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资料汇编.docx
领导干部心理调适下面的图片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关。【压力测试图】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得就越慢。【压力测试图】心理压力越大,黑色小点闪动得就越快,该死的小黑点还是安静点吧!【压力测试图】1、如果看到波涛汹涌,那么请马上休假;2、如果你看到微波荡漾,请小休几日;3、如果看到很多颗榛子,请继续为人民币服务。【压力测试图】这是一个jpg 格式的图片,是静止的一副图片,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变革节奏的加快,新形势下,各级干部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会如何更好地应对和调节工作中的压力,已成为现代干部保持健康心态、提高领导效能至关重要的需要和保障。早在2011年12月,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和监察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把“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要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干部心理健康素养。把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目标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地做好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工作。因此,如何引导各级干部掌握正确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技巧应该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内容。刚才我们做了几个有趣的心理测试。现在,我想说一组大家不太想知道但又确实发生过的领导干部因心理健康问题而走上绝路的案例。今年3月22日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长陈应春在福田区一小区内坠楼身亡。3月24日,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华在其居所上吊死亡。仅2015年11月, 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长张健伟在办公室突然去世,其死亡原因不能确知。4日,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文荪落入柳江河中溺亡,此事引发的“秘书失踪”、“秘书与市长一起落水”等各种版本的传言在网络中传开,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也出文,公开避谣,称“没有发现腐败问题”。9日,湖北恩施州财政局局长王金维,在被宣布停职的第二天清晨,走上了自己家楼顶,跳楼身亡。9日,吉林省蛟河市郝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郝壮,在公安局六楼其办公室(擦玻璃时)意外从窗台坠落身亡。2015年至今引发较大舆论反响的27名“非正常死亡”官员信息此前,2014年7月9日9时5分,湖北省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海华从市行政中心坠楼。现场留有遗书,遗书表明其“身患多种疾病,常感不适,只能自我解脱。”2014年5月6日,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在办公室楼梯间上吊自杀。现场留下两份遗书和部分遗言笔记,开笔就提到“痛、痛、痛”、“勤勤恳恳,一事无成,工作压力巨大”。2013年7月4日上午,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一名年仅25岁的副镇长郑桂锋在办公室上吊自杀,遗书称“工作压力”,告诉妻子“先走一步”,并向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说“对不起”。 可以说,近来官员的自杀死亡呈现上升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官员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市场传出多个版本,让人浮想联翩,自觉或不自觉与“反腐风暴”联系起来。调查表明,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是长期抑郁所致。说实话,我们看到这么多领导干部不是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而是用跳楼、上吊、卧轨等方法自杀,感到非常震惊和十分痛心。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是党的宝贵财富。作为社会的公权人物,领导干部自杀并不是他的私人事件,而应属于公共事件。如果领导干部因心理健康问题选择了自杀,会直接影响单位的工作和他的家庭幸福;再进一步说,则会弱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应当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大家可能会问:这些人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大多年富力强,正处于事业的鼎盛期,是什么让他下“死”决心,采取自杀这种极端方式来结束自己的宝贵生命呢?我认为,具体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着严重问题,并且这一严重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让他们最后抛下了工作、离弃了父母子女而永别了这世界。如果人们能多一点人文关怀,早一点发现这些人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效的调适,或许这些领导干部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上说,对领导干部进行心理健康与调适培训,确实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尽管以上说的这些都是非常极端的个案,但由此看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问题。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是咱们接下来要探讨的主要内容。我想通过今天这个专题,着重就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问题及原因、思路和对策,谈点初步的认识和想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对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健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健康作为保证。因此,曾有人演绎了一个“健康数论”:健康是1,其它所有的东西,譬如事业、财富、爱情、婚姻等等都是0,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有价值,才越多越好。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的东西再多也是0。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人人都明白。“数论”告诉我们的是:健康是成功的本钱,虽然不能说“有了健康就拥有了一切”,但是,如果没有了健康就真的会失去一切!所以,健康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青年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至关重要的前提。1、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据医学家测定,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是有科学依据的。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相反,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态,有损健康。试看,一个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者,何以能谈健康!据测定,这类人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最终会在恶劣心态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者早衰,或者早亡。2、心理健康及标准:刚才我们已经谈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并在其中渐次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映,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一种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即认识、情感、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一般智商在80分以上),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才能客观、完整、准确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心理行为和其年龄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人,其心理行为的模式不同,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明显偏离其年龄特征,其人格心理肯定是处于病态之中。2、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注重自我的确立,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而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常常表现出冲突、矛盾的心理,缺乏自觉性,很难置于自我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之下来指导自己人格的发展。3、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指以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并保持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等情绪;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这种心理状态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较强,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处于消极悲观、闷闷不乐的精神状态之中,使人丧失信心、反应迟钝,对前途感到黯淡渺茫。4、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在与不同对象的交往过程中,能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把握好自己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中的位置。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长补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情绪反应适度,保持愉快、满意、欣慰的心境,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转移和升华。6、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健康的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主动面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种挑战,当与社会现实产生矛盾时,个体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妥善地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融于现实,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人格品质相对稳定。人格品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无缘无故地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那就可能是他的人格模式在发展或完善中出现了问题。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用“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12个字,概括地提出了中国公民应当具有的心理素质和处世态度,并将“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对上面说的这7条标准,我认为中央的提法更精炼,内涵更深刻。关于塑造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决定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出发,提出了12个字: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这是当代每个中国国民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处世态度,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一是培育自尊自信的心态,克服自卑媚外的倾向。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民言谈举止的不卑不亢、自信大度,将会真正体现大国风范,并赢得世人尊敬。面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成果,我们要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客观地看到其他国家的优点和长处,虚心地学习,有选择地引进,做到学习而不自卑,引进而不媚外。二是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克服浮躁偏激的倾向。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个公民都要从全局出发,十分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在关系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问题上,要爱憎分明,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理智,不能因为狂热和偏激作出错误判断,甚至作出违法的行为。三是培育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仇恨狭隘的倾向。无论当今世界,还是我国社会,都处在一个思想文化多元、多变的时代,不同文明的冲突、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难以避免。必须倡导以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和冲突,坚持“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妥善处理突发事端,减少对抗性,增强建设性。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文明,也有着长期屈辱的历史。我们既要以史为鉴,又要面向未来;既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不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做到强大了而不恃强凌弱,富裕了而不为富不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这一命题的提出,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开始由过去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向注重国民的综合幸福感指数与心理卫生指数提高的转变,是我们党强调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的逻辑必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个人本身的发展与提高、个体的精神世界及其幸福感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公民的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所处的位置和担负的重要责任与普通群众是不同的,各方面的要求,包括心理素质的要求与普通群众也是不一样的。一方面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要首先做到、带头做到;另一方面,组织上和事业上对干部还有特殊的和更高的要求。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就用了“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样10个字,来评价朱老总。这既是对朱德良好心理素质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3、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应具备的五个特征心理素质决定心理健康。领导干部保持心理健康,必须提升心理素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一是信念坚定。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大是大非立场稳,大风大浪不迷航,局面复杂头脑清,名利诱惑不动心。二是意志顽强。神经坚韧如钢丝,意志坚定似磐石,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气馁,压力面前不萎靡,历经百折而不回。三是态度理性。看待现实客观理性,遇到麻烦处变不惊,紧要关头临危不乱,处理问题理智冷静。有自知之明,知己所长也知所短,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有知人之智,不为情所惑,不为势所惧。自处不放纵,时时自我控制;处人不虚浮,言行必有依据。四是心胸豁达。有容人的雅量,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团结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年龄、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合作共事;有容事的胸襟,心中想大事,手上抓大事,运筹帷幄,举重若轻。心如大海纳百川,涵养浑厚有大气。五是平民心态。以平常心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谦逊平和,从容淡定。常怀感激之情,饮水思源,感激周围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难和逆境。事事知足常乐,时时心平气和,既不盲目攀比,也不怨天尤人。4、当然,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我们不能仅根据一人的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其次,“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截然对立,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严重的心理疾病、轻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到心理健康良好,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这两极之间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界限。第三,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心理健康的状态并非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果人们不注意心理健康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心理变态和患上心理疾病;反过来,如果心理有了困扰或出现失衡时,能及时自我调整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会很快恢复到心理良好的状态。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心理学家说:“随着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人们的生理疾病。”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正视此类问题的存在,并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它。二、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大家都是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选拔考录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是人们眼中公认的佼佼者,工作稳定,不愁吃穿,生活轻松愉快,是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在“轻松愉快”的背后,人们往往忽略了我们所承受的特殊的职业压力,比如:工作政策性和纪律性强;失误和差错产生的影响大;职业前景个人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家人对自己较高的期望值也给自己带了有形和无形的角色压力,这些都时时困扰着大家貌似平静的生活。我们来分析一下前段时间我们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来客观的了解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51名学员参加了问卷调查。一、调查显示:大多数中青年干部给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状况打了较高分。就整体而言,在回答“若以百分制打分的话,您认为我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快乐感可打多少分?”时,共有84.3的人选择了60分以上,其中有9人选择了85分以上。 在个人层面,有27.4的同学“对自己目前工作状况的满意度”给出了85分以上的高分,处于“很快乐”的心理状态,有37.2的同学选择85-70分,是“比较快乐”的。选择60分以下的只有5人,占了9.8。分别有29.4和33.3%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给出了85分以上和85-70分的高分,处于“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心理状态,加上选择61分70分即“一般满意”的33.3,总计达到了96。上述结果表明,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心态良好。但少数人表达出来的不快乐、不满意倾向也不容忽视,这一倾向往往是构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潜在因素。 二、从中青年干部的成就动机和个体自我发展目标看,焦虑:个人前途难以把握在回答“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您认为自己有无职位升迁的空间?”和“如果有,您对个人的从政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两个问题时,72.5的受访者选择了“有”,6选择了“无”,21.5选择了“无法预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选择“处级”的占4,选择“科级”的占20,选择“无法预测”的占76。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也能较为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大家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不甚乐观,因为职位的升迁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我认为,这也是大部分同学选择“无法预测”的原因。 在回答“请分析一下您的心灵深处,怎样才能使您获得真正的快乐?”一题时,有61的人选择了“内心的一种从容与安宁感”,45的人选择了“个人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45的人选择了“衣食无忧,家庭幸福”,24的人选择了“职务与期望值相匹配”,同时,我很高兴,大家选择“发财致富,尽情享乐”的为0。 这说明,一方面,同学们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在基本的生活需要满足之后,也很关心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和人生更有意义这样一类的问题,需求和欲望适度,没有把名利看得太重,对幸福和快乐的真谛有一定的领悟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有些同学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忧,尤其是对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可把握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感。 三、挫折: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中,在回答“假如您遇到了挫折,特别是当职务升迁无望时,您会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的设问时,有55的受访者选择了“修身养性,等待机遇”,61的受访者选择了“加强学习,思考问题,促进自身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而选择“要求调换工作,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压抑情绪,得过且过”的,“怨天尤人,与领导对着干”和“抓住机会为自己和家人多捞点好处”分别仅为10,2,0,0。 在回答“如果您遇到自己无法排解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困扰,您会选择哪种方式排解?”时,选择“找朋友倾诉”的占31,“唱歌、健身、旅游等”的占25,“跟亲人倾诉”的占33,选择“自我调节”的占55%,而选择“喝酒”、 “求助于咨询机构或人员”、“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大叫几声”、选择“自我压抑”的仅占67。 在回答“每天下班回家后,您感觉如何?”时,选择“彻底放松,能够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快乐”的占到了37,选择“身体疲惫,不想说话,只想睡觉”的占14,选择“还有许多没做完的工作要做,没有心情与家人交流” 占到了22,“仍然得不到放松,总有很多杂事要处理,家人和孩子很闹心”的占20。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和环境的不如意而引起大的情绪波动,胸怀较为宽阔,也能够依靠自身的意志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找到排解心理压力的相应方法,但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高,心理调适方式需要改进。另外,从组织管理角度讲,如何帮助干部缓解工作压力和疏导心理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四、理想:做个性官员 作为中青年领导干部,能否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在追求和逐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自信与自尊等良好品质和亲民务实的人格魅力,是体现一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方面。 在回答“您认为评价一位领导干部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时,有51的人选择了“群众的良好口碑”,33.3的人选择了“素质高,能力强,有个性”,仅有6的人选择的是“职务的不断升迁”,另有16的人选择了“上下满意”。 在回答“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您获得了较高职位或者说您拥有了较大的支配公共资源的权力,您更看重的是:”时,有75的人选择的是“多做实事,让群众满意”,35的人选择的是“加强政德修养,完善人格”,14的人选择的是“埋头苦干,不事张扬”,而选择“多出政绩,让上级领导满意”和“个人事业的不断发展”的仅占2和13。 对“您认为领导干部是否需要有激情或个性魅力?您愿意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领导干部?”的问题,选择“需要,愿意”的比例高达75,加上回答“一般,得看是否有环境条件”的25,而选择“不愿意”和“无所谓”的一个也没有。 上述结果显示,大家对官场逆淘汰的潜规则并不认同,而对亲民务实的人格取向、对运用权力过程中必须有深刻的人格底蕴作支撑等观点则持赞同态度。与此同时,对活跃在各级政治舞台上的一批个性官员的认可,以及自身表现出来愿意彰显个性特征的潜质,也令人鼓舞。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只有建立起好的用人制度,并不断完善这些制度,老百姓需要和欢迎的“个性官员”才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五、压力:主要源自职场 在回答“如果您觉得活得很累,您认为您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选择最多的前三项分别是“工作责任心太强,追求完美之累”,“工作负荷重,疲于奔命之累”, “家庭负担重,子女入学就业之累”,选择比例分别达到了45,35和16,而选择“交际太繁,苦于应酬之累”, “迎合领导出政绩,失去自我之累”,“前程靠人恩赐,职场非正常竞争之累”的各占4,10%,8%。 调查发现,由工作、生活、人际等诸多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冲突、心理失衡和精神压抑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可以看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压力源主要来自职场,其中既有任务量大内容繁杂等工作压力带来的身体疲惫,也有各种竞争压力造成的心理负荷,还有晋升压力造成的心理疲劳等。调查发现,中青年干部对自身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有着正确的认知。在回答“您认为新时期中青年领导干部最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这一问题时,排在最前面的三项的分别是“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勇于创新”, “心理承受能力强”,分别占到了88%、80%、78%。其他依次是善于合作、进取精神、独特的人格魄力和献身精神,分别占76%,70%,59%,59%,另外“应变力强”占54,“情绪稳定”占51,“思维敏捷”,占51,“智慧过人”,占51。大家对自身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着清晰的看法,由此我们可以将目前中青年干部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归纳为:要德才兼备;要有境界,有胸怀;要先做人,再做事、做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强烈的使命感,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科学的领导方法;要敢于决策,敢于承担责任等。三、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1、没有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任何人的心理都不会始终处于一种平和状态。首先来看,什么是心理问题?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呢? 一般人很容易将"心理问题"单纯理解为"心理疾病",实际上心理问题有程度的差别,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并不能划等号。在心理问题中,程度由轻到重分可以划分为"心理烦恼"、"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烦恼是指在外界强刺激地作用下,个体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主体对自己的情绪可以清晰识别并能适当地自我调节或求助于他人。心理烦恼一般不会持续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也不会影响他人。比如:同事朋友间发生误会,使得我们产生心理烦恼,随着自我情绪调节或者相互间良好沟通,误会消除,心理烦恼也随之消除。 心理困扰是由于个体存在轻微程度上的个性缺陷,以及存在未解决的心理烦恼等因素的作用下,当个体面临挫折境遇时,出现可以自我识别但难以摆脱的负向情绪和认知等问题,身边的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 比如:我们在参加某项考试之前,或者在单位领导交办了重要任务,完成之前,内心非常紧张和焦虑,出现焦虑失眠、上火牙痛等一系列的生理症状,此时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存在焦虑,但是却无法摆脱,事情过后症状很快就能减轻甚至消除。 心理障碍是由于个体存在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只能部分识别但是无法摆脱,身边人经常可以发现异样但是难以理解。 比如:最常见的强迫症。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例如明知道门窗、或者抽屉都关好了,硬是放心不下检查好几遍;东西不放回固定的位置,总觉得不舒服;地板明明很干净,却仍一遍又一遍地擦;明明手不脏,却忍不住反复洗手;你躺枪了吗?其实,上述这些强迫行为不少人都有,大家别惊慌。医学专家解释,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十分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强迫行为都是强迫症。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强迫症患者往往知道强迫行为或想法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必要的,但仍然无法停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强烈冲突导致病人焦虑和痛苦,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对于这种心理障碍患者,普通人难以提供帮助,需要专科医院的心理医生对其进行治疗。说到这里,大家别紧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正常人强迫行为与强迫症有什么区别。日常生活中,正常人不时也会有一些强迫的表现,例如记车牌号、查看锁门等。加之受到一些书刊杂志的错误引导,会错误的认为自己患上了强迫症。正常人的强迫表现区别于强迫症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出现时间短暂,断断续续,有时候出现而有时候没有;2、正常人出现一些强迫现象表现比较轻松,不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3、没有“反强迫”心理,即从思想上主动的克制那些强迫的内容;4、当事人做出一些强迫的行为并不感觉痛苦,也没有治疗的愿望。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正常人偶尔的强迫行为和强迫症症状的区别,别庸人自扰,夸大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最严重的一种是心理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此时病人出现意识的障碍、缺乏自知力,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比如:蜡样僵曲的病人(空心枕头)、被害妄想的病人(看到别人走近自己,就觉得这个人是某些外星系的人派来暗杀他的,表现得非常恐惧和害怕)。比如:"我是蘑菇"的精神病患者。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墙角,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 看到这个病人,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今天讲这些心理问题分类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扰,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不要把别人和自己的问题夸大化。为什么会存在有心理困惑和心理困扰呢?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美梦之中,面临着真实琐碎的现实生活,生活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喜怒哀乐、生离死别,我们的心理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当面临挫折我们会抑郁、焦虑、无助、畏惧,这些负面的情绪一旦超越合理限度,便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这也许就是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得以顺利排解,甚至被一些外界因素所强化,可能会演变成心理障碍,甚至最终变为心理疾病。就像我们都会感冒、发烧,都会头痛脑热,没有人的生理状况始终完美,同样,也没有始终完美的心理状态。2、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瞭望新闻周刊一篇采访资料显示,中国的县委书记们压力之大,也许是人们想像不到的。一位县委书记说“我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像惊弓之鸟,生怕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群体等重大事件发生,被追究责任。”考核多、检查多、会议多,招商引资累、陪客喝酒累、处理关系累。“多”和“累”是记者一路与县委书记们交谈时听到的最频繁词汇。县委书记责任大,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发展、稳定、民生、安全,“一个都不能少”。既要上级满意,又要群众满意。一位县委书记描述高度紧张的状态:“县长觉不够睡,书记则睡不着觉。我天天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可一听到下雨声就又惊醒了。”由此可见,从入职不久的年轻干部,到拥有一定职位的县委书记们,公务员这一群体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压力过大,持续时间过久,给公务员带来了公告日身体与心理健康威胁。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工作、责任、竞争、人际等方面的原因,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身处基层的领导干部,肩负着维护一方稳定,发展一方经济的重任,工作头绪多,困难多,强度大,压力大。我们今天在坐的都是各单位、各乡镇精心选拔出的优秀的青年领导干部,大家通过自身出众的才华和工作业绩从全县诸多青年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我们所经历的社会磨炼还不足,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缺陷,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结合调查座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各层面的干部心理是健康的,绝大多数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但也要看到,确有少数干部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负担过重,出现一些心里疾病。大面上来说,领导干部面上心理健康普遍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心理疲劳现象。这是领导干部中极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感到身体劳累,这在我们青年领导干部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这是典型的生理疲劳。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或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每天无规律繁重工作,长年累月忙于事务和应酬,5+2,白加黑,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空间,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身体劳累。常常有人眼睛酸痛发胀,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上失眠多梦,经医院检查又无实质性的病症,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出现工作厌倦。这是心理疲劳的主要特征,不少领导干部长期处于一个岗位上,从事单调、重复的公务活动,完全失去了刚刚步入领导岗位时积极工作、主动进取的状态,对各项工作被动应付甚至懒得应付,失去了进取之心,产生心理饱和,工作兴趣和激情减退。同时,兴趣爱好缺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广泛度与其乐观态度相关,不少领导干部由于没有时间,没有业余兴趣来不断刺激和调节正常工作和生活,使自己对重复性工作感到疲劳、厌倦。三是诱发心理疾病。由于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发生心理障碍,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常见的有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和心身性疾病。最主要的还是持续不良反应所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的病变,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病症。前面我们已经有不少的案例足以说明。二、心理失衡现象。领导干部心理失衡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信仰失衡。少数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不信马列信迷信,不信科学信风水;少数领导干部台上作科学报告,台下求神拜佛,在缭绕的香火中寻求寄托和心理安慰;有的领导干部迷信数字,有的甚至在换届或人事调整前请求算命先生指点迷津,等等。二是生活内容失衡。面对那么多的生活内容,平衡是一种艺术,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拥有正确的理念,如身体健康与工作的关系如何处理,家庭和谐与朋友情谊关系如何处理,如何提高和充实个人精神生活等。在有些青年领导干部身上,则表现为无法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取得平衡,无法统筹兼顾,局部失衡而引发心理危机,如有的只顾朋友之情,而失去工作原则性,有的为了工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等。三是欲望失衡。欲望是一种心理势能,包含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领导干部欲望失衡主要指心理欲望,如尊重与被尊重、名利地位的欲求与满足等,有些青年领导干部急于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在其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大多数能够正确对待自身的荣辱得失,将功名利禄放在适当的位置。但是在他们走上领导岗位之后,部分领导就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有别于一般干部职工,需要在言行各方面急于表现出自己作为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从而时时刻刻以“领导”自居,显摆自己的“官位”,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摆起阔气,在谈吐方面有意识地装起“文雅”,要求部下时刻对自己毕恭毕敬,部下对自己稍微有所怠慢就耍官脾气,更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丝毫否定。甚至有的无法正确把握权力、地位和名利,从权力欲走向经济上的贪欲等,表现出权力欲的严重失衡。三、心理紧张现象。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产生紧张,这是人常有的现象。领导干部心理紧张又有其特殊内容。一是焦虑感突出。身体方面, 一些干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重视, 一有不适就妄加猜测, 担心自己患上了难治之症, 或者总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自己承担的工作,经常为此焦虑不安。工作方面,由于自己的心理期待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升官”愿望和“官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基层中青年在认真开展好自己的工作之后都能够实现升迁,那些无法实现官职逐步提高的人员由于其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而产生抑郁、焦虑。尤其是在和其他顺利实现了官职升迁的基层中青年干部相比较之后,导致焦躁不安、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心平气和地开展工作,更不能以正确客观的心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建议,还可能常因各种小事而对下属无端使性子、发脾气。急于表现,急于升迁,做事急功近利,稍有成绩沾沾自喜,稍遇挫折灰心丧气。由于心理上的焦燥不安,不能长远、冷静、有序的分析和谋划工作。二是警觉性过度。不少年轻领导干部在岗位、职务变动后,都会产生心理紧张,特别是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弱者,在适应期内,会放不开手脚,比较紧张。有的青年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不切实际地好大喜功,期待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短时期内取得巨大的工作成效,违背了实事求是、主客观相一致的规律,可能由于他们的盲目决策、盲目发展而导致党和人民的权益遭受巨大损失,他本人也为此遭受内心更大的困惑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再就是,许多领导干部在初次遇到分管工作范围之内,疑难工作无法展开,或当管辖内发生突发事件,被有关部门责任追究、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时,心理会高度紧张甚至恐慌。还有少数干部因工作、生活中有意、无意中出了差错,做了违法违纪的事,而组织上又还没有发觉,为隐瞒错误,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