防腐剂每年大量的排人海洋,对海洋生物和人类都造成了极大危害。第二,来源于养殖药物的使用污染首先这些药物对海水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我国作为世界海水养殖的第一大国,养殖用药的数量相当大。其次,这些药物成分对不同的海洋生物造成不同的影响,很可能造成一些生物大量死亡,另一些生物大量繁殖,破坏近海海域的生态平衡,一定程度上改变近海海域的生态结构。再次,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层层递增,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现实中这种食物中毒现象屡次发生。第三,来源于底泥的富集污染海水养殖过程中输入水体的氮、磷和颗粒物分别有24、84和93沉积在底泥中,经过长时间大量的积累,超过水域的自净能力,成为污染近海海域水质的重要污染源。有学者著文称养殖区域底泥中氮、磷的含量和耗氧量比周围水体沉积物中的含量要明显高出很多,而且底泥中经常含有养殖的残饵,残饵和排泄物在底质堆积,促使了微生物活动的加强,也加速了营养盐的分解,含有大量有机物分解的水域很快会形成无生物区。据有关研究报道,在靠近网箱的区域,大型底栖动物会减少,再往外的一定区域为一过渡区,该区域内由于营养物质的适度累积刺激了底栖生物的生长,再往外的区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组成都降至正常水平。(宇文青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探讨 2009)湿地人为破坏我国曾在2O世纪5O年代和8O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建设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约119万公顷,对沿海滩涂的破坏面积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王 淼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 成 因与治理 2006)4污染物的种类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1、化石燃料污染主要是石油及其产品,这些物质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目前,每年排人海洋的石油污染物大约为1000万t,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t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目前全球的商业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从而促进了化石燃料资源的生产,这必将使已存在的沿海区域化石燃料污染的问题进一步严重。尤其在沿海地区不断兴建的采油设施以及对海床和沿海湿地造成的破坏等,都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此外,采矿废物,贸易和运输带来的二次污染物,以及煤炭加工和初级燃烧的副产品,也将通过陆地和大气进入沿海水域。海洋环境石油烃类污染、内陆环境污染源的输入以及大气中PAHs的干湿沉降是决定海洋环境中PAHs的种类、含量及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不同海域环境中PAHs的浓度差别较大。近海工业的发展程度及都市化进程与海域环境中PAHs的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生活习性的海洋生物对PAHs的富集能力不同,与底泥直接接触的底栖动物对PAHs的富集能力往往强于与水体直接接触的水生生物,贝类的富集能力最强.(江锦花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及源解析2008)2、重金属和酸碱这些物质包括铜、铅、镉、锌、砷、汞、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属以及各种酸和碱。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汞,每年可达万t,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000t汞的记录,这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4000t。镉的年产量约15万t,据调查,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大多数重金属原子核外电子层都有 未充满的d电子轨道,是良好的电子接受体,与许多酶和活性集团有很 强的亲和力,重金属能与生物体内酶的催化活性部分中的巯基结合成难 溶解的硫醇盐,抑了酶的活性 ,妨碍了机体的代谢作用。在海洋中,一切自然分布的重金属元素都以某种浓度存在,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所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是通过河流、排泄口和家庭污水管及大气迁移和沿海倾倒的废物进入海洋的。某些重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酸碱等的量呈增长趋势,加速了对海洋的污染。海洋中重金属的来源有3个:天然源、大气沉降与陆源输入。天然源是由火山活动、自然风化侵蚀等过程产生的;大气沉降是人类活动与天然产生的释放到大气中的;陆源输入是人类活动如采矿、冶炼、矿物燃料燃烧以及工农业、生活废水等产生的。陆源输入是海洋污 染的主要来源,以各种不同途径进入海洋的重金属,有的通过物理化学过程以颗粒物质的形式下沉至海底,有的被生物吸收,生物死亡后,重金属随其残骸沉到海底。沉积物各地球化学相中的金属元素经生物矿化、早期成岩等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沉积物也是水生生物尤其是底栖动物重金属摄人的重要来源水体、沉积物与生物体中重金属相互影响、相互转化。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早在20世纪6O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展了对全球沿岸海域中重金属的调查研究。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不仅受到稀释、离子交换、吸附和凝聚等本身物化性质的影响,还要受水环境条件,如pH、氧化还原电位、水温、离子强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海洋动力与水文气象的影响,如径流、上升流、潮流、余流等流场条件用、输沙量和锋面的综合作用。大气沉降、陆源污染物质输入,底质的地质成分与结构、上覆水向水体的释放及生物作用的影响等。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与陆源污染物质的输入,径流,海底地貌与海洋动力因素,有机碳、硫化物、pH、氧化还原电位、碳酸盐、粒径,底质原生矿物等密切相关。重金属离子在细粒的沉积物表面有较强的亲和力,其含量与沉积物粒径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粘土质细颗粒沉积物的表面积大,对污染物的吸附滞留作用较强。重金属易与有机碳(主要为腐植质)和硫化物通过表面吸附阳离子交换和螯合反应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与金属硫化物沉淀而从水体中移出。细粒沉积物碎解程度高,粒度越细则越实、越缺氧,Eh值越低,越易 形成还原环境。盐度低、pH值小、有机质含量高,消耗溶解氧就多,易造成缺氧的还原条件,这也有利于有毒物质的沉积和积累。3、人造放射性核素物质污染这些物质是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铯等半衰期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据估计目前进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为26亿居里,这个量的绝对值是相当大的。由于海洋水体庞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在较强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4有机合成品污染主要为农药,海洋环境中的有机合成化学物品可能会改变供浮游动物食用的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并可能使很多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成分发生变化。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这一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进人海洋经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数多达10万人以上,人类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与此也有密切关系。5营养盐类 这类物质比较复杂,包括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以及化肥的残液等。这些物质进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易形成赤潮,继而引起大批鱼虾贝类的死亡。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造成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破坏正常的海洋生态环境,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近岸海域,这些污水和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造成一些近岸海域海水严重富营养化,增加海洋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海水富营养化造成近岸海域藻类密度增加,在没有引发赤潮的情况下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一方面,藻类密度增加降低了海水的透明度,对生活于底层和近底层的鱼、虾、蟹、贝、藻类危害很大,破坏了鱼、虾、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造成底层的海洋生物无法生存、繁殖甚至死亡,对鱼、虾、贝类的卵和幼苗的危害更大,另一方面,海水富营养化导致海水中的细菌总数增加,造成水产养殖业病害发生频繁。赤潮对渔业资源的危害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最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某些赤潮藻类分泌或产生黏液黏附于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导致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有害物质(如氨、硫化氢等),有些赤潮生物能渗透出高浓度的氨和磷,诱发有毒的微小原甲藻大量繁殖乃至发生赤潮;有毒赤潮生物能分泌毒素直接毒死其他海洋生物并引起摄食者中毒乃至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鱼、虾、贝类等 因缺氧而大量死亡,赤潮生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还会产生大量硫化氢和甲烷等有害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赤潮生物一般密集于表层几十厘米以内,使阳光难于透过表层,水下其他生物因得 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严重时可造成底层海洋生物死亡。6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产生各类固体废弃物约百亿吨,进入海洋量也达亿吨。这些固体废弃物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资源和破坏沿岸景观。微塑料一般指的是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这些微塑料在海洋中或悬浮在水中,或沉积到海底成为沉积物的组分。据研究,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有聚氨酯、聚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尼龙、透明塑料、有色塑料、玻璃纤维等各类。微塑料在海洋中不管是悬浮在海水中,还是沉积到沉积物中,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状,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远比大型塑料要大得多。一阻碍海水中的光线传播,影响生物对光的利用,干扰了生命活动。二、微塑料内部的有毒添加剂不断向海水中释放,同时又从海水中不断吸收多种疏水性的有毒污染物质。海洋微塑料既是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又是有毒污染物质的传播载体。三影响发生在海底沉积物界面上的生物化学过程,进而影响生物地化循环。沉积的微塑料阻碍发生在沉积物界面上的氧气和水的扩散与交换,对发生在沉积物界面的生物化学过程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生物地化循环。(赵淑江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科2009)7废热工业排出的热废水造成海洋的热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温高出4以上的热废水常年流人时,就会产生热污染,将破坏生态平衡和减少水中溶解氧。(张彬彬 海洋污染与监测海洋地质动态2004)8压载水的污染船舶压载水可以分为两大类:(1)油舱压载水。油舱压载水有两种,其一为油船的油舱压载水,其二为货船的燃油舱压载水。(2)货舱压载水。货舱压载水对海洋的污染包括有毒液体物质、有害物质和来自疫区的含病毒、病菌压载水等非油性污染。有毒液体物质主要来源于货舱内排出的压载水和洗舱水而且大多是化学品船舶所造成。排入海中的有毒物质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很大,所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或沉海入中或漂浮于海面,有的容易与海水中物质起化学反应,有的在水中迅速消散,其危害也大不相同。船舶压载水携带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危害公众健康。为控制船舶压载水污染,国际组织制定了防止压载水污染的国际公约,些国家也制定了压载水管理方法。大部分海洋船舶为保证船舶空载航行的稳定性,都有庞大的压载水系统,装有数量巨大压载海水。随着海洋船舶运输的发展,船舶压载水的异地装入与排出,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和航运界的重视。对海水压载水的技术处理必将是未来数年船舶科技发展的热点。(周章海)二、油类污染 2 0 0 2 年全国统计到的海上溢油 事件6起,其中一起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4 6 0 万元。2 0 0 3 年统计到5 起 溢油事件, 直接经济损失1 6 7 0 万元。 近岸海域,特别是港 口区附 近海域受油类污染比较严重,油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油类中的水溶性组份 对鱼类有直接毒害作用,可使鱼类出现中毒甚至死亡;油膜附着在鱼鳃上会妨碍鱼类的正常呼吸, 对鱼 虾的生存、生长极为不利;油类附 在藻类、 浮游植物上会妨碍光合作用,造成藻类和浮游植物死亡,进而降低水体的饵料基础,对整个态系造成损害;沉降I 生油类会覆盖在底泥上, 破坏底栖生态环境, 妨碍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油类可直接使鱼类着臭或随食物进入鱼、 虾贝、藻类体内后使之带上异臭异味,影响其经济价值, 危害人们的健康鱼、 虾对油类的着臭浓度为0 0 5 mg L ;油类还可降低鱼类的繁殖力,受油类污染的水体中, 鱼卵难于孵化, 孵出鱼苗多呈畸形, 死亡率高,然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油类含量不超过0 0 5 mg L,但是,当水体油浓度超过0 O l mg L时就已对孵化不利。 三、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铜、铅、镉、锌、砷、汞、铬的污染,电 镀、化工、冶金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这些废 水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排人海洋,导致一些近岸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含量 超标,港口和河流出海口附近海域底质重金属超标情况更加严重,根据 有关资料显示,某些近岸海域生产的贝类重金属含量 ( 特别是铅含量) 常超过标准。 水体中的重金属不易被微生物分解,进入水体的重金属大部分沉积 于底泥中,只有少部分以颗粒存在于水体中,某些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易 被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逐级累积, l 、铜 铜是生物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是,过量的铜对生物体 有明显的毒害作用,0 0 6 mg L的铜能抑制大型藻类的光合作用。过量 的铜会使鱼类的鳃部受到广泛的破坏,出现粘液、肥大和增生,使鱼 窒息,另外,还可造成鱼体消化道的损害。海洋浮游植物对铜的浓集 系数为3万倍 ,海洋鱼类为 l千倍 ; 2 、铅 铅是蓄积性毒物,铅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值为 0 0 5 mg L, 最低有害作用值为0 O l mg L , 铅可导致红细胞溶血、 肝肾损害, 雄性性 腺、神经系统和血管等的损害; 3、镉 镉是高毒和蓄积性物质,可产生致畸、致癌、致变作 用,牡蛎能将周围水域中非常低的镉浓集起来,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值为 0 0 1 mg L ,最低有害影响值为 0 2 ug L ,铜、锌的存在能增加镉的毒 性 ; 4 、锌 锌作为微量元素在生物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但浓度较高时 能降低鱼类的繁殖力,如 0 1 8 mg L的锌使雌性鱼产卵次数明显减少, 锌对海洋水生生物的有害值为0 1 mg L, 最低有害值为0 0 2 mg L; 5 、砷 砷是剧毒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对海洋水生生物的 有害值为 0 0 5 mg L,最小有害作用值为0 O l mg L; 6、汞 汞易在生物体中富集,在底泥中可发生生物甲基化作用, 使得水中持续含有毒性更强的甲基汞,生物体内汞通常以甲基汞形式存 在 ,汞对鱼卵有毒害 ; 7、铬 所有铬合物都是有毒的,六价铬是一种致癌、致癌、致 变物质,铬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比对于鱼类的毒性大得多,牡蛎对铬最 敏感,1 01 2 u g L的铬可致牡蛎死亡,某些浮游植物可将水中铬浓缩2 3 0 0倍,铬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值为0 1 mg L,最低 有害作用值为0 0 5 mg L ( 对牡蛎为0 O l mg L) 。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海洋污染物质外, 海洋污染 还有很多种,如热污染、酸碱污染、农药污染、有 机质污染、微生物污染等,所有这些污染都会对海洋 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因此,应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维持海洋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生存、繁殖和海洋资源的保护 ,也有利于人们食用水产的安全。 (李 振 龙 2005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 中的突发性输入包括油轮事故和 海上石油开采的泄漏 与井喷事故 , 而慢性长期输入 则有港 V I 和船舶的作业含油污水排放 、 天然海底渗 漏 、 含油沉积岩遭侵蚀后渗 出、 工业 民用废水排放 、 含油废气沉降等 2 。结合溢油污染原因与途径, 分石油污染危 害海 洋资源, 影响生态平衡。石油 中含有数百种化合物, 主要 由烷烃 、 芳香烃及环烷烃 组成 , 约占石油含量 的 5 0 9 8 , 简称为石油烃 , 其余为非烃类含氧、 含硫及含氮化合物 4 。溢油在 海洋环境中主要 以漂浮在海 面的油膜 、 溶解分散 态 ( 包括溶解和乳化状态) 、 凝聚态残余物( 包括海面漂 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 三种形式存 在 5 。溢油, 因其物理影响和化学毒性, 会导致海岸 带初级生产力降低, 植物枝叶枯萎, 湿侵蚀_ 6 , 从 而严重危害海岸带生态 。具体生态影响如下 : ( 1 )影 响光合使用。石油污染破坏海洋固有 的 C O 吸收机 制 , 形成碳酸氢盐和碳酸盐 , 缓冲海洋 p H 值 , 从 而 破坏了海洋中 O 。 、 C O 的平衡 ; 油膜使透人海水 的太阳辐射减弱 ; 散和乳化油侵人海洋植物体内, 破坏 叶绿素 , 阻碍细胞正常分裂 , 堵塞植物呼吸孔道。以 上 因素会破坏海洋食物网的中心环节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 进而破坏食物链 , 导致生物死亡。( 2 )毒 化作用。芳烃 ( P AHs ) 作 为海洋环境最严重的有机 污染物 , 广泛 分布于海洋 环境 中, 由于其潜 在 的毒 性 、 致癌性及致畸变作用 ,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 有很大的潜在危害。石油泄漏到海面 , 几小时后便 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 生成醌 、 酮、 醇、 酚、 酸和硫 的氧 化物等 , 对海洋生物有很大 的危害 7 。而慢性石油 污染的生态学危害更难 以评估 。由于 向海洋排放的 含有污油废水 的比重大于海水 , 以及泄漏后 的油滴 会黏附在海洋悬浮的微粒上沉落海底 , 这些有毒物 质常常沿海底流动, 污染了海底 的底质和生物等, 使 生物大量死亡 , 破坏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石油污染 物进人海洋环境会对水生生物 的生长 、 繁殖 以及整 个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影响。石油能渗入较高级的 大米草和红树等植物体 内, 改变细胞的渗透性 , 甚至 使其死亡。污染物中的毒性化合物可 以改变细胞活 性 , 使藻类等浮游生物急性 中毒死 亡。当海洋中石 油质量浓度在 1 0 4 1 O 3 mg L时 , 可 以对鱼卵和鱼类的早期发育产生影响 8 。石油中所含毒稠环芳 香烃在平台或排污源附近 , 生物体受影响的程度 比 较严重, 表现在生理代谢异 常、 组织生化改变等 , 从 而扰乱物种的生物繁殖 , 改变生物群落的生态结构 和生活特性_ 9 , 有些改变可能是不可逆 的或致死性 的。烃类经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能进一步加剧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I 1 。据分析 , 被污染海域 内的 鱼 、 虾等生物体 内的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 3 )消耗 海水中的溶解氧, 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油膜覆 盖影响海水复氧, 石 油分解 , 消耗水 中溶解氧, 造成 海水缺氧 ( 据统计, 1 L石油完全氧化达到无害程度 , 大约需要 4万 L的溶解氧) 1 , 引起海洋中大量藻类 和微生物死亡 , 厌氧生物大量繁衍 , 海洋生态系统 的 食物链遭到破坏, 从而导致 整个海 洋生态 系统 的失 衡 。( 4 )引发海洋赤潮 。在石油污染严重的海 区, 赤 潮 的发生概率增加 , 虽然赤潮发生机理 尚无定论 , 但 应考虑石油烃类的影响 1 。研究表明, 高浓度石 油烃可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 低浓度 石油烃可产生促进作用 1 引。石油污染影响多种海 洋浮游生物的生长、 分布、 营养吸收、 光合作用及浮游植物参与二 甲基硫 ( D MS ) 产生和循环的过程 ,可以引发赤潮 1 。例如 , 渤海赤潮发生重点水域往往也是石油烃高浓度 区, 主要包括莱州湾 、 渤海湾 、辽东湾等沿岸水域 1 。( 5 )危害海洋渔业资源, 破坏滨海湿地资源。鱼、 虾、 蟹、 龟等一些海洋生物的行为, 例如觅食 、 归巢 、 交配、 迁徙等中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严峻 , 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海水 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2 0 0 7年中国近岸海域海水石油类实测值质量浓度为未检出0 3 6 0 mg L, 平均质量浓度为 0 0 1 9 mg L, 超标率为 2 9 。溢油污染具有突发性 、 严重性 、 难处理性等特点。溢油污染会影响光合使用, 具有强烈的毒化作用, 会消耗海水 中的溶解氧, 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 引发海洋赤潮 , 并危害海洋渔业 资源 , 破坏滨海湿地资源。防治海洋石油污染 , 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 已成为 当务之急。 (王传远 中国海洋溢油污染现状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2009), 微塑料一般指的是 毫米级别 甚至微米级别的 塑料碎片 。这些微塑料在海洋 中或悬 浮在水 中, 或 沉积到海底成为沉积物的组分据研究, 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有聚氨酯 、 聚苯 乙 烯、 泡沫聚苯 乙烯 、 尼龙 、 透明塑料、 有色塑料 、 玻璃 纤维等各类。微塑料在海洋 中不管是悬 浮在海 水中, 还是沉 积到沉积物中, 由于其特殊 的理化性状 , 微塑料污染 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远比大型塑料要大得多。一阻碍海水中的光线传播,影响生物对光的利用,干扰了生命活动。二、微塑料内部的有毒添加剂不断向海水中释放,同时又从海水中不断吸收多种疏水性的有毒污染物质。海洋微塑料既是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又是有毒污染物质的传播载体。三影响发生在海底沉积物界面上的生物化学过程,进而影响生物地地化循环。沉积的微塑料阻碍发生在沉积物界面上的氧气和水的扩散与交换,发生在沉积物界面的生物化学过程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生物地化循环。(赵淑江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科2009)2船舶生活污水的分类与危害 2 1分类 通常将 “ 船舶生括污水” 分 为“ 灰水” 和“ 黑水” 两类 。 “ 灰水” 是指 由厨房 、 洗衣间、浴室和盥洗室排 出的生活废水;“ 黑水” 是指由厕所、 小便池 、 医务室以及动物住处排出的污水。目前各种公约、 条例和规则要求处理的生活污水主要是 “ 黑 水” 。 2 2危害 船舶生活污水主要 由有机物和矿物质组成。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舷外造成周围水体的污染 。 其污染成份可分为 以下五种: ( 1) 污水 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寄生虫 , 有时还会含有危害人体 及水生物的病毒 。 是传播和造成疾病 的潜 在来源 。 污水 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病毒 、 寄生虫能 引起人类患伤寒 、 疟疾 、 肠胃炎, 甚至霍乱 、 造成流行病的蔓延。 ( 2) 污水 中含有生化需氧量很高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 3) 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沉淀物质 ,它们在水 中的生化分 解也需要 消耗溶解 于水中的氧 气,大量耗氧, 致使水 中溶解氧含量枯竭 ,缺氧会造成鱼类和大多数水生物窒息 有时还会产生恶臭 发生赤潮和破坏生态环境。 ( 4) 污水中含有有机或无机的悬浮 物,它们以团块状漂浮于水面, 还 因分解而产生气味 , 从而严重地破坏水域环境的外观。 ( 5) 污水中含有高浓度营养物质( 主要是含有磷 、 氮成份的无 机盐类) 。 它们会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繁殖 , 致使水体富营养化 。(苏 婧 论船舶污水及垃圾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污染及防治 2009)在海洋污染是一个大一营养盐的污染问题,是影响海洋和地球其他地区也。 an directly affects ocean organisms and indirectly affects human health and resources. 海洋污染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资源。 Oil spills, toxic wastes, and dumping of other harmful materials are all major sources of pollution in the ocean. 石油泄漏,有毒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倾倒是所有主要来源的海洋污染研究。 People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these because if people know more about pollution in the ocean, then they will know more about how to stop pollution. 人们应该学习这些有关,因为如果人们知道更多的关于海洋污染,那么,他们就会知道更多关于如何制止污染。 What are toxic wastes? 什么是有毒废料? Toxic wastes are poisonous materials that are being dumped into the ocean. 有毒废物,有毒材料,海洋将被弃置。 They harm many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 ocean and have a huge impact on our health. 他们伤害海洋动物和许多植物和我们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Toxic waste is the most harmful form of pollution to sea life and humans. 有毒废料污染的形式是最有害的海洋生物和人类。 When toxic waste harms an organism, it can quickly be passed along the food chain and may eventually end up being our seafood. 当有毒废物危害生物体,它可以迅速地通过沿食物链,最终可能最终会被我们的海鲜。 In the food chain, one toxic organism gets eaten by another, larger animal, which gets eaten by another animal, and can end up being our seafood. 在食品供应链,一吃有毒有机物得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动物,动物吃得到另一个,并能最终被我们的海鲜。 Toxic waste gets into seas and oceans by the leaking of landfills, dumps, mines, and farms. 有毒废弃物进入海洋和海洋得到的堆填区泄漏,倾倒,矿山,农场。 Farm chemicals and heavy metals from factories can have a very harmful effect on marine life and humans. 农药和重金属的工厂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类对海洋非常有害的影响。 Many fishermen believe that the toxic chemicals in the ocean are killing much of the fish population. 许多渔民认为,在海洋中的有毒化学品造成的人口大部分的鱼。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chemicals in the ocean is lead. 化学品其中最有害的海洋领先。 Lead can cause many health problems. 铅可引起许多健康问题。 It can damage the brain, kidneys,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它会损害大脑,肾脏和生殖系统。 Lead can also cause birth defects for people. 铅也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人。 It has been shown to cause low IQ scores, slow growth, and hearing problems for small children. 它已被证明会导致智商低,增长缓慢,和小孩的听力问题。 House and car paint and manufacturing lead batteries, fishing lures, certain parts of bullets, some ceramic ware, water pipes, and fixtures all give off lead. 房子和汽车涂料和制造铅蓄电池,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