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数列复习一、知识纲要(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二、方法总结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等差、等比数列中,、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3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三、知识内容: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前n项和: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第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例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当时,,当时,,经检验 时 也适合,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来源:学*科*网(1)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的一次函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说明:对于公式整理后是关于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来源:学#科#网Z#X#X#K等差中项:来源:Z_xx_k.Com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差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差为,则有来源:Z*xx*k.Com(2)对于等差数列,若,则。(、),则也就是:,如图所示:(3)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例7.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 n =33,则n为( )(A)48 (B)49 (C)50 (D)51例12.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有( ) 例13.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证:数列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解:,当时,时亦满足 , 首项且 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6、首项、通项公式为 3.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等比中项:如果在与之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也就是,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即。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来源:学科网ZXXK(2)等比中项: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等比数列的通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当时,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比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比为,则有对于等比数列,若,则也就是:。如图所示:若数列是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比数列。如下图所示:例8.在等比数列中,则例9.和的等比中项为( ) 例10. 在等比数列中,求,解:是与的等比中项,例11.在等比数列中,和是方程的两个根,则( ) 4.数列前n项和(1)重要公式:;(2)等差数列中,(3)等比数列中,(4)裂项求和:;()五、例析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列教学内容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问题。掌握一些求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解决此问题的能力。本文例析了一些求和的方法,仅供参考。(一)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序(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 (二)错位相减法:这是推导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的前项和,其中、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三)分组求和法 所谓分组求和法,即将一个数列中的项拆成几项,转化成特殊数列求和。例3已知数列满足,求其前项和。(四)公式法(恒等式法):利用已知的求和公式来求和,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再如 、等公式。(五)拆项(裂项)相消法:若数列能裂项成,即所裂两项具有传递性(即关于n的相邻项,使展开后中间项能全部消去)。例5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六)通项化归法:即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来,再利用数列的特点求和。例求数列的前项和(七)并项法求和:在数列求和中,若出现相邻两项(或有一定规律的两项)和为常数时,可用并项法,但要注意的奇偶性。例7已知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八)奇偶分析项:当数列中的项有符号限制时,应分为奇数、偶数进行讨论。例8若,求数列的前项和(九)利用周期性求和:若数列,都有(其中,为给定的自然数,),则称数列为周期数列,其中为其周期。来源:学科网例9已知数列中,求其前项的和.(十)导数法:利用函数的求导来计算数列的和。例10求数列前项和,其中.(十一)待定系数法:若数列的和是一个多项式,可以考虑用待定系数法。例11求,的和-